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读后感锦集
《追求卓越》是一本由(美)彼得斯(Peters,T.) / (美)沃特曼(Water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追求卓越》精选点评:
●Difficult...
●结果追求卓越的企业都死了,除了里面关于风格、服务性等内容值得借鉴,其余的内容都缺乏着实的验证
●现在这些成功企业还是这么成功吗?
●洗脑
●追随男神开始好好看书
●very good!
●经典之作,但是总感觉适合领导者,如同我这般的学生,以后再品一遍。
●但没有读完……莫非,他只是一个以写书的为营生的人?
●不错
●管理
《追求卓越》读后感(一):现代商业的终极商业法则
很多人看了这本书都认为太理论化,缺少实际意义!这正是在封建残余还很严重的中国 民众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认识还有一部分停留在封建思想的认识之中!!!其实不用看书的内容 就是这本书的书名 就可以被誉为现代商业的终极法则了!
《追求卓越》读后感(二):拨开迷雾见本质
如果你刚开始读这本书,我建议你坚持读下去。最开始你可能感觉本书的语言冗长、拖沓。甚至有些实例很不靠谱,你也可能感觉书中许多例子太做作。但是,当你拥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后重新审视这本书的内容,你就会发现书中所讲述的条条都很实用。
其实这本书一直都在强调勇敢地去尝试。这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当然,对创新的尊重、贴近顾客这些内容也很重要。
《追求卓越》读后感(三):弊端
然而书中作者所评的43家卓越企业在出版后的五年,三分之二都不再被评为卓越企业了。有人批评作者的研究方法太草率。
John Newstrom argues that the book 'neither stimulated widespread testing of their eight attributes nor spawned new theoretical framework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business leaders'.
《追求卓越》读后感(四):企业成功的五大准则和成功的不确定性
20世纪福布斯评选最重要的商业书第一位便是这本,作者彼得斯写这本书刚好40岁,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工作十几年的员工。他性格奔放,到一个公司做咨询,即便不了解,短时间内也能成为这个公司最热情了解的阐述者。他有很强的布道能力,文字功底极强,每到一个城市就做演讲然后邀请记者来采访他,很有煽动力。后来就成了super star ,这本书影响度越来越高,有了一种跨界效应。 书中用样本法对美国43家著名公司进行研究得出以下 五个原则: 1.崇尚行动。一个项目30%能成功,那就要开始去做,而不是等到70%,那已经跟你没有关系了。等你反应过来死神已经掐住了你的脖子。 2.贴近顾客。迎合适应和创造。 3.自主创新。产品创新勇士,创新主管,创新教父,构成组织架构能力,鼓励内部竞争激烈。今天的bat也多是这种蜂窝式结构,允许犯错,松散管理,竞争激烈。 以人为本。比如阿里巴巴员工第一消费者第二互动第三。 4.内心的坚守。互相矛盾的目标中,选择自己的价值观。比如谷歌价值是不作恶。比如搜索引擎搜自杀不能有五花八门的自杀方法,而是心理咨询电话。 5.世界500强,单一技术加发展多样。技术和产品是根本之道,然后就是消费者和市场。强强联合很难发生,很冒险。 6.最最底层还是企业文化,真正想要什么。 事实是,用这些原则10年后中间43家14家已经倒闭了。 任何东西吃的越多都会有毒。卓越准则只是静态的准则,世界是变化多样的,这也是它的美妙之处,就像你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即便按照成功了也可能失败,如果不能保持不确定性的警惕,仍然可能走向新的危机。所有企业的成功都非常脆弱,永远会面对不确定性挑战,唯一重要的是有没有掌握智慧避免失败。
听吴晓波频道记录《追求卓越》读后感(五):太阳底下无新事
做软件的朋友过来,聊及其公司的CMM认证,眉飞色舞。我问了一句:你们公司的所有项目都是按这个方式来做。他回答说:怎么可能!
是啊,现在的知识之多,工具之多,咨询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人们往往在这些精致的陷阱中,看花了眼。
重新阅读《追求卓越》,看着优秀企业的做法,真是深有感触。太阳底下无新事,真理常常简单得吓人!
《追求卓越》提到了优秀企业的基本属性;
[崇尚行动]
深有同感。很多公司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的人高高在上。想法倒是很多的。可到了做事的时候,全闪一边去了。
[贴近顾客]
一个公司是否贴近顾客。只要看它如何照顾自己的员工就可以了。看得见的都照顾不到,还能照顾看不到的?
[自主创新]
一个公司,要有一种保证创新的机制。跟传统上,控制或限制员工的做法,有截然相反的效果。
[以人助产]
得到尊重和信任是人的天性。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你。控制欲太强的人,得到的多是更多的无声反抗。
[价值驱动]
顾客第一,员工第二,公司第三,股东第四。我想,很多公司是反过来的。
[不离本行]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当过老板的人,就不再想打工了;做过房地产的人,就不再开软件公司了;公司上市了,做实业也就没啥意思了;做了投行了,其他什么都不想做了。
为什么会这样?
只要钱来得更快,来得更容易,就没有人愿意只做一件事情。
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在一片辉煌中轰然倒塌。经历了人生辉煌的董事长或高管铛锒入狱。这是事与愿违的悲剧和教训。
是否专注,是否坚持自己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才是面对挑战或诱惑的法宝。
《追求卓越》其实不仅仅是一本美国企业管理的圣经,其实也是一种全人类的文化价值观。当我们想健康、持续地生存和发展,我们就必须要关注一些比金钱更为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