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未来学大会》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未来学大会》影评精选

2022-01-12 11:35: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未来学大会》影评精选

  《未来学大会》是一部由阿里·福尔曼执导,罗宾·怀特 / 哈威·凯特尔 / 乔恩·哈姆主演的一部科幻 / 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未来学大会》影评(二):缸中大脑

  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未来学大会》影评(三):欧天,这居然是我大学的时候看的

  《未来学大会》看似通过致幻剂建构出了一个乌托邦社会,但实际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情节。无论是在物质社会还是幻觉的空间,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真实感情,而一旦有情感的出现,乌托邦就是不存在的。就像电影主人公罗宾一样,她始终惦念着她的儿子女儿。电影中的乌托邦好似是一种丢失自我的结果。当人们都成为行尸走肉,变得麻木不仁后。没了情感自然也感受不到痛。

  《未来学大会》影评(四):关于「真实」的选择

  私心满分。记得《理与人》中为了介绍「同一性」,举了几个有趣的例子,忒休斯之船,当这艘船被换掉多少条木板、多少条帆布,它还能叫做忒休斯号。人睡眠一天要更替多少细胞,出现多少新想法,他还能证明他还是自己。我猜,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出和主角一样的选择,我不管这个世界是否真实,我只选择活在最有意义的那个里,最能证明我存在的那个里,毕竟,我们只是人类,脆弱的人类,空虚的人类。

  《未来学大会》影评(五):未来学大会

  一部很难形容的风格诡异的无法评说的科幻动画片。

  电影由真人场景过渡到动漫世界,画风突变令人大跌眼镜,然后就进入各种让人目瞪口呆的脑洞设想。

  看到时光网的一句评论:“思想不独立,人生无根蒂”。

  虽然大致能明白该片想表述的主题,但这种完全超现实主义的画风搬到荧幕,真正接受无能。

  以及,悲催的是,这同样是一部烧脑的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的电影…

  《未来学大会》影评(六):致幻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

  很顯然導演也不知道人是選擇致幻的世界還是真相的世界。致幻的世界把人變成代碼,繼而變成物質,失去人性,至少一切都是五光十色,鮮艷奪目,唯美的,干淨的,平靜的;真相的世界意味著貧窮,疾病,精神壓抑,競爭,但至少,人還有一點人的樣子。所以ROBIN不顧一切回到真實世界然後又決定回去。這是所有人的猶疑,導演很真實地表現了這一點。

  這個創意很好,但是拖沓了,在阿拉巴馬和紐約市之間沒有可信的銜接。

  《未来学大会》影评(七):一部梦境与现实,真人与动画交织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一部梦境与现实,真人与动画交织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罗宾与片中的角色重名的设定也增加了几分虚无之感。电影可以分为2个部分,前半部分的真人段落中,导演更多的着墨于对电影产业的抨击,但同时也带出了影片的主题:在这个迷离的世界中要如何才能找回自我,而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就此影片的风格突变,进入到了以动画形式呈现的虚拟世界,罗宾不断的在梦境和虚拟之间徘徊,同时不得不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往返,为的就是找回自己,同时也为了找回自己的牵挂

  《未来学大会》影评(八):乌托邦的个体哲学和虚拟网络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中,每一个人都是孤岛,一个个互不相关的小小宇宙,母亲和女儿咫尺天涯互不相识。

  结局女主变成儿子艾伦的模样,顺着艾伦的思维最终找到艾伦,却是和个人乌托邦设定相矛盾,毕竟服下致幻剂后所有人都已经是平行宇宙,永远不会有相交点。

  女主第二次签的合同很有意思,有一个奇特的补充条款,任何人都能变成女主,女主也能变成任何东西,果汁或者奶昔,被任何人食用观看。第一次签合同女主出卖了演员的社会身份,那第二次的合同,女主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未来学大会》影评(九):推荐看看

  电影版的主人公不再是原作中英雄式的男冒险家,而是女演员罗宾怀特。- -位女演员以真名出现在银幕中的平行时空里,本身或许就是一种「虚拟J的暗示。故事开始时的她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否要将容貌扫描复制入电脑,让永远青春的数码图像取代自己的演员身份。福尔曼在这段占全片1/3长度的原创剧情中抒发了自身对于电影业的复杂情感:对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演员的爱慕;对如今完全物质娱乐化的电影圈的愤慨;对一切被计算机取代的未来的忧虑。当罗宾怀特的表情随着经纪人对往昔回忆的叙述慢慢完成由喜到悲的过渡时,扫描仪的闪光灯发出的声音也渐渐如海浪般平息下来,让人感觉进入了一个时间被压缩的超现实空间。

  《未来学大会》影评(十):不被裹挟的热爱还能燃烧多久?

  影片中,导演通过女主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反抗态度,以及对未来科幻世界的超理想化描述,表达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扁平化认知的不满,以及科技取代人类职业所可能导致隐患的担忧。这与女主对小儿子的母爱,构成两条叙事线索,贯穿全篇。

  对于真实的肯定和向往将女主一部分人类留了下来,对于现实的反思与传统动画技法的热爱,也将导演留在了更加朴实的(创作手法并非想象力)艺术层面。在CG大潮流与真人捕捉技术正发展的如火如荼的今天,仍能被定格动画或黏土动画所打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在大资本宣扬的所谓“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的言论下,如果被科技潮流裹挟终将是大势所趋,也想让曾经的参差多态,那些坚守的热爱再多燃烧一会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