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100字

2021-02-02 01:46: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100字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是一本由[美] 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 / 克里斯托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2020-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一):为自己增加一份爱!

  

这本书更像是《非暴力沟通》《逆商》《正念的奇迹》以及《感受爱》这些书籍的浓缩版。

作者的个人研究,与以上书籍作者所提出的概念以及工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中并无复杂的研究概念,更多的是向读者展现自我关怀的作用,告诉我们自我关怀的力量。

这本书对在进入心理方面阅读的读者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的副标题写着:勇敢爱自己。我们知道中国的一个传统观念是先对别人先对他人好,在对自己好。变成了我们照顾着周围人的情绪,而忘记了在对自己好。包括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把后面的对自己好,后忧和后乐给忘记了。

也有对自我关怀,这个概念误解的朋友:这不就是自私吗?懦夫才需要自我关怀等等。

然而这些都是与自尊相挂钩。自我关怀与自尊不同,尽管它们都与心理幸福感紧密相关,但它们有着下列显著区别:

1、自尊是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自我关怀根本不是一种评判或评价。

2、自尊要求我们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自我关怀要求我们承认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3、自尊往往是只能共享乐,不能同风雨的朋友。自我关怀永远对我们不离不弃。

4、与自尊相比,自我关怀不太依赖条件,如美丽的外表或成功的表现。自我关怀会提供更加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关于自尊和自我关怀的区别,有关自尊的内容在本书中也有涵盖到《恰如其分的自尊》。

关于到自我关怀一直贯穿本书的三个核心概念:静观当下、共通人性和善待自我。其次作者通过:正式练习和非正式练习提供读者自我关怀的两大51项练习:

这三个核心概念更像是《非暴力沟通》当中所提到的:观察(静观当下)、感受(静观当下)、需要(共通人性)、请求(善待自我)。将用飞非暴力沟通是方式转换到自己身上实现自我关怀的力量,这也是一种不错的使用方法。

为什么会出现自我情绪失落或生气等消极情绪,作者提到往往是因为自我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我关怀就是能够很好的找到自我潜在的一个需求是什么。这一点就像《逆商》掌控感的缺乏,有什么可以承担的。

以及在为自己寻找潜在的需求时,通过冥想询问关怀自己,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一丝轻浮的风从脸颊吹过,周围大自然的声音在传递,这在本书中作者称为:正式练习。

有关自我关怀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感受当下时刻,当自我出现需要关怀的感受时,给自己一点关怀的提示,如抱抱自己,捏一捏自己的身体(静观当下),脑海中时刻告诉自己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或场景,让我们知道自己感受到的别人也一样感受过(共通人性)。

我们也要能够拥有感知爱的能力,情绪是会传染的。再给予别人爱的时候,也给我们自己一份爱!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二):我们在这个世上最首要学会的就是要好好爱自己

  

文|十里荷塘秋水长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当慈爱的光芒遇上痛苦的泪水,就会泛起关怀的彩虹。

最近看到很多让人很惋惜的事情,都是当事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选择了用极端方式离别人世,固然我们可以感知大概他们在那个时刻的漫天盖地的痛苦,但还是想说我们要学会发自内心的爱自己,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想办法找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放弃自己。

为了这样更为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学习静观自我关怀,让自己变得更为坚韧不拔,在风暴到来的时刻学会短时间的撤离风暴中心,远离惊涛骇浪,等待风平浪静的时刻,而不是将自己葬身在风暴中。

不管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还是从西方观念中寻找依据,我们都应该看到这些传统思想和西方观念中的重要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有共同之处的。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 、“舍身取义”等,强调了人的原则,我们要爱人,要为公,但是重要首先保障我们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的状况是健康的,可以承担起一定社会责任的。

《静观自我关怀》这本书中,对于读者的建议确实很走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静观自我关怀是学习情绪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静观自我关怀是一个项目,专门用于增强自我关怀能力的项目,这是51项勇敢爱自己的项目的汇集。

我们阅读这本书,需要跟着作者了解什么是静观自我关怀,自我关怀的益处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自我关怀的动力是什么,进步又体现在哪里,学习了这些,自己是不是会更容易获知感受到幸福,怎么做到宽恕、欣赏和接纳,这些都是这本书的重要的内容体现部分。

比如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代人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就是一个意思,我们可以对朋友说更耐心的话语,但是面对自己的困境,却常常用一些非常刻薄的语言对自己加以否定。你这样做过吗?

我至今还记得20年前我曾经的前男友移情别恋上了我的闺蜜,我得知这个情况时,我身边的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我又气又急,还觉得丢面子,明明是他们两个人的错,我却在心里把自己痛骂了一百遍!诸如“你这个猪头”、“一天到晚瞎忙什么”、“现在人人都知道你被甩了,你怎么这么不讨人喜欢”、“你被身边最亲近的人背叛,居然一无所知,你这是不是个猪头啊”……类似的话语我每天都会对自己说上很多遍,就快要把自己逼疯了。

可是后来,在我了解了我必须先爱自己,才能找到那个最本真的自我时,我开始学会自我关怀了,我知道这件事情我自己是没错的,我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也就是放下后,我感觉自己才获得了新生。

一切都好极了,这就是在学会对自己肯定的同时,也做到自我欣赏所带来的积极作用。静观自我关怀就是这样,在改善自己和内心那个我的关系后,你自己和世界的其他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书里设置了很多场景,去练习自我关怀,你要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人世间没有完美的人存在,知道了这些,你就会对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抓大放小,不会那么和自己过不去。

我前几天还在跟朋友说一旦我心里不舒服,我身体上也会对应着出现无法解释的病痛的感觉。这就是投射的作用。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对自己放松要求,要让自己的神经舒展开来,而不是时刻都紧绷着。

只要我们有勇气面对我们的情绪和需求,我们才能理解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并学会接纳。这就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发现你自己就能满足自己的一些情感需求时,你对伴侣的期待值就会降低,这其实也是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方式,能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如一些。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成为爱的源头。(全文完)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三):勇敢爱自己,就像你是自己的朋友那样

  每一个痛苦的时刻就都会变成与他人联结的时刻

今晚和朋友一起共读了《静观自我关怀》。

先和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这个故事就能代表这本书的主旨:我们拥有丰富的自我资源,我们内心住着一个随时可以关怀我们、深刻理解我们,并且永远陪伴我们、为我们好的人。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乞丐常年坐在一个破箱子上乞讨。有一天,一个陌生人路过,陌生人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不过你坐着的箱子里面有什么?乞丐说:不知道,我从来没有打开过,什么都没有吧。在陌生人的坚持下,乞丐打开了箱子。你猜怎么着?里面全是金银财宝。

我们都是坐在百宝箱上的乞丐,而自我关怀就是开启内在宝藏的钥匙。

自我关怀有三个核心元素:静观当下、共通人性和善待自我。

静观当下

静观当下是以清晰和平和的方式关注自己每时每刻的体验,这意味着开放地面对当下的现实,允许所有的思绪、情绪和感觉进入我们的意识,不带丝毫对抗和回避。

金润酱将静观理解为一个情绪释放的过程。让各种思绪、感受和情绪浮现,这无疑是一个带来痛苦的过程。

不过,只有我们面对并承认自己的痛苦,与自己的痛苦“相处”足够长的时间,才能以关怀和善意来回应自己。

这似乎对当代人有点难,在分享中感到每个人各自面对生活的挑战,大家往往忙于解决问题,而无法停下来感受当下有多么艰难。

静观能消除回避痛苦思绪与情感的倾向,让我们直面真实的体验,即便这种体验让我们难受。

共通人性

与他人的联结是自我关怀的核心。

金润酱又想起那个在黑夜里划船的故事。当我们遭遇困境,会感觉自己像在黑夜里划船,孤独,没有方向。这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周围点点灯光,原来身边那么多人都在卖力地在黑夜里划船。你会想:哦,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会感到非常宽慰。

自我关怀尊重一项不可避免地事实: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这也意味着所有人都是有缺陷的,都有进步的空间。每个人都会失败,都会犯错,也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

今晚伙伴们分享到育儿遇到的一些困难,一开始会有情绪的爆发,然后妈妈产生内疚,但是等到另一位妈妈说出自己的同感时,她们变得可以对遇到的这个“问题”开玩笑。

这个过程让感动:只要我们记住痛苦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每一个痛苦的时刻就都会变成与他人联结的时刻。

善待自我

金润酱问朋友们对自己的评价,发现各位对自己都会比较严苛。

然而等金润酱问:假如你们的朋友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们对待ta呢?各位又都会无私地给予温暖、接纳和宽慰。

比如,有一位朋友失恋了,她对自己说:说实话,你本身就又老又丑,又胖又粘人,你和她根本就不配。而当她的朋友失恋时,她会说:我为你感到很难过。你还好吗?你肯定很难受吧。别忘了我很关心你,我会陪着你的。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

研究也表明,世界上78%的人都是对别人比对自己好,只有2%的人对自己好,20%的人则对别人和对自己相差不多。

自我关怀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当自己犯错、自卑、遇到艰难的挑战的时候,依然用善意来对待自己。

不妨让自己“人格分裂”一下,学着像好朋友那样向自己对话。

如:

看到你现在这么害怕,我也很难过。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而且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犯错是正常的,害怕犯错的后果也很正常。我知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话会让他们觉得尴尬、不舒服。不过,金润酱依旧邀请你,尝试在留言区为自己写一些善意的话语,来回应自己的难过情绪。

请用那种对待自己关心的好朋友的语气,写下对自己温和、充满支持的话语吧。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评价人数不足[美] 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 克里斯托弗·杰默(Christopher Germer) / 202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四):陋习!别再这样苛责自己了,容易得抑郁!

  

自我批评是陋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而往往此时伴随着愧疚的情绪,有的人甚至默默地打压自己,批评自己。

本以为这是让自己进步的方式,指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批评自己甚至一些作风严厉的人会想法子惩罚自己。

其实,自我批评是一个多年来的陋习。

记得上小学不小心做错了事时,老师首先会叫我们写一份检讨书,或者一份自我批评书,以此来让我们记住下次不要再犯错。

陋习!

其实自我批评不但会让我们攻击自己,甚至容易产生抑郁。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人类发展与文化副教授克里斯汀·内夫,与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克里斯托弗·杰默在静观自我关怀这一开创性领域均有独特见解。

为了让更多人摒弃自我批评,从而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关怀自我,让身心更健康发展,他们合著了《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成为迄今为止有具体练习方法的自我关怀书籍。

也许从这本书开始,你会对自我关怀有新的认知!

自我批评与抑郁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好时,自我概念就会受到威胁,所以我们会攻击问题的所在——我们自己!

经常被批评,心情会很不好,久而久之便容易与抑郁沾上边,这种生理及心理机制在心理学上成为“威胁-防御系统”。

当我们在批评自己的时候,身体感知到威胁,大脑中杏仁核被激活,随即释放出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做好战斗、逃跑或僵住的准备。因此心理和身体都会承受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导致焦虑和抑郁。

这就好解释了为什么经常被批评或者自我批评,会让人出现焦虑和抑郁。

自我关怀的益处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中提到: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国家越来越重视的精神健康发展,作为个人的我们无论从各个层面上看,都要健康地发展,健康地生活。

为了避免抑郁和焦虑,我们需要自我关怀。

那么自我关怀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

克里斯汀·内夫指出,善于自我关怀的人会有更高的幸福感。比如对生活满意度提高了,人更加自信了,身体更加健康了。

相对应的,抑郁变得更少了,焦虑也不见了,压力减轻了,羞愧感也越来越少。

玛利亚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家庭和人际关系,但她经常感到很紧张,经常莫名地批评自己,慢慢地她变得抑郁起来。

原来她经常会担心自己冒犯了别人,责备自己是个不称职的母亲,对自己要求极高。而事实上她有一段美满的婚姻,两个优秀的孩子,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

当她意识到这个自我批评、自我孤立的大问题时,很快迈向自我关怀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中,可以看到更多跟我们一样的案例,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都一样。

如何做到自我关怀

也许你会问,自我关怀不就是对自己好点,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太严格!

不全对!

自我关怀需要做到这三要素,才是真的自我关怀:善待自我、共同人性、静观当下。

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这个“共同人性”,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位朋友犯了错或者遭遇失败,作为朋友的你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呢?

对,就是安慰他,鼓励他。你肯定不会在一边继续的批评他,打压他,责骂他。

同样地,当我们自己也犯了错或者遭遇失败时,我们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用安慰鼓励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

这就是共同人性。

《静观自我关怀》中给我们列举具体而又落地的自我关怀练习,而这些正正是我们所缺少的生活习惯。

通过自我关怀,我们会成为自己内在的盟友,而非敌人。

希望这本书能帮到你,善待自己从自我关怀开始!

(完)

  《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读后感(五):静观自我关怀:从对别人太好,转向对自己的慈悲

  

有一个朋友刚刚分手,因为痛苦,ta给你打电话

“嗨”,你说:“你怎么样了?”

“糟透了,我又被甩了,你知道这次的感情是我离婚后投入的最深入的一段感情。我真的很喜欢他,然而他却告诉我,说我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我现在真的好难过,好想哭。”

”唉!“你叹了口气说:”说实话你可别不爱听。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你又老又丑,说话也很无聊,更别提你多那么依赖他了——你的依赖真的让人很讨厌,只想离你越远越好。还有哦,你太胖了,看着你油腻的身材,连我都觉得恶心,如果我是你,我肯定就再也不恋爱了——因为你这幅德行,根本就不配有一段美好的爱情,不是吗?“

.................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的朋友会不会顺着电话线过来暴揍你一顿?我相信没有人会这样跟自己的朋友说话,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恶毒的语言,常常是我们内心说给自己的话——虽然表面上看,我们既脆弱又自我,好像并不会这样骂自己,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的确是他们内心的声音。

有一项数据显示:世界上有78%的人对别人对自己好,只有2%的人对自己更好,20%的人两者差不多。在集体主义思潮占据主流文化的中国,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

所以,我想问一问:为什么我们对自己会如此刻薄却不自知?为什么我们自己“浑身是伤”,却拼尽全力对别人更宽容?——就像本文开头那个场景,也许当时你自己也正陷入烦恼,但是当你接到好友的呼救,就会不由自主“先处理更紧要事物”,放下自己的不快,全心安慰此刻正在伤心难过的朋友。

所以今天介绍的这本《静观自我关怀:勇敢爱自己的51项练习》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实操”。作者用了24个章节来帮助我们厘清不合理认知,在每一章后面都附有练习,这些练习主要包括三部分:“通常只需要做一次”的【普通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使用”的【非正式练习】,以及需要定期完成的正式练习——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完成”的【冥想】。

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静观自我关怀,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正念”练习。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可以完成对自我的接纳,真正活在当下。所以,“活在当下”这四个字,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真正的“练习”,实现我们与内在自我的联结,才能做到。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博士,是哈佛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他个人践行静观和自我关怀有40多年的历史。他曾经提到,自己有20多年的公众演讲焦虑,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都没能解决,最后,通过自我关怀练习,化解了自己内心当中的羞愧感之后,他才真正解决了自己的公众演讲焦虑问题——在这种焦虑背后,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的羞耻感。

昨天我和我妈有一场长达1个多小时的聊天,在聊天中我提到了反复困扰我的问题,比如我很容易焦虑、退行、沮丧等等,在聊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深切的看到这些情绪背后的恐惧——和克里斯托弗教授一样,攻击我的,也是一种叫做“羞耻感”的东西,它的核心来自于自我价值感不够,自尊水平低。

也许很多人,尤其是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不太能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从某种角度说,几乎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程度不同的羞耻感,这是我们焦虑、抑郁、紧张等等多种症状的核心所在。

说说我自己的经验:我属于大脑发达(心理防御系统强大)的人,以前我一直很排斥做冥想类的练习,因为对我来说,进入那种状态太困难了,后来我尝试进行了一些初级的正念练习后,受益匪浅,我的状态稳定了很多,尤其是晚上失眠的问题,在尝试放松身体,做身体扫描之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能够轻松的入睡。以我目前的水平,还在冥想练习中摸索,但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卸下心中的防御,真实的面对自己,不动用头脑做理性的分析,而是敢和自己真实的感受发生深度的链接——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正在学习和尝试中。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想重点谈一个问题:什么是自我关怀。我想真正厘清了自我关怀与自私自利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按照书中的指引,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所以,这篇文章我想抛砖引玉,谈一谈究竟什么叫自我关怀,关于自我关怀,我们会有哪些误区?

01 静观与自我关怀

静观,其实就是正念。静观自我关怀的意义在于:在逆境中静观自己的挣扎,用和善、支持自己的方式回应自己。善于自我关怀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强的幸福感和对生活更高的满意度。拥有更强的动力、更好的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少,拥有更强的心理弹性。

在痛苦挣扎时,自我关怀来自静观之心——静观之心邀请我们敞开心胸,用充满关爱的宽广觉知来面对痛苦。自我关怀提倡“在痛苦中善待自己”,所以,在生活的困境中,静观之心与自我关怀共同组成了一种温暖的、相互联结的临在状态。

静观自我关怀是一门为期8周的课程,每周的上课时长为2小时45分钟,再加上半天的冥想静修,这本书的结构,就是按照静观自我关怀的课程来设置的,每章都会提供相关主题的基本信息,然后是练习。

在这本书的开头,作者在讲述如何使用本书时,曾经提到“开放与封闭”的概念。作者解释说:就像我们的肺会舒张与收缩一样,我们的心灵也会自然的开放与封闭。允许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封闭,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张开,也是自我关怀的表现。开放的时候的表现可能是大笑、哭泣或更加灵活的思维和更加敏锐的感官,而封闭的表现,可能是分心,瞌睡,烦躁,麻木或自我批评。

这一段也是我自己在练习时候的感受,因为大部分时候我的感受都是分心,瞌睡、烦躁,在这种时候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也是很多初学者的常见的表现,但是这个时候,也恰恰是我们练习放下对自我的评判,接纳自己、实现自我关怀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时候只需要提醒自己重新回到当下就可以了,通过反复的提示自己回到当下,我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平静。

02 自我关怀的三个核心要素

简单说,通过自我关怀,我们会成为自己的内在盟友。把自我关怀当做“用对待好朋友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是一种简单的理解方式,而更为完整的定义,则涉及了我们在痛苦时所需要的三个核心元素,善待自我、共通人性和静观当下。

◆善待自我

善待自我,它的核心词是【善意】——即对自己心怀善意,这样在发现自己的缺陷时,我们就不会严厉的批评自己了,反而会支持和鼓励自己,并且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我们不会再因为自己不够好而攻击和斥责自己会给予自己温暖与无条件的接纳。

稍微接触过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接纳”这个词,但是我们对于接纳的理解,更多的是接纳别人,比如一个经常焦虑的妈妈会通过咨询后得出结论:看来我以前对自己的孩子不够接纳以后,我要更多的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而事实上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接纳自己,才有可能做到对别人的接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挑剔的评判性很高的家长,他们虽然嘴上说要接纳孩子,但是当看到孩子不如自己心意的时候,还是百爪挠心。这种挑剔和评判是深入骨髓的,当对自己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无条件的接纳时,也就不可能去接纳真正的接纳孩子。

所以当我们自责焦虑的时候,我们不妨看一看,自己是否对自己心怀善意,我们对自己是挑剔、苛责的,还是温暖和接纳的?

◆共通人性

与他人的联结感是自我关怀的核心。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承认:所有人都是有缺陷的,都有进步的空间,每个人都会失败,都会犯错,也都会在生活中遭遇困难。所以自我关怀尊重的是一项不可避免的事实: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无一例外。

看上去这些话好像是废话,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头脑中认识到这个现实。但是生活当中的痛苦却源于我们对这个似乎唾手可得,显而易见的现实的不接纳。比如当我们焦虑的时候,表面上看是对于未来的恐惧和担心。但是往此更深层次说,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内心当中有一个潜意识:希望这件事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做到,因为没有把握,所以就会产生焦虑情绪。再往深里说,我们怎么可能把任何事情都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的做到呢?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妄想。而这种妄想,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我们不肯承认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是不能够随时随地如心所愿的。

所以从头脑中认识一个道理,和从潜意识里接受这个道理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导致了我们在生活中不仅会因此而痛苦万分,而且还会在痛苦中感到孤独,在做静观自我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种痛苦当中抽身出来,知道这种痛苦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所以在这种痛苦的时刻,就变为与他人联结的时刻。虽然具体的情境不同,痛苦的程度不同,但是人类痛苦的基本体验是一致的。

从这个角度说,静观练习是满足我们每个人归属感的需要。

◆静观当下

静观要求我们以清晰和平衡的方式来关注自己每时每刻的体验,这意味着开放的面对当下的现实,允许所有的思绪,情绪和感受进入我们的意识,而不带丝毫的对抗和回避。

每个人的本能都是逃避痛苦,所以与痛苦相处就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痛苦,他们会着急做出两种反应,一种是回避痛苦,隔离或者逃避;另外一种是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愿意停下来感受一下痛苦的感受。静观能够消除回避痛苦的思绪与情感的倾向,让我们直接面对真实的体验——即使这种体验让我们难受。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与真实的世界发生链接,而不是与头脑中的幻想发生链接。如托马斯▪摩尔所说:对一个人最好的治疗,就是拉近他与真实的距离。

另外静观还能够防止过度卷入或者过度认同负面的思维与想法,又或者沉溺在那些难过的反应当中不断不知所措,【反刍思维】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幸的事件上,持续关注自身的消极情绪,反复思考可能的原因及后果——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的关注点变得狭隘,夸大我们的体验。

当我们能够静观自己的痛苦时,我们就能够正视而不夸大痛苦,这样才能够更加客观和理智的看待自我和生活。

当我们的心灵处于慈爱连结的临在状态时,我们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写在最后】

很多人会对自我关怀持保留和怀疑的态度,会怀疑,自我关怀或者自我接纳,会不会太纵容自己,会不会让自己变得没有进步?怀疑自我关怀是顾影自怜,是一种加深自己受害情绪的体现。

这些都是对于自我关怀的误解。实际上自我关怀不等不等于自我怜悯。自我关怀的核心是放下评判,真诚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并不等于不再前进,恰恰相反,是在“认识了痛苦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于习惯挑剔,抱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情绪,生活当中经常感受到羞耻感,包括自我评判产生的羞耻以及别人带给自己羞耻感的人,静观自我关怀都是一个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状态的方法。

认知自己的内心,真诚的和痛苦的感受相处、不带评判地看待自己和世界——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但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我们通过刻意的、有针对性的自我练习,它们都是可以实现的。就像我自己,也长久以来受到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但是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认知的提升和自我对话的练习,逐渐这种声音会越来越少,而且即使有这种声音浮现的时候,我也能比之前更快的将自己拉回现实——这就是学习和成长带来的复利。

如果你也想改变自己的状态,可以尝试按照这本书里的51项练习完整的进行操作,而且很多练习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当它们成为生活当中的一个习惯,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终身成长者和心理学的传播者。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点赞,评论,打赏,推荐.....

我为自己写作,期待遇到产生共鸣的“同路人”,会是你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