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经典读后感有感
《纳兰性德》是一本由李雷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兰性德》精选点评:
●只为我爱的纳兰,内容确实及其一般
●或许,这个就叫鸡肋
●李雷的这本最靠谱
●才女李雷所著纳兰传,中规中矩,却终是暮霭沉沉楚天阔,朽气过甚。
●纳兰性德
●个人认为是现今市面上泛滥写纳兰的书籍里最饱满的一本。
●可以称之为传奇的一生,虽为权贵之子,却有一颗平民之心,惜友如命,多愁善感。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让人寻味。
●刚买了一本,装帧精美,对偏爱精致细巧器物的我来说相当对胃口。
●人生若只如初见
●记录着我家明珠和容若的生活~
《纳兰性德》读后感(一):关于《纳兰性德》
这本书是在当当上买的,买了有些日子了,那段时间从网上买了不少书。如果这本书在书店看到,我如果翻几页以后,就铁定不会买它,网上购书,弊端显而易见。
这本书写得人物传记不像人物传记,小说不像小说,散文不像散文,看起来有些晦涩,一些对词比较喜欢的人,看这本书也许会喜欢吧?
《纳兰性德》读后感(二):想了解纳兰还是应该多读他的词
虽说是一本传记,但明显作者没有写传记的严谨性。书中存在一些事实的错误,可作随笔散文看。读完这本书之后对纳兰只能说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开端。当然比起后来一些拿纳兰来赚钱的书来说,这本书还是有点节操的。对纳兰感兴趣的人还是应当多读《饮水词》吧,中华书局的版本。
《纳兰性德》读后感(三):非常一般的一本書
因爲喜歡容若,才買來這本書來讀,但是非常失望....作者有點故意賣弄文字的嫌疑,文字些的不通暢,過于堆砌形容詞,顯得有些矯情......真的遠不如去直接讀容若的詞來的讓人心神振蕩!
總之,不是很好看......
《纳兰性德》读后感(四):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如果不是朋友推荐,我自己是不会去看这样的书的,至少是不会看完,翻一两页就会放下。
抛开所写的人物不谈,就文章本身,写得够烂的。
一本书出来,连个作者介绍都没有,估计也是因为对这作者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一个最大的我不喜欢的原因是,写得太满。
怎么说呢,就是作者把太多自己的话写出来了,没有给读者留空间。你对传主人生的感慨、对他诗词作品的感叹,有必要说出来么?还长篇累牍的说那么多,谁tm在乎你啥感受?我要的是你的介绍,然后我自己会去感受。
如果看一本书,不需要你动脑、动心,那这书也就不必看了。这世上好书太多,够你看几辈子的。
所以这本书仅仅作为了解纳兰性德作品的背景介绍,倒是完成任务了。
《纳兰性德》读后感(五):一篇旧文
在无意中接触到了这本书,先前对纳兰性德只是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康熙时代赫赫有名的纳兰明珠的儿子,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仅此而已.
读过他为数不多的诗赋,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他远没有李白,杜甫一样吸引过我,可是就是如此的一个在其31岁便长辞于世的词人,在一个偶然的情景里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在一个充满诗性的文本里,在那些尚寸于世的词中,连昧起一个高标独立,至情至性,谦逊多难的灵魂.
一口气在学校尚未息灯之前读完了这并不是很厚的类似与传记性质的册子.
事实上,不论是哪个时代,那些把自己整个的心性都投入到忧患,诗性中的人们,那些郁郁不乐,不苟同于世的文人们的心是相通的,那些坚持着探究生命的真谛的人们,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都是可以达成默契的,无疑的纳兰性德就是一个执着的在自己的直抒胸臆的性灵世界探究的人.
除此之外,反观;我们这个时代早已失却了缓和,曼妙的步调.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光之中,我们就告别了小桥流水,静观黄昏日暮的景致,我们的时代早已丢失从容、取而代之的是浮躁和过于复杂的不确定性.那种古老的质朴的策马狂奔,吟诗做赋的情调已然在我们这个机械化的时代当然无存.当然我并不否认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我只是认为相比之下,在大多数时候,在这个时代更易于忘记自己的位置.
这本描述纳兰性德的书籍,用唯美的笔调讲述一个诗人成长的过程,描述一个多病的贵公子怎样的同他人的与众不同,一种高拔的目光,穿透一些虚妄的,粗俗的现实世界.淡薄的性子,在短暂的一生依托友谊与爱情,可是偏偏老天捉弄,痛苦的日子总是比快乐来的多,就是因为忧患,使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可是他又是如此的幸运,在他短暂的一生,该有的他都未错过,尽管在这生的序曲中偶有颤音,但正是这颤音才赋予他忧郁的气质,淡薄的才情吧!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任何人只有在认识清楚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才必然的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天地中去,纳兰性德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固然悲惨,但是他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即便是无常的世事把我们的心包裹上一层坚硬的外壳,即便是我们的遭遇生离死别的苦难,即便是人生不得意的踟躇独行,亲爱的朋友们啊!千万不要自甘堕落,每个人的内心总要有我们固守的信仰和精神世界.我们需要坚强一点,洒脱一点以豁达来面对无常,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不强求,尽力了则足以.事实上,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年轻如我意气风发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实际上在深入的阅读和宽泛的了解之后,我会归于安静的调和自己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冲动,幻想只是梦的一个组成.
更重要的是,阅读的愉悦.阅读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更加饱满的灵魂,还有心灵与智慧的撞击,<纳兰性德 >这并不是一本出色的书籍,但是他和众多的书籍一并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一个重复到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罗嗦的事实.可事实上证明他还是相当的重要.阅读的愉悦,是一个内心不断重塑的过程,一个人的兴奋和快乐.
一个善于营造自己的生活的人,能真正的带给其他人幸福.真诚,对于我是在现实的压榨下不在幻想之后,似乎在一夜之间感觉到,知己的意义,是的,在这个世上一切的物质,怎比的上友谊来的珍贵,怎比的上智慧的撞击来的璀璨,怎比的上那些意义不凡伴随生命由衷的欢笑来得愉悦?
纳兰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太微不足道,但是他告诉我们一种可能,一种超越了世俗的可能,忠贞的爱情,高尚的友谊,质朴的性情,高洁的品质,该有的他都有了,尽管还是有些许遗憾,此生已足以.
下面这首是纳兰23岁夫人去世,在众多的缅怀她的词中的一手,我们不难看出,痴情的纳兰一次又一次的忆起同夫人,凭依斜栏,共观黄昏,斜阳的情景,一幕幕如昨日映在眼前.在梦中见到妻子,见到妻子如他一般思念着自己,走向自己吟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此情此景不能不震撼与心,在旧日的的窗前无意看见昔日妻子的衣服由又不由得的吟出;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夜香.纳兰的心纳兰的情与悲愤化成一股需要宣泄的诗情,挥毫与这首< 沁园春>.
沁园春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