《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摘抄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是一本由卡夫卡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精选点评:
●没有结局的小说
●天才的模型,但不完整
●原谅我没读完~~
●卡夫卡的小说,就像块难咽的硬巧克力。永远卡在喉咙里等他化去
●高中知道他,大学开始接触这个人。
●举步维艰 不仅是书中人物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我可以说莫言抄袭吗?他的桥段和卡夫卡相比差太远了,可是却有相似的地方,这或许是一种新型抄袭!我举报!
●深
●这个版本的总体感觉相当不错
●曾经泡浴缸的时候,总需要一边泡一边看点什么书,史记、李白、金庸、李敖、王小波统统不想看,忽然抓到一本卡夫卡,于是泡了三个钟头,看完了《美国》。头昏脑胀,却心悦神怡。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一):关于城堡~
一直以来就想读本卡夫卡的书,选择了这本纯属偶然。很早以前知道他写的《变形记》,因此有点担心会被它看似荒诞的故事多吓跑。结果当然是越度越有意思了。仔细想想,现在的当局不是如城堡故事一样么?他用的文字是如此的准确,现实却是就是这样,没错,一点都不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活在恐慌、焦虑和不安当中,在社会上生存不容易,奋斗一生获得的东西有多少呢?仅仅是为钱而奋斗吗?不知道。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二):吊诡荒诞的城堡
枯燥乏味,荒诞吊诡,一个漫长的寓言。
土地测量员一头扎到这个荒诞不经的世界里。城堡如同一个鬼怪高高在上,既无所不在,又从不露面,甚至城主克拉姆的相貌,村民们也给出了不同的说辞。官员们的霸道与无聊,女人们以充当官员情妇为荣,男人们以能够娶到官员们情妇为荣。村民们的自私,愚昧,奴性,只有立场,不问是非,成就了城堡克拉姆们的地位。再一次证明,没有贱民就没有专制。
卡夫卡的文字,或者是翻译问题,非常困难的阅读体验。特别是后半部分的大段对白,牢骚,饶舌,聒噪,令人无法忍受。严格说来,在后半部分k已经不再是主人公,一部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三):理想越高,阻力越多
“可是一个人在世上所碰到的反对力量是巨大的,而且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所遭遇的反对力量也越大,因此,要是接受一个同样也在奋斗前进的人的帮助,这绝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k为自己利用弗利达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进入城堡是k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不可逾越的目标。
一个人的追求和阻力是成正比的。k在试图进入城堡的所有努力中,将一切可以为己利用的人都视作资源,最后失去了朋友、恋人和工作中的伙伴,当然也没有进入城堡。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城堡诚然是可怕、冷酷、荒谬的,这是所有体制的特性。但是主宰城堡的正是像k这样的人。既然k为了进入城堡可以泯灭道德和伦理的界限,可以把自己的恋人推向官员克拉姆的怀抱也毫不怜惜,那么即便k无法进入城堡又有合值得同情呢?表面上看来,k和城堡是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区别,是官方和民间的对立,事实上,k和城堡中的官员是同一类人,区别在于他们的社会角色不同而已。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四):初读“城堡”
我刚读完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看的时候晕头转向,真的很累。本人愚钝,很多地方都不能理解,不过看了这部小说,就很难忘掉它,在现实中常常会无意想起它来。有一次在办公室打着电话,突然联想到K在桥头客栈给城堡打电话的情形;看到有人提他的工作非常忙乱,就会联想到“城堡”里那些没完没了的文档……
看“城堡”是我至今最累的看小说经历,看着看着,头就晕,但我很快把它看完了。而有些小说,我看到一半,就散失看下去的兴趣,譬如高尔基的三部曲,我耐着性子把“童年”看完,“在人间”看到一半时就再也无法看下去了;再譬如卢梭的“新爱洛伊斯”,我看了几篇书信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也许读读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会对理解卡夫卡有些帮助,不过,对我来说,“小说的艺术”本身也不易懂,但我却非常喜欢读它,随时翻起来,都能读下去。我什么都不理解,正因为理解不了,所以要去理解,当然,故弄玄虚的东西除外,怎么分辨呢?对我来说,看时一头雾水,看后也毫无印象的东西就是这样,我说过本人愚钝,很多时候会分辨不清,但幸好有我喜欢读的东西,这就很好了。
只是,读“城堡”真的很累,不过我以后肯定还会再读几次的,有些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卡夫卡文集(第1卷):城堡》读后感(五):自我的城堡
实话说,这是本很难读的书。每一段文字都叫人难以下咽。
养成半夜三更读书的习惯,也就是从这本书开始。驱使你读下去的,绝对不是悬念,悬念会让你想要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前前后后耗时近一个月,甚至中途我停下来一口气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再回过头来读它。
一度让我怀疑自己阅读的能力。
如果说要把这本书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他必定是个黝黑沉默的男人,有着隐忍的双眼,幽深的眼神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一样。有力量的黑色。
取名叫《城堡》,关于这个名字能有很多遐思,梦幻的恐怖的浪漫的古旧的尘烟四嚣的。拿着他的时候,你未必能猜到,整本书,都在城堡的外面转悠着,看到最后一页纸(更像是断章),城堡仍然还远成一座蒙着黑纱的沉沉的神秘建筑。
整本书里面,K——这显然是个显得不太正式的名字,却又不得不认为他别有深意——K一直处在一个尴尬而叫人苦闷的状态中。好像很荒谬,你却又能从书中找到现实的蛛丝马迹。而且是那些根植在深层的难以拔出的社会现实。
这是卡夫卡以自己的幽默和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看完了那个断章,你会觉得之前艰涩的阅读过程并不是没有价值的。
本书需要反复的阅读。诚然,他是很难读的。
题外话:跨越了这么多国家,这么久的时间,这些现实仍然能够击中我,我也深感诧异和无奈呢。这也是社会的共通性之一吧,脱离于语言、文化、种族之外的,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似曾相识。所以叫人沉默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