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1000字

2021-01-23 00:1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1000字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是一本由(美)费正清(编) / (美)刘广京(编)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43.00元,页数:1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精选点评:

  ●很不错,值得一看

  ●maybe 李扬帆老师的课

  ●虽然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但能给年轻人一个有别于国内教科书的参考,各章节体现了各位大佬在那一时期的关注点,当学术史来看

  ●只看了戊戌一章。好!

  ●读到这本兴趣就来了,费正清果然老辣。

  ●刚买的 本来想买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

  ●阅读了一些最近研究的相关段落。和国内学者的书写方式感觉不太一样。各个章节质量也不太相同。但仍然受益匪浅。

  ●刷新了一些观念和知识。

  ●相当地好看

  ●比较好。06年高考后。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一):“悦”读之书

  看外国人研究中国史的书,总是觉得人家才学识兼长,有思想,有文采,有考证,“悦”读之。反观国内史家,除了陈旭麓、茅海建外,鲜有此道者,这也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所以轰动一时的原因。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二):2012-12-31 C

  因为遭遇悲伤,才去思索缺失,因为想要跨越,才去探寻。在历史的厚重与灾难面前,个人的际遇实在不值一提。而这套书没有少时历史教科书的了无生趣与呆板,揭露的是真实的历史与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以西方的眼光来看这百年的陨落、失败与灾难,痛之切,痛之深,无以有之。更沉痛的是国内断难产生这样的研究。于是就借重他们的研究来看自己的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三):铁马冰河入梦来

  1911年,两广总督张鸣岐评价林觉民: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真奇男子也。这一次张大人不像京城王爷为惜才放过欲引刀成一快的汪帅哥那般让林觉民回家和爱妻团聚。而抽打在小兵甲身上的鞭子奏响了清廷最后的挽歌,孙大炮收起在丹佛泡妞的心思回到南中国和袁大头下一盘很大的棋。蔡将军力挽狂澜于血火中拉出六色彩旗,谁承想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这如幻如影的开始竟然百年之前,晚清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四):历史充满了复杂性和偶然性

  往常我们看历史,往往把历史简化来了。

  我们看到的历史或认识到的历史,我们觉得是线性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的结果。

  但是,实际上,历史充满了复杂性和偶然性。

  我们看鸦片战争,更多看到的是外国的侵略,近代的屈辱。

  但是对于人口的扩张,移民的产生,现代化的发展,却往往不愿意去相信,与不愿意去成人。

  19世纪是欧洲的世纪。

  世界上的各地,都在欧洲的影响或冲击之下,对传统进行着的变革或革新。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探索,都有其历史和时代的意蕴。

  因此,站在21世纪,回顾过往,我们有更多的史料、更多的维度可以去解构历史,去重构历史。

  这是费正清晚清史的重要价值所在。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读后感(五):杂思

  我读中国法制史的时候鲜少看到对讼师的描述,按照这一段的说法,清代讼师也可同时做类似税务师的工作;由于缺乏合法的仕途上升途径;为当时的主流文化排斥;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在他们取得了体面的社会地位,这是好的,坏的是。所以说,历史不过是重复它自己而已。

  读史的一个常识是,不能仅阅读单方面的材料。单方面的论述总是有冲动去美化自己丑化对面。我觉得外国人在阐述晚清时外国人在中国角色时对于他们的特权过于轻描淡写了。他们是如此的享受特权时至今日许多中国人在他们面前仍显得卑躬屈膝令我愤怒。问题是,中国人的种族观念很难作为主要的问题去探讨,因为这实在是难为情的难以启齿。

  我同时懊恼的是,历史课本是不知第几手的材料了,回想我自己当年所受的历史教育,我鲜少读过任何更为直接的材料。我现在已经20岁了,对于历史的认识还是幼稚的像个孩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