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发表文章就可以赚钱!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5 00:06: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的读后感大全

  《如何化解内心焦虑》是一本由【美】卡伦.霍妮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精选点评:

  ●抛开焦虑,重新登场。

  ●不是一般的焦虑缓解,主要讲的是“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种种表现以及成因,但是在各方面的描述中也能看到正常人的许多影子。还是很深入的。到后面更精彩,不过可能是因为看嗨了。对弗洛伊德的某些质疑也值得思考。书名中的“如何化解”在书中不是直接的表述,而是通过病症成因来间接展示。

  ●我的天 每个字都在说我!看完之后,愣了半天,感觉自己所做所为都有了解释。之前自己所坚持的自认为是对的,但那不过是一己之见,没有谁和自己是一样的。也许有些人就是不怕责备。

  ●卡伦霍妮的书,就是不会差

  ●人在焦虑的时候,应当如何来化解呢?静下心来注意分析哪一个对的?A? B? C or D? 一定要分析好,才可以度过难关,看此书一定会有收获的。

  ●读完也不知道如何化解

  ●这本书就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不同的翻译,里面的翻译有些微差别,比如被爱妄想症,不过大致翻了翻,另外一本内容更好一点

  ●很不错的书,推荐

  ●不可多得的好书,10分好评,翻译还能改进,虽然遵照原文,但是可以按照中文习惯改进行文,有些部分读起来费劲。书的内容太好了,在60多年前就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卡伦·霍妮太超前了,她的很多通过精神分析得到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在近几十年通过其他研究手段不断证明和应用。让我对心理学的历程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各种关系,各种矛盾,各种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感谢卡伦·霍妮的伟大洞察以及译者的工作。

  ●讲真,这书名起的有点浅了,本抱着一二三四点办法来克服焦虑症,没想到如此深度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读后感(一):不断发现“正常人”的内涵

  “正如萨丕尔所说的那样,现代人类学的功绩之一,就在于不断地重新发现‘正常人’的内涵。”

  工作刚刚满两年,内心的焦虑此起彼伏。而我逃避焦虑的方法,可能就是看书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起初,纯粹是看书名,翻了两页感觉可以,立马借下。回家细细翻阅之后,庆幸不已。我总感觉,霍尼就在我身边和我谈心,诉说着我的焦虑症状,句句戳心。真的,当某些话语击中内心之后,你很难不叹息相见恨晚。还在阅读中,读完理理思路,接着聊。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读后感(二):该怎么看待自己是否正常?

  

2月3日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 第一章 第一章 神经官能症的文化与心里内涵 主要论点: 今天我们称之为“神经病”“神经质”的标准在于是否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相吻合。并不真的是说患有神经官能症。 同一种行为会由于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存在不同界定,有些地方看似不符合常理,换个地方就很正常了。 神经官能症是正常状态的偏离,但有偏离正常状态的行为不代表就患有神经官能症,而很多看起来能很好适应当前生活的人却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能用症状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并不一定都会有症状。而经常会有的特性又不易从外表来察觉。 所有神经官能症患者具有的两个特点:行为方式相当固执,以及潜能与其实际成就脱节。 前者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在认识的敏感度、区分度、判断力等方面存在障碍,无法细分就一概而论,往往还都是负面的;后者是指明明内在外在条件都很优越,但却不能获得成就或有美好感受,因为自我认知就是“我不好”,“我不配”。 书中说:所有的神经官能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因素,那就是焦虑及为了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系统。这种焦虑像神经系统结构一样复杂,是促使神经官能症产生并维持其运作的动力。 看到这,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在一开始分析神经官能症了。 神经官能症患者会遭受多于常人的痛苦,为防御付出更高代价,于是获得成就和享受美好的能力受损,导致了差距和脱节。 神经官能症患者还有一个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内心的矛盾冲突倾向。比普遍存在的冲突更尖锐、更严重、更突出。 总结:神经质是一种心理紊乱,它由恐惧及对抗恐惧的防御系统引起,在试图为消除这种矛盾倾向寻求妥协的解决办法时产生。我们可以将偏离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模式时的这种紊乱称作神经质。 我所想到的: 很多有暴力倾向的人可能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就被激发出来;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会一直对照书中的对神经质的特点反思自己。我发现有些表明我有神经质特征,有的又不符合。可见,界定神经质确实挺难的,同时我自己之所以会这样想是缘于对心理学,对神经官能症这个领域的未知的不确定。 我觉得作者在第一章说这个内容,是想说明焦虑与人们会有反常行为的关系。 我的感受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神经质的特征,正常人能够最终调节自己恢复到正常,这个过程中也不会采取过激的方式,但神经官能症患者由于存在能力缺陷,导致妥协了自己而采取非合理方式甚至过激行为来处理。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读后感(三):有感

  引言:当我们说某些人神经质时,这些人好像是故意让自己成为一个讨人厌的人。但实际上,神经质(我更愿意称之为神经官能症患者——这个词表示他们在患病)正在忍受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

  “自卑与自尊、控制欲、心理紊乱、人际接触”最开始就在书封上看到这几个字。即使不愿意承认,我也无法否认自己内心存在着一种倾向,与这几个关键词遥遥相应。于是毫不犹豫,我拿下了它。不可否认,标题对此书所谈论的内容的淡化处理也让我能够带着更轻松、平和的心态阅读。

  此书的内容更具专业性,一般人不容易看懂,主要原因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神经官能症患者矛盾的内心。先提一个问题,神经质是什么?现在,我们用神经质来描述那些行为方式不正常的人。这就涉及了正常的涵义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拥有与已故祖先沟通的技能,那他在我们看来就是不正常的,但问题是,这种沟通在印第安部落是一种普遍的仪式。所以,某种行为正不正常是由所处的文化背景判定的。我们不能脱离一个人所处的文化来评判一个人。

  “正常状态的偏离”确实是神经官能症一个重要的标准。但很多行为偏离正常的人并不患有神经官能症。相反,那些外表看起来十分正常的人,恰恰是神经官能症患者。原因就是神经官能症患者能够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抑制机制。所以,神经官能症更严格的定义是——个人外部表现和内心动态产生的恐惧与防御在质与量上均偏离了同一文化背景下模式化了的恐惧和防御。

  每一种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环境都会产生某种恐惧,而神经官能症患者不仅承受着所有人都有的恐惧,还承受脱离文化模式的恐惧。因此也就受更尖锐、更严重、更突出的内心矛盾冲突倾向的折磨。而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通常不那么有成效,甚至会以损害整个人格为代价。

  研究神经官能症是很复杂的,我们必须交叉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即关注患者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又要注意已知的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同时神经官能症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疾病,其中种种因素相互作用,让人无法单独剥离出某个原因——某个因素常常既是原因,也是结果。

  神经官能症患者最根源的问题应该是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不安全感。人赖以存活下去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在弥漫着无意识敌意的世界中保有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相对自由——这正是神经官能症患者所缺失的。在成长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敏感的内心,缺乏自我肯定。他对敌意很敏感,因而很容易受伤,也很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一种过激反应,甚至受苦于幻想中的敌意。这样他对外界的敌意不断积攒,但由于害怕受伤或失去友好的关系,只能抑制住敌意,甚至加倍讨好别人......悲惨的是,这样的人同时对爱十分渴望,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但很难从内心信任这份爱,在得到后又有失去的不安。书中用了一句很精辟的话概括“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怕食物有毒一样”。神经官能症患者就是在进行着这样内心斗争,一直受到强烈的、循环的折磨。神经官能症患者既有强烈的服从欲又有强烈的控制欲。前者来源于痛苦——掌握他自身使他感到疲惫,他想泯灭自我;后者来源于害怕,害怕失去他认为的“安全屏障”。

  那么如何解决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呢?我想更多的是让他们自觉地改变自己。目标是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这个目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痴人说梦,但对于轻度患者可能有一点用处。光靠患者的内部力量远远不够,要将环境中真正变态的因素消除。我本人不赞同过度探索童年的不愉快经历。成长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离你不想靠近的人远一点,而这个距离又可以把你们的关系美化,如果对方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人。这种情况下,对童年受伤记忆的分析不过是找出犯下错误的人。但找到了之后呢?让犯错的人承认错误是一件困难的事,更不用说是好几年前犯下的错误。那难道自己把苦痛咽在心里?这样还不如根本不要揭开这个伤疤。

  我给那些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建议呢?因为我本身只是轻度的,所以这些建议可能不适用于重度患者。这些建议正常人不太能理解,未阅读过本书的患者可能也不太理解。我们首先必须平静地看待自己的问题,不必强制地把种种恐惧、禁忌的想法、敌意、自卑归错。实际上,我们内心种种在我们看来是毫无缘由产生的、并且无情地折磨着我们的想法其实是某种根植于他罪的条件反射。我们可以尝试着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多一点宽容,理性看待、接纳它们。毕竟在根深蒂固的恐惧、伤害中,产生敌意或者畸形的想法反而是正常的。所以,与其过多的指责自己或者他人,不如重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自我暗示也好,转移到新的友好的环境中也好。我还建议神经官能症患者从事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工作,简单地帮助他人,得到一些小回报,重塑自己与世界间的安全心。

  我自我判断是个有轻度神经官能症的人。感谢这本书,让我得以接近这种症状,得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得以接纳自我。我内心的这些东西,让我每天都过得比别人辛苦,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看起来平凡正常地生活,但我内心的矛盾与斗争总是让我疲惫不堪。

  《如何化解内心的焦虑》读后感(四):今天你焦虑了么?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信息爆炸、科技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迅猛变化。现代人经常会遇到焦虑问题,“买房没?”、“结婚没?”、“生娃没?”、“生二娃没?”、“30焦虑”、“中年危机”、“老年危机”……

(出处见水印)

  正文:

  焦虑其实是一种“失控感”的表现,是对失去安全感的本能反应。焦虑的产生,其本质上是因为“现实”和“预期”产生了差异。

  以在餐厅吃饭作为类比,“上的菜”(现实)和“点的菜”(预期)不一样必然会引起食客不满。但是还有一点容易忽略,其实“点的菜”不一定是“想吃的菜”,很所原因影响到了“点的菜”,例如,网络平台的推荐(网红款)、服务员的推荐、同行人员的推荐、对菜单的认知偏差(以为这道菜是AAA,实际是BBB)。霍妮把影响到“预期”的因素统称为“文化因素”,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人的决策,影响了目标的设定,很多人在一开始设定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然后因为现实和目标的巨大反差造成了严重的焦虑。

  在所有文化因素中,这里主要谈一下完美主义。当代社会中的完美主义倾向可以使用“既…又…”的句式来表达,既要做得快又要做得好,既要住得好又要房租省,既想轻轻松松又想一夜暴富,既想早起又想睡懒觉……完美主义有一种全能上帝感的追求,不仅要做自己生活的主角,还要做自己生活的导演,甚至想做别人生活的导演、做整个世界的导演。

  完美主义的后果也很明显,在这种“全或无”的视角下,如果没能做到完美,那么就一无是处。无法接纳失败或者失误,极度害怕失控感,习惯性夸大事件的后果,造成无尽的焦虑和恐惧。例如,参加某次面试路上错过一班公交,他会想到赶不上面试,找不到工作,挣不到money……人生一片灰暗。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例如打个车、电话通知下面试官,即便失去这次机会后面也许有更好的工作、更美好的人生。并且,完美主义者容易产生一种“归隐谬误”,把一切事情归因于自己,好像道路施工、火车晚点、天降大雨都是自己的错误,伤害内心的自我。完美主义的另一方面是对外的,即要求别人也要“完美”,如果别人没能达到要求,最极端的情况正如霍妮所说的“如果你不是完美的,滚蛋吧!”(这个翻译太硬了……)

  摘录:

  :最好还是亲自看书,碎片化的摘录可能会产生误导的作用。

  w 首先,神经官能症患者在其行为举止上与一般人不同。例如,一个女生自甘平庸,拒绝接受更高的薪水,也不想在上司面前表现出众,我们会很轻易地认为这个人有点神经质;再例如,一个每周只赚三十美元的艺术家,原本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得更高的收入,但他却选择用那微薄的收入来尽情享受生活,花费大把的时间和女人厮混或者沉溺于无聊的嗜好中。我们称这些人神经质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熟悉或者只熟悉想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靠着生存基本收入过活的行为方式。

  w 这些例子表明,我们认为一个人是否神经质的标准在于他的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这个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相吻合。

  w 所有的神经官能症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因素,那就是焦虑及为了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系统。这种焦虑像神经系统结构一样复杂,是促使神经官能症产生并维持其运作的动力。

  w 焦虑和恐惧都是我们在面对危险时所做出的情感反应,都会伴随着种种生理反应,例如颤抖、出冷汗、心跳加剧,这种生理反应可能会非常强烈,从而导致突发的、强烈的恐惧,严重者甚至可能死亡。

  w 恐惧和焦虑都是对危险的正当反应,但是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看得见的、客观的,而焦虑则具有隐蔽性和主观性,也就是说焦虑的强度和这一情景对人所具有的意义存在正比例关系,至于他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可能连他本人都毫不知情。

  w 隐藏在焦虑中的某些因素可能对个体来说格外地难以忍受,无助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人在面对巨大危险的时候会神经兴奋、充满斗志,但是事实上身处焦虑中的人们是绝望无助的。对于那些把权力、地位、主导权看作最高理想的人们来说,无助是格外难以忍受的。他们因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状态不相称而心生憎恶,就好像它证明了自己的软弱和怯懦。

  w 焦虑中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让非理性因素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更加难以忍受的。那些默默发现自己正在被非理性的异己力量慢慢吞噬的人,以及那些无意间将自己训练成严格遵守理性控制的人,是不会下意识地去容忍非理性的因素的。

  w 一个人越是感觉自己深陷在恐惧与防御机制的错综复杂的罗网中时,越会感到无助,越会坚持自己的错觉,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认为自己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完美的,越是本能性地拒绝接受、拒绝承认自身出现了问题,需要做出改变——即使它只是间接、含蓄的暗示。

  w 在我们的文化中,避免焦虑有四种主要方式:理性对待;否认焦虑的存在;麻痹自己;避免能够产生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和处境。

  w 总体上,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他的生活没有足够的保障,那么经验会让一个趋于成熟的人在面对别人时有所保留,在选择信任别人的时候会更加谨慎,会越来越意识到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很直率的,而是由胆怯和眼前利益所支配的。

  w 我们的文化中有四种主要的方法来保护个人抵抗基本焦虑:爱、顺从、权力和退缩。

  w 个人愿望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并不一定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却有可能导致事实上的人生限制,也就是对于欲望单纯的克制和压抑,或者用更简单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会遭受现实中的痛苦。只有当这种冲突导致焦虑产生了,而且企图缓解焦虑的防御性措施反过来导致了种种不可抗拒的倾向发生,但彼此之间又互不相容时,人们才会患神经官能症。

  拓展:

  补充霍妮相关书籍: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关于心理学的一些印象: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性(欲望)、梦、童年阴影?

  * 弗洛姆:爱?自由?

  * 霍妮:焦虑原因,文化、完美印象,时不时diss下弗洛伊德。

  * 积极心理学:幸福课(课程还行,书一般吧),塞利格曼幸福五部曲(五本书里不少相似内容……嗯,重复是为了强调)

  *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实操,Action!

  * 港台张德芬之流:神神叨叨跳大绳?

  ---------------------------------------------

  欢迎留言讨论~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发文赚钱-发表文章就有现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