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100字

2021-02-01 01:58: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100字

  《爱情、恐龙和猫》是一本由李大卫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一):猫+我=情

  “不安分”多指某个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意指通常某个人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它不稳妥事情。这个词虽然带有贬义之意,但若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对它的释义则是存在另一番说辞。尤其是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不安分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言!如同对该书的介绍般:“不安分,是一个处于变革中的社会的人们所共有的常态——都想在新的社会固态化形成之前,尽可能地向社会的顶端流动,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小说的主人公和猫都是“不安分”的化身,作者又何尝不是呢? 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遗珠,身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潮流里,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当中。情节光怪陆离,想法千奇百怪,意识特立独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随处可见的隐秘性以及若有若无的戏谑,亦真亦假,亦虚亦实,让人无法分清这究竟是故事还是幻象亦或是意识!这类别具特色的实验性小说,无愧之先锋之先锋。就像我们普通人也许无法用专业的眼光和术语鉴赏抽象派、印象派、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但我们肯定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态度。因为意识是相通的,情感是相交的,心灵是相汇的,同样的,虽然作者的表述手法有点蒙太奇,但作者与猫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都是我们常人所会经历的,因而能产生共鸣之情。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对这本书的解读也只停留在我表面的观看基础上。“我”与耗耗——也就是那只有网红梦的猫,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亲情的陪伴。在“我”爱情事业双重打击之下,是这只猫拯救了我的“孤独”,虽然刚开始会有不适应与碰撞,但陪伴却能弥补所有缺失,在共同生活之后,双方都成长了,“我”变得更成熟,而“耗耗”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猫格,所以虽然“我”曾经养育过它,但到头来它却不属于我,这难道不像中国式的家庭吗?父母的悉心培育与教导只为有朝一日让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即便这树底下的阴凉可能无法拥有,但那根却是紧紧系扎在曾经的土壤里,会有怅然若失之感,也会有惘然若失之情,可只要那根线紧紧拽在手里,那它终归会再次回归……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二):《爱情、恐龙和猫》:未来狂想曲!

  最近一直看一些科幻电影,电视剧和小说的话,基本都是在某音上完成的,毕竟某奇艺,某讯没有五倍速播放,而且很多电视剧都没播完,所以一些电视剧等到它们大结局了在看,刷剧的体验会好一些。 对于一个男作家来说,爱情简直是值得反复讨论的话题,无论这位男作家他的笔下有一个什么设定的男主角,他都需要通过女主以及女二的考验,方能百战百胜,然后顺利走向大结局,要不然作者和读者都会觉得这位男主的人生不完整,或者是不正常,饮食男女么,更何况是有主角光环的男主,怎么可能不安排一个萨利的小姐姐呢! 在这本《爱情、恐龙和猫》里的男主角,也理所应当的有了一段独特的感情生活,不过今天主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个环节,因为作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态度的人,他的人生经历更加有意思。 我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说搞艺术的都不太正常,我觉得他说的可能是脑回路都不太正常。在《爱情、恐龙和猫》里的主角,虽然不能说他脑回路不正常,确是一个很叛逆却又傲娇的人,学绘画出身的他,因为一些出格行为被学校提前“放假”,顺利走入社会的他,不得不摆脱自己宅男的生活进入了一家旅游公司,然后利用自身的绘画优势来参与虚拟互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在男主角那个时代,虽然恐龙没有得到复活,但是时空穿越技术已经很成熟,于是他为了新产品的研发进入了恐龙生活的世界。 当然,这只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身为一个合格的男主角,当然还要搭配一个好兄弟,比如一只长得像耗子的猫,男主给了他一个很形象的名字:耗耗,这位他在食堂发现的好友,成功的和他一起走入媒体世界,却最后也不在属于他。 整本《爱情、恐龙和猫》是一本比较前卫的小说,在故事的开始先是采用插叙的手法写了男主角和他的猫的相处模式,然后再大体讲述了他的大学经历,以及进入旅游公司创作虚拟作品的奇幻经历,这个部分讲到他在穿越时空进入恐龙世界,和伙伴分离后戛然而止,然后视角再一次回到他的大学生活,他遇到耗耗的经过,以及一段从不流俗走向流俗的短暂爱情故事。 作者之所以这么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让读者自己把这个故事拼凑完整,增强阅读带来的想象力,当然,最后的一章更是突破传统小说套路,给了男主角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三):做一个奋斗,不要安于现状

  《爱情、恐龙和猫》如同题目一样,这本书也是从三个角度来切入的,爱情恐龙和猫,爱情这个名词,想必不必解释了吧?在人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会有爱情的萌芽,但是爱情的萌芽有萌芽也会有消失的那一天,有悲欢离合的产生,说到爱情,就想到悲伤的故事,男女分手之后,某一方位想不开去跳楼,另一方却只能活在愧疚之间。一开始挺美的,爱情却变得如此的悲凉。 这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在一个故事,而是多个故事,结成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故事,却把它们写成了一本书里。他们每一个角度都各有侧重点,每一个不同的想法和年龄都有所不同,而你是哪一个呢? 我喜欢的那个故事,就是在那个固化的社会里,却有一些人抱怀着改革的思想,改变这个世界,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她们在我的眼里是勇敢的,是英雄的。一个阶层的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也是慢慢的发展而来的,能改变这样的现状是不容易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能够改变,会奋不顾身努力的去想方法,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不为所动。他们一心只想改革,纸上变革,这个世界打破固定的思维,打固定的阶层,让人与人之间没有阶层的思想,让人与人之间没有精神的阻碍。让他们更好的沟通,让人员更好的流通,他不是某一群人,就固化在某一个阶层上。某一群人是在固化在那个基层上也会引起各种不必要的问题,重拾古代的世袭制,就可以看出阶层固化带来了多么严重的问题。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懒惰的,如果不奋斗,能获取更多,那么那些人也觉得不必要奋斗。基层固化给我们带来这样的问题,就应该去改变,应该有这样的一群人去思考,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这样子是理所当然的。安于现状,无所动为。 我喜欢他们不安于现状,喜欢他们打破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努力去征求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努力去奋斗,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一边抱怨着世界为什么这样,自己却不奋斗?这种只说不做的行为,只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样只想不做也是没必要存在感。但是有想法终归是好的,但想法归想法,还是得要有时间呐。 我喜欢他们的改变能力,喜欢他们没有被社会带成固定的思想,喜欢他们有改革创新的思想,这就是我对这本书最喜欢一个故事的想法和自己的一些感受。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四):与猫主子谈恋爱

现在流行一句话:“谈恋爱不如养猫。”听起来貌似是个很夸张的说法,但细想之下也不无道理。

猫和人的交往方式更接近现代人期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即亲密但保持一定距离,陪伴但不过分打扰。

而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想维持亲密关系,而破坏了彼此该有的距离,以至于活成彼此的“连体婴”,矛盾接连不断。

李大卫的这本《爱情、恐龙和猫》中所讲的便是一只不安分的猫和一个不安分的人“谈恋爱”的故事。

作者李大卫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肄业于北京师院,曾任教师、酒店看门人等,后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87年参加美国新闻总署 Creative Wriers Program。现在北京、纽约两地居住,并在《新世纪周刊》撰写文化评论。近年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革命和猫》(Knaus出版社,2009),随笔集《天堂的滋味,只要一文钱》(财新思享家丛书,2011)等。

李大卫的这只猫名叫“耗耗”,就因为个头小,像只耗子,由是得名。这是一只会说话的猫,它懂得主人的喜悦,懂得主人的烦恼,会主动亲近曾想要放弃自己的主人,甚至会因为被亲亲抱抱举高高而不再去往楼下那个有钱的人家和自己小伙伴玩耍。它虽特立独行却愿意为自己的主人付出,因为它是一只会说话的猫,所以它的一生注定不会平凡,不会像其它的猫一样碌碌无为,它立志要把自己变成当红卡通,后来如愿混入洛杉矶娱乐圈发展。只是愿望实现了却渐渐拉开了与主人之间的距离,仿佛在诉说着猫生难两全,得到的并非自己最终想要的,自己拥有的最终也将逝去一般。

文章配发的照片里,耗耗看着就像是没有长毛的塑料假猫。猫现在究竟在哪儿?还在美国,还是已经禁闭在这座城堡?那只会讲人话的“网红”猫,成了他成功的作品,却又终不为他所有……

整篇小说通读下来如梦似幻般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幻梦、女人、猫、一个狂想者的脑内风暴,它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常规,用近似科幻小说的写法将时光穿梭、深度回溯、一只会说话的猫呈现在我们面前,亦真亦幻,若有若无的戏谑,隐秘又无处不在,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

通往城堡的路有好几条,有时一条路成了热门,大多数车辆都走这一条路,有时另个一条路成了热门,于是大家又都挤到那儿去。 ——弗兰兹·卡夫卡《城堡》

《爱情、恐龙和猫》是故事,是幻象,同样也是意识流动的产物。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五):谁的爱情不撸猫

  

跟梦想爱情和猫有关的现实题材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现代感极强的文字,看得出网感很好,一度以为是作者的自传体随笔。

时间跨度不大,从主人翁大学时代被退学开始,到最后在上司思嘉手下工作渐入佳境和名叫耗耗的猫回到国内结束。地点大部分是在首都北京,只有描述到猫咪耗耗在美国的明星生活时才有一些必要输出的美国环境,它是一条副线均是一笔带过。而主人翁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发生都一直是在北京的,这条是主线。人物也比较简单,“我”、女朋友——永红、好朋友郑琳琳、暧昧女友郝思嘉。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没有三角恋,她们的出现是平行关系,她们的出现只是为了“我”每个成长阶段中出现的经历做合理解释而服务的。所以,想想这本小说就蛮不像“小说”,看书的时候,跳过一章看后面的内容,也可以衔接得很好,不会错过重要情节,不会有衔接不上的问题。因此,《爱情恐龙和猫》很适合一个阳光午后,不争不抢,躺在沙发里,舒舒服服,不用太烧脑的看完全书。

虽说网感极强,文字流畅好读,但是也难免有作者写到灵感井喷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深奥和炫技起来了。比如书中有一个“掳瑟纯”的单词联系书中前后句子,也不甚清楚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即使是到度娘上去查也没有查到。不知是我井底之蛙,还是词汇深造。

还有一等人是自己写别人,二等人是自己写自己,三等人别人写自己。这个顺序和描述我不能理解的。在大众和我的理解,是不是一个顺序倒置过来,才是正常的高低等级呢?一等人功成名就才会有别人抓住名人效应要为自己写名人传记;二等人是自己写自己,是一个作家,一个文笔好的人,一个即将要出书的人为自己写了自传体,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也并不是大多数芸芸众生可以有的待遇和经历啊;三等人才会是自己写别人,只因为文字是自己的一项工作,写别人,输出别人的故事换取生活和养家费,想想以上三者写作状态也是最后这个是最不济的啊。

一只不安分的会说话的猫和一个不安分会画插图的人和说中一众配角碰撞出的现代文化圈和现代媒体圈以及现代娱乐圈交织在一起的众生相。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六):生活插曲

  初见书名,以为是本言情小说,虽然有点肤浅,但书对我的吸引力还是没有打折扣。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拜读,想看看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经历了什么,怎么能把生活写的这么有意思。 初入眼帘的是一只可爱的猫咪脑袋,但它并非一只可爱的猫,有些许的沧桑?有经历过生活打磨的痕迹。 也是因为这本书,李大卫这个名字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文化圈、 娱乐圈、媒体圈,-场新旧世纪的文化碰撞;幻梦、女人、猫,一个狂想者的脑内风暴。全都一一呈现在了这本书中。 一只不安分的猫,和一个不安分的人。别具实验性的小说作品。不安分, 是一个处于变革中的社会的人们所共有的常态——都想在新的社会固态化形成之前,尽可能地向社会的流动,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我觉得这其实并不仅仅是处于变革中的社会的人们共有的常态,而是每一个不甘于现状的灵魂想要解开的枷锁,想要攀登的山峰。书中基因沿着返祖方向重组的“我”,最后定型为一只老鼠大小的始祖兽,开始在凶险非常的大灭绝时期寻找生机……这仿佛就是现在我自己的写照,我承认我的经历很普通,在很多人眼里甚至连困难也谈不上,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感觉自己就是芸芸众生中很渺小的一员,想要有所突破,想要活出真正的自己。感觉自己之前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蛮顺利的,毕业前投了自己想去的公司,也顺利拿到了offer,没有为毕业就失业而惆怅,工资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也算乐观,但是生活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自己也作,因为突然一个小插曲,就很大胆的裸辞了,辞职后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感觉自己无所事事,好像比工作时还迷茫,处于迷茫期的我,就好像那只始祖兽,想要重新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想要重新活出自己。 其实,我老感觉自己有时候就是那“不安分”的化身。总是给自己带来“惊喜”,好在我也遇到了自己的“耗耗”,我们倒没有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们想让自己更努力一点,想生活甜一点。我们的不安分,只是想让自己变得比现在优秀一点! 生活好像就是这样,亦真亦幻, 若有若无的戏谑,隐秘又无处不在,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是故事,是幻象,也是意识流动的产物。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七):《爱情、恐龙和猫》‖一个狂想者头颅里的脑洞风暴

  如果你想来一场脑洞风暴,不妨读一读本书,保证让你脑洞大开。 《爱情、恐龙和猫》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大卫,作者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学院,1987年参加美国新闻总署“创作家”计划,现为国际文化记者。 正如本书名所写,本书中包含着重要的三个元素:爱情、恐龙和猫。书中,主人公有两段不太流俗的爱情故事,也有一些与恐龙相关的章节,更有一只叫做耗耗的猫,它不但会说人话,而且混进了娱乐圈…… 说实话,我着实不太明白本书在写什么意思,不过不影响作者的发挥和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 如果非要说说本书给我带来的一些收获,那首当其冲的是书中第二十八章节中的一些优美的段落。这些文字本是在描述主人公阅读的一本书中的故事,但这些文字又让我深深迷恋其中。也许是喜欢美妙的文字组合出的如痴如醉的场景吧,或者是本就对一些散文体的文字敏感一些。 于是我摘抄在下文,说不定你们也很喜欢呢! “故事开始就是一个略带轻愁的场景。暮雨生凉,凉的不是天气,是别的什么。它轻轻地、轻轻地攥住你的心。暗柳如烟,湘帘半卷,园中的落花风在半掩的窗前试探着,偶或掀乱桌上摊开的书页。于是小说中也是红雨纷纷。” “另一幅插画中,梧桐、鹦鹉、云隙中以微妙笔法透露出的圆月,烘衬一个不明朗的表情,还有一种几近冷漠的期待。梅以一种宿命般的安详姿态,掩饰着内心的期待。就像所有那个时代的作品,整个画面的处置完全依从典范圭臬,没有特征,更避免特征,好像一切特征皆为缺欠。” “风骤起,擦亮一片银夜。窗外的斑竹阴森地部署。沾满墨泪的竹节,是她一段段的记忆。她独处幽篁终不见天,万丈红尘阻隔在视野之外,就像古代诗曲中的深山精灵,沿着人间的边界巡游,唱着寂寞的情歌,胯下豹走如山势,吼出一天无星之夜。” 这样的文字还有一些,唯有在读这些文字时,方觉自己还在人间,自己的思维尚可从容思考。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在他书中说过一句话:只要一本书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你,那就足够了。相比起来,这本书已经很不错了!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八):梦想中的世界——读《爱情、恐龙和猫》有感

  

爱情和恐龙仿佛没有联系,和猫还有点可以互通的地方,而恐龙和猫呢,仿佛世界的两个从未接触的物种,你以为本书也要写恐龙和猫的故事吗?那你想错了,没有,你以为是写爱情的故事吗?有点,但是读过之后,仿佛被本书超乎想象的空想世界所占据。

这是一只会说话的猫。猫是人类家庭较为广泛的宠物,古代的人们为了抵御耗子的侵袭,保护收割的谷仓,开始驯化野猫变为家猫。猫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不如狗那么忠诚、不如猪那么满足人类对肉食的渴望。猫不会与人类交流,而且比较特立独行,但是很爱干净,很少见到脏兮兮的猫从外面回来,但是他有时候会夙夜不归,你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有时躲在床下,看见他蓝色的眼睛分为妖娆。但是,生活中绝对没有会说话的动物,除非动画片和科幻片。本书的猫,名字叫“耗耗”,是一只会说话的猫,而且进程有点快,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能跟所有的人类说话,最终也成为美国功成名就的表演艺术家,且有了自己的经济人,但是他好像过得并不开心,生活好像就是这样,原本期望的生活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猫的境地随着主人的心情而变化,“耗耗”以前是被饭店遗弃,以前叫小三,被李大收留后,彼此有了依靠。流浪猫经常有,但身世各不相同,书中说到了一只在巴黎街头曾沦为流浪的猫(费莉切特),获得法国太空研究中心领养并随之进入了太空,完成了太空飞行,但这耀眼的星环并没有让他安度晚年,相反,人类3个月后将它安乐死,以作进一步实验……………………

爱情是一场空想,想得到的永远得不到。书中的话语,仿佛还保留着对金永红的喜欢,也许金永红是他的最爱,正如他说的那样,你是我的第一个,但不是唯一一个,但第一个会让我永远记住你。书中的好多细节,极缜密但又很恐怖,比如,金永红到底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因为给她曾经的家庭地址和工作的地方,都说没有这个人。再比如,作者的一个梦境,想起《梅影梦寻》(这本书我真的没搜到),但是公子兰,却有个类似的解释,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心境是一样的:倚栏凝望香雪海的公子兰,他是天下人眼中的神仙人物,无人知在他的心里,深藏着一位几世轮回的女子。他喜欢郝思嘉,没想到败给了物质,她选择了向金钱低头。

恐龙并不是仅仅是个噱头。作者是研究恐龙的,说来也好笑,作者是个艺术家,会的东西很多,比如弹钢琴,比如做设计,比如出版报纸,比如写祷告,比如翻译、比如查找资料、比如…………,人生真的会让你一步一步突破自己的极限,但是与他人相关联的,你一个也解决不了。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九):命运狂想曲

  

刚打开书的时候以为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主角通过现代新技术——时空穿越旅行机回到六千六百万年前,观察那次大灭绝事件的全过程,结果因为防护服被翼手龙的尖喙刺破,发生泄漏,“我”的基因沿着返祖方向重组,最后定型为一只老鼠大小的始祖兽,开始在凶险非常的大灭绝时期寻找生机……

结果下一节开始就是并非如此了,我是看过简介的,但总是在看书的时候忘记简介内容,自己又带着疑问继续看下去。这是一个幻想者的脑内风暴,文中没有任何征兆的,带着幻想的剧情游走于生活点点滴滴,总是把它过成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华丽的辞藻,流畅的语言,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崇拜,作者在描写幻想的环境、人物时特别生动形象,简直入木三分,如果不是知道一些人物的“不可能”,差点就要陷入这张华丽的网。

说到恐龙,这种早已经灭绝的生物,至今也还是有很多的粉丝,比如书中的“金永红”。而“我”作为一个插画手,对恐龙是一知半解,并不是很能区分不同,但是为了得到“永红”即将出版恐龙化石书籍的插画任务,“我”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努力,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爱情。生活向着预期的轨迹行进,结果一连串的事故导致出版书籍这个计划流产,而“我”的插画任务也不了了之,“永红”也消失在“我”的生活中。这段剧情中,有很多关于恐龙的探讨,还有有关古生物的描述,措辞看起来非常专业有趣。同时也揭露出“我”被学校开除的一系列事由。

之后“我”遇到了一只会讲人话的猫——耗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逐渐成为家人的存在。一个不安分的人和一只不安分的猫,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一人一猫,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为此,“我”曾试过出版刊物,兜卖文化衫,接单插画,做室内装饰……最后却是为了生存兜售自己仅有的价值。耗耗立志成为当红卡通,后来如愿混入洛杉矶娱乐圈发展。

其实,不安分的人也并不是说不好,在平稳的生活中,能寻求一种变革,想打破固有的思维,正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作新者,必承人之大艰。古有王安石变法,今有马云创业带起电商行业,都是想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束缚,为新事物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书中的“我”也失败了,即使想要破除思想的禁锢,成为经济的巨人,但是不得不屈服于眼前现实的淫威,最后成为一个文娱记者,开始月领工资的流俗职场生活,以及一段不太从俗的爱情生活。我的心里也种有一颗骚动的种子,在浮华的世间成长、茁壮,不想要那些按部就班的安排,不想要自己的生活被流言操控,我也想要自己的人生,自由的人生,然而那个需要昂贵的代价,那就是自己得实现经济自由。有的人认为谈钱很俗,是的,金钱如粪土,可你没了它,能行吗?一分钱还难倒英雄汉,家里没个矿,也不要说话这么脱俗。书中的“我”所面临的窘境,相信在现实中也是大多数。

再来说一说那只会说话的“网红”猫,立志成为当红卡通,不惜远赴大洋彼岸,因为语言不通,错失很多机会,但是在未红的日子里,也在兢兢业业,如在餐厅打工,协助警察办公等。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你时时刻刻都在为那一天做准备。耗耗红了,红到连他使用它的肖像都被远洋而来的律师警告,而这一刻,他也深知了这只会说话的“网红”猫,他唯一成功的作品,最终不为他所有了。

“她所不知道的是,命运早已在暗地里标记好了价格。”一切疯狂的追逐,都将死于命运的尘埃。

  《爱情、恐龙和猫》读后感(十):爱情、恐龙和猫:极具实验性、突破性的小说创作模式

  

2020年就这么滚蛋了,欢送它搞得还有点小确幸,让人觉得我一点也不在乎2020年。事实上,2020年太乎我吗?干嘛让我过得这么了草粗砺呢?

先说正事儿。最近读了这本书《爱情、恐龙和猫》,这个书名的雷同率特别小,在豆瓣上搜书名的时候,只会跳出孤伶伶的一项。我猜,若在某宝或某当当上搜书名,也绝对没有重名率,搜索准确度百分百。原以为六零后会比较古板,也不会弄什么新潮呢。李大卫是个大大的意外。作为六零后作者,弄的这本书倒是很前卫的。一个会说话会交流的猫叫淘淘,一个研究生因为旷课或某些过激言行导致“被开除”后的生活及世界观,打开独特生活的话匣子,絮絮叨叨的开辟了一个很邪门的新天地。

爱情,恐龙和猫,不知道这条线是怎么连上的,还硬生生叫他给连上了。

上世纪90年代文学遗珠,打破传统小说规则,先锋之先锋:“远方”旅游公司、时空穿梭、深度回溯、永红永红、会说人话的猫……我在六千六百万年之外,成了一只薛定谔的犬齿兽。

一只不安分的猫,和一个不安分的人。读了《爱情、恐龙和猫》这本书,感觉谁不是在流浪呢?就算是流浪,也要不安全的流浪,不然怎么起风浪呢?若无风浪,怎么安度这一生?谁又甘于风平浪静。昨天读了一本书里,作者提到一个新的概念。他说,有一种新的”存在“可能: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这是一个哲学观点:我们的”存在“实际上只有此刻,我所能感知到的只有”此刻“,其余的记忆、计划、本质都是虚幻的,是此刻自己头脑中的概念。

是真的,其实我们只有“此刻现在”可折腾。也只有“此刻现在”最具现实意义。

《爱情、恐龙和猫》是李大卫的实验性小说,很大胆。男主是作者自己,女主是一只猫叫淘淘。从研究生退学后,他去搞漫画走上艺术人生,可能漫画到最后并不是他的终极理想;因为养猫人和谈生意做传媒及各种赚钱新行当,都挤进他的生活里面了。

如果铺开一只猫的生活,猫眼里的世界及爱情,这个口味虽然有点层,但是很创新,也很有吸引力。当然,“会说话的猫”其实不是作者首创,黄轩和张雨绮演的《妖猫传》,早已让一只怪异的猫走红过一回。现在这只猫,立志要把自己变成当红卡通,后来如愿混入洛杉矶娱乐圈发展。

猫是一个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远低于狗的动物,但是猫要比狗更有灵性和更神秘及更优雅。那只会讲人话的“网红”猫,是李大卫作品中的常客,有种要变成他文字里面的灵魂的感觉。但是作者却觉得,“成了他成功的作品,却又终不为他所有”。这就特别具有爱情故事的虐人属性,苦苦回味的爱情故事,用来成就一个作者的佳篇名作,却早已不为作者所有。所有远走的爱情都是一个写作者的财富,而这财富本身,却早已远离其身,只剩空影。

不是读者爱看虚妄,就是作者爱慕虚妄。

读《爱情、恐龙和猫》可以大跳跃,可以断片,可以无限添加自己的猜想。作者的逻辑是:不讲逻辑。比较自由敞亮的展开视线,用亦真亦幻,若有若无的戏谑,在无限空间中自由伸展。一个人,一只猫。有时候分不清是人在思考,还是猫在思考。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而所有的选择和决定甚至情感,都不是表面的结果,必有无处不在隐秘,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爱情、恐龙和猫》是种主观色彩较浓重的故事,有时候会想,它是小说吗?是魔幻现实的手法吗?还是带奇幻色彩的创新小说构想呢?说到底它应该是比较意识流的产物,作者的内心狂潮给了文字自由徜徉的无限可能,而他要讲述的,也许都藏在那些虚幻故事的背后,并不局限于真实。

梦幻、女人和猫进行组合,文化圈、媒体圈、娱乐圈进行交融,狂想开脑洞的思想及文化碰撞——其实一切并没有那么玄妙和隐秘。《爱情、恐龙和猫》比较新卫,作为一个小说形态,讲故事的方式还是比较实验性的,有点儿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