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读后感摘抄
《悲欣交集》是一本由陈慧剑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悲欣交集》精选点评:
●那一年,读完《悲欣交集》之后,疯狂地收集一切关于李叔同的文章,弘一大师的文字书法,那一年是悲欣交集的一年。谁的一生不是悲欣交集呢。终究没有谁可以写得了别人的一生,尤其是写弘一法师。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06.8
●繁华落尽,一代高僧。作者以佛门弟子的视角叙述大师的一生心路,读来清凉,感动。
●因为装帧印刷,评级略高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大师的“前世今生”
●为什么这本书我读不动,读了好久好久。总感觉写得太花哨了,很难展现弘一法师的味道。
●充满奇遇和故事的完美人生。
●红尘和方外都同样传奇的人。很迷恋这个男人。
《悲欣交集》读后感(一):这本书挺让我失望
这本书挺让我失望,坚持看了大半还是没法把它读完,作者很想把这位传奇大师的神韵写出来,但一直没让我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出家前很多事情都不可考了,尤其是在日本留学的那些年份,这也是让作者难写的原因吧。反正我看此书时常常想起《曾国藩》这样写得好的人物传记。
《悲欣交集》读后感(二):悲欣交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距离法师最近的机缘,当是07年年末图书馆请来了他的真迹来展示,那是弘一法师63岁圆寂,留给世人四字绝笔:悲欣交集。其悲为何?欣又为何?
可惜错过了,没有亲眼见到。这次从书里见到“悲欣交集”这四个字的复印件,以及其他的墨宝,均用相机照下来作为纪念了。
《悲欣交集》读后感(三):写作水平一般,但某些细节很好
力荐的原因,就是李叔同这个人。
其精神感召之大,无可附加。
作者也知道自己的水平不够,也告诉了大家。
但是某些细节写出来,也是令人向往的。
把那华丽的衣裳一脱,就做了和尚。
就做了一个甘于被世人遗忘的和尚。
我们总想不凡,但其实总归平凡是真。
大师言传身教,才是真知;文字书法,皆是皮毛。
《悲欣交集》读后感(四):我的佛缘
我出生在农历的正月初一,
因为这个日子,
我的命运中的吉祥时常被人提及,
都说我命中定贵.
而对此
父亲也很欣慰着.
是信佛的人,
儿时就会带我去附件的庙里上香,
由此而来,
我每每路过寺庙,
都能滋生亲切感,
渐渐地对佛教文化也倍感喜爱,
第一次知道弘一法师,
是因为李叔同的"送别",
而后知道李叔同是个出家人时,
我竟然十分欢喜,
佛家人的艺术由此开始被我关注,
悲欣交喜
大师的临终遗笔
就曾被我对视良久,
期待参悟其间的暗语,
读着大师一生,
我感叹生命的纯粹的可爱,
佛曰:我既是佛,
静心!
《悲欣交集》读后感(五):回眸悲欣,今生前世
案头搁着装帧不俗的这本《弘一大师传》已一年有余,而我还未曾真正意义上的开卷。
所谓 “二十文章惊海内 ”在最为风光霁月的时期,李息霜并不执念于浮华,而是一次次地辗转跌宕,伴随着起落挑起新的路向。
读到雪子与李叔同的会合,有好些美好的感情重又燃起于心头,艺术的生命与佛中的捏花一笑很是相近,而美好的感情如同白莲花般洁净而清新,未来充满着天雨散花,可是谁都不知自己将漂流至何处。有的人冥会于刹那之间,有的人却宁愿坚守更为持久的可能。花开花谢,演绎的是大千世界。李叔同终究不是凡夫俗子。他的路,他的境界,他的情愫,终归需要一个更高的归宿,毋宁说,正是这一更高的归宿才能安放他的动荡不安。神藏无骨,修身人的境界,是尘世碌碌中人,怎么都难以向背的。
初读前几卷,渐深渐近,我知道逐步走进的,是一颗丰实而无底的心,是一个浩瀚高深而藏迹无形的境界。
我一直相信,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收纳着亿万世界。而又波澜不惊,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