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尔德》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尔德》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6 00:40: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尔德》的读后感大全

  《王尔德》是一本由[英] 维维安·贺兰著作,百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尔德》精选点评:

  ●他小时穿小裙子的照片 真的很可爱

  ●想起来。。。你就是浪漫。。。。

  ●比较客观, 但是身为腐女最想看的那段历史却一笔带过, 不可饶恕太不給力了- -

  ●其实他经历不复杂

  ●Happy Price, but tough life

  ●不管怎样,王尔德是个才子。

  ●维维安

  ●补标,2004年左右读。

  ●我們都生活在泥沼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美~~~ 上帝一定是嫉妒你的美貌和口才。

  《王尔德》读后感(一):无题

  唯美主义者,不是吗?高傲所以倍遭诋毁、讽刺和讥嘲。

  他是“同志”,为此毁了一生,在雷丁监狱的两年彻底毁了他的生活,而这一切,与其说是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末期那个古朽顽固的英国社会,不如说是因为他孩子般的任性。

  不过如果没有七百余天炼狱般的生活,他也许只是众多畅销剧作家之一。但他的不幸恰恰造就了他文学上的幸运——《狱中书》和《雷丁监狱之歌》。

  当然,还有《薇拉》,还有《模范丈夫》,还有……

  《王尔德》读后感(二):纤细的吟者

  夜莺,红玫瑰,是徇情的痴者;快乐王子,燕,是终于升华的爱.于凄凄惨惨的唯美童话深处,乃WILDE纤细的灵魂,那饱含深情泪珠,在傲慢的眼神中闪烁.上昂的头颅,承接来自最光明的温暖,挥洒于着悲情而温情的凡间.

  才华,名声,一切在Wilde身上完美结合,且问那纤细如羽的灵魂何以担负!Wilde是个灵魂轻盈,命运沉重的王子,那终于逾越的美和爱最终在凡世间翱翔!

  Vyvyan Holland 为Wilde的幼子,他的父亲是如何在天才之子的眼中呈现,我未尝发觉,就如同舒乙口中的"老舌先生".而以历程时间为轴,未免单薄.

  我曾遇一人,倍尊Oscar Wilde.

  2007,3,5 晚二十点 降温

  《王尔德》读后感(三):儿子眼中的父亲

  这本书最值得一看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它的作者是王尔德的小儿子。而这本书从题目就能知道是在写王尔德的生平。看过很多个版本的王尔德的传记,作者不同,自然也就各有侧重,但是这一本却很特别——不管其他传记作者的偏好如何,但都不曾失却感情的倾向性,即便有的只是在某一细节的描述之后流露出了那么一丁点的惋惜;只有这部,竟如此的不偏不倚,每一个展现在如莎草般柔软的书页上的文字竟真的就像是打字机打印上去的,而绝无手稿誊写过似的。如果不是余光中先生在前言序文中提及,想来是不会有人想到作者竟是这位被传记者的亲生儿子!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三个字——冷冰冰!虽然余老先生在序中对这本书的资料的详实度大加称赞,似乎也有褒扬vivian的写作和情感,但是,也或许是自己太过愚钝,或是自己对王尔德生平的感受太过复杂难理,我始终都觉得,vivian对自己父亲的感情在这部书的文字中是太多、太厚、太深地被掩藏了。而且,可能是父子的缘故吧,vivian对自己父亲的性取向只字未提,就连父亲讼狱一段经历也简单带过,淡化到了近乎删减的地步,希望他不是因为感到羞耻而这样作的——我相信他不是,vivian从小就是一个温和的人,而且即便上和他的父亲没有什么联系了,所以我相信他不是。

  另一点值得推荐的就是这本书由余光中先生作了导读。欣幸的是此书的翻译可谓是平和而恰到好处,把vivian的风格丝毫不差地展现了出来。曾经因为余先生将王尔德的the importance to be ernest翻译作《不可儿戏》而大为推崇余先生的翻译。较之这一翻译,现今市面上的《诚实的重要性》之流简直就再无容身之地了。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唯心地认为余先生是翻王尔德翻得最好的。现在由他作了导读的王尔德儿子写的王尔德的传,想必也会是最好的了。

  《王尔德》读后感(四):他,不再需要辩护。

  维维安·贺兰写的《王尔德》,感情节制到几乎不带感情色彩。他写得那么客观,但继续读下去,却发现隐含着敬意,肯定了王尔德的一切。我很喜欢他从王尔德的艺术追求和文学创作来写他的生平和他这个人,我喜欢这样突出一个人个性特征的传记。

  维维安·贺兰也是一个作家,罗斯后来和他成了朋友,我想罗斯也帮助他了解了自己的父亲吧。从童年就再也没有见过,在那样的舆论中,或许会有怨恨和偏见。不过当他了解了他的追求,理解了他拥有怎样纯粹的心灵之后,即使有误解都会烟消云散的。

  这个传记几乎是围绕着他的作品来写的,甚至让我觉得就像一个给出了细节的年表,让我又惊又喜。很多引用都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的,直接用别人评价他的话,或者他自己的话,更加有力量。其实除了阅读他的作品以外,任何对他的误解和赞美都一样没有多少意义。那么来看书中的一些选段吧。

  他的蓝眼睛带着一点绿,而且又亮又锐利,完全不像一些仰慕者想象的那样带着梦幻气质,也不像个喜欢沉思于妙不可言的美与真之人的眼睛。

  王尔德抵达纽约的时候,海关问他有什么物品需要申报,他回答道:“什么都没有,除了我的天才。”

  “艺术的完美在于其本身,并非在艺术以外的世界。艺术绝不能以外界的相似与否来判断。艺术是一层面纱,而非镜子。艺术会开出任何森林都找不到的花朵,也会孕育出所有树林都没有的小鸟;能创造并毁灭各种世界,也能以一根红线将月亮自天堂中牵引出来。艺术的形态比活生生的人还真实,是万物所不能及的伟大原型。在艺术眼中,自然没有法则,也缺乏一致性。她能任意创造奇迹,能够召唤地底的怪兽现身。她能使树在冬天开花,能在即将丰收的玉米田降下大雪。她能命令炎热的六月降霜,让长出翅膀的狮子从利底亚的山谷中窜出。当她走过,德律阿得斯会从树丛中盯着她看,褐色的农牧神在她经过时也会发出奇异的笑容。相貌犹如老鹰的众神崇拜着她,人头马身的怪物也会奔向她的身边。”

  “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勇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我让喜剧这种最客观的艺术形式变成一种和抒情诗或者十四行诗一样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扩展了戏剧的范围,丰富了戏剧中的人物刻画。除此之外,我还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事物。”

  “当那一天的破晓降临,或在夕阳染红天际时,我们将会多么的欢乐!事实将会变得可耻,真理会为它所受到的禁锢而发出悲鸣,喜爱流浪的浪漫则会回到陆地。世界的面貌将会改变,令人瞠目结舌。……青鸟在天空中唱着美妙的歌曲,赞美着不可思议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未发生过的事物,以及不存在的与违背常理的事物。不过在这一切降临之前,我们必将培养那已经失传的说谎艺术。”

  在我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没有看到感情色彩而觉得有点平淡,但是渐渐地在那及其克制,理性的语言中看到了敬意和深情。我想那些带着八卦心的人就不要看这本书了,留给真正爱着他的人来读就好。

  这本书的封底上印着《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好书推荐词:“简洁而富同情,不带怨恨或辩护的意味,难有作品能出其左右。”我觉得“不带怨恨或辩护的意味”说得非常准确。王尔德,已经不需要辩护。

  《王尔德》读后感(五):维维安·贺兰的《王尔德》

  “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尔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博尔赫斯在提到王尔德时如是说,而我手中的这本维维安·贺兰的《王尔德》则是对博尔赫斯这一番话的详细注解。

  1854年王尔德出生在都伯林的一家诊所里,王尔德出生后,他的母亲极为失望,她原来希望这一胎会是一个女孩,她当然不会想到,多年以后,他们这个家族会因为这个男孩而荣耀。王尔德的母亲象打扮一个女孩那样打扮王尔德,不知这与日后王尔德的同性恋倾向是否有关。

  童年的王尔德就显现出唯美主义倾向,“当大部分小男孩偏好珍藏小刀等玩意儿时,他却对花朵和夕阳情有独钟。”,“他最有兴趣的科目是诗作和古典文学,尤其酷爱希腊文学。”

  王尔德先后就读于三一学院和牛津大学,在三一学院,他遇到了历史学教授马哈菲牧师,在牛津,他到遇了艺术教授罗金斯,王尔德后来又成为华特·佩特的追随者,这些人注定要对王尔德的一生形成影响,也许就是他们给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萌芽施足了养份。

  王尔德在学校期间就喜欢穿奇装异服,并发表一些奇谈怪论,很难相象这样一个唯美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会是一个刻苦用功的学生,他喜欢打网球,品尝美酒,与美丽的表妹们调情,但王尔德在三一学校获得希腊文学奖----古典文学方面的最高荣誉,在牛津大学获得“双料第一”,这除了用他是天才来解释之外,用别的都不好解释。王尔德当然也知道自己是一个天才,几年以后,他出访美国,当海关人员问他有什么需要申报时,他说:“什么都没有,除了我的天才。”

  牛津毕业之后的王尔德前往伦敦发展,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最有名的美女莉莉·兰翠,并疯狂地爱上了她。王尔德送给她一本自己的诗集,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致海伦,那位以前生在特洛伊城,现在却身在伦敦的美女。”,但就象几乎所有的情种遇到他们第一个心上人一样,这个美女后来并没有成了王尔德的妻子,她不是早早离开这个世界,就是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初登文坛的王尔德并未很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1880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薇拉》,但剧本无人问津,1881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也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但他的行踪很快引起了媒体的注意,《笨拙》杂志经常有关于他的讽刺漫画,多年以后,当他对英国感到失望,声称要加入法国籍时,也是这本杂志很快给他穿上了一身法军的军服。大家如果能想象一下,他是生活在以刻板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而他又是那样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就能理解为什么他那时能成为伦敦的开心果。

  1882年初,28岁的王尔德对美国进行了访问,他的船一到达纽约港,就遭到了当地狗仔队的围攻。他在美期间到过约七十多个城镇演讲,对美国人说了许多大不敬的话,这惹恼了许多美国男人,却深得美国女性的喜爱,美国男人们恨得牙都咬碎了,为此他请了两位秘书,一位负责签名,一位负责回应向他索取头发的女性,今日的影视男明星们受到他们的女FANS们的追捧,也不过如此。

  1883年初王尔德来到巴黎,潜心创作剧本《帕杜亚夫人》,但他苦心的经营并未得到回报,女演员玛丽·安德森否定了他的剧本,王尔德自嘲地说:“我们今天晚上没有钱和公爵夫人共进晚餐了。”王尔德在巴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大帮艺术及文学界的名流,但他对他们不以为然。

  王尔德创作上的辉煌于1891年姗姗而来,这一年他出版了童话《石榴屋》,故事集《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与其他故事》,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评论集《意图》。其中《道连·格雷的画像》几乎赢得了英国报业的同声遣责,有报纸批评道:“这本书是法国颓废派文学这个麻疯怪物的产物,是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这些批评与王尔德的反驳一时使王尔德的名气如日中天,王尔德的创作高潮一旦到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1892年,王尔德的剧本《温夫人的扇子》上演。这出戏大受当时新潮派观众的欢迎。同时写出剧本《莎乐美》,但因为其中涉及圣经体裁而无法上演。

  1893年,《无足轻重的女人》上演,并一炮走红。同年,诗作《人面狮身像》面世。

  1894年,王尔德创作出了他的最后两个剧本《理想丈夫》和《不可儿戏》。萧伯纳称《理想丈夫》剧中三个最佳的讽刺语将永远是王尔德与少数人之间的秘密。

  正当王尔德几乎红遍了英国的整个天空时,噩运也在慢慢向他逼近。

  按今天的说法,那个艾尔佛瑞·道格拉斯应该说是王尔德的同性恋爱人吧,道格拉斯的父亲早就看不惯王尔德,王尔德现在泡上了自己的儿子,他当然不能容忍,他给王尔德留了一张卡片,称王尔德是“装腔作势的鸡奸客”,王尔德一怒之下,向法庭控告这个老头诽谤,控告的结果是王尔德被法庭判决入狱两年。

  1897年,王尔德出狱,但他的辉煌早已不在,人们似乎已经把他遗忘。

  1900年,王尔德在巴黎的一家小旅馆里与世长辞。

  即使在狱中,王尔德也一点不谦虚,他在他的《狱中书》中这样评价自己:

  “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