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经典读后感有感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是一本由少年怒马 著 / 博集天卷 出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读后感(一):鲜衣怒马少年时
对于古诗词的印象一直来至于在课堂上老师的解读,大多数是枯燥无味的。离开教室后就再也不愿涉及古诗词的书籍了。
可是这本书颠覆了我对诗词的理解,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写成段子,让你轻松易懂的就理解那些诗词的含义。从另一个的角度去领略不一样的诗词江湖。
本书作者以现代的立场,幽默的笔调,开阔的视角,用小白话另类解读唐宋诗人的生平,让他们不在只是冷冰冰的名字,各个都鲜活起来。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读后感(二):美中不足
书香节买的,目前已读完,文风轻快幽默,可以说是这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了吧,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情节中,作者为了把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和诗作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会与史实有出入,虽然在章节末会有说明,但说得并没有特别明确,比如有一章:作者把薛涛设定为《琵琶行》中的女主角,我刚开始读时吓了一跳,心想:天哪!琵琶女居然是薛涛!所以我在看这一章时,已经思维定式了,结果到文末,你告诉我这是虚构的,换谁都懵吧!而且读者们根本无法区分作者所介绍的故事中哪些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发生的,哪些是白居易与薛涛之间发生的,真的很容易误人子弟! 总之,作者是第一次出书,有瑕疵也是无可厚非,希望及时改正,继续出书,我会继续支持哒!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读后感(三):诗酒不扰,江湖不老
因为热爱诗词,所以对著名的诗人的生平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些,但凡任何一个上过学的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就离不开这些千古名句,这些诗句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了。
而这本书,却让人眼前一亮,说是小说杜撰,而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目前所掌握的史实。而说是史实转译白话,每篇却又天马行空,大量奇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有那么两个夜晚,只在书房中留一盏台灯,去品读书中描绘的一个个诗人的文字,仿佛这些诗人,真的鲜活的跳跃到了纸上,和我们诉说着他们的一生。这种平生喜怒哀乐起伏共我同享,我居然有些陶醉,也有些感动。
能诗留千古的人,大多郁郁不得志,骨子里天真大于世故,一腔热血却又是性情中人,情感敏锐却又天纵奇才,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很好的还原了这些诗人的这些特质。千年以后的我们,再去试着看他们的人生,不仅唏嘘、感慨,也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如何选择,迷茫、困惑。
从爱诗词说起的话,我自然也会喜爱这本书,只是每篇故事的惊艳程度,并不是都一样的,中间也有少数“发挥失常”、“草草收场”的篇目。也有读者说套路用老,就会审美疲劳,导致看到后来,越觉得撰写平平,不再惊艳。这种说法,我也有少许同感。
而且其实全文是以唐诗人为主要脉络,从杨广说起,到范仲淹收尾,宋词人的内容,更像是一点补充。但不管怎么说,随书附赠了千里江山图的一部分和诗人关系图谱,也是值得点赞的。同时在正文前,还有几幅国宝级的字画,算是给予文字内容以辅助,很棒。
包括有两个我很喜欢的金句:“成功没有标准,在鹿门山是静好岁月,在长安是光辉岁月,只要是你内心想要的,就是好岁月”、“一个怀抱理想的人,最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发现那失败早已注定”。
总之,还是很乐于看到这样的一些充满“中国风”的诗词相关的作品的,也会持续关注作者,期待下次集结出版的书。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读后感(四):一部优秀的通俗读物
苏轼一生中写四首中秋词,只是因为《水调歌头》太过出名,人们反而忽略了其他的。‘他的四首中秋词,长短不一,写时的心态也不同,但简单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鲜衣怒马少年时》是一部十分优秀的通俗读物,首先,作者运用了大量现代人易懂的语言来写。没有用许多晦涩难懂的文字,全文运用大白话,甚至还夹杂了许多网络用语,向我们更好展示了一个生动的文人世界,具体的描写见我上面引用的语段。作者行文结构还按照唐宋的历史进程来写,一气呵成,让人看得十分过瘾,可谓是“三百兴亡笔下一气呵成。”但其中有些片段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甚至产生了“就这?”的想法。最尤是李白和苏轼的,因为我个人十分喜欢李白和苏轼,估计对这两人的期望太高了,所以有种落差感。
其次,看这本书不用带什么脑子。一遍看下来就能看懂。在如今被各种短视频app侵占我们时间的年代,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啃几部经典著作,往往是看了两页就放下。但这本书你随时拿起看个两三分钟放下隔一段时间再看,也不用担心看不懂,合理的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还可以学到一些关于唐诗宋词的知识以及唐宋的历史。总体来说,这还是一部有教育性的通俗读物。
但这本书也仅仅如此了,在我看来只是一本领你进入古诗世界的入门书。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诗歌背景以及诗人的人生履历,那还是要看各位大家们所撰写的书籍,只看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但你想要培养阅读古诗文的兴趣,那这本书足够了。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读后感(五):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竟是李商隐抄的?网友:难怪他是冷门诗人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微博上有一条“冷门诗人李商隐”的热搜,点开来看,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原来,有一个霹雳布袋戏的爱好者,在微博上发帖大骂李商隐,说他抄袭了霹雳布袋戏的《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小学生都会背的古诗好吗?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读书的吗?没文化实在太可怕了!这条帖子发出之后,简直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纷纷留言嘲讽这个博主。然而,这位博主在道歉时竟然说,李商隐是个“冷门诗人”。这下网友们彻底炸锅了,而“冷门诗人李商隐”也顺势登上了热搜。
不得不说,现在这届年轻人实在太难带了,李商隐终究还是步了“辞藻堆砌李清照”、“不够古风曹雪芹”、“水平一般李太白”等大诗人的后尘,从此被挂上了“冷门诗人李商隐”的名号。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些动人的诗词早已融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就连三岁小孩,也能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每一首诗词,都谱写着那个远去朝代的繁华与缠绵、鼓角与铮鸣,都铺陈着一段历史的沉淀与厚重、悲欢与离合。唐诗里的梦想与远方,宋词里的风雅与深情,是中国人最美的记忆。
只不过,我们虽自小熟读很多诗词名篇,但对它们的作者却知之甚少。甚至有的诗人只发了一条“朋友圈”,就消失在历史的汪洋中。
那么,在一首首千古名篇背后,有着怎样精彩的故事?一个个诗词大咖又是如何快意恩仇、神采飞扬?唐诗宋词骨灰级爱好者、诗词公号大V“少年怒马”写了一本读起来非常过瘾的“诗词小说”——《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
在这本书中,少年怒马用另类的方式,向我们详细解读了三十位诗词大神:超级愤青骆宾王、千古情圣杜甫、逆袭牛人高适、完美男神王维、 文艺大叔孟浩然、花间浪子温庭筠、大女主体质李清照、全能天才辛弃疾……翻开这本书,一个以前从没见过的文学江湖就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就拿这位“冷门诗人”李商隐来说吧。
在唐诗界,李商隐几乎是唯一一个把诗写得美到极致的诗人。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里说:“于李、杜、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
为什么李商隐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
我们知道,盛唐的大牛们已经把唐诗写到了极致,让后人望洋兴叹、无路可走。但李商隐偏偏换了一个维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写法。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汉字有了最美的组合,美到炸裂、美出天际!换言之,李商隐的诗,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少年怒马认为,如果拿现代人做比较的话,那李商隐很像两个人。
一是王家卫。他的电影不注重讲什么故事,而注重讲故事的方式。情感比结果重要,美感比事实重要,那是一种很特别很奇妙的体验。二是张国荣。只有情感非常细腻、非常敏感的人,才能把握住瞬间出现、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明显让人感觉到的东西。
正因如此,读过他的诗的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惊讶:唐诗竟然还有这种操作?唐诗竟然还可以这样写?
不过,李商隐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深情又隐晦的诗,与他多次失恋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所以少年怒马才评价他是一个“容易受伤的男人”。
比如,李商隐在第一次失恋的时候,写了这样一首《无题》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大概意思是说下雨了,打雷了,金蟾香炉散出的香味真好闻,玉虎形状的辘轳打的水真好喝,贾充的女儿跟韩寿相爱了,曹丕的妃子甄宓还爱着曹植,所以呀,爱情这东西千万不要像花儿一样绽放,不然你的相思都会成为炮灰呀。
嗯,不管怎样,李商隐总归是失恋了。而治疗失恋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开始下一段恋情。
很快,李商隐又结识了一位公主的侍女,并与这位美貌的姑娘一起堕入情网。然而,冲破了世俗,却冲不破命运。这个侍女很快就跟着公主回到了京城,留下了注孤生的李商隐。
李商隐非常郁闷:难道我注定是个单身狗吗?于是,他又把滔滔悲情化作了一首新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也是李商隐的封神之作,写到最后,他甚至已经精神恍惚了,而这正是用情至深的表现啊。难怪清朝诗人梅成栋在《精选七律耐吟集》里评价说:“镂心刻骨之词,千秋情语,无出其右!”
不过,李商隐的诗美则美矣,就是晦涩难懂,比如他最著名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究竟该怎样解读呢?许多专家学者都搞不明白。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商隐,如果非要探究到底,那只会把自己搞得很累,也失去了轻灵的诗意。我们只需要记住:
在李商隐之前,唐诗可以分为很多种,绝句、律诗、古诗、边塞、田园、纪实等等,但在李商隐之后,唐诗只有两种,一种叫李商隐,一种叫其他。
这就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