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1000字

2021-02-06 02: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1000字

  《唐伯虎笔墨惊奇》是一本由王悬著作,紫焰传媒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一):《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不一样的风流才子,不一样的唐伯虎

  唐伯虎,这个任务,在我印象中除了绘画之外,也就唐伯虎点秋香最让人印象深刻了,可是百姓口口相传的唐伯虎真的只是这样吗,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人情世俗,致使他在后来的生活中如此放荡不羁。《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有关唐伯虎的书籍,曾经星星点点的知识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全面的了解,原来唐伯虎竟然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才子生平事迹的书籍版本非常能够吸引读者的内心,无论真假与否,总能让后世人更加深入了解这个风流才子。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唐伯虎因为一支笔,就搅动了整个大明的文化圈,更是因为他的人生怪事连连,悬念丛生,让人们更加深入体会难能可贵的品质。自小熟读诗书,更以卓越的才华名震四海,可是更是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伤害了有些人士的利益,致使家破人亡,这样惨痛的经历恐怕无人能够消解,当唐伯虎用自己聪慧的头脑进行断案时,更是发现了人性的可怕。 在书中,我们会被那种市井之中人们的勾心斗角而折服,认为他们实在是亵渎了这个美好的时代,可是又不得不感慨明朝是什么时代,本就是万象重生的机遇,人性的贪婪更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消散的。在唐伯虎的这段经历中,与他错失良缘的女子,二者的情愫着实让人艳羡,能够遇到同频率的人着实难能可贵,只可惜并非天下所有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看《唐伯虎笔墨惊奇》一书,在悬疑探案的风格小说里,我将唐伯虎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一番,可是也在担心,这样的剧情究竟是真是假,虽然小说更能够让读者了解唐伯虎这个人,但是也许人们会更愿意通过事实了解这个才子。 唐伯虎历来都是风流才子放荡不羁的代表,可是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这些不堪,经历过人性的这些恶毒,他才会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劲头虚度光阴,只不过才华依旧抵挡不住!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二):熟悉又陌生的唐伯虎

  说到唐伯虎,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唐伯虎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武功高强,放荡不羁,为了娶华太师府中的丫鬟秋香引发了一系列搞笑的剧情。并且从电影中记住了唐伯虎创作的桃花庵歌中的一部分诗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作者王悬,从小对唐伯虎痴迷不已,心向往之,对其书画如数家珍,为了创作本书,遍查《明史》、《明通鉴》、《明史考证》等著作。由于《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这本的创作,作者遍查了很多正史,所以本书是以史料中的唐伯虎的坎坷仕途为基础,如果完全以史料来讲述唐伯虎那就相当于是看正史了。本书中作者队唐伯虎进行了一次新的塑造,完全和我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不一样。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虚构的悬疑故事情节,在真真假假之中仿佛自己穿越到了那个历史年代。因为本书主角是唐伯虎的原因,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文学、书法、绘画等文化元素。本书作为悬疑小说来讲也是很不错的,书中的阴谋诡计,谜题,剧情的反转都设计的很有特点,逻辑性强,推理严密,线索繁多但是最终可以回归到一条线上。 在《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中,塑造了一个落魄的唐伯虎,爱喝酒,随身带着就葫芦,里面装的是自己酿造的桃花酒。同时绘画技术高超,画仿古画可以以假乱真。唐伯虎总是在现实和梦境中穿梭。儿时的他在梦境中他到了一个桃花林中,还有个女孩儿和他一起玩耍。年长一点后,因为在游玩过程中落水,再次进入到梦境中,又遇到了儿时梦境中的女孩儿,女孩儿也长大了,同时唐伯虎画了一幅画。令人感到离奇的是多年后,梦境中画的那幅画又让唐伯虎拿到了,进而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感到的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本书虽然结束了,但还不是最终的结局,非常期待后续精彩的作品。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三):有一个梦

  

那日,唐寅做了一个梦,梦中那株桃花树开出紫色的花儿,唐寅不由失态了。从一段没有缘由的梦开始,王悬向读者娓娓道来书画案,在同类小说中,这种安排并不稀奇,但读者却很买账。毕竟,我们对于历史中曾经出现的有名有姓有评论的人,总是怀着无法克制的好奇心。 别离楼,楼如其名。唐寅在这里品尝了生而为人的悲痛,父母双亡、兄弟反目,是无法挽回的事情,就如同门前的东流水,虽然目睹其一去不复返,但是却无可奈何。唐寅的一己之悲,来自于对自我评价的失常,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平常人,总想凭借着艺术上的修养赢得世人,乃至有权有势之人的垂青,然而他错了,错得无可救药,只能在日复一日的买醉寻欢中做一个不知安分守己是何物的游子。 平心而论,《唐伯虎笔墨惊奇》是王悬下了一番苦功夫的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毕竟符合读者的价值观,表面上的狂狷,骨子里的谦卑,无论是作画,还是赋诗,都是力透纸背的。也许,历史上不仅仅出现过一位唐寅,在他的身后是数以百计、千计的生活不如意的文人,作为被统治者,他们活着的时候是不名一文,死去时人们总愿意将美好的愿望附于其不屈的魂灵。 祝枝山、文徵明,总是与唐寅相提并论的,写唐寅的旧人旧事,总少不了对前者的描述。通过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的逻辑,读者不难发现书画案,名义上是案,缘不知何起、亦不知何灭的,实则更加值得尊崇与畅想的,是文人在明代社会的命运。生活在苏宁等经济繁华之区,文人的命运仍然难堪,这难道能怨恨唐寅之流的人生不努力吗?努力了,诗画双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仍然像一片花辩被践踏在污水烂泥之中吗? 生而为人,不可能从石头里蹦出来。写作他们的历史,不容回避所处的家境,王悬深谙其道。作为普通读者,我们自然无知他们是如何出身、如何成长,但是在王悬有模有样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这一代,到了唐寅,也就接近尾声了,尽管声音上仍然不绝于耳,但总归是好景难在,春花秋月。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四):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伯虎,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让我想起的便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电影中的唐伯虎意气风发,风华绝代,诗画绝伦,武艺高强,最后还抱得美人归。他的好友祝枝山则是被贬低的体无完肤,卑劣猥琐。 可是当我真正接触了这本王悬老师所著的《唐伯虎笔墨惊奇》时,才了解了真正的唐伯虎。 世人皆知唐伯虎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可却不知他年轻时恃才傲物,自诩江南第一才子,遭致其他书生愤恨,还有乡绅恶霸欺辱他父亲,借此激怒于伯虎。致使他对那恶霸好生一般羞辱报复,一家赖以生存的小小酒馆也付之一炬。 父亲一气之下,训诫伯虎不可一世,急火攻心,病故。母亲和妹妹也相继离世。弟弟又将三位至亲的亡故,怪罪于唐伯虎,将之视为仇人。 后来的唐伯虎整日借酒消愁,荒度余生,因为家中屡遭不幸,伤心过度,一夜之间竟生出许多白发。 本书书画案,围绕唐伯虎少年时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唐伯虎不小心失足落水,经一名女子相救,他在女子屋中创作了《桃女图》,花中窈窕女子,惟妙惟肖,紫色桃花盛开,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殊不知,这既是梦境,又像是现实,连唐伯虎也分不清楚。 这所有的谜团,都指向了一个地方——京城。随着众人到达京城,又在花满楼夺魁大赛中的笔试,所有的迷雾也越来越浓重。 在花魁大赛中的比试,我觉得作者写的非常精彩,每个人的性格,书法造诣,所思所想,都在自己的画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王守仁的《格物图》,不论是瘦劲墨竹,还是五言诗,处处透着明志言理。徐祯卿的无名画作笔墨清润丶意境简远,松石沙丁映衬在浩渺朦胧之中,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之感,《将进酒,将进酒》,豪气千云,气势磅礴。白日西的《江南春图》,词与画作完美契合,工笔画中也最为纤细精密。到最后唐伯虎的《桃花图》更是赞不绝口。 伴随着唐伯虎的的畅快心境,危险与杀意也接踵而来,更多的谜团也向唐伯虎袭来。 本书中有好友间的谈笑风生,也有江湖险恶的推理悬疑,翻了几页便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期待第二部《科举案》~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五):《唐伯虎笔墨惊奇》:诗画双绝唐伯虎的不一样人生

  

《唐伯虎笔墨惊奇》作者王悬的一部悬疑小说,故事从唐伯虎的落魄开场。大年三十,别人都回家,而他却在青楼里和姑娘调笑。这不是我知道的唐伯虎,可只有这样的他,才与历史上的那个人重合。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历史史料对唐伯虎坎坷一生的重塑,并从唐伯虎身上辐射的点去看大明文化圈的风云变幻。 谈起唐伯虎,最先想到的是他的风流倜傥、豪放不羁以及诗画双绝。他和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而唐伯虎是四大才子之首。他在文学和绘画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桃花庵歌》更是因脍炙人口被世人津津乐道。人们心中的唐伯虎是明亮的,是自带桃花的,但真实的他的人生却是悲惨的,是充满众多波折的。 了解过唐伯虎的人都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影视作品中的样子:出身豪门,红袖添香。历史上的他命运多舛,落魄而死。由于历史与影视作品不相符,而使得唐伯虎给人一种神秘之感。作者王悬正是掀开这层神秘面纱,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唐伯虎。 接连失去三个亲人让唐伯虎早生华发,而一次又一次的揭开伤疤更是让唐伯虎痛不欲生。他四岁时常做一个梦,梦中有桃花林,林中开的是紫色桃花,有一个和他一般年岁的女孩和他玩耍。这个梦持续了数十年,并且随着他的长大,梦中的女子也从小女孩变成了美丽的少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竟然见到了自己梦中画的《桃女图》,并从画上看到“救我”二字,是梦还是遗忘的记忆?到底真相如何,唐伯虎决定寻找到答案。 唐伯虎借着给宁王补画的机会来到京城,在这里,又将遇到新的人,新的挑战。 《唐伯虎笔墨惊奇》是在讲一个故事,更是在解开一个个谜团。故事以书画为引,把各路人物穿连在一起,江南四大才子齐聚京城,又将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本书作者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更庞大的故事内核会慢慢的来到读者面前,令人十分期待。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精彩的悬疑小说,能吸引读者走进故事里,随着唐伯虎的目光看大明文化圈。 每个作者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故事的人物,所以期待后续故事的发展,想看清楚作者王悬笔下的唐伯虎如何解开前期的一个个谜团。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六):笔下有风雨,墨中存真伪

  

历史上的很多人物,在后人的心中,只有刻板单一的印象,一方面我们在童年开蒙时被师长明示或暗示,他就是这类人物,勇敢或懦弱、聪慧或愚蠢、精细或粗放,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人能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通过遍历史书,还原历史中有名有姓的过客的真实模样。对于唐寅,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知道其与秋香的故事,由此引发的是他潇洒、狂放的一面,却不知道表里不如一,或者带着面具生活,是从古至今都不容急视的现象。 初读王悬所著《唐伯虎笔墨惊奇》,以为与社会上那些借古讽今的作品并无二致。然而,当你摒弃先入为主,从第一页读起,就会发现王悬的用心良苦。此书开篇时用了极多的文字去描述环境,写的是为人不齿的青LOU,衬托出唐寅佯狂买醉的一面。尽管少不了红袖相伴,但仍然在字里行间中发现唐寅——落魄文人——无法洗脱的穷酸气,不愿意屈服于世俗,却难以避免被世俗所粉碎、所抛弃。按照书中的逻辑,他本来前途远大,但由于性格的原因与家庭不和,在当时父子君臣关系恒定的环境下,唐寅即便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楚。既然无以为凭,只能任由别人评说。通过唐寅的行动与言语,读者不难发现王悬是怀着同情之心去书写这段本已尘封的历史,让今日的读者在大呼过瘾的同时联想到当下的困境。 悲剧,不仅仅发生在唐寅身上,作为三师父,他的伙伴以及父亲同样遇到了一言难尽的麻烦,他们与其说是名声在外、才华满腹,不如说是明代社会一瞬即灭的流星。活着就是一场演出,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表面上要超脱阶级的羁绊,但实则上只能是历史的尘埃。每一次挣扎在历史长河中都无法激起波涛,更何况人的生命如此短暂。 尽管《唐伯虎笔墨惊奇》三分真、七分假,但在王悬笔下,仿佛穿越了时空通道,与唐寅是同时代的人,甚至将自己拟作唐寅本人,对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着清晰、深刻的刻划。一方面他不是完人,只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过人的才能,另一方面生存是基本的需求,卖仿画只是求生的本能,切不可加以道德评价,所谓自食其力,也莫过于此。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七):除了点秋香,唐伯虎还干过啥

  唐伯虎虽然在正史之中着墨不多,但是在野史里却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人知。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对唐伯虎的印象大概也仅限于此。故事虽美,但总是略显单薄了一些。因此,当我们在青年作家王悬的《唐伯虎笔墨惊奇》中看到唐伯虎另外一副模样与故事的时候,无疑有种极大的惊喜。 王悬的《唐伯虎笔墨惊奇》是一部历史文化悬疑小说。其故事与人物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宁王以及宁王叛乱,阳明理学创始人王守仁等都在这个故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些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让整个故事增色不少。故事中的悬疑色彩的渲染也有着其独到之处,在故事中,有一句话曾经被多次的提及,世间所有巧合,再是匪夷所思,光怪陆离,都跳不出因果之理。这句话似乎成为整个故事悬疑部分的背书。因为在故事中的巧合之事实在是太多,比如《桃女图》几经辗转,由京城土窑到达苏州,几经流转最终还是到了唐伯虎的手中;比如唐伯虎进京与文征明、祝枝山进京目的虽然不同,但是最终的结果依然殊途同归;故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匪夷所思的巧合之处,但是在内里却始终也有一条神秘的暗线在贯穿始终。这就像是一张大网,虽然故事发生的点点不同,但是最终当这张大网收起来的时候,所有的点依然会交汇重合。可以说,在《唐伯虎笔墨惊奇》的故事中,我们不但可以窥见到大明中期的文化与政治真相,也可以在唐伯虎一行人抽丝剥茧般的解谜过程中获得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受。 在《唐伯虎笔墨惊奇》的故事中,王悬帮助我们塑造起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唐伯虎形象。在大众的一般印象中,唐伯虎是多情才子,才华横溢,但是却又仕途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而王悬的故事则把大众印象全部转化成一件件充盈着血肉,充满了感情的具体事件。唐伯虎的才华横溢,在于他在别离楼中高超的仿画技艺,在于他于花满楼中的惊艳表现,在于他在枝微末节中窥见的谜题真相。他的多情在《桃女图》中,在莫小棋,在林奴儿等等佳人心中。他的仕途坎坷则在于他离奇的身世与误入大明云诡波谲的政坛之中。当王悬用自己手中的笔将这些故事一一演化的时候,唐伯虎就好似真实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原来,唐伯虎就是这个样子的。 书画案之后,唐伯虎一行回到苏州,但是故事却并未因此而结束,在未来,他们又会面临怎样更大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八):唐伯虎的别样人生

  不怕你笑话,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唐伯虎都有两大误解,一是以为唐伯虎生活在唐朝;二是他之所以叫“唐寅”,是因为他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直到在《明朝那些事儿》的吸引下研读明朝历史,才发现唐伯虎是明朝的,而唐伯虎是在寅年出生的没错,但寅月寅日寅时并没有实据。 对唐伯虎的印象,也主要停留在《唐伯虎点秋香》,但后来发现,唐伯虎、江南四大才子的荧幕形象与事实相距甚远,那赫赫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并非浪得虚名,而唐伯虎作为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真实的人生不但没有影片中的春风得意,甚至可以说是异常坎坷、倒霉透顶。 近期在读的《唐伯虎笔墨惊奇》,以史料中唐伯虎的坎坷仕途为基础,进行联想复塑,添枝加叶,再现唐伯虎风流不羁的一生,让我对唐伯虎其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史料记载中,唐伯虎少年时已展现出惊人才华,但在他25岁时,遭受了父亲、母亲、妹妹、妻子、孩子在两年间相继病逝的沉重打击,从此天天饮酒卖醉。幸得祝枝山开解指点,唐伯虎重振精神,29岁时再次一举夺魁,成为应天府解元。 而唐伯虎骄傲的心性又再显露,在赴经赶考途中,结识了一个富家子弟徐经,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徐经拜托他为模拟题起草答案,他也顺手办了。殊不知,会试正是他们讨论过的内容,两人答案如出一辙,被人告上朝廷,说他们买题作弊,唐伯虎不仅被取消了科举资格,连之前的功名也被取消了。后来判官可怜他,让他到浙江去做小吏,但唐伯虎心性傲然,坚决不肯。 最后,唐伯虎冒着骂名回到故乡苏州,到郊外建了一座桃花坞,自号“桃花庵主”,整天和朋友歌姬饮酒作乐,没钱了就作诗作画卖钱,但也因此因祸得福,避开了企图造反王爷的招安。 在54岁那年,他临终写下一首诗:一日兼作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可以说是对他纵横才情、放荡不羁一生的概括。 而基于史料,《唐伯虎笔墨惊奇》给我们展现了一副更宏大的时代画卷,并从文坛的是非延伸至朝野的纷争。

  唐伯虎家破人亡后,靠着替别离楼的主人莫厉临摹仿画维持生计,后应离莫历的要求,前往京城替别人复原一副烧毁的古画。然而这副被烧毁的古画,却和京城中各种事件有着蛛丝马迹的联系,为了寻找被囚禁的族人林奴儿,唐伯虎、“桃花坞”和宁王势力展开了追逐……当真相揭晓之时,却也给唐伯虎留下了满腹疑团,《神机谱》中的疑团还有待唐伯虎继续去探究。 小说中反转、谜题、设局布阵让人惊奇,情节构思之妙让人赞赏,透过小说,也可见作者紫焰对唐伯虎生平、作品研究甚深。 到底《神机谱》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唐伯虎笔墨惊奇2•科举案》了!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九):风流才子唐伯虎另一个传奇

  

对于中国人来说唐伯虎的名字即使说不上人人都知道,却也是家喻户晓了。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刷过无数遍的,而关于唐伯虎的电影电视剧依旧在不停的排着,戏说着这位才子的一生。虽然影视剧对唐伯虎唐寅的故事添加了很多传奇,却不得不承认,作为明朝的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的身份便让他有着可以戏说的故事。

唐伯虎少年得志,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也相继去世,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家道中落也从这时候开始,小说《唐伯虎笔墨惊奇》的故事便是从这里讲起。此时的唐伯虎,有着江南第一才子的称号,却因家庭的变故失去了斗志,终日流连于烟花之地买醉,那风流倜傥,浪荡不羁的唐伯虎,如今已落魄的让人心生怜惜。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的人生从这里走向了另一种人生。

《唐伯虎笔墨惊奇》讲述的是唐伯虎的另一种传奇人生,作者根据史料记载,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唐伯虎不为人知的故事。大明王朝成化年间,有着太多的传奇,唐伯虎在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熟知,而曾经深处官场的他又怎么能逃脱这当权者的利益争夺呢?在这个故事里,以唐伯虎为主线,其江南四才子的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在整个故事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在看影视版的时候,会涉及到宁王府,多半是因为秋香这个故事的缘故,在这本书里,同样提及宁王府,并且很多故事跟它有关。

《唐伯虎笔墨惊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风流才子,另一面不一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更像一个悬疑的故事,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波谲云诡的权利之争,而无论唐伯虎怎样逃避这些事情,他都深陷局中。唐伯虎不再只是一个画画的才子,这个故事中的他更像一个侦探,抽丝剥茧,一步一步走向事件的真相。这一个故事主要是书画案,所有的相关问题都和书画有关,毕竟唐伯虎是一个文人,所有的故事应该也是这样的关联。这本书的女主角不再是秋香,而是另一个女孩子对唐伯虎情有独钟的一个女孩子。看花满楼的时候,我想起了花满楼和陆小凤,我还以为是那个花满楼呢,而这个故事里只是一座文人竞赛的场地。江南四大才子的首次比赛,这是一个很有看头的点。

《唐伯虎笔墨惊奇》为我们展现了唐伯虎的另一面,一个全新的野史上没有的故事。

  《唐伯虎笔墨惊奇》读后感(十):唐伯虎……这次不点秋香

  

如今,历史悬疑小说越来越多,感觉完全可以成为悬疑小说中一个专门的分支,这类小说以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为背景,兼具历史与悬疑,一方面容易摆脱欧美日悬疑小说比较成熟的框架的限制,对中国的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脱离历史真相,得不到熟知相关历史的读者的认同,需要作者对相关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与理解。

紫焰家出版的悬疑小说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很多属于历史悬疑小说,而本书以传奇故事颇多的明朝为背景,以一代才子唐伯虎为视角,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切入角度。

提起唐伯虎,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但仔细想想,关于唐伯虎,除了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受科举舞弊案牵连,以及星爷塑造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似乎对其也没有更多的认识了,究竟他有怎样的身世,又经历过怎样的遭遇,才塑造成这样一个看似超然洒脱却又悲情积郁的一代才子。

故事从颓废潦倒的唐伯虎开始,突然出现的一幅其亲手画的桃女图将唐伯虎引到了京城,也引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纷争之中,另一边祝枝山、文徵明循着文林留下的线索也来到了京城,徐祯卿和莫小棋追寻唐伯虎的足迹同样到了京城,江南四大才子阴差阳错间齐聚京城,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到这场波谲云诡的事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个叫桃花坞的世外桃源显露出真迹,许多人物隐藏的身份被揭露出来,唐伯虎的身世之谜也渐渐被解开……

本书作为一个历史悬疑系列的开篇,可以说相当出色,在合理的历史框架下,塑造的几个角色各有特点,也符合他们留给我们的历史印象,故事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因而可以一直保持悬疑性,之前有的历史悬疑小说,尤其是第一部,为了铺排开宏大的场景,线索非常散,反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

不过本书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书中有些情感的变化,以及有些情节的渲染显得过于刻意夸张,没多大的事说得好像惊天动地,另外书中有处矛盾的地方,75页说酒葫芦里装着最后一壶桃花酒,79页最左侧缸中又有一半的桃花酒了,说好的最后一壶呢!

其实我一直没明白桃花坞里究竟有什么,只是因为其神秘,就惹得这么多有权有势的人物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吗,可能后面作者会给我们答案,期待作者为我们讲述后面的故事!

书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