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读后感1000字
《原野》是一本由曹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野》精选点评:
●确实很野味儿。
●曹的阴惨用词不知为何让人十分劳累,技法看起来也显得用力过猛,而失去文学里那种模糊的美丽,不过就时代而看的确前卫
●[02]
●总是想到《呼啸山庄》
●曹禺功底一流
●原来媳妇和妈掉水里先救谁的梗出自这里
●在曹禺的几部剧里,我最中意《原野》,喜爱程度远胜《雷雨》和《日出》。Eugene O‘Neill的<The Emperor Jones>对曹禺的影响确实很大,仇虎在森林里狂奔那段既视感强烈。高中时候阅历有限,曹禺的很多剧本都没读透,最近准备全部重温一遍。
●曹爷爷V5~
●冲突感强烈。
●感觉比雷雨好,雷雨有这么高的地位,估计是跟时代背景,政治因素有关
《原野》读后感(一):仇虎不是冉阿让
看完《原野》,心情是一步步沉重起来的,逐渐了解了仇虎所历经的一切,亲人被害,媳妇被抢,断腿下狱。第三幕现实与幻像的冲突,让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
最后,仇虎用匕首刺向胸口的那一刻,也算是对自己悲惨坎坷的一生有了一个了结。 终于也不用再被亲人的惨死所折磨。
不过,现在社会流行的妈和媳妇掉到河里先救谁,出现在该剧本里倒是让眼前一亮,是出自这里面的吗? 剧本里也把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也缩影了出来,让人头疼。
《原野》读后感(二):短短说几句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都是极好的戏剧作品,而且无疑的,都应该被常读常新,焕发永久生命力。《原野》是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为背景的剧作,其实说农村我都觉得有些政治色彩,剧中的“农村”我更想称之为“闭锁空间”这种模糊性短语,因为那所谓的“农村”倒更像人物必然的心理世界,只不过被文学评论冠以“农村”帽罢了。
《原野》的故事性并不强,可是气氛却很紧张,色彩也极浓厚,森暗、焦灼、恐怖,一个社会的背面缩影呈现在读者眼前。
《原野》读后感(三):针对宽容的问题
悲剧着开始,悲剧着结束
深仇大恨能得到宽容么?
欲复仇而不能,欲放弃又不甘
这里又不是美国,那时间又不是现在,我们又没有大卫戈尔
所以那些说要宽容的同学们不是扯鸡巴蛋么
无力吐槽了
《原野》读后感(四):一个不简单的复仇故事
当仇虎从冤狱中逃出想要进行复仇计划时才得知他复仇的主要对象---焦阎王,已经死了。但是,积聚了将近十年的怨恨是很难随着焦阎王的死而消逝的,那么,怎么办呢?仇虎很容易就想到了父债子偿,报复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焦大星,而焦大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反而是一个怯懦的好人。
这是整个故事的复杂性之一。
曹禺先生可能对人性写的不狠,还是手下留情,留有余地的。因而仇虎并不是被仇恨完全泯灭了人性的一个人物。杀了焦大星之后,他顿时觉得空虚了,之后,又觉得自己间接的无意的害死了小黑子,这一刻他种种矛盾恐惧纠结的心理逐渐浮上心头
《原野》的环境描写一个显著特点是可怖的气氛,尤其是第三幕在野树林里幽森可怖的气氛非常浓厚。
《原野》读后感(五):1937年的话剧 [4小时]
【阅读本书用了4小时。05/01/2014。这本是早先朋友转手的旧书,一直没动。家里实在没中文小说可看了,查了下此书评分,似乎还行,翻了下目录,大体知道主体部分是讲某天下午六时到次日破晓六时发生的事,估计情节不会太繁琐,于是提起兴致开读。预计是6小时读完,结果比预期稍快。文中的场景细节没有细读。】
读完后的感叹是:作者该有多压抑、多痛苦、多愤怒才能写出这样一本惊恐淋漓的小说!多亏在最后放了金子一条活路,让人窥见生存的一丝希望。不然真能把人看得神经失常,尤其是晚上捧书夜读、四顾无人时。当然,不可否认,作者的人物刻画、场景描述的确带来震撼人心的画面感。但也许是成长的背景差别太大,主人公复仇的强烈愿望我无法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也许并非坏事,毕竟喜怒忧思悲恐惊有伤身心,平常心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