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经典读后感有感
《浮士德》是一本由歌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4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精选点评:
●永不满足,追求与幻灭,理想与进取,知识,爱情,政治,美以及事业的悲剧.文艺复兴的积极向上和崇高还真是微励志,就是形式上的各种格律韵体和不同剧作模式对于翻译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有的句子读来威严崇高,有的读来则呆板幼稚.
●要学习领会伟大的浮士德精神!
●你认识的妖魔都是浪漫,真正的妖魔必须古典
●虽然不明觉厉(毕竟这种作品没法翻译),但是读起来莫名感动,热血沸腾…
●2012年,高中一年级。从一个陌生人的QQ空间里知道了「浮士德」这个名字,他的空间收拾的特漂亮,有许多色彩浓稠意境暧昧的插画,关于浮士德,关于中世纪中欧的传说神话,还有些文青杀马特风格的吸血鬼手绘稿,再和着他空间里带些宗教气味的音乐,浮士德这个名字在我心里的最初印象就这样确定了:我想到虚惊一场后的冷汗,穿过晨雾后湿漉漉的头发,半梦半醒间的呢喃,它模糊不清,光华璀璨又带些远古神秘。这本书太难读了,当时关于欧洲历史的了解仅限初中教材,德国神话更是听都没听过,上帝当时在我看来和玉皇大帝也没差,魔鬼就是牛头马面。真他妈不知道当时怎么看完这本书的。。即便现在补了些通俗西方史,仍没有重读这本书的勇气,太难了。关于人类与魔鬼的永恒斗争,关于人类求真求善的崇高本性,这些序言中所言的,我一个都没体会到。
●总算赶在去德国前看完了,我觉得这本书前面对应的动词必须是“研究”,不能是“读”orz
●梅菲斯特认为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所以什么也不发生最好。过去了和纯粹的无没有区别,永恒的创造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无论创造了什么都将化为乌有,所以他爱空无,这似乎表明人生不过是兜圈子。可浮士德最后之所以被拯救就在于行动,“凡人不断努力,我们才能济度”,活着就是每天重新争取生存和自由。
●讀了很多次,原因在於每次都被綠原的譯文打敗而沒讀完,雖然註解是不錯。
●不读个5,6遍还真是不敢说读了。
●第二部还真是松散,我为什么就没看出教科书上所说的积极进取呢?
《浮士德》读后感(一):若喜欢就来吧
虽然是译过来的,不过通过汉语的字里行间同样可以感受到有一种激情!!澎湃!!说不多什么,你若积极上进,热爱生活,内心深处有一处火苗,那就让《浮士德》来燃烧你的熊熊热火!!!
《浮士德》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书
高中时候硬着头皮看过半本,也算是唯一看过的世界名著。不得不说德意志人的思想就像他们的造的东西一样缜密而且深奥。其实这种书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拿给初高中拿去死死脑细胞,省的满脑子都是游戏盒精虫充脑。
《浮士德》读后感(三):终于理解浮士德了
时隔如此之久,终于理解浮士德。人对宇宙和真理的探索无穷无尽,锐意探索最终往往是徒劳。理性和知识的增加并不会让我们更幸福,求知奋进的过程却会让我们失去了本真世俗的快乐。人的精神归宿在于神性(das Unheimliche) ,让人得到心灵的安宁,把自己交给信仰,最终获得相对的幸福。
《浮士德》读后感(四):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著名小说。《浮士德》构思宏伟,内容复杂,结构庞大,风格多变,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一本好书就如生命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而书中深刻的道理更令我们回味无穷。书中蕴含的道理,让我永远自强不息!
《浮士德》读后感(五):凡自强不息者,终将得到救赎。
浮士德这本书通过看视频的总结那种形式看完,因为是诗剧,看的话有点扎实哦。歌德描写了浮士德的书斋生活 爱情故事 政治运动 追求艺术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反映了德国人不断追求探索的历程。 凡自强不息者,终将得到救赎。
我还要凑那么多字才能发?快上课就是难受不是你说半死不活睡吧睡吧上班还是盛世三国黑鲨哈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