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热的雪》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热的雪》经典影评集

2021-01-19 04:53: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热的雪》经典影评集

  《热的雪》是一部由霍明执导,历史 / 战争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的雪》影评(一):尊重历史,高度还原,一部剧情纪录片的标杆之作

一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一定是在尊重历史客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艺术表达。这部纪录片恢弘大气,感染力极强,大到历史背景,小到人物故事,都十分讲究真实性,往往越是真实朴素的呈现,越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部片子打破了以往我对纪录片的刻板认知,相比其他战争历史类纪录片单一刻板的画面表现,《热的雪》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真人真事进行精彩演绎,既有纪录片的严谨和科学,又体现了电影般的艺术观感。又由于讲述的故事都是源于真实历史,刻画饱满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细节,更能升华主题,令观众在感动之余并不觉得悬浮虚构,反而增强了片子的真实感。

《热的雪》不仅在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在画面呈现上也极力体现出了美的意蕴。场景的构造和美术设计都十分出色,可圈可点。从制作层面看,这部片子在战斗场景和战场细节上都极为用心,对当时军队使用的武器,战士们所处的恶劣环境,甚至服装、鞋子都进行了高度还原,给观众看到了最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镜头特写战士的脸上布满流血和结痂,看起来十分逼真。有一段剧情是战士们雪中行军,为了不惊动敌人,要脱下鞋子赤脚前行,当看到战士们红肿的脚踩在雪地上时,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不禁落泪,为英雄致敬!

另外,片中一些爆炸场面确实很有质感,视觉冲击力很强,可以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极致呈现,比起大荧幕作品毫不逊色。片中用3D地图详细讲述了战略方针的演变,把一些复杂抽象的军队战术做成了动画,解读详细,非军事迷看起来也十分生动易懂。

纪录片做到这种程度十分不易,可以感受到制作时候的精雕细琢,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战争剧情纪录片的标杆之作,希望之后能出现更多此类精品。

  《热的雪》影评(二):磅礴且细腻,平凡而伟大

  

比起抗美援朝系列的经典片子,这部纪录片在人文情感的呈现上尤为出色。片子一面用严肃冷静的解说词讲述宏大的战争,一面又以战士第一人称独白讲述真实故事,大开大合之间,又裹挟着细腻的情感,既有波澜壮阔,又有娓娓道来,极具情感张力。

对于那段艰辛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记忆总是充满悲壮的色彩。英雄不乏赞歌,在高耸的纪念碑之外,这部片子也看到了英雄平凡的那一面。他们把家乡务农的经验智慧带到战场修建工事,他们或是曾经的铁匠,在战场上却成为钢铁意志的铁人...

他们很普通,甚至在一场宏大的战争中,不一定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但他们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亿万同胞的和平与安宁,选择献上自己如此平凡的一生。

这个纪录片从更深的层次让我们去理解英雄这个名词的含义,它是每一个平凡的战士做出的超越平凡的选择,为了正义的胜利,为了和平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胜利,他们每一位战士,都值得我们敬仰。

《热的雪》让观众离这段历史更近,跨越时空,他们在战场上眺望未来,而当我们回望那刻,依旧能强烈感受到那种震撼的精神力量。在宏观和微观之间,还原舍身忘死荡气回肠的战场氛围,在眺望和回望之中,为战士们的血性筋骨而泪目。

片中有一封绝笔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当这段话被一个年轻的声音念出来时,我们似乎看到了那样一位正当青春的战士,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坚守着对祖国的承诺,那一瞬间仿佛触及到了寂静天地下簌簌的落雪,和那片肃杀中夹杂的渐渐停息的脉搏,不死不休,战至最后一刻。

但当听到有这样一个真切地声音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甚至还要感谢老天用严寒把血流如注的伤口冻住...

这种切实可感的情感,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英雄主义可以概括。

这种炙热的信仰,时至今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

  《热的雪》影评(三):《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撰稿手记

  

2020年底的这个冬天特别冷,我在上海,天天在微信上遥望制片人梁仁红和导演霍明正热火朝天地做着《热的雪》开播前的最后冲刺。此时,距离我担任撰稿的《手术两百年》播出已经过去了两年,这期间,我手头还有一些项目在同步推进,但目前看最快诞生的,却是排在时间轴最后的《热的雪》。

说到抗美援朝本身,除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英雄儿女》,还有当年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邱少云、黄继光几位英雄人物,对于整个战争,我是没有太多概念的。我的祖父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从江西走到了陕北,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我天然具有亲切感,但是抗美援朝不一样,它跟我的生活和我的经历没有交集,这是一个彻底重新学习的过程。70多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朝鲜半岛,二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军对这里实施了空前的破坏,而抗美援朝,则是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认为会在当年10月播出,也就是说从撰稿到拍摄,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要在这样苛刻的时间期限内完成近300分钟的节目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台重点节目。尽管最终成片从院线电影改成了10集台重点纪录片,再从10集改成了6集,播出时间也从10月改成了2021年初,但留给我的时间仍然不足。

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确定每一集的主体对象。《热的雪》最初的定位很清晰,不做全景式的回顾,而是挑选影响战争走向的重大战役或战斗进行剖析。但持续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役众多,每一场几乎都可以写成一本专著,拍出一部大片,究竟选择哪几场来刻画,这是我最初遇到的难题。上甘岭、长津湖自不必说,随着对于史料的熟悉和掌握,第一场云山战役和最后一场金城大捷也陆续确定,最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抗美援朝的权威专家的帮助和建议下,项目组最终把剩下的两个名额留给了一夫当关的三所里战斗和悲壮的铁原阻击战。

当每集所要表现的战役确定后,如何来构建它的骨架和血肉是一项极艰难的工作。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不停与战史专家进行沟通,反复梳理着这六场战役或战斗中复杂的史实——交战双方每一天的战术决策、作战行为、行动路线等等。与其它反映抗美援朝的鸿篇巨制相比,每次战斗的动机和行动是《热的雪》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特色——驻守阵地的部队来自哪里?有多少人?武器是什么?他们的排长叫什么?家乡在哪里?为什么要来参加志愿军?大兵团推进时,哪一支部队最先达成作战目标?其中最关键的细节是什么?这些信息对塑造一支有血有肉、并且有行动力的部队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他们将要面对的对手是谁?有什么样的战术特点?拥有什么样的武器?在战斗中做出了什么样的方案……敌人同样需要描摹,因为他们并不是散兵游勇,而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国士兵。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投入到了日以继夜的资料搜集工作中。《热的雪》资料来源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的权威史料、参战部队军史和当事人回忆录,还有一些军事院校的研究专著。对于这场战争,官方正史与个人回忆录上的视角不同,后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生动的细节和微观的视角,但要做好这一步,需要在充分掌握抗美援朝战争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对微观史料进行合理的甄别和使用。

本片的主要视角有两类:一类是负责战役部署、实施的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另一类是具体战斗中的志愿军战士,其中既有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名垂千古的烈士,更有很多不知名的战士。但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由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重托、民族期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而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时至今日,纵使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值得我们永远感恩、铭记。

为确保内容准确无误,项目组在一稿和二稿的创作阶段多次请教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力图在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方面不出差错,在最终稿阶段,还获得了重大办专家亲自落笔润色,也是为了保证纪录片的客观、权威。

在节目播出前夕,回首往事,感谢那段时间,感谢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全面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没有前人付出,就没有你我的今天,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也为那些单纯、勇敢、无私的战士自豪。许多老兵回忆录虽然语言朴素,但读来令人动容,点点滴滴,不仅关于战斗,还有他们的生活和友谊,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伤痛,但是可惜,因为篇幅和题材的限制,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