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9 02:18: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的读后感大全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一本由[芬兰] 劳尔·洛依奈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一):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北欧迷团”逐渐演变成为今日世界最令人沉醉的神话之一, 极光照耀之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里的秘密 ,连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未闻其详,据直线到达距离最短的欧洲人明确表示,其实相比之下,他们还是更了解亚马孙雨林。

这本童话书勾起了我很多回忆,小时候在幼儿园读过的一本图画书就是上面的故事,那本书没有封面了,很多小朋友看过,书角也卷了边,但我记得那些故事的气息,一种幽暗的力量攫住了幼小的我,我读了很多遍,此后成为一个老师眼中不爱活动只愿意在角落里看书的小孩。

多年以后重新翻阅,发现整本书用同样几个母题反复讲述,很有些不拘小节,为了惩恶扬善基本上不太在乎细节,那些为了利益妄图杀掉自己丈夫的妻子最后也得到了拯救,夫妻俩照样一起过日子,原来皇室也这么不讲究?另一个角度想,古早时代,欧洲有几百个国家几千个国王,确实遍地是王子公主的故事。

善良的穷人想要拯救众生、追求美女,必然要借助魔法,而魔法往往被坏人利用,穷人经历了重重考验,最后抱得美人归,并且解决了家中几十年揭不开锅的问题。这一定是平民文学,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依然有人在读,有人在信,哪怕在极地冰川的国度,依然有信望爱。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二):包罗世间万象的故事

  

有的故事讲了100万次也听不腻,就像《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这本书里的故事一样,这些故事是来自芬兰的民间故事。每个人天生需要听故事,也天生需要讲故事。故事在民间流传着,一代又一代地口口相传着。故事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人类想象的扩展。

在这本书的故事里,我们能了解到芬兰的历史、人文、地理常识,能了解西方的文明与人类的思想。说到芬兰,人们会想到那里覆盖率高达80%的森林,北欧故事里的精灵、巫婆、小矮人、还有圣诞老人等,好像几乎都在那里出现。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比如《聪明勇敢的裁缝》、《老鼠新娘》、《寻找哥哥的妹妹》、《皮鞋匠》等等,六十多篇故事,讲述着人间的真善美,也透露着人类社会里的邪恶和自私,把这些故事和人性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从故事里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醒人们辨别是非,不要遗忘美好。

这些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里面蕴含着哲学和真理。让这些故事从孩子小的时候就陪伴他们,从故事里接收正能量。比如《两个女儿》这个故事里,告诉孩子善有善报,邪恶的人终究会得到报应。这个故事很像《灰姑娘》的故事。《寻找哥哥的妹妹》里的妹妹也是很善良,而且勇敢,为爱付出,为了寻找哥哥们不怕艰险。这个故事的情节和格林童话里的《十二只野鸭子》如出一辙,还有安徒生童话里的《野天鹅》,可能格林和安徒生撰写的童话故事也是来源于这些国家的民间故事。

书里的故事像是民间普通老百姓口述的故事,然后经过作者收集并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包罗世间万象,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心灵记忆。大家都很熟悉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也是来自芬兰的民间故事。那位贫穷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住在海边的旧鳕鱼桶里,这里的开头比我们在课文里看到的还要可怜,记得课文里说的他们是住在破旧的木屋里,但是在这里,他们连一间屋也没有,只有大鱼桶栖身。渔夫意外地捕捞到一条比目鱼王子,它请求渔夫放了它,许诺对渔夫有求必应。渔夫的妻子得知以后,贪婪的她欲望一次次膨胀。如果她及时停止过分的要求,或许他们能就此过上美满的生活,但是因为她的贪得无厌,到头来一场空。这个故事在警示人们不能太贪心,要知足常乐。

大道理如果直白地讲给人们听,人们未必能接受。但是通过这些故事讲述给大家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记得深刻,并且理解得更透彻。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三):抱起云杉树,去挑战水妖吧

  

最近读书的热情不错,今天在读的这本,是《讲了100万次的故事》。

这系列有12册,以故事归属的地方,分为北欧、德意志、俄罗斯、法国、非洲、芬兰、挪威和印第安。

以民间讲述的口头故事,不同的国家、民族、语言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似乎又没那么大。

盖因为民间故事的主要听众是孩子,而人类幼兽尚未形成复杂的人性,动物性的一面占据上风。不同的国家和语言,在给孩子讲的故事,也就显不出巨大差异。

因此上,我读起芬兰的古早故事,会发现其中多是是童话,而和我看到的那些童话比起来,没有给我太意外的。

给孩子们的故事,光明的那一面,无非是幻想、冒险、善良、友谊等等。而黑暗的那面,则关注于制造危险的冲突,暴力、诅咒、孤独、贪婪什么的。

我自己是小孩子时,最大的情绪是恐惧,那是因为对一切事物的未知。你把它理解为孤独也行,知识和经验的成长,会让人变得自信,甚至走向自负和偏见。

在看了一大堆童话后,我才发现,童话往往就在利用孩子的这种恐惧。在那些故事里,未知的恐惧情绪,常常具化为超越认知的模样。

它们可以是森林里的怪物、水妖、坏国王等等等等。

我甚至能从这些故事里,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恶意。成年人编织的故事里,热衷于让孩子感到恐惧,吓得瑟瑟发抖才好。

吓唬孩子的微妙恶意,就埋藏在那些不必要的细节里。在芬兰的童话里,力大无穷的小子被老太婆威胁:「我要挖掉你的眼睛,像打杀蟑螂一样打死你,让你脑浆四溅。」

这是成年人的智力优越,那个讲故事的人,自信不会遭受到老太婆挖掉眼睛,而孩子面临的恐怖则增加了。

因为这套书收集的故事,来自不同的时代,因此故事黑暗面的尺度,也受到年代的局限。在今天,在城市文明的保护之下,断指残臂的暴力故事,恐怕是脆弱的家长,难以承受的。

有趣的是,一个故事每一次被讲述,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时代下,它们会被二次加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被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也就被改写了100万次。

所以这本书的趣味,是在今天的尺度下,又会需要被修饰再创作,也就自然发生了故事被讲述的1000001次。

另则,我实在看不到芬兰的存在,只有在童话中反复出现的云杉树,似乎是这个高纬度国家随手拿来的植物吧。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四):源远流长

  童话故事,也是一种活化石。 每一个童话故事都诞生于自己所在的世纪,它们蕴含了那个世纪里所有不敢明说的道理,或虚假,或诚实。讲给孩子,那就是藏于深处又浮于表面的真实。 童话短短几则,却能照亮我们的生活,点明我们的人生。童话的魅力,在于把人类一切复杂的情感,知识,道理,能力,通过最生动的故事传达出来。《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皆由民间各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故事,一代一代通过口头和文字等方式流传下来至今被我们所阅读。这些故事极具生命力和朴实的道理,不仅被当地人喜爱,也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喜爱。如果说世界上最为流传最广的童话故事集是格林童话,也是被称为最经典的童话故事集;其中许多的名篇至今仍能记忆犹新。 不过世界上除了格林童话,当然也还有许多的童话故事集,还有许多童话故事集让人难忘并且印象深刻;比如世界各国的童话故事,那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我们阅读童话,不仅是看到其中的故事,更是与创作者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当时的劳动人民进行一次跨时空的交流;并感受其中故事深远的意义。 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书中的故事来源劳尔,洛伊奈收藏的档案库中,这位芬兰著名童话作家,同时也是童话大师;被芬兰人民亲切地誉为‘所有孩子的童话叔叔’。 在这本童话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世界已经变了,世界还将变化,而你说的故事,也许是真的。 童话故事没有阶级限定,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中有许多主角,帅气的王子,美丽的公主,勇敢的勇士,聪明的裁缝,富有才华的学徒,甚至有各种在人们普遍意识里认为是反派的狼。可它在这里是一匹乐于助人的狼。 这些故事看起来和其他的童话故事并无不同,一样的公主一样的王子,他们也经历磨难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勇敢的勇士战胜了强大的妖怪。 可是,《小拇哥》故事中有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小矮个儿能采到地上的浆果,大高个儿却无法摘下来天上的星星。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是真的有被震惊到,那一瞬间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东西破过堆积的尘土发了芽,梦然开花。 所以说,童话故事并非看起来的那么幼稚,阅读的小朋友在故事里面看见正义,学会勇敢,学会平时老师和长辈都不会教到的道理。孩子们在和朋友聊天时会聊到自己看过的故事书,讲讲他里面讲了什么,都有什么角色,那个角色是什么样的,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小朋友觉得他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可他们不会说昨天在家妈妈教了我什么,妈妈教会我什么,妈妈是怎么教会我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教我。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教导孩子的时候,没有童话故事那么有吸引力。我们不会变成美丽的公主,我们也没有帅气的王子,只有一张就事论事,把他当成大人来教说的一张嘴。小朋友已经厌倦了我们,所以一个道理需要说好多遍他才会真正的记住,可童话故事不一样,他甚至只需要讲一遍,小朋友就可以对他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我们也是。 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感谢这些童话故事的创作者和收集者,他让我们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五):芬兰的童话世界

  这一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卷》中,记录的是芬兰的童话故事。 芬兰,被称为“童话中的北境王国”。 一方面,这是由于芬兰的地理环境。芬兰共和国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有“千湖之国”之称。整个国家三分之一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 另一方面,芬兰有着一个标志性的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或许不熟悉芬兰,但一定知道圣诞老人。1927年芬兰的儿童故事大王,马尔库斯在电台讲故事的时候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的拉普兰省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圣诞老人的故事,仍流传至今。 极北之地,圣诞老人的传说。 这些无疑给芬兰留下了极大的浪漫想象的空间。 而在这本收集芬兰童话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世界已经变了,世界还将变化,而你说的故事,也许是真的。” “你说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这一句话给这本书增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要掀开这一层面纱,便打开书,阅读它。 芬兰的童话故事的主角,有勇士、王子、公主,机智多谋的裁缝,才华出众的学徒,甚至有乐于助人的狼。 乍一看,其实与小时候阅读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没有太多的区别。 小伙子与姑娘、勇士与公主、乞丐与公主……最终都结了婚,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统治着他们的王国。 在这些故事中,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那些诚实劳动的、真诚善良的人,都将迎来好的结局,而那些阴险狡诈、忘恩负义的小人,都将得到他们的报应。 虽然早已预知结局的美好,但是,并不妨碍拥有一个享受的阅读过程。 情节不落窠臼,或许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芬兰童话里故事的走向,以及故事中人物对话、思维的妨事,都让人感到新鲜不已。 例如,在《小拇哥》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矮个儿能采到地上的浆果,大高个儿却无法摘下来天上的星星。” 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包括扉页上,那一句出自《那是谎话》这个故事的句子。 “世界已经变了,世界还将变化,而你说的故事,也许是真的。” 整个句子用词平易近人,但细细一想,世界正在并且将永远变化,那么,事情也在永远变化,所说的故事,或许曾经是假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真的;或许,所说的故事曾经是真的,但是由于世界的变化,变成假的。 真真假假,不也很巧妙吗? 短短的一句看似简单的句子,却能有如一颗石子般坠落人的心湖激荡起一丝涟漪。 可见,芬兰童话,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存在。 此外,这些故事全部都短小精悍,因此阅读起来倒十分紧凑,一口气就能连着看完好几个故事。在这个混沌的夏日里,已经步入成人世界的我,仿佛再一次回到了那个简单纯粹的童年时光。 不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就那么顺其自然地,看着童话,相信美好。 在一家芬兰的旅游网站中,如是介绍芬兰:虽然生活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中,芬兰人却热心、开放、诚实——尽管他们可能嘴上不承认。“冷”幽默,我们天性里就擅长。 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全球排名中,芬兰排名第一。 那些快乐的、幸福的基因的来源,或许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答案。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六):我们已经长大,故事还在继续

  对孩子来讲,童话是童年的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正是因为有了童话,童年才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我们的一生中会听说过很多很多的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等。童话使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想象,没有童话的童年,将是暗淡无光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童话,他们彼此传播着,带给孩童最为美好的童年回忆。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着,而童话依旧经典不衰。这些被反复多次讲出的故事, 它们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以温暖,给人们以鼓励。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收集了1000多个世界上经典故事,来自遥远的人类童年,来自遥远的他乡,这一站,我们听一听芬兰的故事。相对于童话王国丹麦,芬兰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它位于北欧的北部,是一个充满童话氛围的国度。置身于芬兰,感受一下那里的文化。

  无论童话故事出自哪里,带给孩子们的定是要美好的,充满着希望或是有着向上意义的。要给孩子们带来勇气和智慧,让他们明白勇敢,诚实的力量。这样的童话故事才有着意义。在《力大无比的马蒂》中,马蒂是一个强壮的小伙子,他有着无比强大的力气并且很勇敢。因为太过于强壮,总会因为某些事情误伤他人,也便被村民们排斥,铁匠父亲无奈的让马蒂去做一些平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并且以为这样马蒂便一去不回。然而勇敢的马蒂总是能闯过难关,带着战利品回来。小小的村落没有意思,马蒂最终决定去外面闯一闯,在路上遇见了其他人并且结伴而行。在马蒂解救了公主收获了大量金银珠宝的时候,其他人抛弃了马蒂,使他困住无法出来而他们便可以分珠宝了。故事的结局马蒂赢得美人和财宝。勇敢,坚强,善良是我们看到的马蒂,正是他这样的性格才有最完美的结局。

  《兄妹俩》并不是一个关于美好亲情的故事,或许一开始是的。失去双亲家境贫寒的兄妹俩带着一只猫和一只山羊离开了破乱的老家去外面看一看,在路上因为没有食物他们吃了山羊,而猫咪带领他们走到一个果园,在这里他们吃着树上的果子,然而果园是属于巨人的,他们被迫留下来做工,一次又一次不停的逃跑,一次又一次被抓了回来,终于逃脱了巨人的控制。这一段很精彩,误入一个地方,不停的逃脱,在动物的帮助下,要勇敢坚强的去一次次尝试。逃离巨人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城堡,那里有吃的,住的,仿佛一切都是为两人准备的,不过这是一个恶魔,它化作年轻男子的模样诱惑着妹妹,经不住诱惑的妹妹也跟着恶魔去伤害自己的哥哥,不过漂亮的哥哥每次都有惊无险的逃过一劫。故事的最后恶魔得到报应,哥哥幸福的生活下去。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悲伤,或是喜悦,在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成长,他告诉我们要勇敢,无论有着怎样的危险都要勇敢的生活下去。世界在变化,故事在不断的传诵着。它们或许变了模样,却依旧是有着传奇色彩的。《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还在继续,人生还在继续,无论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变化,无论人类有着怎样的更替,故事在继续,那些勇敢的人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故事在继续,我们也在继续倾听。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七):故事——钥匙、起初与历史的积淀

  陈丹青在纽约听木心讲世界文学史时,记录有这么一段话:

  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想起,我幼时,母亲也经常在夜晚给我讲故事。或神奇,或瑰丽,或有趣,或精彩。种种描述,不及故事妙趣之万一。而潜藏在其中的,是母亲的爱心,也是幼童的好奇心。从此而论,故事是少年接触世界的一把钥匙,而好的故事则是一把万能钥匙,足以令我们领略世界的风景,启迪心智。故事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更是让我们能够快活的。而这种钥匙,不论是幼童,少年,青年或是中老年人,都需要。

  这一系列,每本书开头都有“厄运威胁犹太人”的故事。其中谈到了地点、篝火、祈祷文与故事。如果从隐喻象征来考虑,地点是生活与方向,篝火是希望,祈祷文是信仰,那么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这起初,是这件事的本身,是我们了解地点、篝火与祈祷文的途径。尤其是在现当代,故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我们有很多能够代替故事的事物可做,却没有能够充当故事的替补。也就是说,故事是唯一的。

  故事之所以唯一,在于其历史性。或者说,这些故事是经过历史洗练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延绵不绝而存留至今的。因此,这些故事往往为民间所搜集,民间的土壤是故事,而故事的土壤是生活。每一则故事,都是一则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得以领略生活的意义。更加重要的是,每则故事都有其韵味,值得反复思量。

  例如,书中有一则“国王与狮子”的故事。故事大意为,一国王出国考察,船在大海上失事,只有国王幸存,流落荒岛。途中看到山鹰和长毛狮子狂斗,帮助狮子杀死山鹰。而后狮子与国王相互陪伴,度过七年。第八年,妖魔经过,提出可以帮助国王脱困,要求是索要国王的小女儿。国王勉强同意,要求带上狮子一起回家。到了王宫,发现有一位新国王,狮子帮助国王赶走新国王。而国王不愿意将小女儿交给妖魔,因此找牧师来商量对策。牧师给公主一本《圣经》,让其待在靠近教堂圣坛的地方,坚守到天亮,妖魔就无法带走公主。公主抵抗住了妖魔各种变形的诱惑,没有被带走。而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年事已高,去世。狮子趴在墓顶上不吃不喝,五天后随之去世。而为了纪念友情,狮子仍在王国国徽中。

  初读来,觉平淡无味。但仔细思考,其中提到了人与生物的关系,如国王与长毛狮子的友谊,国王帮助长毛狮子杀死敌人,而长毛狮子为国王寻找食物。相依为伴七八年,友谊深厚。国王最开始形容长毛狮子,为“长毛兽”,后面则形容为“忠实的朋友”。后面背景一转,妖魔登场,帮助国王脱离困境,而索要他的女儿。而国王寻找牧师,让其商量对策。牧师提出《圣经》,其实是反映基督教传入芬兰这一事实。

  如果将一切人和物“符号化”,其实可以发现这是一出极为有趣的宫廷剧。国王为宫廷掌权者,而狮子则是他的忠臣与护卫。新国王是反叛军,而妖魔则是觊觎国王的外邦。这个故事可以改写为:国王因外交出国访问,途中结识并拯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成为他忠实的护卫。因特殊情况,他无法回国,而外国发现了他,答应把他送回去,但要求娶他的女儿,继承王位。国王无奈,只得答应。回国后,一直跟随他的护卫帮助他平定了叛乱,但国王不愿将女儿嫁给外国,便求助于教廷。教廷提出解决方法,外国无奈,只得退去。

  如此一看,这故事依然连贯。而这类事件,在中世纪并不少见。虽然这种改写缺乏实证证据,但仔细品味,却又合情合理。当时的老百姓讲故事,不就是这样吗?将一些现实发生的事情,予以改编,然后随着时代改写,更迭。最初的色彩,虽然难以再现。但长久的深思与感动,不绝。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八):在童话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人不喜欢童话。因为童话能够照亮生活,也能够照亮我们的人生。童话的魅力,在于用生动好玩的故事讲述人类最朴素的道理,具有最广泛的普世价值。放眼世界,经由各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童话故事,一代代的经过口头和文字等方式流传至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被当地人所喜爱,也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喜爱。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童话故事集大概就是《格林童话》了,被称为是两百年来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童话故事集。说实话,我也是这本童话故事的忠实读者,许多名篇至今记忆犹新,令人难忘。

  不过,世界上除了《格林童话》,还有许多的童话一样令人难忘。比如,北欧童话、挪威童话、俄罗斯童话等等,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阅读这些流传至今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触摸童话创造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也能够在新的语境和环境下感受童话故事新的意义。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由乐府文化精心编著的世界著名童话选集中的一部,根据芬兰著名童话作家、童话大师劳尔·洛依奈创作的并经过芬兰文学协会同意从其档案库收藏的大量童话故事素材中精选和重新创作成的一部大型芬兰童话故事集。本书的译者杜钟瀛老师曾经担任过我国驻芬兰等国的资深外交官,对芬兰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全书所收集的芬兰童话故事共有63个,故事的主角除了人类之外,最常见的有牛、猫、大鹰、狗等动物以及其他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通过一个个情节婉转的故事,讲述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书中既有善良的农夫,也有贪婪的黑巫师,既有力量庞大的谁要,也有舍身取义的老水牛;既有贫穷的小伙子,也有富贵的公主。这些故事无论是放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63篇故事中,每一篇故事都有血有肉,通过一个个刻画鲜明的故事形象,表达了种瓜的瓜、种豆得豆的朴素道理。尽管每一个故事都有反派的形象,但是终于还是被正义的力量所消灭。所以,每读一个故事,内心都会感到一阵愉快。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相对较长的故事是《兄妹俩》。这个故事通过相依为命的兄妹俩经历数次生离死别的考验,赞扬了坚守亲情和正义的哥哥,刻画了一个贪慕虚荣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亲情最终和卑鄙邪恶的恶魔一同死去的妹妹的形象。这个故事里,善良的哥哥为了挽救妹妹的性命,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的赴汤蹈火为其取来救命良药,也一次次的将生的希望带给妹妹,但是他的妹妹却被恶魔的花言巧语迷失了心性,一次次的被恶魔设计利用,好在哥哥是一个善良正义的人,他用真诚感化了他的动物朋友公牛、狼、熊、狗、乌鸦等等,都成了他一次次战胜挑战、化险为夷并最终战胜恶魔的最强“CP”。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得道者多助”的朴素道理。

  通过阅读这本童话故事集,我更加认识到了保持正直善良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更加锻炼了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我也感觉阅读这本童话集,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素材,特别是自己讲故事的素材,或许我也能够通过这本书的启发,去发现新的故事呢。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九):口耳相传的故事汇总

  故事开头总是相似的,比如“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是多久呢?没有人知道。

  以前,书是极其贵重的。没有钱买书的人,通常都是听别人讲书。再不然就是抄书,等有了钱才舍得买书。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故事,会让你觉得熟悉,曾经小时候听过。

  比如这本书《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翻开来看,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熟悉。

  如《力大无比的马蒂》这个故事,铁匠和森林姑娘生的儿子,马蒂力气很大。像小时候就能挥动铁锤,推摇椅能把摇椅推破裂,这种力气大的事情,数不胜数。后来他遇见了三个同样有力气的小伙子,便结伴而成,可是在美丽的姑娘和大袋财宝面前,这三个同伴,露出来贪婪,产生了邪念。没有了互相帮助,没有了诚信,自然可以想到他们的下场。

  而在《聪明勇敢的裁缝》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小裁缝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国王消除了灾星,智取胜利。而国王也信守承诺,给予了黄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自然可以想到裁缝过得很好,国王的生活也更好。

  这二个故事,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但是故事内容,都是有关于诚信,智慧,更有对人性的考验。特别是当处于诱惑时,面对人性的贪婪和各种邪念,能否经得住考验。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是需要听故事,从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摔得头破血流才悔悟。

  特别是这个《聪明勇敢的裁缝》拍死七个苍蝇,缝上一下打死七个,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曾经肯定听过这个故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小开本的书,精美的硬封面,还带着充满故事的插图。这些版画插图是由北京某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

  版画看着简单纯朴,却正和这些故事相通。每一个故事里都蕴藏着道理,道理简单,执行起来却是难。这也正是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要告诫我们的。

  真是似曾相识,未曾知是何人编的故事,未曾遇见创作故事的人,不曾见面,却在千年之后,有幸听到这些故事。

  在乐府文化故事系列中,这套“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真是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这套丛书里的故事都是民间传说,神话类的,都是祖祖辈辈讲述出来的故事。现在被整理成册。

  这系列故事中,呈现出来的,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神,人与魔,还有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等之间的故事;故事内容不仅有关于诚信,守诺,还有关于勇敢,智谋,更有关于梦想,思考等等。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就能体会到这么多的内容,并且将之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确实是瑰宝。

  特别是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文字并是特别小且密集的。恰好是因为这样,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以纯文字性质,配以这些传说,神话和童话,恰好可以让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来尝试阅读。

  更为关键是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某些故事与现实的地理相貌还有相吻合之处,更可以让孩子看到大自然和人类的想象力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通过故事去认识这个地区,通过故事去旅行。

  该系列除了《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还有法国,俄罗斯,非洲等等,共计八套,喜欢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十):走进“千湖之国”的童话世界

  

什么是“童话故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这看起来似乎过于复杂。在我们普通人眼中,童话代表着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儿时亲密的伙伴。它们是无数代人给他们的子女讲述,而这些子女又会给他们的孩子重复的动人故事。它们凭借人们的记忆存在于家庭之中,代代相传。

不仅仅是我们,世界各地的民族也在讲述着相似的童话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了成百上千年。如今,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深厚生命力的民间传说、神话和童话故事,编撰出了这套“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丛书。在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是来自往昔的声音,呈现出故事的原初面貌,更呈现出不同民族和整个人类童年的模样。这些故事与大自然和想象力密不可分,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世界,也看到了人性和文化的发展脉络。

众所周知,芬兰是圣诞老人的家乡,是一个极具北欧风格和文化的国家。它的森林和湖泊纯净而美好,静谧而安然,充满着美丽与神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素有“千湖之国”美誉的芬兰,来分享这个美丽国家的童话故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书中的故事来源于劳尔·洛依奈收藏的档案库,这位芬兰著名童话作家、童话大师被芬兰人民亲切地誉为"所有孩子的童话叔叔"。

这60多个精选和重新创作成的童话故事从力大无比的马蒂到国王的卫士,从神奇的戒指到神奇的冰刀,它们或熟悉,或陌生,一个个传奇冒险的故事散发出芬兰这个国度特有的璀璨文化和精神传统,一个个简单凝练的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在《聪明勇敢的裁缝》这则故事中,从开始的一举打死七个苍蝇,到斗败巨人,再到消灭邪恶的巨人,杀死为非作歹的犀牛,我们从这则耳熟能详的故事中真切感受到了小裁缝的聪明与勇敢。不得不说,无穷的智慧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好武器。

而在《渔夫和他的妻子》故事中,我们所熟知的金鱼换成了被施了魔法的王子,可是故事的情节依然为我们所熟知。从小房子到石砌的城堡,从头顶金王冠的女王到权利无限、至高无上的女皇……当贪婪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最终的结果就是渔夫和他贪心的妻子一直住在破旧的鳕鱼桶里。

善与恶,真实与谎言,智慧与愚蠢、邪恶与贪婪……简约的叙事方式,朴素的语言结构,将故事中的人物与故事刻画得栩栩如生,一次次奇妙的冒险之旅为我们打开通往童话殿堂的大门,滋养心灵,激发想象。

世界已经变了,世界还将变化,你说的故事也许是真的。——芬兰故事

正如,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这部巨著中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是对远古时期和遥远地区的珍贵记忆。但是古老没有使它们失去光泽,它们仍然同初生时一样崭新而充满活力。

那就让我们继续向孩子们讲述这些经典而有趣的故事,就从第1000001次开始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