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融战败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金融战败读后感锦集

2021-01-29 00:32: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融战败读后感锦集

  《金融战败》是一本由[日] 吉川元忠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50,页数:1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战败》精选点评:

  ●翻译的太差劲了

  ●对内改革 进行金融创新 减少税收和审批流程 增加可投资金融资产标的;增加外汇储备中非美比例;建立人民币圈 我们一定可以做的比日本更好!

  ●这样的一本书能够焕起对最高意识形态的金融战争的关注,虽然由于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经济最根本的货币发行权的诸多问题与机制,我们对于金融论战关注的深度与广度各有侧重与不同,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一场金融战争或许正在无声无息的上演。即使我们不搞经济研究,即使我们不搞金融投资,我们实际上也已经被扯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因为如今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的亲密相联,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斥了太多的金融衍生品。

  ●看完写于1998年的此书,记住了作者的观点:日本人缺乏大局观,战略短视。这好像与日本文化在饮食、艺术、商业等的体现有相通之处。不过世界本多元,霸权多了是否反倒不和平了?

  ●日本人的特点就是认真,细致。可惜立足于局部,永远渗透不了经济原理。读到结尾,感觉作者还是回到了原点,从思维角度来说没有更多的长进,等于有点白码了那么多字。但是例子中的信息量还是蛮大的

  ●对于日本人来说,大概说起80年代末期的六本木,便与萧皇后说起当年荣耀般让人感怀不已。作者的问题在于“滞”。书中的事实都很棒,但选择性和偏见却尤其明显。作者过度强调货币金融战争和美国的阴谋论,却几乎缄口不谈日本境内体制的缺陷。我相信的是,七分内政,三分外交。

  ●不同人对相同金融历史和事件的评说。

  ●读完之后深吸一口气,深深感觉到上世纪日本政府真的是美国的一只舔狗,从广场协议到日美委员会,当时的日本政府真的是妥协了太多了。 从外汇限制到外汇自由,日元兑美元从1:250到最高的1:80,可想而知对他们国内出口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日元升值加上金融限制放宽让更多的外来资本炒作股价和房地产,一系列的错误让日本一步步迈入深渊,最后国内舆论还被国外掌握,在民众的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匆忙刺破泡沫导致大溃败,随后是沉寂的20年 日本上世纪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1、不要太相信美国,能够多无耻多无耻,汇率一定要操纵好,有出口才能拉动经济 2、人民币国际化不要操之过急,不要一下子放开,金融完全自由等于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 3、有泡沫软着陆才是真理,硬着陆≈暴毙

  ●愚蠢日本政府 导致日本经济衰退20年

  ●非常“索罗斯”,哈哈。不错的书,和观点,论文范,有深度,但好多术语,产生了阅读障碍,可能应该看原文(英语?)

  《金融战败》读后感(一):当下中国有一些地方值得借鉴和思考

  第1,2两章所论很有创建,尤其最后一章所论的日本债券市场,对于当下中国也在规划的多层次债券市场和国际金融中心很有借鉴之道.其他3-5章略显罗嗦的从各方面论述了日美金融矛盾,日本在美国国际观,自主金融规划的前提下落入了失去十年之境.

  作者预言的欧元诞生之后对于美元的升值和2010年的美国危机(2008年危机)还是很有见地的.

  《金融战败》读后感(二):日本对经济危机的反思

  贸易顺差,购买美国国债,本国汇率被迫提高,泡沫出现,打击本国制造业,资金流向美国。

  这些说是日本当年的情况,其实是中国现在的情况。以某个角度上看,中国现在的情况比日本当年更差。现在中国对美国出口附加值小,科技含量小,这些使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依赖小,美国现在已经通过不断的通货膨胀使美国国债价值降低。

  好的情况是中国对美国没有当年日本对美国的盲目妥协。而美国对中国贸易、货币打击的意图早就有了。只要找到新的资金来源注入美债,那么金融打击在所难免。

  如何减小对美国和美元的依赖,这是日本所面临的问题,其实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各经济体的难题,而不是让美国通过美债和美元绑架世界经济。

  《金融战败》读后感(三):从历史看现在

  很多人说中国的今天与日本的昨天很类似,作为一个金融人,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获益匪浅。

  作者撇开政治影响的因素,客观的阐述了日本经济倒退的金融方面原因。以时间为轴,体现了自二战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曲线。不得不说,日本的制造业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形成经常账户顺差。而冷战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日本作为战败国的政治附属,大量购买了美债及对美投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颓势,进而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一直以霸权主义著称的美国在冷战胜利后,运用摆脱金本位的美元的直接汇率操控,先是给日本糖衣炮弹,引发日元贬值,加速了日对美的投资,并弥补的了经常性账户的逆差。冷战过后,又通过贸易战使得美元升值,国债收益率降低,引发日本经济大萧条,进而影响整个亚洲。

  中国目前的汇率曲线与80-85的曲线接近。一方面,美国需要中国企业的出口;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美元的强势吸引外部投资以弥补经常性账户逆差。而中国,一方面正积极的通过金融改革解决政府、居民负债率较高以及金融资产配置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中国智造2025积极进行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加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中美贸易摩擦是个长期过程,而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及政治独立性是有别于日本的,但金融开放度、成熟度与同期的日本还是有差距的。衷心祝愿国家昌盛,繁荣富强!

  《金融战败》读后感(四):日本滑落与中国崛起

  伴随着中国崛起,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想到前世界老二日本的下场,一直想研究一下日本滑落的原因,看看中国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终于找到了这本书。

  本书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债权国的日本面对债务国美国会在金融领域战败?想一想确实很纳闷,一个欠钱的为什么能整天穷横。中国现在跟当年的日本一样,作为债权国,一些民族激进主义分子就觉得美国佬都欠我钱,民族自豪感爆棚!当年的日本也是一样,豪言买下整个美国。但为什么日本金融战败,造成失落的十年呢?

  答案就是日本作为债权国,没有建立起以日元为核心的经济圈,没有将日元世界货币化,美元仍旧是无可匹敌的世界货币。

  整个交战的过程如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后面临着消费停滞,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就必然要投资,日本国内缺少健全的金融投资体制,导致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疯狂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整个国家的财富大部分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存在。这个时候美国以降低两国贸易逆差的理由将美元贬值,日本国家财富大量蒸发,同时随着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对出口企业形成进一步打击。

  照理来说,面对如此大的汇兑损失,日本投资者是会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但是美国利用国际地位与日本协商利率差,日本实行了两年半的超低利率。既导致了逐利资本进一步流向美国,又推高了国内股市房市泡沫。

  到了最后就是刺破泡沫的那一刻,日本央行过激的货币政策和日本政府错误的财政政策加上美国做空日本股市,导致泡沫过急过快破裂。

  回过头来看,金融战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既是世界货币又体现着美国的国家意愿,人家坐庄你没法玩!

  对比着看咱们国家在今天的处境下干了些什么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一是开展一带一路,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希望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成为世界货币。二是加强外汇管制,防止资本外流。第三个就是面对房地产泡沫这种所有人都知道的灰犀牛,不宜过激过急刺破。

  《金融战败》读后感(五):日本金融战败 源自 财政经济主权的丧失:日元升值、巴塞尔协议二、股指期货

  最初看这本书,是因为同事说中国的房地产即将暴跌,理由是中国的经济情况和日本在90年代初的情况很相似。

  但基于对经济历史的了解,在看完本书后,发现当年日本房地产暴跌和今天中国情况,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

  最大差异是日本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日本在宏观经济和货币供应政策上,没有自主权。也就是,日元的汇率、货币供应,不是日本央行,而是美国说了算。

  顺着这个路子看,可以发现,就是当年由美国发起的两个东西,彻底打垮了日本:

  1)广场协议 2)巴塞尔协议二

  1)广场协议:强迫日本修改汇率,打击日本出口,造成日企整体收入下降,剩余资金流入虚拟经济;

  2)巴塞尔协议二:通过一系列资本金、风险加权资产规则。强迫日本银行缩减信贷规格,收缩银根。

  日本经济危机故事的“简化版”是这样的:

  (1) 日企资金资金充裕时,出口收入多,银根松,流动性过强,于是企业为了给多余热的钱保值,只能将其投入地产、股市的虚拟经济中;

  (2) 出口萎缩、银根收紧后,日企出口收入下降、银行又借不到钱。于是在原有银行贷款陆续到期,日企只能变卖房产、股票等资产,还银行钱;同时,很多房产都是在银行抵押的,押品价格下跌导致押品不足值,引发贷款违约,于是被银行在押品市场上拍卖,更一步加剧了房产价格的下跌。

  (3) 于此同时,外资卖空东京Nikkei股指,引爆股市崩盘,导致银行对大企业的信贷流动性冻结,加速虚拟资产价格的下跌。

  中国现在面对的,与当年日本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关键点上有不同:

  (1) 不管外界压力如何,人民币汇率肯定不会大幅升值,从而保出口

  (2) 银行业多年来持续的高利润,已经在短期内,高速扩充各个银行的拨备和核心资本,能冲抵不少坏账,而不至于缩小信贷规模。于是刘主席淡定的说,房产押品价格下跌50%所带来的坏账,我们银行的拨备和核心资本吃得消,不会影响银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