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其成讲易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张其成讲易经》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3 02:43: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其成讲易经》的读后感大全

  《张其成讲易经》是一本由张其成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2020-9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一):人有旦夕祸福,“易”有千变万化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对于《易经》一直存在着误解,它既神秘又深奥,神秘在于,学懂了《易经》的人,仿佛就能够参悟天地、宇宙,能够博古通今、预知未来。深奥则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听许多人讲,《易经》能懂得极少的一部分就已经能够称之为“大师”了,足以看到《易经》的艰深程度。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总能够在一些地方看到算命先生,他们在地上铺着一张红纸,上面方正的画着八卦图,上书几个“预知吉凶”、“乔迁动土”之类的毛笔字,加上他们不经意地看你一眼,总会让人觉得他们会通过某种方式,识破我们的秘密,预知我们的生死,脑海里一定会飘过《易经》的影子。 那么,《易经》到底为何如此吸引人?未读过《易经》的人是否可以因这本《张其成讲易经》而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是高人一等? 在阅读这本《张其成讲易经》前,内心自然是怀着敬仰之情。看到扉页上对作者张其成教授的简介,比如出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国学院创院院长等头衔,让人预感到,这将是一本费时费脑的、开启认知《易经》新途径的重磅之书。 但是在开篇,作者非常耐心的解释了《易经》的作用、特点、诞生等等,在序言中,作者首先为读者奠定了三大基调:首先,这是一本穿越时空,感受远古文明的智慧之书。《易经》诞生的历史久远,被列为世界四大元典之首(其余三部为《吠陀经》、《圣经》、《古兰经》)。其次,《易经》能够让人敬畏天道、感受宇宙规律。《易经》中的一卦一爻内涵丰富,细细品味,可以感受所谓的人类、宇宙大规律离我们并不遥远。最后,《易经》能够让人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改变个人的命运,当年孔子五十岁研习《易经》而知天命,对于现代人来说,《易经》无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全书的一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易经》的一个初步理解,也就是入门阶段。“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底是如何构成了整个《易经》的体系,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解释。第二部分是对全部六十四卦的解释,因为《易经》是中国流传千古的经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其蕴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单单从字面上解释,或者从其他朝某一方面解释肯定是不够的,所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仅是简单的解释卦象,还在于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和中医世家的身份,让每一卦理解起来不是那么的干瘪,例如书中对八卦的解释,“八卦代表八个方位的气候特征,地理特征,物产特征,人文特征。”在对每一卦的分析、讲解过程中,结合了历史、中医、数学、地理学等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字训诂学的应用,让每一卦的解释更加通俗易懂、符合大众的理解。 《易经》诞生于中国,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是中国人的经典,无论何朝何代,它始终历久弥新,散发着别样的魅力,而这本《张其成讲易经》更是集结了作者四十年的经验,对于喜欢、研究《易经》的朋友们,阅读此书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二):《易经》这部难懂的“天书”,其实你每天都在使用,自己却不知道

  许多人都知道《易经》,但很多人也许像我一样根本不会想到要去看这本书。因为一说起《易经》,大家心目中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一本算命的书。 看《史记》时,看到周文王被商纣王软禁在羑里,用院里的草推演《易经》,花费七年的时间推演出六十四卦。一次演算时推出自己的儿子身陷险境,不久于人世,结果当天商纣王就派人给他送来肉汤,那肉汤就是用周文王儿子的肉做的,目的想试试周文王的八卦到底准不准,周文王为了不让商纣王疑心,强忍悲痛吃下肉丸。 看了这一段,当时就动了看《易经》的心思。朋友们都说《易经》是看不懂的,不要看。这个念头也就放下了。 现在有人讲解《易经》,并说这是“人人都能读懂的智慧之书”,当然就非看不可了。 作者张其成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国学院创院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养生专委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会长,目前全国唯一系统讲授“国学五经”的国学导师。《张其成讲易经》一书是他四十年精研易理的总结性之作。 看完这本书,开始对《易经》有了一点了解,也开始消除了对《易经》的不解和误解。 一直以来都有人研究《易经》,但对《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却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本占卜书。因为里面讲的都是凶、吉。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体现了中国古圣先贤的忧患意识和生活智慧。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本历史书。写的就是从天地开创到周朝初年这一段历史。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本科学书。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看到《周易》先天六十四卦图,认为这就是二进制,并用二进制替换卦爻的符号,结果全部成了一种有序的排列,先天六十四卦图排出来的数字顺序刚好是从63到0,反过来就是0到63,于是他写了一篇论文,讲到先天六十四卦和二进制的数学原理,这是二进制的第一篇论文。丹麦量子力学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从太极图里看出了《易经》的原理和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是相通的,所以他自己的徽章就选了太极图的图案。 还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管理的书,讲养生的书…… 那么,《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它其实就是一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是一本讲天道规律、人生指南的书。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某某运气真好,某某一直坎坷不断,似乎全是命运使然,其实这其中是有因果的。“人在做,天在看”,《易经》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违背天道,按照天道做就吉,不按照天道做就凶,所以《易经》是一本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趋吉避凶的书。 它也是一本给我们化解苦恼的书。当我们感到焦虑、困惑、烦恼时,如果能静下心来品味《易经》的智慧,你就能化繁为简,不纠结,不执着,随时而为,顺势而变,也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亨通吉利。 所以作者说,《易经》的魅力不是算命,而是“改命”。 作者对《易经》总体进行了介绍,对六十四卦分别加以详细的讲解阐述,深奥难懂的卦爻辞经过作者的讲解不仅易懂而且有趣,古和今在这里一以贯通,远古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作者让我们看到这些在我们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大到治国安邦,小到百姓生活,科学、管理、养生、锻炼无所不包,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易经》,学习《易经》,我们可以感悟远古文明的大智慧,感知宇宙变化的大规律,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而这一切,作者以最通俗的话语引领着我们去阅读,去感受,去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简单、容易和纯粹。 如果你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兴趣,对宇宙生命有好奇心,那就跟着张其成先生一起走入《易经》,走入远古文明,走入生命的深处,与古圣先贤来一场亲密的对话吧。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三):我命由我不由天 张其成讲易经 教你如何知天命 变人命

  曾经买过一本《易经》,很虔诚地沐浴焚香,想要细细品读,结果很尴尬的发现,我居然读不懂。那些奇奇怪怪的八卦图,和各种吉凶的解释,看得我一头雾水,当一炷香燃完,我默默地放下了书,心里很有些挫败感。 一日偶然听到一段《张其成讲易经》的读书音频,觉得很不错,买来书一页页地读下去,发现《易经》真的不难。 张其成老师告诉我们,《易经》其实就是一本讲天道的书。天道实际上是天道、地道之和,而人要服从天地之道,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要怎样的发现宇宙人生运转的法则,为去顺应天地的变化,为我们提供行动指南。 《易经》的精髓实际是把我们遇到的各种复杂的事情都简单化。易字有三种意思,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变易是变化,不易是不变,而简易就是简单。而我们学习《易经》的目的就是抓住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掌握了这个精髓,再用书中的很多思想去思索和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能豁然开朗。 张其成老师说:现在可以说全民都处于焦虑的状态只是或轻或重的不同而已。造成抑郁或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像争的激烈、压力的加大等。在当今变化多端的环境下,我们能不能找到不易、不变的东西呢?能不能让我们的心慢慢回归到简单平易呢?比如,有的人情场失恋、职场失意痛苦不堪,无法解脱,那能不能静下心来用《易经》的智慧想一想婚恋中、职场中究竟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再进一步想一想人生中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只有找到不变的东西,我们才能随机应变、随时而变、随势而变。 《张其成讲易经》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易经》入门的知识。告诉我们《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学习《易经》有什么用?《易经》具有怎样的文化地位? 相传伏羲创作了八卦,神农炎帝创作了《连山易》,轩辕黄帝创作了《归藏易》,而现在的《周易》是周文王创作的。 周文王还是西伯侯时,因为受小人陷害,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台,在高高的羑里台上,他每天无所事事,只好通过观看天象、玩草打发时间,他每天把草折成草棍,在八卦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由此推演出六十四卦。更令他吃惊的是,他通过六十四卦看出了其中蕴含的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够推测未来。于是他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这就是现在《周易》的经文部分,并告诉他人,读懂了他写的书,可知天下事。 残暴的商纣王,为了打探虚实,把他的大儿子杀害后,做成一碗肉汤给他喝,西伯侯心里知道那是自己儿子的肉,可是为了保住性命,推翻商纣王,忍痛喝了下去。商纣王知道后,不以为然说:“还说自己能掐会算,连吃的是自己的儿子的肉都不知道。”于是把西伯侯放了出来,当时西伯侯已年近90.。此后的许多年,西伯侯一直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属国,直至他97岁去世后,他的二儿子继续与商纣王抗争,最终推翻了商纣王,建立周朝,追尊西伯侯为周文王。 《易经》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孔子名解《易经》开创了儒家,老子暗解《易经》开创了道家,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到中国后,也与易经相结合,才传播开。可谓是一源三合,三教合“易”。 与其说张其成老师是为我们讲述《易经》的来龙去脉,不如说,他是在给我们描画一幅中国远古的历史画卷,一条条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在领悟《易经》的同时,更加了解和熟悉我们祖先的文化渊源。

  第二部分是《易经》六十四卦解读。 这部分大约有368万字,对《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把《易经》的六十四卦中蕴藏的秘密,阴阳五行,太极图里暗藏人生密码,剥丝抽茧般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读《张其成讲易经》,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去感悟到远古文明的大智慧。让我们放下心里的浮躁,去感受远古显现的大爱、大智、大美,与古圣先贤开展一场来自灵魂深处的对话,真切的感受到来自远古文明的温暖。通过读《张其成讲易经》我们能够敬畏天道,去感知宇宙的大规律。通过对六十四卦的符号的了解和解读,我们能感受到天道的威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卦一爻,我们将感受到,天道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读《张其成讲易经》我们能够改变命运,掌握趋吉避凶的大法则。孔子五十岁时,读懂了《易经》而知天命,禁不住感慨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我们早一天读懂了《易经》就能够早一天知道自己的命运,早一天掌握自己的命运。 通过读《张其成讲易经》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易经》的观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其实每天都在用其中的道理,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当我们遇到了张其成,在他的引领下,再读《易经》,会发现,原来看不懂的《易经》不仅可以看懂了,还变得容易了,因为它其实是在唤醒我们灵魂深处的简单、容易、和纯粹。 我是柴群猫,欢迎关注我。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四):《张其成讲易经》:把人做好,先要接地气

  有人说,人内心痛苦的时候,往往多思。 《封神演义》的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很多人都还记得这样一幕,周文王被商纣王拘谨,在困顿之中,百无聊赖。 周文王就把眼睛投向了天空,然后透过宇宙来思考日月星辰,地上的人事、王朝的兴衰。于是他就将伏羲的八卦,和历代帝王对八卦的研究,重新拿出来研究,让《周易》发扬光大。 太多人说《周易》是一本极难看懂的书,我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解读,更不知道如何作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我们如何来阅读?怎么来读懂?又如何让它与时俱进,为我们现代的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其成教授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易经的新解读,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读懂,都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张其成教授通过以下三点,来我们阐述了易经深处的奥秘。 1:见证沟通,感悟智慧 在世界文化史上,《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对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和佛教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易经是用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组成的书,见证了人与自然的沟通,感悟。 从上古时期人们就注意到,自然和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人只有顺应自然,才可能够适应自然,适应了自然才能更好的去改造自然。 所以一代一代的人,都在总结经验,这种经验就是人与自然沟通的过程。人们将这种经验通过易经的符号与文字系统传承了下来,让更多人去感悟累积的智慧。 中国有很多文明开创的历史。这些历史之中,有天皇,地皇,人皇,也有其他一些神话的开创者。这些人将人与自然的感悟和智慧最初归纳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了易经的雏形。 比如伏羲曾经做八卦,农神炎帝和轩辕黄帝分别做了《连山易》和《归藏易》,周文王作了六十四卦等等, 这些都是,沟通和传承的体现。 2:敬畏天道,感知规律 人与自然的沟通之中,人们发现自然也好,世界也好都是有规律可循。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进行着一种循环和平衡。 大地星空,人自然等等,万事万物都在遵循着这种规律,生长变化,生生不息。 所以人们总结出了先天八卦的自然取象。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蔡维山,坤为地。以此来总结,万物的震动,流通,润泽,喜悦,储藏等等。 人们将这些自然的现象流变称之为"道"。 这些道包含着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也包含着损益盈虚,革故迎新。人们只有顺应天道,才能更好地去掌握。 人们将这些规律与生活相对应,与身体健康相对应,也与思想情绪变化相对应。让万事万物都有迹可循,一切也都有因有果。 也让我们懂得做人应当学会敬畏,学会洞察,然后透彻。 3:改变命运,趋吉避凶 曾经很多人问张其成教授,学了易经有什么用呢? 张教授回答了这样三点:不会郁闷,不会极端,不会痴呆。 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代一代的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这个时代极具指导价值。 所以,张其成教授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与时俱进。 古代的人们曾经将《易经》作为政治统治的纲领,也曾经将它作为占卜吉凶的器具,而张教授讲《易经》与当下人们的生活一一对应,将卦爻词重新注解,让易经以时载道,来指导当下人们的生活。 当下我们的生活节奏非常的快,社会压力非常大,人们情绪非常焦虑,饮食上又往往油腻,营养过盛,熬夜,不规律。 人的流向快,压力大,各种关系非常复杂,很多人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让各种关系都成了快餐式。结婚快,离婚也快,找工作快,辞职也快,今天你是领导,明天可能就成了别人的手下。 人们有着很多的矛盾,烦恼和困惑。 大家都处在过犹不及这样一种状态之中。这是是极其有害的现象。物极必反,反作用回来,弹性对人的损伤更大。 那么,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需要学习,将复杂的问题知识化,更需要智慧,这本《张其成讲易经》将知识趣味融为一体,就是最好的选择。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五):玄而又玄的《易经》,其实就讲了两个字,读懂了则终生受益

  

01 易经乃万物之源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有匪》中,除了感叹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更吸引人的还有女主表哥李晟,李晟刚开始是一个傲慢自负的公子哥,因为一句资质不佳记恨姑姑,但是从齐门归来就脱胎换骨,齐门不吝啬的传授让自小身边多个天才的李晟找到了自己终于擅长的八卦阵法,并且利用八卦成就了一番事业。

古语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讲解万物之源的书则是易经。

易经是什么书?很多人都说易经是一本算命的书,道士讲阴阳五行,其实他不只是用来算命,还能用来看病,中医鼻祖孙思邈曾说,学懂医术,必看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另外一本就是《易经》,不懂易经,不能成大器

而这本书虽然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却因为其难懂的文字和玄妙的道理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不用着急,这本《张其成讲易经》详细地解读了易经64卦,引导大家深入了解《易经》中蕴藏的中华文明基因,并融合现代的道德准则、管理策略、教育方法、人生态度等,帮助大家灵活运用《易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做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

二、易经都在讲什么

张其成教授在书中讲到,其实易经这本书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为凶吉,服从天道为吉,逆天道为凶。而易经精华不在吉凶,而在于判断凶吉的原因,学习了何时何事能成凶吉,就能趋吉避凶,逆天改命。

易经的整本书都在讲一个阴阳变化,总结起来是三个词语,分别为: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变易是变化,不易是不变,而简易就是简单。而我们学习《易经》的目的就是抓住不易、随时变易、回归简易。掌握了这个精髓,再用书中的很多思想去思索和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能豁然开朗。

老师在书里说,学了易经也许不会有大的成就,但是一定会有三个小的作用:不会抑郁、不会自杀、不会痴呆,究其原因,应该是易经的知识能够让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大道至简,大事化小,回归本源才会发现我们焦虑和抑郁完全偏离了出发的本质规律,归其根本,应该由心而发,尊重自我。

三、学了易经能做什么?

《易经》囊括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每一卦都是一场迷局,每一卦都能解决一场困境。他们相生相克,福祸相倚,而又相得益彰。它里面蕴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责任的提升、德行修养的必要,以及乐天知命的智慧。

读懂易经,才能让心回归简单,抛弃一切的杂念而只关心源头本心的事情。当你有问渠哪得清如许的勇气,还能获得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豁达,才能有云深不知处的,只缘此山中的顿悟。

读透易经,才能明白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针对所有的事情,都自有一套方式去解决,八卦之中险象环生又巧有生门。《易经》就是一本人生指南,跟随《易经》学生存之道,趋吉避凶,我们的人生会豁达通亮。

而这本《张其成讲易经》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最深刻的道理。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六):我的热爱,源一场欺骗

  某耄耋:年轻人,不要学《周易》,把时间多放在家人身上。某靓仔:呃......我爸妈老婆岳父岳母让我学会之后给他们算命,或许开可以摆个摊。

第一次翻看《周易》,是惊讶于降龙十八掌里的招式都是出自它。

比如亢龙有悔,见龙在田。

当时在地摊上把它捧在手里,像是捧着一件圣物,甚至都神授般感到自己的经脉都在抖动(汗),看了几页之后,才发现全书都在神叨叨的讲卦象,还有似是而非的拆解,鉴于本人当时虽然小年轻一个,但却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所有就很潇洒的仍在了地上,还招来了老板的一阵白眼,虎躯一震后,落荒而逃。

再见它时,是在一个上午阳光明媚,下午去雷雨瓢泼的周日,我被老友拉到一家算命馆,原因当然无可奉告,但看见它被一个穿着唐装的光头油腻大爷抓在手里,一模一样的厚度,一模一样的盗版......

大爷扔了六次铜钱,边看书,边抄写“正”字说,你身上跟着西南之煞,我说,啥?大爷说,你当然不明白,但现在不化解,月底之前要动动皮肉。我说......然后老友很浪的帮我给了钱,100块。大爷说,你把身上穿的这件外套,仍在大街上,只要被任何交通工具压过去,那个煞就解了。

我当时就准备义愤填膺,因为我的外套很贵,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是我当时最可以嚣张的东西,但我还是乖乖听话,因为老友说,不脱就花钱,我只好照办,虽然那100块钱我到现在也没还。

我很潇洒的把外套扔在了大街中央,然后躲在了一棵树后,等着,大爷只说压过去,又没说不让捡回来。

可我还是没捡回来,因为它当着我的面被一个运泔水的叔叔捡起来,放在了三轮的屁垫上,然后“突突突”的开走了,走了。

我丢了我的外套,我的潇洒,它也没被压过去,我也没动皮肉,我被骗了。

这段孽缘让我远离《周易》很久,直到后来,跋山涉水,行万里路,在人生的浪潮......好吧,我摊牌了,我就莫名的拿起了《周易》,开始了自学研究,然后遇到了张其成老师,遇到了这本《张其成讲易经》,遇到了我对在《周易》谜题的钥匙和答案。

我是创世科学,你把我当什么?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我当然不信这些话,因为科学的尽头还是科学,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和理来解释。

比如被披上无数层神秘外衣,甚至叫嚣它描写的是地球最初模样的《山海经》。

又比如《周易》。

尔观烂泥,我看如玉。张其成先生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裨益就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易经》当做一本宏观下的只属于中国人生命指南。

比如这段话。

我要说一个原则,叫做“异类不化”,也就是不同类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比如自然界的事物和人为的事物不能放在一起比较。

无论是文王演周易,或是其子周公丰盈体系,张其成先生眼中,都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是古人类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做出的推断最优解。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推断,比如科学预测几百几千年后,某某编号恒星,会出现衰减爆炸,被黑洞吞噬云云。

都是一种基于某个规律做出的判断,两者的区别,也许就是眼睛吧。

只要我们还在用眼睛看,所看所想都是偏差。

张先生把《周易》列作和《吠陀经》、《圣经》一样的地位,这点我是基本赞成的,唯一有争执的或许就是《周易》充满了太多的非必然性,相比于“......终将降临。”这样的论断,《周易》充满了更加缥缈的人文主义色彩,它更像是一本集合中国群体的超大型方法论。

我们共同的书先知、预言家,我们最早的创世科学。

我要演化天下,那谁谁也拦不住我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具体指什么,您买书自己看。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给老友起的临卦中的上六。

恰好,他很敦厚,就是借我钱的那位。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一种精神指向,基本契合。翻看这本书,我越来越感到陈先生对于《周易》的看法真的很是超前,比如他说《周易》的卦象,是理学和数学的集合,每一种卦爻,虽然有所指,但不要太过执着。

我们需要明白自然规律都是否极泰来,相反想成,才能豁达舒朗,学会顺而不从,才是大道。

所谓迷信,迷的永远是一颗不懂的,不坚定,容易被带走的心。

学《周易》不只学他的卦语,更要学它的一种用辩证法去看未来,观现在的视角和方法。

受益匪浅,感谢遇见,诚意推荐。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七):读易经,知天命,改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提到《易经》,很多人就想到算命,因为《易经》中的内容,涉及卦象,而且卜卦辞都是什么什么凶、什么什么吉,但如果仅仅把《易经》看做一本算命的书,那可真是错失了珍宝。占卜只是《易经》的外衣,探求天地规律才是它的内核。

很多人都曾想读《易经》,但往往对其中的卦爻符号和古奥文字望而生畏。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潜心学习《易经》,并将精华和成果整理成《张其成讲易经》一书,从《易经》的文化地位、《易经》的作者、四象和八卦到《易经》六十四卦解读,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揭秘这本中华文化瑰宝中蕴含着的远古文明的大智慧。 一、《易经》的文化地位: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有着“三大唯一”的独特文化地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元典,《吠陀经》是印度文化第一经典,《圣经》是西方文化第一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文化第一经典,而且它们都发展出了一个宗教。《易经》作为东亚文化的第一经典,没有发展出宗教,却孕育了儒家、道家,并影响了中国化的佛教,有着“三大唯一”的独特文化地位。 1、《易经》是人类轴心时代唯一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远古文化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发展,却始终没有偏离《易经》之后形成的文化轴心。而在各个民族、文化的原创经典中,只有《易经》是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两者是互动的、互补的、互为解释的关系。 2、《易经》是中华文化史上唯一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共同信奉的典籍。 在先秦的古典书籍中,《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诗》《书》《礼》《春秋》);道家信奉的三本书籍为《道德经》《南华经》和《易经》;而佛家最初传入中国时,是遭受上层知识分子排斥的,但由于《易经》坤卦中有一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认为《易经》和佛教都是讲因果循环的,中国化的佛教由是得以快速传播。因此,《易经》是唯一一本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共同信奉的典籍。 3、《易经》是中国科学史上唯一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典籍。 诸多学科知识都受《易经》的影响,例如,中医学的就是直接从《易经》的思维衍生的,毫不夸张的说,《易经》犹如一泓清泉,奔腾不息的滋养着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二、《易经》的卦爻奥秘:两仪、四象与八卦的来源与应用。 1、四象的来源与应用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正如《易经•系辞传》所说,如果从太极算起,从太极到万事万物的产生过程就是:太极,到两仪(阴阳),到四象,到八卦。所谓太极,就是指气,这个气是混为一体的,后来一分开就生出了两仪,也就是阴阳,阴阳再分出了四象: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结合天文、地理来应用,就是:南边是太阳,也叫朱雀;北边是太阴,也叫玄武;东边是少阳,也叫青龙;西边是少阴,也叫白虎。

2、八卦的来源与应用 传说是伏羲创造了八卦,在观察了日月(天)、山水(地)、男女(人)这三者之后,画出了八卦中的两个基本符号:阳爻和阴爻。 而八卦的次序又有两种说法。 一是先天次序的八卦。 根据事物生成的两大规律:从下往上、先阳后阴,生成三次就可以得到先天次序的八卦:依次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而如果从自然取象来概括八卦,那就是: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据说德国的伟大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之后一直没发表论文,在看到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方位图之后,发现八卦符号用二进制换算后(阳爻为1、阴爻为0),和十进制的规律完全一致,因此迅速的将二进制写成论文发表。 二是后天次序的八卦。 而后天的八卦空间方位,完全对应了中国大地八个空间方位的大规律:南边离卦、北边坎卦、东边震卦、西边兑卦、东南巽卦、东北艮卦、西南坤卦、西北乾卦。 阳爻和阴爻的符号组合三次就是八卦,六次组合就是六十四卦,而六十四卦的符号结合卦的名称、卦爻辞的意思,为我们展现了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和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

三、读懂易经,知天命,改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蕴含着大智慧。 现代人经常容易焦虑,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迫切改变现状,而《易经》中两个卦是关于实现梦想的,分别是需卦和履卦。 需卦是《易经》的第五挂,它告诉我们,想实现梦想要保持耐心,善于等待。说话要谨慎、要冷静、要善于思考,从一爻、二爻、三爻还有四爻,需卦卦辞都在告诫我们要不急不躁、顺应天理,到了九五爻等到正道了,甚至到了上九爻也还要敬畏天道,这样我们想要的好结果待会自然而来。 履卦是《易经》的第十卦,它告诉我们,实现梦想要脚踏实地。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有光大的品德、走在合适的道路上,并且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本心来努力。而成功之后,也要做事小心谨慎,继续符合礼仪的去实践行动,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易经》中,处处透露着的为人处世、顺应天道规律的智慧,如能读懂一二,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大有裨益。 《张其成讲易经》一书,让原来看不懂的《易经》,变得通俗易懂。如果你也对人生感到困惑、烦恼,不妨跟随张其成教授的脚步,走进中华古文明,和古圣先贤来一次亲密的对话,唤醒灵魂深处的简单和纯粹。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八):《张其成讲易经》:用浅显的文,讲最难的经

  

一说到《易经》,大家脑海里出现的就是,这是一本神秘的玄学书籍,似乎是用来占卜的,是那些风水大师的至宝。

《易经》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是占卜的书,还是历史的书?是哲学的书,还是科学的书?是管理的书,还是养生的书?或许他什么都是,又或许他什么都不是。

都知《易经》难懂,而今有这样一位人,将他40年的精研,用浅显的语言为我们讲解艰涩难懂的《易经》。著成了这本《张其成讲易经》。他就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

关于作者

张其成,出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世医家庭,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先后师从文字训诂大家钱超尘、易学哲学泰斗朱伯崑、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国学院创院院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养生专委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委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化重点学科带

头人,北京中医文化研究重点基地首席专家。

他主编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及教材,在传统文化、周易及中医养生领域影响深远。

西方有《圣经》,东方有《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第一经典。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一部原创的伟大经典,这部经典奠定了这个民族的性格和精神,而如果只能选一部奠定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经典的话,那肯定就是《易经》了,因为《易经》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以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不可不读《易经》。

认识《易经》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对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孔子明解《易经》而开创儒家,老子暗解《易经》而开创道家。西汉末年,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与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佛家。从此中华文化就被称为“一源三流,三教合易”,“一源”就是《易经》,“三流”就是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家。

而它又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还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它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中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而《易经》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作者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主要有这几种观点:

1.《易经》是一本卜筮书。

2.《易经》是一本哲学书。

3.《易经》是一本历史书。

4.《易经》是一本科学书。

还有人认为《易经》是讲管理的书,是讲养生的书,等等。

最后,张其成博士给我们概括总结:《易经》作为天人之学,是广大悉备、有哲学色彩的一部天书。当然,它也含有科学道理、养生常识、管理智慧,还有很多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知识。总的来说,它是一本讲天道规律、人生指南的书。

入门《易经》

经常能在影视剧中听到这样的话:大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说到《易经》脑海中免不了会浮现太极图、八卦图。

太极图中有阴阳。阳的符号是一根长线,叫阳爻。阴的符号是两根短线,叫阴爻。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分别对应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类现象。

说到这里,读者会想到,《易经》果然难懂,接下来我们以乾卦为例,来感受张其成博士用浅显的文字解读艰涩的卦象。

前卦六根爻都是阳爻,那就是九九九、九九九。虽然都是阳爻,但是他们的位置是不同的,从下往上一共六个位置。我的时候一定是从下往上数,这表明事物的规律是从下往上长,我们地球上的生物也都是从下往上长的。

如果你处在第一个时空点、第一个时位,“潜龙勿用”这个龙要潜伏在水里,不要乱动。

第二个时空点叫“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就是"现",这个时候龙可以浮出水面了。浮出水面,在哪里呢?在田野。对大人来说是有利的。“利见大人”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字作有利于出现一个大人;第二种解释“见”字作“于”字讲,就是有利于做一个大人。

......

结语

《易经》是一本讲天道规律、人生指南的书。在不经意的一餐一饭、一呼一吸、一言一行当中,或许你已经在运用《易经》了。

这本《张其成讲易经》能够精准地带你入门,全新的解读六十四卦,用浅显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易经》一看就懂。

如果你对《易经》感兴趣,这便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入门书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九):《张其成讲易经》,学会这一卦,解决人生90%以上痛苦

  

俗语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文王八卦定乾坤。”

半步治理天下,论语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对《易经》而言,则是足矣定乾坤,这笃定,可见《易经》的地位,又在论语之上,这也是为何《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了 。

关于《易经》爻辞卦辞的说法,众口不一,传言称,易经是一门高人神仙的学问,凡人一旦学了,就会被套路,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卡在中间反而是种伤害。

各种流传说得有板有眼、神乎其神,为《易经》增加了许多神秘感,那么易经真的如很多人传说的那样,是一门可触不可及的神学吗?

机缘巧合翻开《张其成讲易经》,有了一些发现与感触,想必看到的人,也多少会有所收获。

众所周知,易经的第一卦是乾卦,那为何要把乾卦放在第一的位置呢?

说明地位重要,那具体的重要性,怎么体现呢?

记得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传给郭靖的降龙十八掌里,就有乾卦中的“亢龙有悔,现龙在田、潜龙勿用”等卦辞,可见金庸不仅是一位《易经》爱好者,还把乾卦放进了降龙十八掌,可见其重视程度。

为何呢?其实别看乾卦短短几十个字,可以说里面包含了中大大小小、起起伏伏、爬高落低的各种人生状态。

*

首先,“初九,潜龙勿用。” 这句话表示,在这个阶段,人必须要学会蛰伏潜藏,蓄势待发,因为这不是最佳行动的时机,周文王本人就把这卦践行得淋漓尽致。

流传周文王姬昌在羑里被囚七年期间,没有期期艾艾,惶惶不可终日,反而是发愤图强,潜心钻研,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利用数条蓍草,将伏羲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观点,经过反复推演换算后,演化成了著名的《周易》,后列五经之首。

当然这事在司马迁《史记》:“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仲尼(孔子)厄而作春秋。”中,也被再次佐证。

通过文王这段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实力不强,或者遇到强敌的时候,就该避其锋芒,关起门来学习,或者藏起来不暴露自己,而不是不择时机,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但是对于掌握了时机的文王而言,正是在被商王囚禁的时候,做出了名垂千古的遗世巨作《易经》。

*

“现龙在田,利见大人。”这个时候,被囚禁的危险势头过去了,现在就应该要出去了,寻找你的贵人,而不是继续蛰伏。

回到周文王姬昌身上,在他重获自由以后,决定报仇雪恨,所以他时常四处寻访能人贤士,这也为他与姜子牙姜尚的遇见打下了伏笔。

有一天他在渭水边上,看到一个老者,正在用直的鱼钩钓鱼,文王不解,就问他,岂料他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文王感觉这说法很有意思,这年76岁的姜尚姜子牙,作为远古炎帝的后代,与他未来效忠的贤君文王遇到了。

至此,文王姬昌就把这个雄才大略的姜子牙,迎请回了自己的都城里面,日后的姜子牙可以说是常胜将军,在姬昌因病去世后,更是辅佐姬发拿下商周。

*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句出来就有对应上一句的意思,因为困境 已经过去了,就要抓住时机做事情,就必须努力再努力。

但这个时候,就要警惕,被做错,不然真的会陷入到“多做多错”的境地了,要干大事,势必就要反思,反省,以免因大张旗鼓的前进,忽略了一些危险而遭遇失败。

过去了,就到了“或跃在渊,无咎。”

因为小心谨慎,所以即使大张旗鼓的前进,也没问题,因为足够小心,规避了风险,龙跃深渊轻而易举。

*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则是龙飞上天了,达到了一个高度,就像人生到某个阶段成功了,那么这时候,不再是小人物了,这时候,格局与心境都必须有所转变与提升了,否则大事不妙。

正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月满则亏”,局面可能要变化,这条龙飞得太高太过了。

其实在上面一句中已经说了,“飞龙在天”,已经非常好了,该见好就收,而不是贪得无厌,此时,功成身退,退就是最好的时机了,这就吉了,在最高点辞职就好。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所以这句在古代的王朝建立以后,皇帝身边的很多功臣身上,表现就尤为明显,有了“狡兔走,走狗烹”的悲惨结局,但如果能够“亢龙有悔”,“功成身退” ,便可得以保全了。

*

最终因为上面明智的做法,功成身退,所以“现群龙无首,吉”相了,原先一枝独秀的局面没了,现在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反而吉祥了。

这其实用在单位,或者家庭中特别重要,就比如一个人在单位一辈子是骨干精英,做到最高荣誉以后,也物尽其才了,这个时候,就最好退休,该给年轻人机会,该放权了,而不是始终占据一把手的位置。

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自己也很有可能居功自傲,甚至可能恃才放旷而影响整个集体的团结与利益,这个时候,自己能够放下旧的荣誉,悄然隐退,既是高手的智慧,也是处世的哲学。

而这点,在家庭中同样重要,年轻的时候,思维紧跟时代,可是年长以后,就该从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而不是还拽着家庭的后辈小生们不放。

在家庭建设这块,应该以配合晚辈为主,而不是倚老卖老,仗势欺人,有些老人家明明自己不懂新形势下的局面,却为了孙子辈的教育,跟儿子媳妇闹别扭,觉得自己有道理,其实就属于不明智了。

因为你的年轻时代已经过去了,你教育自己的子女,那就是吉的,可是如今,不是你的主场,再非要做主角,那就是要不吉了,整个家庭都不吉,老人上蹿下跳,则谁也不能安生了。

看了这一系列的卦辞,人生中所有的时刻情形也就都经历了,如果大家都能够遵守事情发展的基本规律,那么这一生就算遇到再大的问题,也能悄然化解,掌握到最佳境地。

正如乾卦最后的《象传》所落的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按《张其成讲易经》中提到:西方心理学中所说的“一比五十”,一个符号重复50遍,变成潜意识。

张其成对“潜龙”的理解,不是单纯的符号,“勿用”更是要求不乱,要静,因为“静能生定慧。”,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容易掌握天道,模仿天道。

“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容易被别人影响而改变,但是我们更要尊重自己,尊重天性,不在乎成名,自然无为,不表现出来自我,不刻意。

生而为人,找到这种天理,把握住我们的本性,也按照天性,不违背本心而来,那么这一生,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暂时处于低谷,都能够找到落脚点,看到光明与希望,不盲目,不冒进,有理有据,淡定从容,温柔且坚定,有力量的前行,最心安。

这是我关于《张其成讲易经》这本书的理解,欢迎点击进来说说你的感受吧。

  《张其成讲易经》读后感(十):《张其成讲易经》:破解天道规律,改变人生轨迹

  

文/叶小禾

现实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越是亲近的人,他们的话很难引起注意。

明明自己身边有学中医的家人,告诉你刮痧的好处,你却一点不感兴趣。

然而,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道理,你会如获至宝,非常认真地学习和实操,感受其中的神奇。

熟视无睹,越是熟悉的人和事,越是不会引起你的关注。

如同大圣人孔子,全世界都在学习孔子之道,而在国内却掀不起波澜。

更不用说《易经》了,许多人误以为它只是一本占卜算卦的经书,却不了解它不仅是一本集科学、管理、养生、历史的书,而且是一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它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也许你会说,《易经》虽好,但是,它文字古奥,读起来一知半解,看不懂怎么办?

不用着急,这本《张其成讲易经》详细的解读了易经64卦,引导大家深入了解《易经》中蕴藏的中华文明基因,并融合现代的道德准则、管理策略、教育方法、人生态度等,帮助大家灵活运用《易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做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

天地出版社

作者张其成老师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被搜狐网评选为"当代四大国学领军人物之一",2019年被人民网评选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 ,并称为"国学养生第一人" 。2019年获准成立“北京张其成中医发展基金会” ,资助中医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2020年荣获"汤用彤国学奖"。

01认命,你就输了

罗曼·罗兰说过,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不同的人对待磨难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结局。

脆弱的人都会借口说,人的命,天注定,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安排,只能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而坚强的人经历磨难的洗礼,会变得更加坚强。

大家还记得《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吧,他一生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

明朝年间,江苏吴江县有一个名叫袁了凡的人,原名袁黄,是个上门女婿,但是他的母亲鼓励他去学医。

于是,他跟着云南的孔先生学习中医医术。孔先生不仅懂医术,而且会占卜。卜算出他有三年半的官运,不过,他命中注定没有孩子,并且,只能活到53岁。

袁黄接受了孔先生的建议,放弃了学医,开始用功读书,求取功名。不出孔先生所料,袁黄卜的科考名次一一实现。

袁黄寻思,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就不需要自己那么努力了,整天在家“葛优躺”,开始变得不思进取。

直到遇上云谷禅师,给他讲演命运真理,并授其改造命运之法,袁黄如大梦初醒,原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此后,改名为了凡,遵从云谷禅师的教诲,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随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活到了74岁,而且,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天启。在他69岁那年,他将自己的一生体验写成《了凡四训》。

由此可见,如果你只会听从命运的安排,不去努力改变,那么,你只能把自己的人生输掉。

02认识自我,明心见性

诗人艾略特的诗作《空心人》:“生命如此漫长,在渴望和痉挛之间,在潜能和存在之间…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并非轰然落幕,而是郁郁而终。”

这首诗描绘的是现代人无聊、空虚与焦虑并存的生活状态,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属于典型的“空心人”症状。

可悲的是这些“空心人”大都表现在比较优秀的个体身上,他们不仅学业出众,而且事业有成,只是因为价值观的缺陷导致心理方面的障碍,表现为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内心空虚,不但感受不到别人的存在,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更不清楚自己今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的人干脆放弃自己的生命。

假如他们学习过《易经》,就会知道在屯卦中早有提示“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明白投入得越多,越无法收手,让你无法控制最后的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太执迷某一件事中,毕竟人生的旅途中,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让你欣赏。

03 了解万物的规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荀彧说,你本无心,奈何命运,你若有心,命运奈何

朋友是位学霸,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本科学的文科,考研时却选择了理科,只是因为考虑到毕业后可以找一个高薪的工作。

选择导师时,她选择了最不喜欢的导师,原因是这位导师的论文写得好。

她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稍有意外,就会带来一连串的“手忙脚乱”,把自己搞得特别紧张,对生活的无力感,使她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易经》中的明夷卦“岩中花树”给了她指引:即使走到进退无路的境地,但人生也可以像岩石中花朵,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

她参照明夷卦的心法:调整心态,给自己定个中层小目标,适当地放慢脚步,换个开心点的活法,慢慢地从逆境中走了出来。

04写在最后

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张其成讲易经》是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他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

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句爻辞,帮助大家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

我们了解《易经》其中的奥秘,趋吉避凶,帮助我们掌控自己的命运,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用《易经》的乾卦祝福大家“元亨利贞”,抓住了“元”这个不变的东西,无往而不胜,前途亨通、吉利。

与朋友们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