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先生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夏先生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3 02:53: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先生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夏先生的故事》是一本由帕特里克・聚斯金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先生的故事》精选点评:

  ●儿童文学还是严肃文学?

  ●插图也很棒阿!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夏先生。。。

  ●走进水里的时候哭了,能感到那种绝望。

  ●小书一本,值得一读

  ●冲着名字而产生了阅读的兴趣~~片断式的写法,插入性的回忆总是如此恰到好处。夏先生固然让人感觉神秘而哀伤,但“我”的童年经历也充满了多般平凡而又自我的色彩。尤其是说到想要自杀的那个章节,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有过相似的瞬间感受,颇有同感。

  ●聚斯金德的作品这么这么少。最薄的这本留了几年,终究读完了。桑贝的插图好看得令人心颤!

  ●这个人一生都在逃命,我又有什么理由不活着呢?

  ●很有感觉,虽然很小很薄一本,还有插图,但是很有感觉,当夏先生消失的时候。

  ●很快就看完的一本小说,还不错,有点耐人寻味,最后“我”目睹着夏先生一步步迈向死亡而没有提醒呼救,是否因为“我”觉得死对于一生在逃亡的夏先生是种解脱?

  《夏先生的故事》读后感(一):至死不停的奔波

  “我停不下来!”那声哭喊一般地表白几乎是夏先生在故事里说的唯一一句话。停不下来,被人忽视了一辈子,没人理解,最可怜的是一生都追不到渴望不可及的目标。

  夏先生来自一个孩子的童年,与其它美妙交错的光影和声音一起,充满了遥远的不似真实的世界。夏先生是否真的存在?只有那孩子知道吧。

  《夏先生的故事》读后感(二):暴走与铜版纸

  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有暴走癖。

  在香格里拉的时候遇到联合早报的记者,一看我的邮箱就问Do you like wandering?

  那个时候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不由自主。就像夏先生。

  忘了什么时候买了这本书了。。。翻开一看正好合了以前的自己。插图很好,配合了书的基调。只是铜版纸的精美华丽与书的主题有些不协调。

  《夏先生的故事》读后感(三):当代没有文学,只有寓言?

  当代没有文学,只有寓言/童话?怎么看起它,竟是一次逃逸后的无聊,午后困倦,就在凉爽的地下书店挑起薄而轻巧的故事并且夏先生一词也有愉悦感例如夏目漱石。所有的叙述甚至场景都不惊险,很平,写者要反讽自己的“目前没什么好写的”?并且插图非常傻,像来自第三世界的畅销。

  ..

  U

  他名字中这字母最好玩,小学一年级的奶奶曾着重强调的小鱼眼睛。

  《夏先生的故事》读后感(四):夏先生的故事

  当时是冲着帕特里克•聚斯金德这个名字去看这本书的,熟悉的人都知道著名的《香水》就是他老人家写的。当年库布里克等导演觊觎已久想拍的《香水》,马上就要上映咯,期待。由罗拉快跑的导演汤姆 提威克持主导筒。

  讲讲就离题万里咯,接着来讲夏先生的故事。首先偶不同意简介对这本书的评价,差太远咯。(“《夏先生的故事》里展示的一段主人公的童年回忆,却让那富有诗情画意、略带怀旧伤感的字里行间多了一分作者对人生世界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理解。”)在他的小说中我读到的往往是他对孤独寂寞的人生一种推崇赞赏的态度,从他选的人物就可以看出,最出名的《香水》里的那个没有气味的孩子,长相丑陋,另人恶心,而且居然没有气味,没有人喜欢他,他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而夏先生呢,“夏先生经常一大早就背上背囊,拿上拐杖,急匆匆地上路。他跨四野,越草地,奔走于大街小巷,穿过森林,绕湖而行,往返城乡,走村串镇……直到深夜方归。”他总在不停的走来走去,去不做任何实际的事。人人似乎都认识他,但是从他们对他的谈论中去可以看出对他的鄙薄与嘲弄。似乎作者又是赞赏他的行为的,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让夏先生在跳湖的时候仍然保持他的那份自傲,穿着他的胶皮靴,戴着红色的带穗线帽,始终挺立着他的上半生结束了他不停走来走去的生活,离开了另人厌倦的无法忍受的生活。甚至不惜那自己做了反衬,坐在大树上许久都没有往下跳,而是可笑的幻想起自己死后全镇人的表现。这里有句话说的很绝,但是很在理,可以解释很多人的自杀行为,至少偶是这么觉得。“要么报复这个世界,要么在这个世界上苟且偷生。”夏先生报复了这个世界,而作者苟且偷生了。

  另外这本是别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它是绘本,淡淡的但是非常恰到好处的颜色,虽然很主题有点不配,当时还是很吸引人哦。

  据说这本书在德国本归于严肃的文学,而在法国去成了儿童读物。

  《夏先生的故事》读后感(五):淡彩少年和黑色夏先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好象台湾总把他译为“徐四金”,插图是法国的桑贝画的。

  记得之前看到过的桑贝的画,皆是线条稚拙,黑白色调的,难得这书里的画有着那么美丽的颜色,大片大片水润润的碧绿,铺满天空的浅浅的绯红、橘黄,田野是灿烂的金色还缀着星星点点的红色,落雪后的白茫茫里,最明显的是小孩子红通通的毛线帽蓝蓝的围巾……一遍一遍地翻看着,简直惊艳,又禁不住微微翕动鼻翼,似乎能嗅到来自童年的气息,有点奶糖的甘甜还混杂着一丝出汗后的腥咸。书的名字是那么不起眼的《夏先生的故事》,但,就像桑贝的画,书里其实写的是“我”——一个乡村少年,色彩斑斓无比珍贵的童年记忆。

  那一抹水润润的绿色,是静静地立在那儿,一直陪伴着“我”的树,“我”大部分的光阴都是在树上度过的,树上很安静,远离妈妈讨厌的呼唤和哥哥颐指气使的命令,惟有清风拂过,树叶低语树干轻柔的晃动,“我”吃在树上读在树上,在树上学英语单词做数学题,“最开心的莫过于从树上往下撒尿了,那射出的尿液在空中划出一道高高的弧形,穿过浓密的阔叶、针叶稀哩哗啦地纷然落下”,那时侯的“我”以为哪怕自己到了120岁,成了一个手抖腿颤的糟老头,仍然可以像个老猴子似的端坐在枞树的顶端呢。

  而那深深浅浅的绯红、橘黄,则是“我”生命中那段甜蜜中饱含酸涩的初恋,害羞的“我”完全被女孩儿卡罗莉娜迷住了,她黑黑的眉毛,后颈和耳垂与脖子之间小窝里的生出的那层细细的茸毛,阳光总会给它涂上一抹光泽,而微风会让它悄悄颤动,可是“我”无法和她接近,我们放学时回家的方向都是相反的。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卡罗莉娜说她可以和“我”一起回家,“我”欣喜若狂,精心设计路线还准备了点心和礼物,可是,什么东西会是完美的?阴差阳错,“我”仍然是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还有那些柔和的淡蓝色、耀眼的金色、间或出现的灰色,应该是童年记忆中零碎的片段吧,去冯克尔小姐那儿学琴,学骑哥哥淘汰的旧自行车,在风特别大的时候张开手臂从山坡上往下冲,希望自己能飞起来……

  不过,在那片斑斓中,总有一个黑点,是夏先生,是披着一件又长又宽的黑色大氅,总是不停地奔波的夏先生,没有人明白他为什么痛苦为什么要躲避大家的关注,他发出的痛苦呻吟“求你们闭闭嘴,别打扰我行不行!”就像是刻在“我”的心上。他始终徘徊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无意中见证着“我”生命中那些重要的转折,黑色的他似乎更具有预言性质,似乎在提醒“我”——生活远远没有童年那么简单美好,他的无奈、逃避、痛苦有一天“我”都会体悟到。

  作者聚斯金德成名后,也像夏先生一样,独自隐居在偏僻村落的陋室小屋中,他选择了寂寞,也许,夏先生的那句“求你们闭闭嘴,别打扰我行不行!”已经变成了他的口头禅。

  文字很美,插图很美,夏先生像个谜,你可以去破解,也可以就把他当作背景里那个小黑点,反正,谁的生命中会清澈透明没有困惑和黑点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