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摘抄

2022-03-14 15:56: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摘抄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是一本由陈舞雩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一):摘抄

  可能看上去这本书和《鲜衣怒马少年时》有些类似,但实际大有不同,作者写这本书的角度是以诗人身边的朋友来写的,读起来画面感很强。

  写王勃,作者称他小王;写陈子昂,作者称他陈大侠;

  写孟浩然,作者称他老孟;写李白,作者称他小白;

  写高适,作者称他阿适...

  这里讲一下陈大侠的故事吧~

  陈子昂是一个四川小伙,小时侯受到家庭影响,就想仗剑走天涯,做一个侠客。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二十四岁的陈大侠考上进士后,特别想找到那个赏识自己的“燕昭王”,有机会利国利民。

  可就在他高中这年,唐高宗驾崩了,高宗的遗愿是想回到长安,武则天想完成丈夫临死前的心愿,准备把他的尸尸骨运回长安。陈大侠听说后说:这一路山高路远,劳民伤财,你作孽啊,还不如就近安葬!

  武则天说:你这小同志很有想法嘛,不过就你事多,我的老公,他想埋哪,我就给他埋哪!虽然.两人互怼了,但武则天对陈大侠的印象不错,还给他封了官,陈子昂热泪盈眶,终于得到尊重了,甚至以为她就是他的燕昭王。

  尽管当时被很多同行挤兑:你是大唐的官,现在大唐被一个女的窃取了,你还一个劲儿的拍马屁,你的良心一点都不痛吗?但陈大侠不想那么多,他想的就是如何做才能造福百姓。

  可后来看到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他又迷了,这个人真的配称燕昭王吗?陈大侠发现自己被想建功立业的热枕蒙蔽了双眼,心情一落千丈,看着大唐变得千疮百孔,他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就这样,他带着满腔失望辞官了。留下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本书中有盛唐时候的诗人,有唐朝中期时候的诗人,还有唐朝由盛转衰时候的诗人,通过他们,你能看到整个唐朝的历史,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还能明显的看到对比,所处时代的对比,诗人们的对比。

  最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故事性很强,一遍就能让你记住里面的人物,包括他们的经历和古诗词。随书还有一个盛唐诗词大家朋友圈,也挺搞笑的。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二):用接地气的语言,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唐诗

  时值盛夏,心情因为连日的阴雨略显烦躁,被雨天阻碍的脚步变得略显沉重,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像腿里灌满了泥水。我忽然就羡慕起了唐代豪放、洒脱的诗人。管你怎么想怎么看,我以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么任性!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跃入我的眼帘。于是我想:这本书怎么这么应景啊?我要看!其时,新书还未上市,朋友找关系拿到了电子版,居然自己打印并装订了一本样书。托她的福,我也得以先睹为快。

《少年安得长少年》漂亮的封面

  《少年安得长少年》作者是陈舞雩,我曾看过他写的《孔子,人生不苦旅》。在《孔子人生不苦旅》这本书中,陈舞雩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师之道,以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读者解读孔子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人生不苦旅》写的很成功,因为作者写出了前人不曾有的新意。

  《少年安得长少年》同样如此,有位网友说“故事是唐朝的,语言是21世纪的”,我看了很有共鸣,我觉得如果改为“诗歌是唐朝的,语言是现代的”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三):唐诗和诗人的故事:孟浩然诗中岁月温柔,王勃不忘鼓励自己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当天才诗人李贺一挥而就地写下这句劝年轻人珍惜时间多读书的诗句的时候,想来,他不会想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会有作者以他的这句诗词为书名,写下包括李白在内的12位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而一如诗句中斗转星移,往事不可追的意境,荏苒的光阴让少年白了头发,沧桑的经历也让诗人饱览人生的风雨和磨砺。

有因为少年天性大起大落,未曾一展才华和抱负就悄然陨落的王勃。盛名来得太早,高处跌落太快,重用来得太晚,王勃犹如那刹那间划过天空的流星,在诗词的天地间留下了惊鸿一瞥的过往,也让人嗟叹不已。但作者却捕捉到了王勃诗词里焕发出来的朝气蓬勃,于是,一个以“不能丧”为口头禅,虽有挣扎和沮丧,却不忘鼓励自己的正能量少年,就这样跃然纸上。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王勃能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磅礴大气的句子。

有多年执着仕途却屡屡失意,而后阴差阳错成为张九龄的幕僚,又在不久后辞官往家赶的孟浩然。孟浩然和别的诗人不同,他的诗没有过目难忘的高光,却淡如菊,越咀嚼越有味道,越反复读越能品味到其中的滋味。为此作者特地说了老孟的诗,说老孟诗中的岁月温柔,韵高曲长,让我们在了解孟浩然的时候,也进一步了解孟浩然的诗。

也有一生随性,几乎没有什么追求,史料上也没有留下多少关于他的记载的王之涣;在归隐和重振家门间纠结,又因出阳关到西域的经历而诗风大变,在诗坛开辟一方天地的岑参;想当一个侠客,想要一匹马走江湖的陈子昂等等。诗人的故事写在遥远的诗词里,恰如韦应物笔下的那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本书中的不少诗人,真的是“我有一句诗,陪我过此生”。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作者陈舞雩想来也是深谙此道。他想象着自己与诗人的对话,也想象着字里行间的浓墨重彩,和诗人正在经历的故事。诗词解析中常提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早已说明了诗词中,“情”字的重要,而我们只有透过诗人的眼光,才能更好地解读一首诗。

《少年安得长少年》讲诗人的生平,讲诗词的特点,也讲几千年前的唐朝过往。哪怕他们归来不再是少年,诗词的世界,也因为他们而大放异彩。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四):少年,前路漫漫,请把勇气装满行囊!

  说起唐朝,你会想到什么,是这部电影么?

  没错,我说的就是《妖猫传》,话说这部描述唐朝的电影,真的打开了我对唐朝盛世的幻想。 最近读了《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太长,以下简称《少年安得长少年》,我记得之前有一个讨论度很高的问题,人为什么要多学习,一个段友给了很好的回答: 如果有一天两个人看到相同的湖边漂亮的景色,一个人会说:好看,好看,真好看。 而另一个人则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就是学习和不学习的区别,而上面举例的那句诗就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读过,不,应该是背过《滕王阁序》,但是谁又了解过他的人生。 在我看完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后,我了解到,写《滕王阁序》的王勃,那个时候才26岁,当然他也是在26岁去世的,看到这里的你可能会说:真的太可惜了,真是天妒英才。 确实王勃短短的一生,要比很多人丰富的多,但也是辉煌和坎坷参半,王勃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小孩,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属于学神,当然,在他们那个年代应该叫神童,从小就十分聪颖好学,而且学医,并且精通医术,他通过自我推荐,写了《上刘右相书》被宰相赏识,却因为一篇随性文章被贬,在他参军的时候,他又开始学医,只不够因为一个官奴,导致他父亲被贬,在他去看望自己父亲之前的一次宴会上,写下了《滕王阁序》,此时他的处境并不好,可是这个少年依然斗志昂扬,准备全力以赴的看望父亲,开始新的生活。 人活着总是很有戏剧性,在这篇《滕王阁序》被皇帝看中,准备要重用王勃的时候,王勃已经落水去世,结束了他丰富坎坷的一生。 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的作者对王勃的心态有很到位的描述,一句:千万不要丧啊!表现了王勃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当然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介绍的并不只是王勃这一个诗人,还有陈子昂、上官婉儿、贺知章等诗人的精彩故事,他们虽然都是诗人,有的又不仅仅是诗人,各自的目标不同,故事也不同,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写了他们的故事,也写出了他自己的感受。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五):诗歌与酒,唐朝少年郎的恣意人生!

  如果未来科技发达,可以做到穿越时空,那么我最想去的朝代肯定是唐朝,毕竟除了体会一下唐朝盛世之外,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还可以看一下唐朝的各位大咖。 说起唐朝,你可能会想到唐朝的皇帝:唐高祖,唐太宗、以及女帝武则天,但你有没有想过唐朝也出过一些很厉害的诗人,你可能恍然大悟,哦,李白,这个我知道,上学的时候经常背他写的诗。 因为语文和历史的课本有限,所以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物的一生都放在课本里,所以我们对于一个朝代,还是一个诗人,虽然我们知道一个大体的印象,但是我们对于某一个人的印象还是很模糊的,我们想了解具体某一个人的故事,就需要自己寻找书籍和资料,比如我最近看的这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这本书。 之所以会看这本书,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想了解一下唐朝诗人们的具体故事,还有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还是蛮用心的,一座高山,一片湖,高山上有一座塔,湖里有一叶扁舟还有一个长袖飘飘的诗人,天空中还有很多好看的大雁,画面真的超级唯美。 说完封面,在聊一下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里的内容: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的故事! 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里一共有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他们的故事或悲或喜,他们甚至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诗人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份,但诗人这个身份,也成了他们大多数名流千古的原因。 ⊙那些不会丧的少年们,留下的不只是诗句! 王勃要说和李白有什么渊源的话,两者最后都回归于江河湖海,之前听过一种讨论:万物起源于水,王勃和李白这两位诗歌界的天赋者最后以相同的形式回归于水。

  王勃和李白相似的还有就是坎坷的一生了吧,不过虽然两个人的坎坷不同,但是他们分别创作出了最璀璨的诗句,一个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个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两者都能体现两位诗人的个人风格,以及诗句用词方面的造诣。 唐诗只是唐朝的一部分,唐诗却也是一位诗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在唐代,他们没有网络和网剧可以看,只能用诗句表达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如果把这些诗人放在现在,一定都是文学大V吧!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六):钟爱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可能没有人像我一样,从小到大就喜欢古风的东西,家里有很多古风的发簪。估计是源于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包公的剧,清正廉洁。当然也特别喜欢狄仁杰,他便是唐代的人。 这本书开篇就写了古代诗人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使你会不禁想到,这不是高初中学的诗句吗?是的,没错。我觉得高中生有必要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我本人就是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视角去了解这本书的。这本书是讲一个虚人从生到死的一些小细节,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一个诗人的人生经历,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写诗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那么一瞬间,你突然会发现,原来学古诗词也不是特别无聊。甚至你会觉得特别有趣。毕竟每一首诗的存在,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或是对诗人自己,或是对当时的老百姓,或是对当时的统治者,或者是对现在的我们,都有着不一样的意味。 曾经有一个人这么说过,生命因为没有意义,才有被赋予的意义。当时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在想,就如同生命一样。每首诗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就如以前的一些思想到现在都影响着我们,对我们现在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义、忠、信在诗歌中能够体现出来,在课堂上或者在某一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引导我们去了解,去学习古人的好的方面。当然,我们古代有一些文化,到现如今比是糟粕,三纲五常,我们理应当舍去。对于那些优秀文化和诗歌能够引导我们发展的,不论是身体还是心里,我们都应该去积极的弘扬。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诗人的经历,以一些小名和幽默的语气来写,更有代入感,也能吸引我的注意,名字简单记忆的更加深刻。每一个故事都以简单幽默笔触来写,更能深入其中的了解每一个诗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了解诗词中的寓意。是在我们课堂中学习,老师可能会知道,想要告诉我们,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很多诗歌只能笼统的讲一下。 像我这种喜欢了解一个人的生平的人,对这本书有着不一样的钟爱。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七):唐朝的那些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又看到了那个少年的名字,他叫陈舞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他用自己的独特的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古人,仿佛那些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似乎就在眼前。

前段时间曾经看过他的一部《孔子,人生不苦旅》,把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徒弟的故事用现代人幽默搞笑的笔调讲述了出来。那是我一口气一天多的时间看完的一本非常爽的书,本来认识孔子也是对他的之乎者也这一套东西而得来的印象,他的论语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教育意义的东西,但是对孔子的印象也只是觉得他是一个严肃的、古板的老夫子形象,在小陈的笔下,孔子变成了老孔,是一个非常可爱,有血有肉的老头,非常和蔼可亲。还有他的那些性格各异的弟子们,也跳出来几个非常有名气的、在论语中经常出现的几位也在故事中一一来到我们身边,很接地气。

这一次陈舞雩要给我们讲述的是唐朝时的那些诗人少年的故事,比如初唐四杰不会桑的王勃、放荡的李白、佛系的王维、忧伤的杜甫。我们上学的时候伴随着这些人的诗篇长大,每个人的诗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都曾经多次出现,我们大概都会背诵,有些诗句我们还经常在我们的文章中被引用。

这次陈舞雩带着这些少年的诗篇,又一次用现代人讲故事的方式让我们认识认识这些少年的故事。这本书的名字是《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他的语言也像《孔子,人生不苦旅》一样幽默搞笑,好些这些少年们都是他的好朋友,好哥们,曾经就活在他的身边,他作为现代的少年和很多年前的那些唐代少年心领神会,他的身影仿佛经常回到遥远的从前,和这些少年们交流。

曾经的那个少年,他叫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他的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相比我们都很熟悉,记得小时候我们扯长了脖子背诵这首诗,后来一看讲鹅,就想背诵一遍鹅,鹅,鹅的诗。这一次小陈变身那个杜少府,王勃送别杜少府,劝老杜不要桑的诗我们也应该都很熟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经典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知道被我们引用了多少遍。只要是好朋友,不管走到哪儿都是朋友,时时挂念,朋友的身影永远萦绕在我们身边。那时候的天涯若比邻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和愿望,到了现在却是轻而易举,有电话有网络,让我们可以随时交流,犹如就在眼前,真想见面,交通那样方便,高铁、飞机让我们可以随时见面,距离不再是问题。

王勃是一个敢爱敢恨,非常讲义气的人,他和初唐四杰的另外三位的交情非常深,我们从书中和其他的相关资料里都能看到。这小王又是很狷狂的人,这也让小王差点丢了性命,幸得大赦,才保住了一条命。可惜的是,这位少年在上元三年落水而死,享年二十六岁。

当然,除了小王的故事,还有李白的故事也是非常精彩,还有其他的一众少年们,我就不一一讲解了。少年还是原来的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八):诗人的一生

  少年安得长少年,故事的开端是从少年开始,讲述了十二位诗人的精彩一生。 这本书的作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孔子不平凡的一生》就是出自该作者之手,陈舞雩掌阅签约作者,他的文风很新颖,对于一个常识学的不是很好的人来说,要想理清十二位诗人的关系,着实有点困难。但是跟着诗人的步伐一切都变简单啦。让我们一起与他们谈谈,看看他们的人生。李太白就在眼前,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爱喝酒,他与孟浩然的故事还是那么感人,作为侠客的陈子昂、记忆中的上官婉儿、特立独行的高适、忧国忧民的杜甫等等。让我们一起与他们谈谈,看看他们的人生。 在作者的笔下,诗人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那么的“优秀”,他们都是年轻人里的拔尖者,有些诗人从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自己的一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而有些诗人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白眼、遇到无数坎坷,他们选择是坚持,为了一个目标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信仰,尽力是他们唯一的要求,无论结果如何。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自己,对于现在的我很不满意,但好像又不能尽力去做,缺少的就是诗人们的那份执着,这也可能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永垂不朽,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的故事,只有用心去做每件事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文中有很多的知识点,之前的我一直分不清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文中讲述的很清晰,作为一个差生赶紧拿出自己的小本本记上,还有“五姓七望”是指什么,也了解到当时他们的尊贵,这些可能在我们的课本都不会出现,跟着作者我们了解到了很多的课外知识。 作为一个拖后腿90后,我缺少诗人们的那份真挚、缺少他们对于一切的向往、也缺少他们做事的果断,跟着诗人们看到一个反面的自己,希望我们都不负所望,一切都刚刚好。 在这本书中看到不只是十二诗人的事情,是从初唐到盛唐的故事,相信我还会在闲余时间继续去解读其中的奥妙,一遍可能无法真正的读懂。期待再次读后会有更多的见解。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读后感(九):唐代诗人的长安梦—《少年安得长少年》书评

  回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最喜欢的还是语文课本里的唐诗。唐诗给我整个的感觉不光是嚷嚷上口,还意境悠远。有如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诺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时候就好奇写这首诗的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和心境下写下这样一首诗呢?无奈当时条件有限不能查阅到相关的文字。当时的好奇也被日益繁重的学业及后来生活淹没。

  当拿到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时有点小惊喜,这不正是我等了很多年的书籍吗?作者陈舞雩用他一贯幽默诙谐的字语讲述了唐代诗人的经历及诗作。这本书与其说写唐代诗人的整个人生经历,不如认为他是写诗人们的青年闯荡经历,写诗人们的长安梦,梦想能在大唐首府长安施展自己的抱负。因为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12位诗人少年时为了追随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经历的种种及所做的努力。比如王勃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还苦学医学数年。又如孟浩然为了自己的仕途梦想,几经努力,始终是白了少年头。一代代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打马进长安,想要一夜看尽长安花,建立自己的一代辉煌人生,在作者的笔下展现的活灵活现。 可是作者在展现诗人们的少年梦时候没有落入俗套,而是以另一种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展现唐代一个个杰出,痴狂的少年。比如作者在写到诗人孟浩然时,就把自己化作孟浩然的少年老友。以诗人身边朋友的身份来展现抑郁不得志的孟浩然。可以说作者陈舞雩在写这本《少年安得长少年》书开辟了一种新的写作视角。也考虑到了现在读者的需求,尽量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来展现人物。作者在《孔子,人生不苦旅》中也是同样的风格,在了解人物同时又放松了心境。 《少年安得长少年》让我明白了自己熟悉的诗人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背景,看着这本书有种误入唐代的错觉。谁的少年没有梦,谁的少年梦又轻易实现,虽然看的是诗人们的梦想,但是思考的是我们自己。 惟有诗句,纵经胡马的乱蹄, 乘风,乘浪,乘络绎归客的背囊。 有一天,会抵达西北那片雨云下,梦里少年的长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