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锦集

2021-01-17 03:02: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锦集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是一本由(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作,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页数: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精选点评:

  ●我爱你 与你无关

  ●情感极其细腻,不能想象是一个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的人能描写出来的,所以看的时候觉得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

  ●因为徐静蕾参演了这部电影,才开始喜欢老徐

  ●译文有些平淡,封皮美!

  ●唤醒麻木的灵魂,爱是一种本能

  ●殇。我愿在这纷纷扰扰、物欲横流的尘世为你保留一份天真;我愿忠贞不渝地用整个灵魂爱你。

  ●我看着本书的年纪还不知道爱

  ●要先学会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带插图 我稀饭 哈哈 看过电影看书 彻底膜拜老徐同志

  ●读过的最好的版本。一个人要有多喜欢这本书,多懂暗恋的心情,才会把书译的这么美。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一):很无力

  真是很无力,作者把人物心理描述的那么细腻,看的我心里酸酸的,真是应了那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无论这个女子怎样,都没有在那个男人心里留下痕迹,我不知道这种无法表白的爱是否应该赞成,还是同情。我只知道我在图书馆看完后很难过,后来看了中文版的电影,感觉真是可惜这本书,那种细腻可能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了。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二):让我一直爱你,直到死亡来临

  坐在空无一人的自习室,深的夜可以最大程度地过滤去白天残留于心中的浮躁,于是我可以用一种较为沉静的心态去体验一种别样的人生,设想一份真挚得近乎偏执的情感,去感受一种男性视角下细腻得不近真实的笔触,获得一份有别感官之外纯心理的体验.

  薄而小的一本书,淡绿封面上几枝盛放的花,几圈涟漪,很容易让人将其认定为一本隽秀的小品.除去首尾两章对人物背景和结局的交代,其内容仅仅是一封二十余页的书信,不消一个小时便可全数阅尽.而与这种数量上的单薄形成强烈对比的却是伴随着阅读产生的无以名状的巨大感触.这部小说从初版之日起便被无数的人阅读,进而追捧了一个世纪,最为难得的便是作者身为一名男性,却以一种另所有女性都折服的细腻笔触将这故事娓娓道来,一如该书封底所言:仔细品味这唯美而伤感的文字,将激起你心中阵阵涟漪.感叹又钦佩原作者茨威格的笔力,不,单单"笔力"一词已经不足以概括其才能,这应该是一种天赋.我甚至怀疑茨威格的真实性别,若果不是女人,如何写得出这飘逸灵秀的文字?若果不是女人,如何道得明这个只会发生在女性内心世界的故事?若果不是女人,如何说得清这分至死不渝的爱情?

  记得去年旅途中,偶遇的邻座女生对这部原著的推崇以及对徐静蕾翻拍电影的批驳.认定其无法也不可能将蕴涵于原著中内敛又张力十足的情感表现出来.我想徐静蕾是聪明的,暂且不论外界对这部电影的褒贬如何,在看到这个故事的那一刻,她应该是感动的.这个猜测虽有臆断之嫌,但如果你也是一个女人,任凭浮华看透,繁华尽享,阅人几何,在心里哪怕只是某个隐秘得自己都无法察觉的角落,始终会保有一分对爱情的信仰.这是天性,改不掉的.徐静蕾终究是聪明的,她在感动之余深明这种故事对女人的"杀伤力",于是她动用了其他读者不能掌控的资源,去构建一个所有人--至少是所有女人都喜闻乐见的爱情神话,而单从影片所呈现出的质感而言,已经是能力之内的精雕细啄.某位豆友曾说,庆幸徐将故事的发生地设定在北京而不是繁华得不免滥俗的上海,这使得影片带上了一层与原著颇为相近的厚重质感,更能凸现出主人公纯挚又伤感的爱情.我想这恰恰是徐静蕾区别于其他女演员甚至女导演的东西,厚重而不失灵气.她用一种可视的,更为大众的方式表达原著乃至自己的理想,不论是出于艺术上的探究还是商业上的考量,又或是现代人情感迷失背后的自省,云云.重要的是,它是否真如上文提及的那样,在你心中"激起你心中阵阵涟漪",哪怕,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一阵.

  回到小说,译者在篇首用一种颇为义正词严的口吻告戒人们,"不要把这故事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来对待,而把它当作一出严肃的悲剧来读......正视其中被毁灭的有价值的层面,正视它,然后重建."--听着颇有些社会学与哲学意味上的批判色彩.其实,从原著到电影的大热来看,这种告戒难免有些杞人忧天,爱情的圣洁于人们,尤其是于女人们而言,永远都是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或许现实中真的会有部分的女人,试图从这本著作,这部电影中汲取一丝勇气,用以对抗现实对理想爱情的侵蚀,以及对自身无望爱情的守侯.这在一些人的眼中或许可笑甚至是可悲的,但我想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责备这种做法,因为,只有人们以牺牲为代价予以坚持,方能称之为理想,尤其是在浮躁速食的今天,如果有一个人对你说,让我一直爱你,直到死亡来临.一如书中的陌生女子一般.

  任凭谁人,也不枉此生了.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三):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遠離這座城市

  青春年華,畢竟走不出

  多愁善感的天空

  在這些最後的日子裏

  所有的一切都具有了

  美麗的面孔

  不能把一切帶走

  不能把一切忘記

  這必將註定悲愁的產生

  而且永久

  如果不是失眠的緣故估計不會在淩晨一兩點鐘捧著老鼠推薦的這本書耐心地讀。整本書基本只有一封信的內容,一個女人的信。一個女人寫給一個男人的信。一個不相識的女人寫給一個相識了一生的男人的信。

  記得之前在看完《情書》以後寫過,不敢說出口的愛情究竟算不算是愛情。或許是的。這個女人打破了愛情必須雙方維持的定律,她把一個年少輕狂時的夢種成了一生灰暗卻光彩的幻想。

  甚至是一個很沉悶的故事。仿佛一切的滋長都在一個人的世界裏,一個人的意淫裏。從只是孩童時陌生門前的打望,到成人後充滿欲望泡沫夜裏的狂躁激情,一切所具有的意義全部都只是一個人默默地背負。從生到死。從無到有。從痛苦到快樂。

  或許這樣把自己一生全部攤在一個人身上的行為是可笑的。特別是那樣一個輕浮的人。

  或許愛情的最初產生只是混沌,可是這樣的混沌在之後找到了寄託的理由與前進的方向,於是產生了發展。從初始,到別離,到幾次簡單的邂逅。以及每次邂逅之後真假難辨的託辭。可以想像到這個女子內心承受著的無法比擬的煎熬和痛苦。可是當這一切已然成為一種習慣,當生命業已成為一種資本,當背叛都可以被原諒,還有什麼是不能承受的。

  有時候會無法想像這個女子是如何對待她所愛著的人的禮貌卻生疏的眼神,以及在她身上高聲且衝動的叫喊。這種不計較的付出到最終或許可以被歸為一種愚蠢,可這種愚蠢又何嘗不是一種充盈的真實。

  愛需要回報麼。很多人說無私的愛是不需要回報的。可是存在著無私的愛麼。當你所做每件事情的動因全部起於同一個人,你所希望的或許只是他或她的快樂。不需要感謝。不需要溫存。只要所愛的人快樂。這種快樂會不會也便是一種最真摯的回報。

  不得不說這真的不是一場美好的愛情,但卻是一場異常完整的愛情。這個女子愛得痛苦卻愛得比任何人都要真誠。所以她會留下他的孩子,出賣她的自尊去撫養;所以她會選擇在每一次的偶然相遇時裝作視而不見的錯開;所以她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選擇將這一切完全坦白。她甚至是沒有任何理由地衝動地做著這一切。可是正是這種沒有理由的衝動使愛的力量呈現得如此原始和偉大。

  很喜歡抄在前面的那首詩。或許一切到了最後必定會離別的時候,就會變得如此美麗如此容易原諒。即便是有再多的痛楚和憤恨,當時間走到了最後一秒的終點,也只會心存感激為了那些曾經閃亮的回憶。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善良的。只是這種善良有時候會造成很多很多的傷害。如果真的能理解原諒這一切,那麼也就寧願帶上永久的悲愁不是麼。

  書的最後提到那個男人的思念。這種愛似乎早已經滲透了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是的,他可以用他的英俊他的才華他的溫文爾雅吸引不同的女人,然後用他的熱情他的大度他的彬彬有禮融化她們的身體,可是他只有過也只可能擁有這一個女人的心靈。而這一個女人卻已經死去在他瞭解到的那一霎那。這是對那個男人最大的寬恕和懲罰。或許他應該感激吧,感激自己曾擁有那麼深沉的愛。這種愛或許還會一直延續,直到花瓶中的白玫瑰凋謝的那個瞬間。

  用安妮的這句話作為結束吧。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遺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紀念的/有些事情/能夠心甘情願/有些事情/一直無能為力/我愛你/這是我的劫難

  《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读后感(四):除却巫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凝聚全部的精力写完这封信,向你倾诉我的整个的一生,只属于你的一生。我别无所求,无论是怜悯,慰藉,或者是爱情。我唯一的请求只是让你相信我在此时此刻的痛苦中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我十三岁的时候,你来了,就住在你现在的住所里,在认识你的那天起,才是我人生的开始。在此之前,我的生活零乱而毫无生气。而你是否还记得我呢?那个瘦小的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不,经过了十五六年,你一定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可是,我亲爱的,我能够满怀激情的想起每一件事。

  你还未曾闯入我的生活之前,在你身上就围了一圈神秘、富于诱惑力的光环。你有那么多我从未见过的稀奇东西:印度石像、意大利雕塑、色彩绚丽的巨幅油画,还有那么多精美的书。我只是从旁怯生生地看着书名:有法文的、英文的,还有些我不认识的文字。那一个晚上,我都控制不住地想你,我在心里勾勒你的模样,你是个老人,戴着眼镜,蓄长长的胡子,善良、漂亮、和蔼。在那天夜里,我第一次梦见你。在那之后在第三天,我终于见到了你。使我惊诧万分的是,你完全迥异于我心目中的形象。你穿着漂亮得体的浅灰色运动服,以无比轻快的,孩子般的姿态走上楼梯,总是一步跨两阶。你英姿勃发,有着秀美润泽的头发,年轻、漂亮,我像施了魔法疯狂地被你吸引。我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神都执拗地放在窥视你的生活上。我观察你,观察你的起居和习惯,观察来往你这里的人。

  那天,你从车上下来,我不自觉地为你打开门,我们差点撞个满怀,你用温和多情,甚至有点含情脉脉的眼光望着我,微微一笑,并且用一种近乎亲昵的声音对我说:“多谢啦!小姐。”亲爱的,就是从那一刻起,当我接触到你那柔和的,脉脉含情的目光的时刻起,我就属于你了。虽然后来我知道,你对每一个从你身边经过的女子都投以那样的目光。可是我仍是不可救药地把你对女性的特别奖励单方面地据为己有。就在这一秒,我爱上了你。世界上的哪种感情能比得上一个孩子暗地里所怀的爱情?它热情奔放却低声下气,它憧憬满无限却不敢有一丝现实的盼望,它炽热却又是那么纯洁,完全没有成年女性那种被欲火焚烧的冲动。

  等你,窥视你,是我唯一能干的。别笑我,亲爱的,那些时刻对我而言都是一种特殊的甜蜜啊,为了你,我曾干过多少傻事!亲吻你手触摸过的门把手,捡回你随手扔掉的烟蒂,视为圣物,寻千百个理由跑到巷子里,眺望你亮灯的屋子。

  母亲宣布我们将搬到因斯布鲁克,那一刻我才产生一种真正的感觉—不在你身边,我是不能活的。我只想再见你一面,只想紧紧依偎着你,仅此而已。我守在你的门口,等着等着,像等待自己的命运。凌晨两三点钟,我听到大门的碰撞声,脚步声步步靠近,是你吗?真是你回来了吗?是的,我亲爱的,但不是你一个人,调笑和低语声传入我的耳中,我知道和你在一起的是个女人,那个夜晚我是如何熬过,我不知道。

  十六岁到十八岁,我像个被摒弃在地窖里的囚犯,孤独随时跟随着我,我拒绝去听音乐会,拒绝去看戏,拒绝去郊游,唯一接受的只有悲伤。我只希望为你而生,不愿别的事来打扰我。

  我不停地反复勾勒你的模样,重温过去哪怕是最为细小的回忆。回维也纳!回到你身边!我不顾一切地为此奋斗,终于在一个雾蒙蒙的秋日,又再度回到了维也纳。

  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下了火车我第一个奔向的的地方是哪里。当灯光从小的窗户透出,心灵的欢唱立刻穿透我的身体,四下散布。从此以后,每天晚上你楼下都有一个守望者。我要你认出我,我要你注意到我,我要你爱我。

  有天晚上,我终于引起你的注意,你远远地向我走近,用那温和多情,含情脉脉,撩人的拥抱式目光。你不知道我是谁,也不了解我的生活。可是仍然亲切地与我攀谈,你邀我去餐馆吃饭,然后问我是否乐意去你那儿聊一会儿。“好啊!”我立刻欣然同意。我知道,只有妓女或者天真浪漫的小女孩才会幸福地欣然接受这种邀请。但我也知道,我所说的这两个字只是化成了语言的相思,它饱含着我五年来魂牵梦萦的情愫。我和你,我们,走近我们的楼里,你可能想不到,你会是第一个进入我身体的男人。黑夜中,当我睁开眼,感到你在我身边,我能睡在你的身旁,贴着你的身体那么近地面对你,即便是泪水都闪耀着幸福的光芒。

  那之后,你又赐给我两个美妙的夜晚,然后你就告诉我你要出远门,你取了九枝玫瑰作为纪念—临别的纪念。

  我有了你的孩子,他是那缱绻柔情的三夜的结晶。但是我却没有告诉你关于这个孩子的事。因为我了解你,胜于你了解自己,我非常明白你是个不喜欢约束,害怕承担的人。而我必须维护我的自尊心。我要你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想起我,都没有一丝忧虑,我让自己成为你最为独特的一个女伴,在你所钟情过的女人中最为清新,清新得宛若一阵风,让你怀着爱和感激来思念我。可是,显然我从来就不曾唤起过你的思念,我在你的记忆中杳无踪迹。

  有了那个孩子,我只有在极少的时候心里才会产生低三下四地到你房前去的念头,我为你做的事只剩一件,就是每年在你生日的时候,送你一束白玫瑰,就和当年你送给我的一模一样。为了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光坏中,亲爱的,我在黑暗中向你坦白,我放弃了自尊和廉耻,我开始出卖我的肉体。我所交往的那些男人,他们大都对我很好,疼我,爱我,尊重我,但我仍然拒绝他们的求婚,我不要自己被羁绊,我要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自由的—为了你。

  命运还是让我再次遇见了你,在喧闹的舞厅。十年来,你头一次再用你那独特的,富于诱惑激情的目光看着我,再一次,我为你而颤抖,跟随你的目光出了大厅。“你能分出一个小时给我吗?”“好啊!”又是这个“好”,又是这个表示同意的字,又是我用颤抖的声音所做的决定。不知你是否记得十多年前,有一个少女在灯光昏黄的马路上,对你说过同样的话。我任你把我搂在怀里,我又在你的身边度过了一个缠绵的夜晚。黎明到来,我听见你说,你将要前往北非待两个月。我差点就扑到你的脚边,大声对你说:“带我走吧,你一定会知道我是谁的,会的,会的…”可是我看见了什么?天!你很小心地将几张大面值钞票塞进我的暖手筒里,我,一个十三岁起就爱着你的我,我,你孩子的母亲,你竟然在和我过夜后塞给我钱,我,竟然被你当成一个塔巴林的妓女,你付钱给我,如此而已。所有的人都宠爱着我,都对我很好,只有你,只有你不记得我,只有你—只有你从来不知道我是谁。

  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昨天死去了,因为流行性感冒。这个稚嫩娇小的生命,在与死神搏斗了三个昼夜还是离开了。我只剩下了你,可是对我而言,你又是谁?你像是经过一条河似的从我身边经过,你又如同触碰一块石子一样碰撞我的身体,你总是在走,不停地走,却让我在等待和期盼中度过一生。现在我的四肢酸痛,忽冷忽热,流感正在四处蔓延,我想也许我也被感染了。以后,将有谁会在你生日那天送你白玫瑰呢?亲爱的,听我说,我求求你,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请求你—求你为我做一件事:每逢你生日,买些白玫瑰插在花瓶里吧,就当为亡灵做一次弥撒。我只信你,爱你,只愿能永远活在你心里…一年只要一天,悄悄地,无声无息地允许我继续活在你的心里。我亲爱的,这是我第一次,也将是最后一次请求你…感激你…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