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的广告》读后感100字
《爱看书的广告》是一本由范用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看书的广告》精选点评:
●鲁迅和叶圣陶的广告我更喜欢。
●没想过书的广告也这样好看,这是书的小结、书的小介,许多句子就像烙在心坎里一样,难得得紧!
●广告的文字,文字的语言,昨日与今日,譬如种种,个中差别,又岂能一语道著。
●有收藏
●终于在书店翻看了一遍。顺便向范先生和那些年代挥挥手。
●资料性不错。
●用神经病的速度读书!
●当收藏不错,有太阳的日子拿出来翻翻、晒晒
●旧文人卖书
●收录部分写作名家以及当时出版社撰写的关于书的广告文案~
《爱看书的广告》读后感(一):书摘
老舍撰写的广告文字:
《牛天赐传》是本小说,正在《论语》登载。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是去赶集。
《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小波的生日》是本童话,又不大像童话。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赵子曰》也是本小说。
《老张的哲学》写山大王拜访侦探长。
《牺牲》写美国式的牺牲法。
《柳屯的》写一种女权的膨胀。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老张的浪漫》写为儿子娶还是为自己娶。
《毛毛虫》写新时代的一种诅咒。
想读:
《六人》鲁多夫 洛克尔:六条路合为一条路
《昆虫世界漫游记》杨拉里:小孩变为跳蚤大,去探险昆虫世界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梁实秋 译:和尚和修女的情书
《庐山游记》胡适:历史癖和考据癖
本书中夹印有萨达姆头像的伊拉克币25Dinars
那是去年吃螃蟹的季节,整一年了
《爱看书的广告》读后感(二):随风而去
今天写的是一篇书评,但我并不打算极力推荐这本书。
《爱看书的广告》来头很大,三联出版,范用主编。
范老先生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关于书的广告拿出来,汇集成册。多数是解放前的。
第一部分,是名人的广告文字,比如鲁迅、巴金、老舍。
当然,他们有的是为自己的书作广告,有的是为其他作者写的推荐文字。
第二部分,叫做广告样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书店、出版社的广告文字,比如良友、开明、生活、三联等。
第三部分是一些当年书籍广告的扫描影印资料,非常具有历史感。
最后则是一些学者写的杂文,章节题目为“书籍广告谈”。
如果你对现代文学史、现代新闻出版史感兴趣,这本书还是很有意思的。不过,我相信我的Blog读者中,这样的人会非常非常少,即便有一两个,应该也读过了这本书。本来这些故事,是应该他们讲给我听的。
范老先生出这本书的目的,本意是想告诉大家:书籍既是人类知识进步的阶梯,也是一种文化商品,很多年前,他老人家还是少年时就已经是了。
只不过今天的文化市场,似乎不需要范老先生再来抒情,图书的运作已经可以撕掉文化标签,全是赤裸裸的充满铜臭味道的策划。
眼下的书籍市场,基本上算是流行开路、时尚作桥。当然也少不了电视剧、名人八卦的帮衬。尽管纯粹的读书人越来越少,但书籍市场的商品却极大丰富。
而我等小字辈也失去了当年对待书籍的诚惶诚恐,范老先生对书籍、书籍生意的一丝恬淡心情和孜孜不倦,大概只能在这样古旧的文字中,随风而去了罢。
《爱看书的广告》读后感(三):文字广告
一直觉得书籍是一种很神圣的物品,也许是从小在名人名言,书籍是人类的阶梯……等等的熏陶之下形成的固有印象。此次看范用的爱看书的广告,发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书就是一种商品,只不过我们冠之以文化商品,而一旦与文化相关,这商品的味道便变得有些儒雅了。
一直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爱书的人,但看了一些书和一些真正爱书的人,才发现自己是一个伪爱书的人。不逛旧书店,也许我可以借口找不到;不看书的广告,也许我可以借口自己觉得这些广告太铜臭。与我理解的书的广告,昨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与今日相比,只能说是譬如种种,终究是不同了。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第一个是鲁迅写得广告,有时候也会觉得恍惚,这真的是鲁迅写的吗?感觉自己推销自己的书,总是怪怪的。作者自己写广告,是那个年代特殊形成的特色。而如今,腰封是打广告最有力的位置,而我向来是最唾弃腰封的,看书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取下腰封,最是见不得写着销量XX,XXX推荐云云。以前的广告词写得很实在,没有所谓的虚张声势,而现在是虚得很,越是夸大其词越有卖点。
一般作者写得广告词都很中规中矩,当然最后几篇文章中有评论某某文章好,但恕我眼拙,在如今这形形色色的广告词的污染之下,我貌似已经无法再欣赏纯粹的好了,似乎越质朴的文字越无法得到我的共鸣了,反而是那些浮夸的文字倒是吸引了人的眼球。
我自始自终一直相信,好的书的广告,是影响人们对书的第一印象的,而印象深刻的广告更是能够第一时间打动人。在看书的第一部分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老舍写的广告,极其简短且幽默。如《老舍幽默诗文集》 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
广告文案,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广告词不会简单地只是广告,广告背后的东西也许更吸引人。
2010年2月1日
《爱看书的广告》读后感(四):大先生的小广告
鲁迅先生推介《中国矿产志》,一开始先举数例论说我国自办矿路之议纷起,有日臻发之势,遂顺而引出此书:“顾欲自办铁路,而不知自有矿产之所在,则犹盲人瞎马,夜半之临深,纵欲多方摸索,必无一得……实吾国矿产学界空前之作。有志富国者,不可不急置一编也。”啧啧,不买都不好意思自称爱国青年。
推自家《域外小说集》更是面面俱到,内容、纸张、装帧、定价、发行,无一落下。“新纪文潮,灌注中夏,此其滥觞矣!至若装订新异,纸张精致,亦近日小说所未见也。每册小银丹三角,现银批售及十册者九折,五十册者八折。总寄售处:上海英租界后马路乾记弄广昌隆绸庄。 会稽周树人白”
“战士的热烈的叫喊,浊世的决堤的狂涛”(《自由的波浪》),“诙谐中藏着隐痛,冷语里仍见同情”(《外套》),如同夫子自道。“长虹的散文及诗集,将他的以虚无为实有,而又反抗这实有的精悍苦痛的战叫,尽是地吐露着。”(《心的探险》)——简直就是《野草》!
野草书屋版《文艺连丛》的广告充分显露了大先生的超高情商,忍不住整段摘录:
投机的风气使出版界消失了有几分真为文艺尽力的人。三闲书屋曾经想来抵抗这种颓运,而出了三本书,也就倒灶了。我们只是几个能力未足的青年,可是要再来试一试,看看中国的出版界是不永远是这么没出息。
我们首先要印的一种关于文学和美术的小丛书,就是《文艺连丛》。为什么“小”,这是能力的关系,现在没有法子想。但约定的编辑,是真肯负责任的编辑,他决不只挂一个空名,连稿子也不看。因此所收的稿子,也主是切实的翻译者的稿子,稿费自然也是要的,但决不是专为了稿费的翻译,总之,对于读者,也是一种决不欺骗的小丛书。
“只印一千本,且难再版,主意非在谋利,定价意图从廉。”这样的话,非纠结范儿资深读者,还真写不出来。
最爱《北平笺谱》的广告,“书幅阔大,彩色绚丽,实为极可宝重之文籍;而古法就荒,新者代起,然必别有面目,则此又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惟一之丰碑也。”鲁迅先生广告的功夫真是登峰造极,“断代之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