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读后感摘抄
《法理学》是一本由E·博登海默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6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理学》精选点评:
●读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极好。
●非常好的入门书。
●老师推荐的书。很多观点发展到后来都体现了一种中庸的色彩,像法官造法的权力、自由平等秩序等价值的平衡、对先例的信奉等等。有一些错别字,有些地方翻译得也不太通顺。总感觉“权力”与“权利”在好多地方都用错了,或者是我错了?
●综合综合综合···
●还行,不过对不起它的声誉。
●规范、事实、价值。。。满满地都是干货,大师作品+大师翻译,虽然是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并不枯燥,火花不时闪现~~第一部分法哲学史,诸多先哲,令人不禁神往之;第二部分法律的价值与作用,秩序与正义;第三部分法律的渊源,英美法系并非是我们如此想当然的认为。。。2011.10.01-10.26
●平等、自由、安全和公共利益都不应当被假设为绝对价值,因为他们都不能孤立地、单独地表现为终极和排他的法律理想。在构建一个成熟和发达的法律体系时,我们必须将它们置于适当的位置之上。
●綜合法理學。
●1
●GREAT!!!
《法理学》读后感(一):作为入门来说,很不错
由于没看过其他关于法理学的教材,所以无法在它们之间比较,
但对于我本人的感觉来言,
比较客观,各个方面也都有述及,
最后采取的态度也是正面而现实的,
作为入门来说,很不错
《法理学》读后感(二):极能启发人对法律的兴趣
先对法学历史上种种思潮作必要而不烦琐的回顾,让我明白前人各种学术志趣,知道法律学可以研究什么、对人们有什么用;然后开始讨论法律应该包含什么,应该为什么服务,不是义正词严的说教,不会偏激,它可以让你自己试着作价值判断
《法理学》读后感(三):不错的法理学教材
如果一些论述企图做到面面俱到,我就会怀疑它是不是牺牲了深刻性作为前提的,尽管优美的语言可以通过增强冲击力而弥补这一遗憾。不过对于一本法理学教材来说,已经很具有可读性了,至少我没见过那么不枯燥的国内教材。
再,翻译的非常流畅哦。
《法理学》读后感(四):不断回归常识
曾经那样纠结于晦涩的法律概念,在思维中反复搭建法学的框架和逻辑。但只有经过了那样的阶段,法的观念才如此深刻地植入了思想,构建起法学的理性和理解力,并且改造了那么多的成见和那么扭曲的知识储备。博登海默的这本书,是这个过程的起点。
虽然邓正来后来成了翻译界乃至论文界的快枪手,但这本书,应该还是较好的,起码在2000年,它是有光芒的。
:2000年的译本找不到
《法理学》读后感(五):摘记丨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博登海默
-
我们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性,也无法认识事物的本真。但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仍是一个应当为之奋斗的理想。
-
法治只有凭靠各不相同且相互冲突的符号和意识形态的协调共存,才能得以更好地维持下去。“伟大的、盛行的、真诚的理想使某个民族大为激动且变得脱离实际之时,也就是司法制度失去其威信和影响之际。”阿诺德认为,只有价值怀疑论和价值多元论才能防止产生偏狭且极权的政治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