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摘抄

2021-02-02 02:4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摘抄

  《1小时读懂天文》是一本由:[英]迈克•弗里恩(Mike Flynn)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一):《1小时读懂天文》:坐上时空飞船,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天文,这个领域历来是人们无限探索空间,由于地球母亲遇到了无数问题,科学家们选择在外太空寻找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让人类在天文世界里重新安一个家,这样的目的促使着开发天文世界的视野拓展。在《1小时读懂天文》这本书中,妇孺皆可以通过这本薄薄的书籍探索其遥远的天文世界。

  在这里,我们能够了解到宇宙的形成,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什么样子,人类登入月球等天文知识,向往遥远未来的梦,在这本书中可见一斑,如果还不曾探索过,那通过这本书得知无疑是一个恰当的选择机会。太阳系中太阳耀斑是巨大的力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亿枚一亿吨级别的氢弹爆炸,可想在美丽的图像背后是无穷的力量。这个给予我们地球无限光与热的星球,力量何其巨大,令人惊叹。 自从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开始,探索外太空的步伐就从来没有停止,这也为科幻影视剧提供了不菲的素材,月球和火星以及其他星球在太阳系中也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员,而我们人类更是微弱的无法想象,当看完这本《1小时读懂天文》书后,会深觉人类的弱小,天文世界的庞大,所以1小时了解只是拂面,经历数不尽的时间,天文世界也才窥探出其中一个角落。

  中国注重生肖,而外国人看重星座,从某种层面上可以探知,追求星座的人一定对天文世界充满了幻想与好奇之心,没有人能够想象到在外太空会有何事发生,所以充分且有效的想像正是预示着天文世界的奥妙。 科学家们奉献自己去探索外太空,探索天文世界,给予了地球上的同胞们更多知识力量,我们应当尊重和敬仰。在《1小时读懂天文》这本书中,图文并茂的模式让我很是好奇天文世界,期许能够永远向天而看,追求至高无上的荣耀。每时火箭发射,都会举国同庆,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我们更是期待着它能够将人类的求知欲望带入空中。

  喜欢天文世界,因为它无限到让人怅惘,更是因为它的无限可能,《1小时读懂天文》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我深知我的目光还算比较狭隘,在这本书的熏陶之心,我清楚的意识到需要将眼光放长远一点,才能够看到宇宙中的美妙!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二):宇宙——从认识开始

  文中提到的关于宇宙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古希腊人提出的。在公元前6世纪,他们认为宇宙是通过自然方式产生的。杰出的人物有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托勒密等等。在我国的古代对天文学也有深刻的研究和成就,其中有阴阳历法的制定、天象观测、天文仪器制造和使用,以及构造宇宙理论。郭守敬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参考了月亮运动(阴历)和太阳运动(阳历)与现在的公历是基本一致的。浑仪和浑象是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他们的出现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文学家并且备受瞩目。如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都是为天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与国外的公元6世纪研究相比,中国那时正处于隋朝和南北朝,我们国家比他们早了一千多年,而且在天象观测记录的丰富性、完整性方面,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前列。 宇宙的浩瀚无垠使人神之向往一探究竟,近些年来许多国家更是对太空移民计划趋之若渴。太阳系是我们地球所在的行星系统,由太阳(唯一的恒星)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等组成。除了八大行星,我们已知太阳系内还有400多颗天然卫星,6000多颗彗星和70多万颗小行星。当夜晚来临仰望天空是天空中最亮的24颗星如天狼星、老人星、知女一等等。那么为什么星星有时看上去很亮,有时看上去黯淡无光呢?这是因为由于星光穿过地球大气中运动的气体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宇宙中有无数颗恒星,人类给恒星之间的连线绘制的虚构图案称为星座。比如仙女座、白羊座、魔蝎座、狮子座、猎户座、双子座、金牛座等等。但是他们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会随着一年中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夜空中寻找一个特定的星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要找一个显而易见很明显的星座,比如北斗7星,它的形状像勺子一样,它正北的方向就是北极星的位置。为了更好的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开始空间探索,发明了火箭创建了空间站,使用空间探测器,来寻找每个星球的奥秘,这都是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巨大进步,也代表着人类科技发展迅速。 邵雍《宇宙吟》 宇宙在乎手,万物在乎身。 绵绵而若存,用之岂有勤。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三):巡天遥看一千河

  

坐上时空飞船,从太阳系出发,我们会遇见什么?《一小时读懂天文》帮你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这是一本适合小白的书,它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科学的态度,首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宇宙,宇宙的大小以及关于宇宙诞生的若干理论,其中令读者出乎意料的,宇宙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是在观察者视角中呈现的那般。

认识宇宙,并不能完全依靠肉眼,本以为眼见为实,但在浩渺的宇宙面前,这成为一个很滑稽的笑话。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来没有止步过,不仅知道了地球、月亮,也知道了太阳以及行星,更有甚者我们走出了太阳系,发现银河系也莫过于此,那种坐地日行八万里、行天遥看一千河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借助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我们看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清晰。原来我们以为天很伟大、很庄严,现在发现莫过于是一团气体与尘埃,压根没有神仙,更没有天宫。

太阳系,是我们研究天文的第一站。在阅读《一小时读懂天文》前,我们只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火星、水星、木星是行星,月球是自然卫星,或许只见过它们的图片以及在太阳系中各类行星跟恒星之类保持的距离。然而,对于这些认识,有些是想象出来的,有些才是真实的,比如恒星,以为是永恒不变的,这不过是基于人类有限的短暂的生命而言,相对而言放在一个相当久远的时间内,恒星也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在质量与能量的守恒中也不得不面临死亡的宿命。 以往我们只听说过物质,现在在物质前面增加一字“反”,唤作反物质,我们顿时觉得这如同数字前加了一个负号。反物质是否存在,从科学实验上说,是曾经存在的,但如果用昙花一见来形容,都比较夸张。宇宙之间有四种力,以前一般读者只能说过它们的名词,但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一小时读懂天文》发现原来无论从它们的起名,还是它们的实质,都不再是未知的,只有读者有兴趣,是一定能简单迅速区分它们,找出联系,成就我们的好奇心。

暗物质就比反物质更容易得到科学的承认,在科学家的测算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物质都已经失去了,原来沧海一粟,用于概括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极为恰当的。由此带来的,科学者无从下手,正激发了后来者的兴趣,我们不因自己手段与方式的有限就装着不理不睬,相反要不断跨越极限,走向完美,才是科学家最令人尊敬的品质之一。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四):解开天文的神秘面纱

我儿子最近特别迷恋科学馆。于是我就给他买了这套《一小时漫游科学》。这套书有六本,分别是《一小时读懂天气》《一小时读懂世界》《一小时读懂数学》《一小时读懂科学》《一小时读懂地球》以及这本《一小时读懂天文》。

说起科学,宇宙天文一定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块。当我和孩子一起进科学馆的时候,科学馆上方吊着太阳与八大行星。我让儿子挨个说一说,他居然全部都能认出来,证明他对宇宙这一块非常的有兴趣。

那么这本《一小时读懂天文》对他来说就非常合适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科学讲述天文的小型百科全书,天文学发展到现在,科学家对于宇宙的了解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书中都有介绍。

比如说宇宙有多大呀?宇宙是从哪里开始的呀?宇宙的历史,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组成部分,暗物质星系,还有我们了解宇宙的工具:望远镜和火箭。以及人类已经窥探一角却还无法窥视全貌的各种天文概念。

这本《一小时读懂天文》其实并不是专门给孩子制作的,但是对于孩子了解天文概念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蒙。读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要跟孩子一起看这本书的话,那么对于家长的要求是有点高。因为你必须要去跟孩子解释一些里边提出的概念。

但对我这个天文渣来说难度还是有点大的。这个时候我发现科学馆就可以让孩子更清楚深入地了解这本书。

你带孩子看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当地的科技馆。科技馆里面不仅会有各种行星的模型,还会有望远镜的模型,有的会有火箭的模型,包括一些物理知识,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化学物理反应的?科学馆里面都一一会呈现出来。可以说这套书和科学馆真是一个完美的搭配。

我们所属的地球在整个宇宙中是像一粒尘埃一样的存在,我们整个人类在宇宙中也如同蚂蚁一般。整个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片广袤的未知的空间。我们不可能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去探索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书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宇宙,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现在的孩子所面临的环境跟我们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他们所要面临的肯定是太空探索与机器人等等现在看来无比尖端的科学技术。所以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比对于我们来说重要得多。从小让他了解科学的重要性,科学的神奇性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培养了他对于科学的兴趣爱好,也可以让他对未来的这个世界做出一种准备。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五):知物:1小时读懂天文

  

想购买一台天文望远镜由来已久,曾花一下午的时候逛过某宝,没敢下手。亲们有懂这个的,可以推荐个链接哈。我在小城市,没有遇见过卖望远镜的实体店,在网上试手了一个小款的,回来发现看得的画面特别不清晰,后来就没敢去购买大款的望远镜了,因为网店没有体验到效果,价格还蛮贵的。

天文于我,真的是个未知数,我完全不懂,却又特别好奇。一个连飞机都没有坐过的人,对于“天有多高,地有多远”只存于幻想之中,但是这种想,却也可以走很远,因为我爱读书。

到手的这本《1小时读懂天文》,很精致很有趣啊,我不觉得1小时会够,我会花两三天的时间反复读几遍。先来上一个热搜吧,什么是银河系。说它是热搜,因为我真的搜过很多次这个词。如果个人之于世界何其渺小,那么地球之于银河系,也是同样的渺小。“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地球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颗小小行星,而太阳是一颗小恒星。放在银河系中,太阳也是极其普通的。因为银河系是这样的:太阳和其他数千亿颗恒星一起排列成松散的旋涡状,围绕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运行。

天文学家将这个由恒星、行星等天体组成的旋涡状集合体称为银河系。

我心里有一个破碎的声音啊,就算我购买了最好、最贵的望远镜,我也是看不到银河系的。我看到的,只是井底之蛙的一片天。

现在,我们换个热搜词,宇宙。

孤单的人说,我穷尽整个宇宙,想寻找另一个自己,一个最懂我的人。

好吧,宇宙大爆炸过,这个发现让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发现这个理论的时间是1965年,得奖的时间是1978年。而现在,人们在讨论“宇宙的终结”这个看似有点沉重的话题。其实我一点也不沉重,2012都不曾让我分心,那么什么时候是宇宙的终结论,我真的有点莫不关心。因为太远太远太远了哈。

什么是宇宙呢?宇宙: 泛指物质和时空。 好吧,哲学观的东西,充满着想象空间,大家去想象吧。但是《1小时读懂天文》中,还提到一个命题,叫作“其它宇宙”。原来,银河系中可不止一个宇宙啊。

我在这里大胆预测一下,不远的将来,我们都可能会做上火箭,来一趟外太空的旅行。若我不曾坐过飞机,直接坐上火箭,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创意呢?苦笑。

世界真的很大,读读知物系列的书,比如这本《1小时读懂天文》,每天可以脑洞十几分钟,挺好的。我是一个读书开脑洞的人,大家有什么好书奇书,都可以推荐给我哈。我期待余生变成一座图书馆。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六):7岁+推荐,整整1小时,如此带感的天文科普,60分钟漫步其中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正式开启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火星是什么样子的?银河系又是什么样?宇宙中还存在其他生命吗?心中的疑问,在看到火箭探测任务时,冒了出来。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今天要推荐的这本《知物 1小时读懂天文》中。

大家可能看这个书名,有点眼熟。对,之前推荐过《知物 1小时读懂数学》,与今天的这本《知物 1小时读懂天文》属于同一系列。

这本书适合四岁以上,亲子共读,七岁以上自主阅读。家长越早让孩子了解天文,就越早可以让孩子不再排斥科学,而会从心理上主动去接受,这对孩子以后学习科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观上:小开本,装精。

这本《知物 1小时读懂天文》拿在手里,非常轻巧,方便孩子拿着阅读。

内容上:知识点多而精,图文并茂。

作者将天文的知识汇总在一本书里,且用1个小时介绍完,繁而不杂,长而不冗。

作者先介绍了宇宙,从起源到终结,整体上介绍了一下。宇宙起源通常认为是大爆炸和恒态宇宙理论,现在也有人提出的人择宇宙和多重宇宙。

如果宇宙中有足够多的物质,引力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宇宙的膨胀将停止,逐渐收缩,这将导致大挤压,所有能量将消散,等效于宇宙死亡。

瞬间想到《流浪地球》,寻找重新生存的地方。

这个太阳,它已经燃烧了大约46亿年了,它的剩余燃料还能燃烧50亿年。

幸亏我们还有时间,科学家还在研究探索,一切来得及。

然后作者带我们认识宇宙,大范围认识宇宙。再讲到我们熟悉的太阳系,然后再从这里到恒星星座、宇宙万物、星际探索、空间探索,一步步揭开盖在宇宙上的面纱,见证科学的时刻。

从地球上看,这些恒星在夜空中像是处在同一平面并构成神话中猎人的模样,但事实上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都非常遥远。图中的几颗亮星距离我们200-2000光年不等。

这看着是很近,其实却相隔遥远,一眼千万年啊。

当太阳光完全被月球遮住时,就会发生日全食,全食现象在银河系的任何地方都是比较罕见。我们看到日全食是因为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400倍,同时,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也是月球离地球距离的400倍。

这本书插图的种类也很丰富呢,有太阳的主要结构和特征图、八大行星图、猎户座图等。

这本《知物 1小时读懂天文》中有非常丰富的小栏目,从这些栏目可以看出花了“小心思”在里面。

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1万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宇宙的温度高达一万亿亿亿摄氏度。氢作为一种可以取代石油的燃料,其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约三分钟就开始形成了。

这个“小心思”的小栏目内容有趣,也就是更可以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弗里恩。这位英国科学博物馆的作家,同时还是《牛津英语词典(插图版)》的顾问。

迈克弗里恩曾写了大量科学的文章,经验丰富。他在本书中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天文的有趣知识。

这本《知物 1小时读懂天文》,带给孩子探求科学真理、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的精神,从此让孩子踏上并爱上漫漫天文学之路。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七):《1小时读懂天文》‖你要的天文知识百科全书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我们全家带着七岁的儿子好好赏了一回月亮。赏月地点是在自家的农家院里,赏月原因嘛一是因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二是因为疫情不能去外地游玩(这个理由很充分)…… 当我们一起面对这轮被无数人寄予思乡之情的圆月时,也是很有代入感,我的乡愁、思念亲人、友人的情绪瞬间袭来。 但是,在这群人中唯独七岁的儿子无忧无虑。只见他抬着小脑袋看了一会月亮,说:“哇!好圆的月亮啊!妈妈,月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会发光?听说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是真的吗?月亮旁边的那颗星星怎么那么小?为什么天上有很多星星,而只有一个月亮呢?” 儿子脑袋中的《十万个为什么》瞬间爆发,让我措手不及。当我绞尽脑汁在想第一个问题时,他已经悄然问到了第五个问题,我的表情瞬间石化…… 这是我前段时间经历的一个赏月小插曲,想起它是因为此时手中正捧着一本科普读物——《1小时读懂天文》,它由英国作家迈克·弗里恩著作,金梦琦翻译。 正是在我读到本书的第三部分——太阳系时,看到了关于月球的知识,才勾起了以上这段有趣的回忆。 原来月球并不会发光,它只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线。 书中还说到,这颗天然卫星是一块没有空气、没有生命、贫瘠且布满尘埃的岩石,它的表面被宇宙碎片无数次撞击而显得凹凸不平。尽管如此,它仍然是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景色。 倘若当时手中有这本科普书籍,我也不至于那样的窘迫,也许还会借花献佛,把书中有关月亮以及星空的知识讲给孩子听,说不定还会成为他眼中“最靓的老妈”呢!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这本书。 《1小时读懂天文》这本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太阳系只是其中的第三部分,其他分别是起源、认识宇宙、恒星和星座、宇宙万物、星系探索以及空间探索。 粗略看一眼这些标题,本书的写作范围已经涵盖了天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因此想要了解天文知识,这本书也可作为必选书目之一。 本书外观小巧精致,特殊材质的书封让它看起来,更具有收藏价值。 大量精简的知识点瞬间吸引了我,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高速运转的世界里的我,这种短小精悍的书籍更适合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汲取大量的精华,当我遇到某个部分的问题时,查询起来也很方便,所以我说它是一本好书。 天文对于我们普通人,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说它不远是因为,我们抬头便可看见撒下和煦阳光的太阳、“照亮”夜空的月亮、闪闪发光的星星以及璀璨的银河,它们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心情,为我们提供生存的能量和精神的寄托,因此它们并不遥远。 说它们不近,只是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有点远罢了。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八):天文学难吗?不难,1小时带您入门!

  

导语

说起天文学来,想必很多朋友们都是一头雾水。

有人认为天文学就是看星星的学科,找到了就是发现了未知的星系;有人认为天文学太高大上,对于我们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没什么太大的帮助;也有人认为天文学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研究来研究去也没什么用……

那么,天文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呢?

事实上天文学,就是研究宇宙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银河系的一颗恒星,而在银河系中,类似的恒星行星不计其数,如果再把眼光放得远一些的话,整个宇宙中,就有着更加数不清的恒星行星以及其他星球了。

这样一来问题就有了,最基本的一个就是,宇宙中还有像地球这样的星球吗?还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吗?等等等等。

而天文学,正是研究类似问题的学科 ,而这本《1小时读懂天文》正是一本普及天文知识,让大家都能看懂的科普读物 。

怎么研究

既然说到研究,就需要知道我们该怎么研究。

如果目标在地球上吧,我们可以拿过来或者走过去,仔细观察,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取一部分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但对于宇宙来说,这样的研究方式明显是不行的。

目前我们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是观察,用各种各样的设备来观察。

比如望远镜,这个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小玩意,本质上还是光线成像,如果做大了做的精度高一些的话,就可以用来观察宇宙,研究星球,探索星云了;当然我们还有依靠电磁波谱的反射接受,来探索宇宙的方式,也可以归结到望远镜的范畴中。

最著名的望远镜,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了。这个停留在地球上550千米高空的大型反射望远镜,承担了很多天文观测的任务。

有什么成果

而借助已有的设备,我们对于宇宙还是有了很深层次的认识。

比如对太阳系的诞生,轨道天体的类型,恒星行星的形成,卫星的结构,我们每天抬眼就能看到的月球,以及同属银河系的其他星球,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了。甚至有些离我们稍微近一些的星球,我们都可以利用空间火箭送检测仪器或者人类上去研究。

对火星月球等星球的研究,都是这样来的,而且会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的深入。

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甚至会有一天我们能够接触到其他文明也未曾可知。

未来会如何发展

未来的发展呢,更多的会侧重于星系的探索,以及空间的探索两个方面。

星系的探索属于纵向发展,会以现在的研究为基础,不断延伸研究范围,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达到了解整个宇宙的宏大目标;空间的探索呢,则属于横向发展,在已有的探索基础上,更加深入一些更加全面一些,而这些研究的成果,又会反作用在星系的探索中,推动者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

最后

看到这里,您想必对天文有了基础的认识了,它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深奥,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没用,它更多的是一个开阔我们眼界的学科,认识宇宙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大家说是不是呢?

  《1小时读懂天文》读后感(九):这里,有着浩瀚星空的一扇小门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急速飞向太空。杨利伟成为了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2005年、2007年、2017年、2020年……天眼、量子科技、长征号、嫦娥号……一个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因为中国人的探索而被赋予了特殊含义。人类在搭乘火箭探索太空的旅途中越走越远,而疑惑也越来越多,在我们熟知的太阳系之外,竟然还有一个和我们完全一样的地球?在我们的近邻火星那里,是否真的还存在着科幻片里的未知生物?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里是否还有其他生命体?当我们人类走出地球的时候,渺小的物种在宇宙中是否可以生存?在这些探索任务中,我想,疑惑是每一个人都会产生的?那么,如此广袤的宇宙和如此广博的知识,有没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来了解一下呢?我想,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一个初步的了解,还是足够的了吧。《一小时读懂天文》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

首先是书籍的知识容量,小开本,捧在手里并不会太重,反而翻阅的时候是一种乐趣,当你颠来倒去可以自己来翻阅的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还是比较喜欢可以让书在手里掌握的,而且书籍的封面很舒服,摸起来不是那种光滑的贴膜的书体封面,而是硬质的版面,表面是相对磨砂的粗糙感,不会滑腻腻堆上手,书页也比较厚重,不会随便翻阅就断裂,从印刷上来说,很是值得哦。

其次嘛,我们应该了解的应该是一本书的质量,从书的印刷质量可以看得多出来,书的内容不算多,作者以精缩的语言来概述了,“天文”是一个大概念,但是《一小时读懂天文》这样的书籍舍弃了冷僻的专业知识和细致的科学术语,保留的是通俗的介绍和常规的知识,作者在宇宙起源的时候是这么介绍的,人们的常规认识是“宇宙大爆炸”,但是恒态的宇宙理念在这里也有所体现,一个人的多重宇宙认知在这里体现得比较有意思。

“如果把现在生成的地球比喻为一只乒乓球,那么宇宙的圆球直径就好比足球场。大约在150亿年前,这个原始火球突然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爆炸,把物质抛向四周,从此产生了宇宙。从那时起,宇宙开始膨胀,温度也随着空间的扩大而降低。”

语言比较朴实,对宇宙起源的表述也比较清晰的了,没有太刻意去迎合观众的意图,但是很明显,在比喻的说法中,宇宙起源还是很容易听懂的,很适合对这个世界有探索欲望的孩子。也许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太广泛了,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所以,在这本《一小时读懂天文》系列里,还介绍人文和人类的活动知识,比如天文望远镜的作用是这么介绍的:

月球有环形山、链状山脉、月海、月谷、沟纹(干涸的河流)和亮辐射纹,好的望远镜可看到月球上非常细微的细节。“月球几乎永远是检验观测者眼力和望远镜质量的理想场所”。

比如对天文观测的基本想法,这里是这么概括的:

可以说,我们的眼睛就是望远镜的终端设备,眼睛接收到来自望远镜的光线,然后在我们的大脑里合成图像。

一个“合成”的概念就让人们觉得很通俗,而且在描述这些过程的时候,还配有丰富的图片,不仅如此,在基本的知识概括和内容的叙述之余,还有小小的栏目介绍,丰富的小栏目可以看得出对科普知识的心思,

比如像:

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1万亿亿亿亿分之一秒宇宙的温度高达一万亿亿亿摄氏度。 氢作为一种可以取代石油的燃料,其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约三分钟就开始形成了。

看,这样的语言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词,足够让人们好奇,这么对比的一个数字,要怎么去理解和怎么去观察呢?

这样的小小的书籍对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好处显而易见,值得我们在孩子探求科学真理,追寻科技真相的路上给他以助力,如果你愿意用自己的想法来好好引导,那么这本《一小时读懂天文》,还真的可以给热爱星空的孩子打开一扇星光璀璨的大门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