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颂文,好温柔一男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张颂文,好温柔一男的

2021-02-08 21:15:21 作者:鸽子 来源:鲁豫有约 阅读:载入中…

张颂文,好温柔一男的

  张颂文太爱哭了。

  《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他大概是哭的最多的一个。

  别人说演戏的不易,他哭;别人回忆过去,他哭;别人表达对这个舞台的不舍,他也哭。

  他太容易共情了,在节目里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狠话。

  他不会说你错了,只会告诉你,“也许这样能做得更好”。

  文|鸽子

  《我就是演员》这节目,还挺神的。

  不缺事故,也不缺热度。

  现在凡是带点评的综艺节目,似乎都走“真情实感”路线,《我就是演员》也不例外。

  导师们都直来直去,不打弯弯绕,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人骂,有人哭,有人看,有热度,皆大欢喜。

  老戏骨怒怼尬演流量,听起来就带劲。

  温柔导师指导后进学生,可就差多了。

  可偏偏,有人选择做“温柔导师”。

  没错,说的是他——张颂文。也是《隐秘的角落》里的朱永平,《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奕杰。

  ◎《隐秘的角落》剧照

  也有人说他拎不清、没原则。

  但,说狠话的人那么多,真不差他这一个。

  看了几期节目,只想由衷地感叹一句:

  张颂文,好温柔一男的。

  01

  

  先带大家看两个看完忍不住直呼“学校欠我一个张颂文这样的老师”的名场面。

  先是孙坚。

  他演《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商细蕊,一个旦角。

  他的问题不少,根据规则,他的那段表演甚至还没完成就被叫停了,导师们轮番批评,话说得直接,孙坚脸上明显有点挂不住,有委屈,也有不服。

  看表情很明显没听进去,也一直在为自己辩解。

  这时候,“人间导师”张颂文出马了。

  他先是定调,说“孙坚是选择了一种新的表演方式”。

  没说孙坚对错,只说“选择很重要”。

  接着循循善诱,说大家更认可的一种表演上的选择是“找共性”。

  最后,张老师故事铺开张,张颂文讲了自己当年曾经因为要排练话剧,去北京京剧团借衣服,看到的一幕——

  一个演青衣的演员,觉得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得不好,就去教育这个工作人员。

  青衣演员的说话声音是男生,态度也很爷们儿,但是骂完后扭头坐下的动作,一声“气死我了”,让他和其他人有了区别。

  张颂文告诉孙坚,那是那个青衣在行当里多年摸爬滚打的痕迹,也是演员最需要拿捏的那一类细节。

  ‍

  孙坚的脸顺了,不再急于辩解,而是频频点头。

  再看叶祖新。

  分组表演,叶祖新拿到的角色,是一个在横店当了一年多群演,为一场戏准备了很久,没想到还没开始演,就被男一号给灭了的演员。

  张颂文是叶祖新这组的指导老师。

  分歧出现了。

  张颂文觉得这个角色该演“顺从”

  叶祖新觉得该演“抗争”

  张颂文知道,事事不抗争,才是大部分演员的常态。

  他给叶祖新讲了自己的故事。

  一次在医院演戏,医生、护士、病人在走廊里跑,女一摔倒了,排练的时候没人说过有这个戏,张颂文下意识去扶,结果六七个副导演朝他冲过来,说这样不对,后面的戏怎么演?

  张颂文想回到起点,却被关进了小黑屋,他知道一个人摔倒了没人去扶压根不合理,但他没解释,也没机会解释。

  人微言轻。

  “男一说你是错的,你就是错的。”

  叶祖新被张颂文说服。

  在表演的段落中被“当红的男一号”指责,他不为自己辩解。

  被塞人换掉角色,他也没有抗争。

  只淡淡地说:好的。

  看他的表情你就知道,这一幕,一定发生过很多很多次。

  ‍

  副导演走了,他转身,一个人把这场戏演完。然后把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好。

  ‍之前不被看好的叶祖新,凭着这段戏,把张颂文演哭了,把郝蕾也演哭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表演不到位的人不少,张颂文却几乎没说过一句狠话,他不说你有多差,只告诉你,怎么有可能好一点。

  在张颂文那儿,好像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还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刘孜坦言40+女演员的难处——机会变少了。

  张纪中反驳她,说40+是一个女演员的黄金期,你那是自己的问题。

  张颂文站出来为刘孜说话。

  说就他所见,去跑组,80%的剧组都会写明,我们要的男一号女一号,18—23岁,40+女演员机会变少,是个事实。

  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制作团队没有自信,觉得大家就爱看这些。

  张纪中又反驳:《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不都是以中年人为主的?

  张颂文立马说:《隐秘的角落》是00后的戏。

  温柔不说重话,爱讲故事而不是道理,没爹味儿,但有看不惯的事儿,也会直说。

  当然还有,默默给看哭的郝蕾递上纸巾。

  不得不说,这样的张颂文,真的很拉好感。

  02

  

  叶祖新那场戏,之所以动人,郝蕾提到一个词儿——“共情”

  之所以有共情,是因为张颂文对叶祖新的指导不是想当然,而是有出处和依据,那个事事不抗争的演员,就是他自己。

  主持人问他:是什么时候的事?

  他说十几年。

  主持人又问:是十几年前吗?

  他说:不是十几年前,是整个十几年的时间,都是这样。

  那是“演员张颂文”,被看到之前。

  24岁那年,张颂文才决定要走演员这条路,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结果,他一跃成为全校年龄最大的学生。

  同学们见他都很有礼貌地说:老师好。

  这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台词,他以前的老师都用广东话讲课,他的普通话水平非常有限。

  老师给他定了一个标准,让他先别学表演了,四个月,拿下普通话等级考试,过不了自动退学。

  唯一的办法就是练。

  球场的角落成了他常去的地方,每天去练绕口令,说着发音压根不对的“四是四,十是十。”

  别人说广东人口条不行,不会卷舌,他就含着石头说话,上哪儿都这样。

  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条朴素的真理在张颂文身上被证明。

  几年之后,他以全届第一的身份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可被寄予厚望的他没想到:毕业即失业。

  怎么办?跑组。

  拿着自己的照片,写上资料,交到剧组的手里,等待被挑选。投了几个组,都没用他。

  老师帮他找问题:数量不够。

  从那之后,他有组就跑,见了360个剧组,被拒绝。

  第二年,280个,被拒绝。

  第三年,200个,被拒绝。

  怎么生活?

  靠北影小区菜市场要收摊儿的时候成堆卖的菜。

  靠自己对自己的鼓励。

  靠对表演的热爱。

  三年之后,他终于开始接到一些角色,尽管很小很小。

  第一次拍戏,是做群演。他不敢挑,不然群演也没得做。

  但他表演的标准没降。

  他问人家:

  这人叫啥?做什么工作?多大年纪?什么性格?父母什么教育史?

  给人问烦了,说你快走吧。

  问问题把工作问没了,一般人就不问了吧?

  结果张颂文还要接着问。他说这是他的专业教会他的事情,再小的角色,也要用这个方法。

  哪怕自己在镜头外50米,100米,也要想清楚角色,做什么,怎么做,心情怎么样,工作是什么,家庭,爱情,看过什么书……

  也正是这样的坚持,为他带来了日后大大小小的角色。

  他的表演能让导演成为“回头客”。

  就像娄烨,第二次来找张颂文,是因为他在之前剪辑的时候发现,不管离镜头多远,张颂文都在建设自己的角色。

  ◎《春风沉醉的夜晚》剧照

  娄烨相信这样的演员,能对自己的角色负责。

  03

  于是张颂文,成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里的唐奕杰,一个城建委主任。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剧照

  那时候娄烨找到张颂文跟他说:希望你来帮我演一个官员的角色。

  张颂文的十万个为什么又开始了。

  “这个官员多大年纪?”

  “就你这个年纪。”

  “什么官职?”

  “处级干部吧。”

  张颂文找了个类似的部门上班,包括会跟着去拆迁现场,上了一段时间,这个人的形象在他脑海中也越来越清晰。

  有天去定妆,穿上衣服之后,张颂文就用这个官员的身份和感觉跟娄烨说话:

  我说你们的电影好好拍,我希望你能做出精品。

  娄烨就在那儿乐,说可以可以,是这种感觉,但是可以再胖一点。

  就这一句话,当时离开拍还不到一个月,张颂文开始快速增肥,最高纪录的时候,他胖了27斤。

  不但增肥,他还拔了自己额前的头发。

  在他那里,一个演员的身体为角色服务,是应该的。

  他让自己变成唐奕杰。他相信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要为这个角色找到支撑,让他的行为都合理有依据。

  这些付出也没有白费,不少人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了他。夸赞他的表演,觉得他压根就是从晚间新闻里走出来的男人。

  他总是试图寻找人物内心的逻辑。

  拍《隐秘的角落》,到了湛江,剧组没马上拍他。

  ◎《隐秘的角落》剧照

  他知道自己的第一场戏是吃馄饨,就开始为这场戏作准备。

  他饰演的角色朱永平刚刚丧女,张颂文三天没怎么吃东西,晚上熬夜,他希望呈现出的状态是:这个男人整个垮了。

  他和导演说:你别喊停试试,我由着这个爸爸的感觉走。

  楼下的馄饨摊老板不知道他丧女,照往常一样给了他三份馄饨。

  他不想带回家让妻子伤心,就把其中一份放在了垃圾桶上,可转念一想,不行,这样好像就把女儿扔了,就又把它拿回来,自己坐下来吃。

  吃着吃着桌角一动,那是张颂文给桌子动的手脚,一个中年男人被压抑的情绪,突然在这一刻崩溃了。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张颂文知道,一个成年人是不会轻易在别人面前流露悲伤的,通常是一个人的时候,被某一个莫名的点戳中。

  这场原本只有五秒钟的过场戏,愣是被张颂文演成了重场戏。

  这些细节从哪儿来?

  观察、琢磨,把自己扔进生活,交给角色。

  张颂文在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里曾经说过:演戏演什么?

  不就演相逢,相知,相爱,分别。

  他喜欢去菜市场、地铁站、医院门口,去观察人,观察生活。

  在他看来,那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所以他演出来的戏,不飘着,有共鸣。

  有人担心,张颂文红了之后,会不会就变了?

  我倒不太担心。

  因为最近有个新爱好,就是看张颂文的微博。

  他经常分享一些日常,而且几乎每条都会回复粉丝的留言,就像和朋友唠家常一样。

  有人因为喜欢他,跑来做跟组演员,他回:你明天喊我一声,说广东的文杰我就知道了。

  发酒店的早餐,也能讲上一段故事——

  有人评论说自己也想分享,但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蚌埠有什么美食。

  张颂文回人家:蚌埠有马思纯。

  看上片场的小木马,想搬回房间——

  粉丝建议他和置景老师撒娇,他自认为已经暗示地非常明白。

  宣传《我就是演员》,因为强迫症,13张图怎么看怎么难受,又自己跑去电视台的微博里找图,凑了两张充数。

  温柔、有趣、真诚、专业。

  这样的张颂文,值得更多人看到。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人物·时间的力量》《爱奇艺娱乐访谈》《隐秘的角落花絮》《我和另一个我》《我就是演员》等截图,豆瓣及网络,图片不为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封面来自新浪微博@张颂文表演工作室。

  在最近的视频号点赞留言活动中

  恭喜@海阔天空获得编辑部推荐的好书一本

  在文章《鲁豫私藏片单|豆瓣高分悬疑片,

  你一定想不到凶手是他》的互动话题中

  恭喜@沐苏翊 获得《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一本

  请在2月10日之前

  将邮寄地址留言给我们

  欢 迎 关 注 点 赞 评 论 转 发

  我们会不定期抽出幸运粉丝

  送出精美图书

  关注鲁豫有约

  喜欢张颂文的点个“在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