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锦集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是一本由[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15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精选点评:
●某段时间的依赖。现在回头看去,喜欢还是喜欢,大约因为年少时的爱,故而长久,故而根深蒂固。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我只能给它四星
●读的是1995年版,20年前买的书,拖到现在看,兴趣不是太大了,感兴趣的书一定要第一时间看!托翁那个时代没有电影、电视剧,看小说就是最好的娱乐了,所以托翁能赚大钱,放今天他估计还得靠地租和剥削农奴为生计。汪曾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假,像是编的。托翁它的评价:“老爷式的游戏”。
●从此再也没读过苏联作者的小说,人名难记且搞
●托翁太偏爱皮埃尔了,让他以私生子的身份继承数百万遗产便于专心思考人生,让他俗艳的老婆死了便于迎接真正的爱情,让他好朋友死了便于把娜塔莎留给他,让他像没头苍蝇般穿越于战场和监狱而毫发无损……这些没一样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其实对于命运,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对亚历山大的肉麻吹捧让伟大打了个折扣
●除了震撼,我还能说什么呢?至少十多岁的时候读完时是如此感受(当然不是这一版)
●托尔斯泰是最像上帝的作家,《战争与和平》有种站在苍穹之上俯瞰众生的感觉,其浩瀚、透彻与悲悯让人忍不住想跪倒在作者面前
●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读到这套书。1992年我用尽了所有积蓄买的这套书,现在仍然在手边。
●在写评论的时候,有一点点骄傲,又好像有点恐惧和害怕,好像从此知道了一个以前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似的。就像彼埃尔最后所感觉到的,那些懂得生活真谛的人,也就是懂得他跟娜塔莎的感情的人;以同样的语气,可以说,那些知道生命真谛的,就是知道战争与和平的人的。以前我一直觉得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现在我知道是战争与和平了。战争与和平中有一种真正的完整的完全不回避完全不妥协的直面生活的全部,总是在挑战我们的一切期待和常规。在叙事中,小说有一种真正的悬念,我们知道一些关键事件出于运气会真的发生,并且发生巨大影响。小说带着生命和生活的全部气息和重量,一起在轰炸着窒息着生命和生活的因果联系。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一):太有内涵了
《战争与和平》是目前为止我读到的最有内涵的书!刚开始看时,觉得有点味道,看了几页就睡着了。后来,忍耐力越来越好,到几十页,甚至一百多页。越看越觉得它很有内涵,不过看这个需要时间跟耐心。现在,只要看到这本书的任何一页,我都好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吸引进去,只好合上书。毕竟,看这一本书需要很多时间的。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二):所有的一切终将归于平淡与平庸
atasha年少时有如太阳般明亮热烈,却也逃不过最后“devote to ”家庭,囿于丈夫与孩子;
安德烈与阿纳托利,前者正直刚正,后者世故奸邪,带着夺妻之仇的紧箍,当两人最终在战地医院相见,心中记挂的无非也是希望对方安好;
皮埃尔似是理解了生活的真谛,革命的本质;
有空再写……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三):关于译本
我还是觉得刘辽逸译的要比草婴好,草婴的本子虽然文字准确,用语简洁,但总是感觉干巴巴的,没法展示托尔斯泰所描绘的当时俄罗斯从底层到贵族圈这样一个广阔的场景。
而且我更喜欢刘的版本加原著的法文,草的版本法文直接用小号斜体字了。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四):读完了
好长,每天在去上班的地铁上和下班回家的地铁上,读完了这本书的电子书,有时脑子清醒读的有些印象,有时脑子比较浆糊读的很是模糊,最后的尾声是大篇幅的议论,不能叫读,只能说是过了一眼。
我读完书总是没有任何想法,尤其是给个评价或下结论,读完就是读完了,或许是比较现实主义,这本书能给我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可总是得不到什么帮助。
所以,读完只是读完了,mark一下。
《战争与和平(全四册)》读后感(五):上层社会,不是天堂
刚开始看这部作品,内容很受震撼。艺术家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指导、并激励着你前行的方向,他的想法即是你冥思苦想、若即若离的心声。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这样的作品相见恨晚。
摘录:
人际关系在社会上是一种资本,要想它经久,那就不能不节用。
就算是在最友善,最朴实的人际关系中,赞扬和适度的吹捧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好比马车,车轮需要不时地抹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