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是一本由王措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一):罪无赦!孰之过!
今日读了王措的新作《罪无赦2之迷失的森林》,作者和我同龄,很喜欢罪无赦的第一部,果然这一部也没有让我失望。 本书的背景是银行,因为本人也是在银行工作,所以就觉得很有代入感,本人又尤其喜欢刑侦带点社会派推理的作品,所以尤其喜爱这本。 下面说说本书内容,本书由一个银行行长遇袭案,推导出另一个案子,之后凶手又接连设计了一些意外,两个案子线路清晰,结局也有一点反转。这本书这两个女人,生活轨迹不同,心境我不同,李静呢,心里残忍,只想要她的奢侈品和富贵的生活,不管他的孩子死活。,齐兮兮则不同,她从小是有一些黑暗的一面,因为小时候家庭的生活。但是她爷爷的死对他触动很大,再加上跟她奶奶生活,她也改变了,直到后来碰到她老公,如果说她要不碰到李元的话,可能没有这些事儿发生,所以说总结起来。有的时候,心人的心里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不要让负能量影响到自己,这点对我来说深有感触,因为工作的原因,最近负能量很多,看完本书之后,虽然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觉得社会上还是应该心态阳光一些,乐观一些。 社会派推理小说一向是我的最爱,它紧紧结合了当下的社会背景,会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虽然很同情凶手的动机,但是无论如何,触犯了法律,都是不可饶恕的,就像金田一墓场岛一案的凶手最后说的,复仇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重头再来,他希望奉劝每一个带有复仇念头的人,放下执念,珍惜自己的人生。用错了方法,终将害人害己,走向不归路,虽然人想摆脱过去的影子很难,但是一定要积极乐观的去面对一切,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像是国内版的白夜行,如果一本书让你产生共鸣,并且能改观一下对社会的感悟,那我觉得他就是一本好书!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二):《罪无赦:迷失的森林》:他们迷失的,是自己所构建的森林
继《罪无赦:献出玫瑰的凶手》之后,王措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第二部作品《罪无赦:迷失的森林》。同第一部一样,这部小说看完之后,读者所感受到的,还是对作品中故事以及人物的悲哀,以及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和向往。
尤其是《罪无赦:迷失的森林》,带给我的震惊和无力感是难以置信和接受的,为什么人性竟能阴暗险恶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究竟是为什么?“人之初、性本善”,从小到大,我们听到过无数次。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为什么不幸会这么多呢?妻子生日,原本想给妻子一个惊喜的张旭升,却在咫尺之间,见到妻子和别的男人热情相拥……夜半归家,家中空无一人,李源却在电话中听到妻子说在家睡觉……妻子小巷被袭,吴德华却在当晚沦为别人的帮凶……想给儿子庆生,张鹏却惨死在一场被静心密谋的计划之中……他们与她们之间,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王措老师在故事中,用平淡却细腻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一段段让人伤感无奈的故事,以及在故事背后潜藏着的那遥远的已被尘封的记忆。正是这样的记忆,这样的经历,造成了主人公们在故事中那样悲剧的生活,使他们迷失在了自己构建的森林中,越陷越深,越走越远,最终丢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头路。 与《罪无赦:献出玫瑰的凶手》相比,《罪无赦:迷失的森林》更加的生动了,故事依旧是那样的吸引人,让人一打开书,就舍不得放下来。身为正义一方的刘同和薛菲,仍旧改不了义愤填膺的秉性(不过上一部被我吐槽过的角色们的“口头禅”,在这一部中似乎没有见到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三):情有可原,罪无可赦
期待王老师的新作有段时间了,收到书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一如既往延续了作者社会派的悬疑风格,对于人物行为动机的刻画已远远多于悬疑成分,作者甚至在故事进展当中就已经预示了凶手的身份,可是依然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读到最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有着各自的宿命。当谜底一个个揭晓的时候,我知道深层次的悲剧性比表达的戏剧性更值得思索~ 售楼小姐齐兮兮是在开头楔子里出现的女人,她的命运在经过一番纷扰之后,最终回到那片森林里形成圆满的闭环。她身上有原生家庭和校园生活对人的深刻影响,即使最终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寻的深渊,读者也依然对她恨不起来。 爱好陶艺的李静却是一个狠角色。比起她冷静的杀人藏尸手段,更令人胆寒的是她对于至亲骨肉的变态心理,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当执念产生的那一刻,欲望和悲剧的种子已经埋下,只等日后抽芽、破土、抽条,最终形成参天之势。但这并不是随机而生,当迷失森林里蓦然走出童年的李静时,读者瞬间脊背一凉: “想要保护自己的方法只有一个。” “什么?” “要狠!不过具体方法有很多,我慢慢讲给你听……” 就是这两个精彩的女人,她们产生的光芒掩盖了其他所有的角色,甚至使得原本已具有相当个性的薛菲和刘同等人也沦为了着墨不多的道具人物。薛警官的相亲对象苏健也比较有特色,只是一直在主线之外游离,后面没有出场的机会,否则他那精准的心理分析也将是一大亮点~ 如果必须要找一个人物来担纲boss的话,那我想只能是李源吧。也许女性本就比男性更容易收获同情,也许文明的发展赋予了雄性以更重的责任,因为他们往往是一个丛林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和自由权利的享有者,当他以伤害自己和他人家庭为驱力掌控着自己的行为时,他已经当得起罪无赦这三个字了。李源你是森林三人行里唯一的一个男生,你应该要把她们两个照顾好的,可是你却偏偏选择了令人扼腕的一种方式,其情可原,其罪无赦。 王老师是我参加网络大赛认识的好友,他的文字明白晓畅,对话间透着些许北方大男孩玩世不恭的痞气,但是看完总能见真诚;故事铺排方面已可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观察,这点又足见细腻,殊为可贵。期待兄弟更多的作品!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四):每个人的生活都摆脱不了过去的影子!
人的一生都充满了苦难,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只是每个人在面对自己的经历时所采取的态度不同,人都有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然,也必须要接受相应的结果,哪怕是苦涩的!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在很多时候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在面对生活的疾苦和人生的迷茫时往往没有方向感,外界环境的恶劣排斥造成了内心的孤僻,不公平的遭遇加深了这种影响,形成了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而这,就是一切罪恶的本源。
国内新锐作家王措创作的《罪无赦:消失的森林》讲述了一位少年和两位少女之间的悲伤故事。齐兮兮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李源因为癫痫被同学们孤立,李静那深入骨髓的价值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不过,这些人都只看到了人性的一部分,并没有看到全部,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偏差,一切悲剧都来源于此。
整部小说的节奏非常明快,由一条主线+若干分支穿插而成。从一名女性银行行长在偏僻小巷被袭击开始,接连引出众多人物和案件,出场人物的关系相互交织,案件的走向更是离奇,匪夷所思。按照调查的线索推理,分析出的凶手和作案手法本以为尘埃落定,但新线索和细节的出现又可以将之前的推论全部推翻,真真假假,真假难辨,对于案件相关联系人的表现和心理活动,警方不得不慎重的进行重复调查和推导,往往是这边终于得到确定时,另外一边又发生了新的案件,目接不暇、层出不穷。
书中,不论是爱情、亲情还是感情,都沦为了个人达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都不过是戴在虚假面具下的伪装而已。人们的冷漠、无情、自私都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毫无底线。李静对于亲生儿子的态度,李源对于齐兮兮异样的情感,都凸显了人性的苦难和必然,不健康的心性怎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只有齐兮兮从过去的暗黑阴影中走了出来,只不过,她也没有能力改变这无法承受的一切。
非常精彩的一部小说,故事情节错落有致,一气呵成。推理严谨、逻辑饱满并多次反转,对于人性内心黑暗的剖析非常尖锐,对于人性自私无情的阐述毫不留情,刻意放大的主要矛盾令人印象深刻。事出有因,小说从现代回忆过去,故事从过去走到现代,在人生道路上到处留下了无法湮灭的痕迹,造成了如今这无法挽回的悲剧。
每个人的生活都摆脱不了过去的影子!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五):内地版《白夜行》,社会派推理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成年之后的性格取决于小的时候家庭环境和遭遇。一个心理扭曲的人,在儿时肯定遭受过痛苦的遭遇。在读完这个故事之后,两位主角也让我有这样的感受。
《罪无赦》这本书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了,相比第一本,这个故事更吸引人。第一本的故事穿插着现在和过去,两条时间线有点混乱,但这一本就可谓是调理清晰,也很能打动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起银行行长遇袭案,从案件慢慢推导出另一个案件。以后接二连三的意外,其实都是凶手精心设计的。二条线路案件清晰,分别寻找线索,推理凶手,最终找到真凶。而结局也是有一点反转的。凶手的动机和过去的故事都让我感到非常感动与无奈,或许这就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动人之处。 把这本小说归类为社会派推理也不尽然,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在社会派推理上的刑侦推理。作者通过警方一部部寻找线索来得出真相,又有类似《白夜行》之类儿时的遭遇和经历,让读者不免联想很多。当我的了解到真相后,对于主角也有些深深的惋惜,不论是爱还是伤害,他们都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社会派的推理都是结合了社会背景,以及一些情有可原的原因。而它吸引人的,也是读者可以在故事中感受到共鸣,也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同理心和同情心。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如此。犯下罪行是不可被饶恕的,想要报仇的这个想法,或许就错了。用错了方法,不仅害了别人,也让自己走上了不归路。我们即使对凶手同情,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在这个故事里的罪犯结局,也是让我有点难受的! 不知道为什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竟然会让我想到松本清张。因为松本清张笔下的故事,很多罪犯都是女性,而她们的犯罪往往情有可原,有的是为了亲情,有的是为了爱情。《罪无赦》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为了友情,也可能是为了当初许下的承诺,只能说是误入歧途,用错了方式。 不管如何,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是可以直击心灵的。作者的这个故事在打动人的同事,也很有逻辑推理性,所以让读者在被打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烧脑的乐趣!是一本好书!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六):国产社会派推理标杆之作
本作是作者今年出版这个系列第二本。看完本作后十分后悔没先看第一部。并不是说两本有什么剧情上的联系,而是在国产作品里成熟度之高让人十分惊讶。
首先本作是一部社会派推理作,同时带有浓浓的现实警察小说风格。以警察刘同与薛菲在陆续调查的银行副行长被袭案、张鹏家暴及失踪案、健身教练陈明外性侵被反杀案、卢思美打肉毒素过量死亡案中,逐渐将这些错综复杂又看似无关的案件汇成了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既平行发展,又在看似风光在银行工作但实际却十分悲催的张旭升身上发现交叉点。两条线上的案件本身走势比较明朗,大部分读者都能大致猜道脉络。但两条线案子最后,作者都设置了2-3次以上的逆转,将看似明显的结果和动机反复颠覆,不断冲击读者的认知度,颠覆读者对社会常识的理解,又满足了推理爱好者阅读时享受的快感。所以本作从可读性来说,在国内作品中绝对属于中上,即使和国外同类mystery悬疑类作品相比也算是非常高的水准之作。起码在我个人今年国产作品阅读中,本作必进前5位。
而让我感受更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模仿日本或欧美的写法,也没有大量靠脑补来构思剧情和细节。从作品中能深深感觉到作者对司法、警方办案有一定了解,没有闭门造车的乱写。作为国产推理最大通病之一的bug不多,这点在国产作家中十分值得表扬。就凭这点,作者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
回到作品本身,本作中的故事基本都是国内时下社会上热门问题,家暴、社畜、拜金、潜规则、出轨、迷奸、正当防卫等。在阅读过程中满满的熟悉感(如果不熟悉的话多逛逛豆瓣,天天是这样的话题),因此能像前面说的那样可以大致预感后续发展。这些话题在本作中有深入分析,也有浅尝辄止,但不管怎样社会热度是肯定炒上了。本作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正能量的是,警方办案并没有一味凭热点和感觉,即使在巨大同情感之下依然能死死追逐真相,这点是作品中我比较感动这点。这也是目前社会上普遍问题,在某些值得同情文章下,绝大多数愚民就轻易的一边倒支持弱者,完全不去思考背后真相或问题。网络和媒体既是如今监督社会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会被大量擅长炒作的包装公司、律师所利用。作为权力机构既要能时刻通过这些舆论来反省自己,又要能时刻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职责和底线。这点在本作中是非常正能量的一点。
结尾处关于森林的描写很棒,3人进入迷失森林,只有一人走出来,这样写法很切合主题。不过本作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地方从道理上说不通,比如魏冬芹被砸案和后面的案子,从动机上来说就有矛盾的,既然已经从森林里走出来了,又为何用这样的极端手段?和最后一重逆转有点矛盾。此外凶手明明都精心策划,各种布局信手拈来,却又偏偏留下那么多监控等其他证据等警察来抓。这点感觉作者没能更好的处理好。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七):王措的推理小说在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问今天活着的推理作家中谁的名声最大,几乎所有的中国读者都会说是东野圭吾。确实,这个勤奋的男人在离婚后笔耕不断,被读者们戏称为“畅销君”。在我国悬疑推理小说这个圈子里,蔡骏、周浩晖、紫金陈都曾因为书火,卖得好,有过“中国的东野圭吾”的美誉。 我们可以说“东野圭吾”意味着“推理小说”在今天的一种可能。纵观《秘密》、《白夜行》、《解忧的杂货店》等东野着名的作品,都有着类似的一个共同点,即加入了很多离经叛道的情感,它们以独立于推理元素又和推理相辅相成的状态洋溢在书中的东野一个句子里。 这是否意味着大众在今天对推理小说的期待或者说偏好呢?日本推理很重要的一个旗帜性代表《名侦探柯南》,保持着一年一集的剧场版,第七季是一个转折点,这是儿玉兼嗣最后执导的一部剧场版,在他执导的七季柯南剧场版都保持着一定的推理水准。此后,推理柯南剧场版就从推理剧变成了动作片兼情感片。这基本也是我国推理剧的一个状态,以《唐人街探案》网剧为例,剔除掉动作戏和一些薄弱的推理戏以外,破案就是谈恋爱。结案在今天诸多推理小说剧中就意味着男女主角“结婚”。 单纯的推理容易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以日本为例:早期的乱步趣味到横沟正史大刀阔斧地改良本格,紧跟着的是时代激烈变化而来的松张革命,再到绫辻行人等辈的“新本格”,最后到今天多元化的推理发展。几乎所有的推理读者都能意识到日本推理对于世界推理史的重要性,不断发展而改革推理这也应该是日本推理对于中国推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在今天,国产推理我以为有几个写得好的作家:呼延云、陆秋槎、时晨、水天一色,他们各自都写出了自己的特色。中国推理一直未能壮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国缺少乱步、横沟、松本清张这样的领导式人物,我们没有自己的推理流派。流派意味着一种写法有了代表性人物,并得到了大多数写者的支持与实践,有了固定的读者圈。 既然没办法抱团,就只好独自远行。我们期待中国出现特立的推理小说家,王措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有着特异的笔力,擅长把一个故事拆解,分给多个人,如果你要想了解整个结局,你必须重要起每个人的一言一行。相比来说,这本的故事线没那么多,因此比起前作也没那么乱了,两个故事都精彩无比。有一点比较有趣,一般来说,推理小说的反转都是诡计层面的反转,发现了真正的诡计,第一个故事却是人设反转。第二个故事,遭遇原生家庭创伤的女孩,面临校园暴力男孩,两个人的共生关系真是令人想到《白夜行》。要我说,王措才是中国的东野圭吾。他写了一些并不廉价的情感。 如果能保持水准努力下去,王措将是继呼延云以后,21世纪中国推理小说的先驱大将。
猪版《罪无赦·迷失的森林》《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八):不好意思,我们通通都猜错
好看的推理小说有两种,一种是抽丝剥茧,让你体验解谜的快感;另一种,是用一个个反转,跌宕起伏,让你像坐过山车一样爽。 《罪无赦》呢,两者兼具,融合得刚刚好,读得酣畅淋漓。合上书,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确定了,我的2020年度最佳坑位已经定了。 如果没读过,真的,值得一读,听我的吧,求你了。 要是不信,那... 我剧透一点? 这本书有两条线,一条主线,一条副线,我就小心翼翼地说说副线吧,主线留给你们自己去读。 01 在银行工作的魏冬芹深夜遇袭,警方将其丈夫吴德华列为怀疑对象。 吴德华经营着一家超市,当天早早的关门离开了,面对警方的问询,他支支吾吾地说出了实情——那天他是去见情人了,确实没有时间作案。 那个情人叫李静,经营着一家美甲店,在美甲店里还安排了做泥塑的小房间。老公张鹏是个赌徒,还有家暴行为,几年前就离异了,两个在上小学的儿子跟她过。 在魏冬芹遇袭的那天,吴德华关了铺子去找李静,到她家时已经七点半了,两人边吃边聊,之后上了床。九点多,吴德华接到岳父电话,说妻子进医院了,当时李静因为前夫打儿子,便去接孩子,所以他独自离开。 二人似乎没有嫌疑了。 然而,新的案件出现了——张鹏失踪了!
02 经过调查,警方得知,当晚李静穿着一件男士风衣,拖着一个大行李箱,从张鹏所住的小区后门离开。 根据李静的供述,当她赶到的时候,孩子们把自己反锁在厕所里,张鹏一个人在喝酒,他似乎打了孩子,所以孩子满脸是伤。 张鹏提出要李静给他50万,就答应不再见儿子。于是李进找了一只行李箱,把孩子们留在卧室里的衣服全都装了起来,之后因为心情不好,直接到美甲店做了一晚上泥塑。 然而,警方调查发现,李静的那件风衣应该是张鹏的,而且最近又新买了个相同的行李箱,且做泥塑的房间里面有一股奇怪的臭味... ... 你大概已经猜到张鹏已经死了,也猜到凶手是谁了,那么,来猜一猜,尸体被放到了哪里? 警方打开了一个天鹅泥塑,果然里面有一支人体手臂!
03 李静很快招供,说当晚他赶到张鹏家,发现孩子们被打得鼻青脸肿,而张鹏就像一个没事人一样,一气之下去厨房拿了菜刀,砍向了张鹏。 之后,她找来了行李箱,把尸体塞了进去,为避免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血迹,穿着张鹏的风衣离开了。
04 尸体找到了,又有人招供,可你以为事情结束了吗?没有哦。 事情出现了反转。吴德华说,人是他杀的!他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那天吴德华不放心李静一个人去张鹏家,尾随而去,看到李静和张鹏正在吵得不可开交,于是主动上前警告张鹏,不许再碰孩子。 两个男人越吵越凶,张鹏举起钢筋条向吴德华走去,后者也拔出了菜刀。最终,吴德华杀死了张鹏。 那么为什么李静要替吴德华顶罪呢?因为爱啊... ...
05 不好意思,反转又来了。 前面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假象。 冲动杀人?痴情的男女?暴力的前夫?无辜的孩子?我们通通都猜错! 最精彩的地方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
《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九):【泄底慎入】迷失在人性黑暗的森林中,如何才能走出呢
一般对于悬疑小说的评述,我会尽量不涉及到具体信息以防泄底,但是本书如果一点关键情节都不透露,感觉很难表达出我的感受,因此建议未看过本书的读者看完之后再浏览本书评。
这次我是又解锁了一位之前没看过的作者的作品,作者写作至今,已经获得过不少奖项,是颇受认可的悬疑小说作者。本书是《罪无赦》系列的第二部,我没有看第一部,直接看的第二部,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感到有任何不连贯的地方,因此直接看第二部不会有任何影响。
整个故事一环套一环,始终保持着悬疑感,让人忍不住往下读,最后多次的反转也不错,情节非常紧凑流畅,没有多少多余的废话,最后的收束扣合了书名,整体阅读感受非常不错。
故事从一起普通的伤害案开始,随着故事的推进,一个接一个的案件不断发生,出场人物也越来越多,最后渐渐地整个故事发展成两条线,每条线里都会出现一个关键的女性人物。
在第一条线里,核心人物是李静,当她出现时,很快就树立起了值得同情、坚强而又文艺的女性形象,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总有一些细节与最初形成的人物形象格格不入,一直到李静和吴德华先后自首,各主要人物的人设都还维持着原样,但最后的真相却带来了一次大反转,原来黑的一直是白的,白的一直是黑的,竟真的有人因为自己的欲望会去吞噬自己的骨肉,当人性的黑暗赤裸裸展示出来时,不禁让人背脊发凉。
另一条线就更加复杂了,最终涉及了三起命案,这条线里主要的人物是优秀的售楼小姐齐兮兮和事业有成的同学李源,几起案件一直都是扑朔迷离,最后通过刑警的抽丝剥茧,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汇集到了齐兮兮身上,并且从书中齐兮兮的表现以及李源对其的回忆中,给人留下了一个果断凶狠的女性形象。然而,当几起案件的证据链非常完整,几乎板上钉钉的情况下,刑警薛菲发现的一个小细节最终又使案情发生了逆转,相关人物的形象也再次发生翻转。
两条线除了开始被袭击的魏冬芹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似乎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故事,然而在故事的结尾,作者却给我们展示了李静、齐兮兮和李源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联系,我觉得这部分也有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同时也契合书名的含义,这三个人都迷失在了人性黑暗的森林之中,李静和李源始终在其中徘徊,甚至越陷越深,只有齐兮兮一人从黑暗的森林中走出。
结局让人唏嘘,也值得更深入的思考。
书封作者签章,感谢!《罪无赦:迷失的森林》读后感(十):比结局更意外的,是人心
这是一桩有关爱情的凶案,但似乎又和爱情无关。
银行女行长在街头遭袭,由此牵出了一系列案件,先后有3个家庭的阴暗面随着案情进展被揭露出来,其间的侦破出现多次反转,直到警方发现,悲剧早在几十年前就悄悄埋下了种子,只是阴差阳错之间,这颗几乎已经枯死的种子破土发芽,直至结出罪恶之果。
作品的副题,很好地与案件涉及的往事结合在一起虽然作者有意在作品收尾时,将所有线索收归一处,但在我看来,这种横向联系略显勉强。整部作品纵向来看,其实可以分为李源案和张鹏案两部分。其中,李源案作为案件的主线,从推理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复杂,作者在布线过程中,已很明显将伏笔留在书中某处。有关往事和显示的结合,也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与书名也形成了很好的呼应。相信如果这段感情并非爱情而是友情的话,整个故事在收笔时就会有很浓重的“黑乙一”味道,也会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吧。
从案件手段来看,罪犯的确无法赦免在我看来,整部作品之所以可称作者“扛鼎之作”,在于看似并非核心的张鹏案。应该说,这个案件的三次反转,形成了极为出色的叠加效应。在第一次及第二次反转出现前,作者似乎有意露出一些破绽,让读者,特别是有一定推理阅读经验的读者感到“意料之中”。然而,正是这一安排,往往让读者以为案件侦破到此结束,进而把重心放在与并线行进的李源案上,忽略了案件其实还有更惊悚的秘密。可以说,第三重反转,对于读者的“震慑”是双重的——其中既有作者对真相设定的意外性,又有情节本身带给读者心理的冲击性。特别是在三重反转后,读者如果回过头来再看之前作者对于一些细节的设定,会发现其中对人心之恶、毒的描写,让人顿感透骨之凉。涉及本案的几个角色,也在不断反转中,逐渐完成了性格的丰满,成为本书最大亮点,也让这部作品得以跻身社会派佳作。
骗中骗、案中案,实际上就是几度反转个人整体评价这部作品,认为优点非常突出,但也有缺点。比如,在第一章第一个场景中登场的苏健。作为心理学家,他出场后的表现不由让人想起福尔摩斯与华生的经典开局。然而,在其后的环节中,他却只是不疼不痒地露了几面,对于案件的影响并不大。这样的处理,就略显喧宾夺主了。毕竟算上正方反方,本作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较多。当然,或许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作为系列作品,他会不会在其后的案件侦破中大显身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