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2021-01-29 02:14: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摘抄

  《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本由斯东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格拉底的审判》精选点评:

  ●算是再度见识了美国记者的天真

  ●多数人暴政,那个叫苏格拉底的人烦死了,我不想再听人们谈论其他,把他杀了吧。

  ●感觉苏格拉底更像是一个说客,但还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命运,我觉得他是故意走向审判,但不明白他为什么选择死亡,明明自己可能有机会选择说服那些否认那些敌对的阶级

  ●通过这本书很好了解了苏格拉底之前和之后的一些哲学观点。但是感觉作者有点太主观,抓住一点不能作准的小事不放,狠批苏格拉底。

  ●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书只是自己看了,明白多少是多少吧。

  ●对于了解apology的背景还是很有用的。

  ●读时定要保持坚定的批判精神。

  ●思想涤荡。

  ●作者搜集和对比资料的能力很强,但是这个话题略无趣。再怎么言论自由也是有底线的。

  ●八十岁老头只要有恒心做学问也能成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一):为理想丧命

  终于读完了,读这本书真的要命。

  怎么说呢,个人觉得作者还是很严谨的,用词的翻译,资料文献的查阅,都很细致,但是毕竟雅典时代的事情,能流传下来的实在太少又得之不易,书里的苏格拉底是不是真正的苏格拉底?是多少?我们虽然无从得知,但是这本书里塑造的苏格拉底还是比较丰富的。

  苏格拉底的死亡可以说是他自己亲手促成的,他本可以有许多机会为自己开脱罪名,但是他都拒绝了,他甚至为自己的死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

  他不喜欢雅典,但他也再无可以自由辩论而不受人轻视的地方,雅典也不喜欢他,他们恨他一次次地在紧要关头退缩,最后他们彼此两败俱伤,苏格拉底被除死,他的理想无法实现,雅典也在自己的历史上因苏明明除了自由发言外根本没有做出任何违法的事的苏格拉底的死亡留下了污点。

  另外书里还有句话感触挺深的:“不同意的自由才是言论自由。”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二):这本书倾向性很强

  作者的所有研究倾向性都很强,他自始提出的问题其实出于他并未理解希腊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虽然他搜集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但是因为这个关键的缺陷,全书并未得到令人信服的论点,并且把大量篇幅花在为雅典“民主”的辩护上。而没有真正弄清楚雅典的国家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形成的?苏格拉底所处时代的雅典对内对外的政治现实是什么?苏格拉底开始希腊哲学的思想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本书唯一的亮点是作者为苏格拉底所写的辩护词。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相当精彩。读起来感觉很好,我还曾经抄写过。不过今天回想起来,这篇辩护词其实虽然读起来荡气回肠,但是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这篇辩护是苏格拉底真实思想的表达么?苏格拉底能靠这篇辩护免于一死么?未必。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三):审判民主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有些书买来后就尘封在书架上。

  《苏格拉底的审判》是这样错过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为井底之蛙的我揭开了古希腊民主文化的神秘面纱的一角,让我诧异于那是一个多么灿烂的时代。我们现在所高喊的口号太多源于2000多年前爱琴海边的文字。但是2000多年后,我们真的明白了文明的真实含义吗?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民主之耻,又回到了多数人暴政的话题,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看看不久前的台湾,民主的缺陷不言自明。但是能为此抛弃民主吗?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想国真是理想国吗?

  感谢董乐山先生的优美翻译,勾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强烈兴趣。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四):哎,言论自由

  我其实没有真正读完这本书,已经2,3个星期了,这本书放在我的枕头边。我不得不做个了断,就这样算看过了吧。其实有点想读完,但是每随便翻起看看又放下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读过苏格拉底传,尤其是没有读过柏拉图写过的几本讲苏格拉底的书。

  2、对古希腊历史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些名词。

  3、我岁数也不小了,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了自己的印象、猜测、理解等模糊的东西。

  这样,斯东写的这本书对我的理解是个颠覆,所以每每看到他的讲述,我都有怀疑怎么是这样的?我是不是得再去看看这个那个的书,要不再去啃啃古希腊历史。

  但是整部书的主线索其实是讲言论自由,适逢最近的社会上的一些事,我只有深深叹气。我还能做什么。对了,还剩下嫉妒。想太多太累,不想又急。

  言论自由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被民主政府列为基本要素之一,到今天又有几个政府能真正做到?(真的想了解)苏格拉底2000多年前就被一个以言论自由为骄傲的国家仅仅因为言论而没有其他行为判处自尽,这就是人类的审判。我想人类就是个野蛮的品种,文明只是装饰。

  看了这本书,到是对作者有了敬仰,也想多了解一下作者本人。其次就是想了解古希腊史和亚里士多德的东西。

  我想读了这本书还是很有收获吧。

  《苏格拉底的审判》读后感(五):审判"苏格拉底"

  有那么几天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读美国老记者斯东的《苏格拉底的审判》,无比享受,没有人间烟火的书皮,就着直接的阳光,有强烈的想和斯东对话的冲动。斯东是个较真的人,他不理解苏格拉底会死在雅典人手里,于是用余生最后十年研读各类古希腊原籍,沿着他的思路,至少在他的文本里,他完全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开放的雅典城完全符合雅典逻辑地处决了苏格拉底,尽管文如其人,较真的迹象不少,方法上的弊漏也不足以致命(斯东沉迷于挖掘,叙述有点而无面,疏于叙事,让习惯了接受宏观历史和流畅故事的人感到局促)。

  苏格拉底反民主,无法和一般城民取得关于美德的一致,他热爱斯巴达的武乎独断,抽象出一个并不存在也几乎不可能存在的“知道的人”,他矛盾,甚至是他那些足以成为座右铭的话语本身都是矛盾的,他邋遢,无法自圆其说,鄙视下层人而又愿意过粗弊的生活,他还调戏街头的妓女:“嘿,我给你拉个皮条”……

  这就是斯东眼中的苏格拉底,但他又为苏格拉底惋惜,甚至为苏格拉底撰写了合乎雅典逻辑的“自辩词”,在他看来,言论自由会挽救苏格拉底,但是苏格拉底没有主张这个理由,甚至不去用论辩术,这个可以轻易博得雅典人欢心的手段。

  斯东的这种较真带来一种本质上的颠覆,颠覆柏拉图式苏格拉底,反讽了对苏格拉底怀有“印象崇拜”的人,很多时候,人们愿意相信这个而不相信那个,原因不是真相而是足够大的抒情空间。这种反讽正暗合了今天的传媒风尚,悲戚情怀往往超越职业准则,真实也就不再是首位的了,善意的怜悯立刻带上了暴力的色彩。斯东的冷静,还不只在他的这本小书了,只要看看他自创的杂志订单上的订户就可以知道了,爱因斯坦、罗兰、……麦当娜自费为国会议员订阅……,要提的是,他从不接受广告要约,坚持独立。

  当然,我觉得重要的还有,斯东将言论自由的历史提前了数千年,这就很要命了,斯东居然为了说明白言论自由这个信仰把苏格拉底带上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