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伯利亚教育》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西伯利亚教育》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2-01 04:5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伯利亚教育》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西伯利亚教育》是一部由加布里埃莱·萨尔瓦托雷斯执导,约翰·马尔科维奇 / 彼得·斯特曼 / 埃莉诺·汤姆林森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伯利亚教育》精选点评:

  ●传统日渐消亡

  ●充斥着荷尔蒙雄性激素的片子,每个人的有自己的行事准则,所谓的江湖。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寒,对比人情冷暖,法外之徒的悲歌。

  ●俄国战狼这么牛逼

  ●0 一半放在他的口袋上,一半给他最爱的人。

  ●加加马很帅!!

  ●连贯性不好。

  ●马尔科维奇萌爹~ 这片文艺到让人流鼻血,嗯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

  ●和一老一少两个和俄国有无限瓜葛的男人看的。感官和很多人大概就不同。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流畅叙事,切换自如。故事发展也很自然。当然青春的故事少不了姑娘和爱情。

  《西伯利亚教育》观后感(一):一点观影感受

  影片中从纹身图案得知一些个人的信息,还是挺让我好奇的,毕竟在当时,纹身都是充满了各种人生道路的意义。

  不过当时的手动给自己纹身,一点一点的扎,很佩服了。

  男主好眉清目秀哦,西娅很好漂亮。

  站在水里弹钢琴的镜头很美,虽然我也看不出有啥意义,但是美就完事了。

  好像扯的比较远了,不过是有点《教父》内味了,毕竟都是黑帮。

  《西伯利亚教育》观后感(二):无可挑剔的摄影和剪辑,俄版的《美国往事》

  被海报蒙蔽了,以为是俄版的《墨西哥往事》,或者《杀手信条》,然而却不是。

  看了20分钟,立刻被影片营造的气氛所折服,摄影,配乐,令人拍案的流畅剪辑,

  来豆瓣查了一下,原来导演是加布里埃莱.萨尔瓦托雷斯,1991年就凭借《地中海》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其实,下面这种主题的海报,可能要更贴切一些;

  意大利导演的唯美风格的确是独树一帜,从托纳多雷,到加布里埃莱,虚实相间的描写,让人难以分清现实和梦境.

  从影片的故事结构看, 和经典美片《美国往事》很类似,而影片以1985到1995之间的真实历史作为背景,又加强了影片故事的说服力。

  作为一名意大利导演,对于冰雪国度俄罗斯的传神描写,恍然让人有《日瓦戈医生》的闪回感。

  影片在2013年的意大利的大卫奖上,获得11项提名,实质名归,虽然觉得遗漏了最佳剪辑有些不平。

  《西伯利亚教育》观后感(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畏有所不畏

  一部关于河岸区西伯利亚人生活法则的电影。影片中,这里的西伯利亚人不喜欢军队,他们生活贫困,会偷窃、打架等,用现在的眼光看,他们的一些行为就是违法犯罪、街头暴力,但他们容不得贩毒。

  影片以时间将过去与现在交叉叙述,西伯利亚教育就在这交叉中进行和体现出它的方式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西伯利亚教育就是一种以故事讲述寄喻历史、生活、人事和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下一代的教育方式,因而,这也是一部充满荷尔蒙的“教父”主题影片。

  在影片中,有四个地方极有意思:

  1.爷爷讲述的关于狼最后的故事,仿佛古老的故事中蕴含着早已注定的人物(加加林)的命运。故事里,那只带着圈养它的主人猎杀自己族群的狼,最后“不是人,也不是狼”,“没有狼的尊严”。故事的魔力里有着警醒的“教育”意味。

  2.剪断脐带的折叠刀,它伴随人从出生到携带使用,以及最后折断,一半留给死去的人,一半死者留给最爱的人,这两人到了审判日可以凭此相认。伴随或贯穿人一生的会是什么?信仰?还是仪式?

  3.科利马学纹身的片段。在这里,学纹身不是一件轻率的事,首先要学的是观察。影片中,大多数纹身都是犯罪纹身(甚至可以从一个死者的纹身之间判断他生前的某些迹象),但人对待纹身就像信仰一般。科利马的“禁忌之爱”,就仿佛符咒,诅咒着他与西娅的爱情,终究他、西娅、加加林都为“禁忌之爱”付出代价。当他问爷爷“为何是我”(找出凶手并杀了他),爷爷指向看科利马身上的这个纹身图案。

  4.科利马杀死加加林之后,没有返回好河岸区,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追随太阳去西方”。狼群一旦消失,剩下的狼不是被放逐就是自己去寻找别的狼群,狼性是西伯利亚教育赋予的,但西伯利亚的“狼群”在老去逝去。

  《西伯利亚教育》是一部对过去人们一些品质(如信仰、尊严等)的缅怀,那种品质不是知识、不是技能,它潜在人的骨子里,流淌在人的血液里。这部影片更不是对犯罪、暴力的“宣导”(这些终究会被鄙弃),它蕴含的还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责任、尊严!

  《西伯利亚教育》观后感(四):《Educazione Siberiana[西伯利亚教育]》——我喜欢里面特有的犯罪纹身。

  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关于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特有的犯罪纹身。有时候,我会想,每天写影评会给我带来什么?从最近看的电影里面涉及到的神学和今天的关于西伯利亚的文化和纹身,我觉得单单是这些已经很棒了,可以了解到以前从来没有机会和动机了解的世界和文化。

  这部电影的剧情可以很简单的概括为一个在异地(德涅斯特河岸)生存的落难民族(西伯利亚)努力在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为此做出的努力。西伯利亚有很多奇怪甚至很严苛的传统。比如他们的男人是不能直接和警察沟通的,只能通过女人和孩子来传达;他们不使用诅咒性话语,不能随便提母亲和上帝的名字;他们身心一体,决不说谎。这些戒律,就是西伯利亚教育。【此处引用豆友jshry的说法】他们每人出生以后都配有一把折叠刀,并且用这把刀隔断与妈妈相连的脐带。

  但你看到科利马为了救在枪口下的爷爷,同时也拔出自己从红角拿的枪([1]不能从红角拿,[2]也不能违规佩带武器)还[3]试图在屋里面开火,却同时也做了上面三条在爷爷眼里看来是绝对禁止的事情,爷爷不领情反而责骂。长辈尚且坚守,科利马也全盘接受,你就会知道这些西伯利亚的教育,全是来自爷爷那一辈的教育,并且影响甚远,甚深。所以你也可以看到长大以后的科利马依然坚守着自己作为西伯利亚人的行为准则不动摇。这就是影片中那个“教父”爷爷对男主科利马的教导,从小的教导。

  生活在异地,他从小就要学会怎么去战斗,怎么去杀人,怎么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怎么去识别犯罪纹身;从他的纹身师傅上,他知道一句话:“有些人享受生活,有些人忍受生活,但我们,是为了生活而战斗!”镜头扫到科利马的脸上时,他是疑惑的。就像在看电影的我一样也是疑惑的——难道不是所有人都在不同形式上地跟生活战斗么?

  后面因为科利马的小天使——西娅的死去,迫使他参军(那时候的西伯利亚人是极其鄙夷军队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大范围的找到杀死西娅的那个凶手——也就是从小的玩伴加加林。加加林从小就显现了跟科利马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观,在他眼里,有钱和自己的快乐是最大的。同为西伯利亚人,他却对爷爷的教育观和名族感没有一点好感,甚至反感,认为爷爷顽固不化。在我看来,加加林对于西伯利亚族人来说,就像他一开始拿走了那把象征着成熟和独立的折叠刀后立刻冲出门而不管爷爷后面要讲的教导一样,他身上带着他族人特有的勇气去闯出他的世界,却没有真正地活出自己特有的世界;不然就不会在科利马终于找到他以后说出:“我一直在等你的到来”,就像一直在等待惩罚一样。

  在两人在单独的谈话里,加加林说:“很奇怪,这么久了,我一直觉得你还是个孩子。”——可能是因为加加林觉得他看过的世界比科利马更多,可能是因为科利马一直,从来没有放弃过爷爷的指导,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科利马一直活在爷爷的世界里不谙世事。在他体验到的世界里,不是爷爷想象的样子,没有道德,没有原则,想拿的东西尽管拿,因此他也发出“destroy everything I touched”的感叹。而自己也要在一个肮脏的房子里死去。这就是代价,没有原则的代价。

  但是,我不知道一直有原则的科利马会不会坚持着固有的传统到死,但是爷爷说他想回到西伯利亚的怀抱中躺下,去在蒙古人看来是“安静的土地”里,而科利马在解决加加林以后却没有回去,反而跟随太阳去四方。他说,我会纹身,也会使用刀子和枪,也知道怎么跟生活战斗。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是为了生活中在战斗。有人享受生活,因为他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安逸,迷失了目标;有人忍受生活,因为他们被生活打压,迷失了目标;但是,还在跟生活战斗的人,一直坚持着心中的目标,并为此战斗。无论是代表老一辈西伯利亚人的爷爷,还是代表新一辈的科利马。

  《西伯利亚教育》观后感(五):“罪犯”的训诫书

  电影改编自尼科莱.理宁的《西伯利亚训诫书》。

  在中国被出版商加上“首部揭秘俄罗斯黑帮的小说”的标签,就像马尔克斯的《将军中的迷宫》被译为《将军和他的情妇》,摆在各大书店畅销书一列。

  匈奴,蒙古,满族人先后在西伯利亚建立过国家,康熙年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后,俄罗斯等于征服了大部分的西伯利亚,但直到苏联时期都没有人愿意去那。

  正如在片子中所见,这里多是被流放的罪犯群体。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在这服役,其写作风格便以此为分水岭。记得读过的一些俄罗斯小说,沙皇把罪犯流放到西伯利亚,能活下来的人很少。

  片中的科萨斯爷爷这一形象容易让人想到马龙白兰度所饰演的教父一角。

  爷爷在西伯利亚社会并不仅仅指血缘关系,还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会把罪犯传统教授给孩子,包括行为准则,纹身代码以及任何与犯罪行为相关的事情,他主持正义,保护族人。

  西伯利亚罪犯必须遵从的价值观念:尊重,勇敢,友谊,忠贞,他们的行动恪守谦逊简朴。

  他们也有很多特殊的戒律和习俗,比如,男人不能直接和警察对话,必须由女人或小孩转达,因此片中开头时,虽然警察就在爷爷面前,但他还是对科利马的母亲说:“请你帮我转达……”;他们纹身只用手和针制作;原著的作者现在也是一名纹身艺术家,当然是最传统的西伯利亚罪犯纹身;他们不使用诅咒性话语,不能随便提母亲和上帝的名字;他们身心一体,决不说谎。这些戒律,就是西伯利亚教育。

  片子以科利马少时和成年后被迫参军的生活为线索,剧情以此两条主线穿插展开。

  爷爷说,我们必须尊重所有生物,除了警察,瘾君子,剥削别人的那些人,盗窃那些人的财物是可以被原谅的。科利马一伙人偷了军队的靴子,分给没有鞋的人,后来失手,加加林为了保护科利马进了监狱。

  爷爷说,错误的行为方式总是比正确的更有吸引力,年轻人做梦都想轻松获得财富,不想拿等同的东西去交换,包括他讲的狼的故事。七年后,加加林出狱,他和科利马从小的不同愈发明显,他并不相信西伯利亚人的信仰和戒律。

  爷爷说,那些人们称之为变态,疯子,不正常的人,他们是受眷顾之人,我们要保护他们。他们保护犹太人,当珊妮娅遇害后,科萨斯爷爷说,上帝会降罪于我们,因为我们没有保护她。

  两条主线发展合并,加加林说:“I want to back."以死赎罪。

  爷爷说,只生活在笼子里就会死,所有生物最后去往的地方都应该是天堂,科利马选择了去寻找新的生活。

  这并不是黑帮电影,和教父里那种对权名利益的追求是不一样的,西伯利亚罪犯,他们的言行几乎都是与生存,死亡联系在一起,通过戒律满足最基本的生存,保护尊严,维持和平,申张正义。

  这就是我们口中的罪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中并没有罪犯,他们的罪行并不是无约束的,是一张现代文明社会事先预定的网决定了罪行,强加在他们身上。杀人的人不是死刑犯,偷盗的不是盗贼,被称为罪犯的人知道这一点。总之,公正的惩罚是没有的,应该被流放的是法律臆造的“罪犯”。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西伯利亚罪犯不免让人想起受难者形象约伯。我想,他们是走进窄门的人。而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文明人,在罪犯面前是不是应该感到羞愧。

  还有,珊妮娅很可爱,片子里的音乐和很多镜头都很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