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摘抄

2021-03-22 03:2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摘抄

  《汉声中国童话》是一本由汉声杂志社 编写·绘图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36.00元,页数:20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一):孩子超级喜欢的两套书之一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汉声的几套书竟然豆瓣没评价,后来一想估计是小朋友不用豆瓣。

  我家孩子最喜欢的书,大多数是台湾的。小小牛顿幼儿馆和百科馆共100本全买了,反复看,三岁买的,开始听录音看(爸爸妈妈讲的没有阿宝哥讲的美),后来自己翻着看,现在小学一年级了,还时不时翻出来看,放在他最方便的那层书柜上。还有这套童话也喜欢,但是字比较多,估计读完一年级能自己独立看完了。

  强烈推荐!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二):真、善、美、童,是我选择这套书给孩子阅读的原因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 李一慢/评

  一直以来,汉声有三样产品对我影响很大:每年一套的生肖套装、《汉声数学》,还有就是《汉声中国童话》。我们家爱买书,书太多家里放不下,所以隔段时间就得把书倒腾到另一个地方去。每逢这时,我的女儿就说,《汉声中国童话》千万不要动。因为她一直在看这套书。为什么我女儿会一读再读呢?在我眼中,这套书确实很不一般,它有很多独特之处,用四个字足以概括。

  第一,善。这套书关联历史人文。书中包含并传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将一些普世价值传递给读者。读这本书,能让孩子感受到善念。所以它是“善”的书。

  其次,美。这本书呈现传统艺术之美。以黄老先生为首的创作团队,不仅花大力气搜集整理编写了那么多有价值的趣味故事,还专业、用心地用多种传统美术技法来制作内文插图,甚至插图的边框也是用青铜纹饰、敦煌壁画等民间艺术精华来装饰而成,封面及内文装帧也是匠心独运,用心设计。历时30多年,看上去依然特别美。因而,它是“美”的书。

  再有,真。书中好些故事的内容及插图都是经过严谨的考证而来的。它们能文学性、艺术化同时真实地结合历史,让我们如穿梭时空般,身临其境地感知古人的生活、习俗、科技等。因此,这是“真”的书。

  还有就是,童。这套书自出版以来,就非常受孩子欢迎。我儿子、女儿喜欢它,不光他们,还有很多的孩子都喜欢它。这足以说明它富有童心、童趣,是“童”的书。

  真、善、美、童,这就是我愿意选择这套书给孩子阅读的原因。

  此外,在我们家,这套书还有额外的一些“趣”。拿到这套书后,我们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挨个读故事给孩子听,而是以家庭成员定位,关联选择故事。举个例子,我的旧历生日,正好是传说中的观世音诞辰。于是,我岳母就特地选了《五月十九日 秃尾巴老李斗白龙》这个故事读给孩子们听。这样就将这套书和家里的每个人联系起来了,这种读法也特别好玩。

  还有,我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参加海淀区一个朗诵比赛。孩子们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大多是非常流行的西方童话故事,也有一些简单的成语故事。我儿子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威震西域的班超》。讲完后,老师问他,别人都讲《刻舟求剑》,或者小白兔、小红帽的故事,你怎么想到讲这个故事呢。我儿子告诉老师,他平常爱读《汉声中国童话》,书里就有这个故事,他很喜欢。老师很认可,也对他表示了鼓励与支持。有了这次经历,我儿子也从我们和他的亲自共读中,感受到了这套书的不一样。

  作为一名童话创作者、自媒体阅读推广人、小学阅读课主讲人,我明年阅读课的主题就是读懂中国。我觉得,有了《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就可以读懂中国。这是我前两年力排众议给它颁奖的原因,也是得知现在天地出版社出版了精装版《汉声中国童话》后,我愿意来介绍、推广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说一件我女儿的趣事。我女儿告诉我她将来要生六个孩子,还说,“爸爸,将来我去国外生活,我要把我的六个孩子留在你的身边,因为你特别会讲故事,你一定要给他们讲《汉声中国童话》呀!”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如我的儿女般爱读《汉声中国童话》,并且,他们将来也愿意把这套书里的故事读给自己的孩子听。这是以黄永松先生为首的《汉声中国童话》创作团队,以及众多致力于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辈的初心。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三):想要提升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赶快把这套绘本馆镇馆之宝捧回家吧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和尚,与一位文人同宿于夜行的航船中,文人高谈阔论,和尚感到敬畏慑服,在睡觉的时候也把脚蜷缩起来。后来,和尚听文人的话中有破绽,就问文人“请问这位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文人说“是两个人”。和尚又问“这样的话,那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文人说“当然是一个人啦!”和尚听到这里笑着说“这么说来,就让我小和尚先伸伸脚”。

这则故事选自张岱的《夜航船》,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天下知识的驳杂广博,自诩学问的人也很容易被贩夫走卒问难住。于是张岱便把古往今来的知识体系化、条理化,编纂出这样一本书,凡是他认为和“文理”有关的尽量囊括其中。如果换成自媒体标题,便是“那些你不得不知的国学常识”。

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这种“你应该知道的知识”。童书领域亦然,有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故事、童话寓言,他们构成儿童的阅读阶梯,和语言圈子。孩子若是缺失了这一部分阅读,在作文的写作和阅读品鉴中,形成短板。这些可以说是属于没有明说但是不得不知的启蒙知识,而《汉声中国童话》,把这一部分内容集中整理出版,可谓是儿童界的“夜航船”,属于你“不得不读”的中国童话。

咱们可以来聊一聊这套书的优点和必读理由。

和时间联系紧密

这套书的新版是12本,分12个月呈现365个故事,如我们前面所说,故事题材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故事、童话寓言等。依照农历,每日一则呈现给小朋友们。这套书的编者非常的负责和用心,在农历对应的节日节气或者一些民俗固有时间点,都有对应的故事。

比如除夕是《灯猴的故事》,正月初一是《年兽来了》,正月初二是民间的归宁日,对应故事便是《傻女婿拜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的故事《仁慈的马皇后》写的也是元宵节的传闻,一月二十九日火德星君生日的故事是《永不熄灭的火种》,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的故事是《汨罗江畔的诗人》,八月十五的故事是《嫦娥奔月》,对了,八月十四还讲了吴刚的故事预热——《砍不倒的桂花树》。如果孩子从小这样读下来,在对应的日子里读我们民族对应的传统故事,很难不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样的人是有“根”的,从文化到情感,从小到大,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喂出来的孩子,他的情感他的热爱他的知识体系,都有根有脉,源远流长的文化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会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呀。

知识覆盖全面

除了和日期紧密联系,《汉声中国童话》的另一个特点是,非常全面,非常非常全面,涵盖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

神话传说如:灯猴的故事、年兽来了、女娲造人、十二生肖、开天辟地、哪吒闹东海、门神……

历史故事名人故事如:矮子晏婴、打败荷兰人的郑成功、烽火戏诸侯、赵武灵王的新战术、狄青智取昆仑关、唐三藏西天取经、秦琼当锏卖马、文成公主嫁吐蕃王、孔子周游列国、汨罗江畔的诗人……

寓言故事如:树下的傻农夫、蛇怎么长了脚、老鹬与大蚌、冒牌的吹竽手……

民间故事如:巧妻、来宝求亲、变成蚂蚁的好鼻师、日月潭传奇、虎姑婆、机智的老婆婆……

看我随意翻找目录列举的这些故事,再对应365这个庞大的故事量,是不是感觉非常的丰富、精彩、全面?当之不愧的童书版《夜航船》吧。一套顶很多套系列。

语言美

我们给孩子选书,语言的美感当然是必须要衡量的。这也是这套书的优势之一。语言通而不俗,深入浅出,既照应了孩子的理解力,又兼顾了孩子审美的需求,据说汉声中国童话的文字工作小组,定期有学者专家来讲授儿童文学和写作方法,除了对资料和题材的选定、分析,讲述方式亲切、口语化,也是他们的目标,结果就是如我们所见,故事浅显易懂、语言通顺流畅,单单从文字美方面,也是值得给孩子读上一读的。

图画美

既然是给孩子读的书,我们当然也要看看插图怎么样,我这种美术门外汉,有一个鉴别一本书绘画是否好看的标准,就是把图画页发到朋友圈后,朋友圈里绘画机构老师、美术生们纷纷来问是什么书,说好美,那么这本书就可以肯定不只是我喜欢,也值得更多的人喜欢了。这套书也如是,我自己为这些非常“中国”非常“传统”的画风倾倒,忍不住发出来分享的时候,总会有更多的朋友和内行来问我,我们一起沉醉于这些包含剪纸、壁画、版画、刺绣等多种元素的图画中。今天我也选一些插图分享在我们这篇文章中,大家可以品鉴一下。

亲子阅读

最后说一点,也是比较关键点一点,我们这套《汉声中国童话》主打亲子阅读。鼓励家长每日给孩子读一则童话故事,这套书不只是在前言中苦口婆心的告诉家长亲子阅读从知识到情感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还在每一本,十二本书的每一本的前面,单写一篇《给妈妈的话》,分析这一本中的内容,介绍基本知识点,故事背景等,帮每一位妈妈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是“有备而来”,然后在每一篇故事之后,都有一小段“给妈妈的话”,或介绍这个故事的背景,或补充这个故事可扩展的点,比如在《宝贝种子》故事中,讲了王勤寻找种子解决粮食匮乏问题的故事,但是在结尾“给妈妈的话”中,补充了玉米的原产地等知识。可以说,这套书简直在手把手教家长,怎么给孩子完整的爱和陪伴,怎么给孩子尽量完备的阅读和知识储备。感性和理性兼具,传统和未来兼具。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阅读,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今天关于这套书的介绍和推荐,我们以托尔斯泰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将来的艺术家一定会明白:创作一则优美的故事、一首好歌,或是编写人人能懂的传奇、谜语和笑话,可能比创作长篇小说和交响乐更重要……

  《汉声中国童话》读后感(四):中秋节给娃讲点啥?一天一个好故事,月圆夜可不是只有嫦娥奔月……

  

中秋国庆双节,喜欢混迹各大育儿论坛的我看了看网上的各种节日资源。

各路“鸡血”爸妈使出浑身解数,又是给孩子科普月相,又是和他们开展长城、饺子、中国地图等折叠书的制作。他们所使用的资源基本上都是全英文,活动取材于外文网站或早教app平台,同质雷同,让老母亲我倒吸了一口冷气,立刻反省了自家娃的“佛系早教之路”。

我家男娃,喜科普,对唐诗宋词一路说NO,唯一肯背的《三字经》也就停留在“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曾几何时,我打着“兴趣优先”的旗号,家中的早教内容基本放弃了传统文化,这似乎和坛子里的爸爸妈妈如出一辙。

也是巧了,正好看到某母婴大号发了《汉声中国童话》的推介。我翻了翻,发现这套书是台版,以农历按月制作了12本大开本内容,一天一个传统故事。画风很像“年画”,和儿子平时看的书风格迥异。

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国学一脉相承。儿子最近读的台湾地区出品的《小小牛顿幼儿馆》反馈良好,在老母亲这里为台版书刷了一波好感。再加上网站活动打折后原价900元入手也就300出头,我毫不犹豫就入了。

然后,我发现,这套《汉声中国童话》太值了。

01 和节气时令环环相扣的内容设置

前段时间,看千帆神人G大分析的语文题目,饶是像我这样文科出身的人都感到亚历山大。

2020年松江初三一模的这道真题贯穿了文言文、诗词和历史知识,还顺带倡导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报国情怀,可以说非常灵活了。“大语文”的趋势来势汹汹。

这也不奇怪。这些年学以致用和学科融合的呼声从未衰减,反映到试卷上就是如此。最近,经常看到坛子里有人呼吁“从小鸡语文”、“语文的时间分配比例要高于英语”,连带着这两年重新演绎四大名著的低幼版《美猴王》、《幼三国》等书籍走俏,价格居高不下,老母亲我很是纠结到底买不买。

对低幼小宝宝来说,想给他往“大语文”方面靠一靠,还真是难。尤其是我家这种不爱唐诗宋词爱科普的“小直男”,每每听到巧虎唱诗就在床上边跳边喊:“妈妈,快进,我不要听这个。”

《汉声中国童话》给了我一个契机。它和月份时令节气相结合的做法,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里生了根。

比如,我拿到了这套书,第一时间结合中秋节给儿子讲了《月亮上的兔子》、《砍不倒的桂树》的故事。

这些传统故事我们80后耳熟能详,但其中的细节却不太说得清。这套书按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了改编,还给我们提供了出处。

比如,提到《吴刚砍树》,“给妈妈的话”部分明确提供了出处,告诉我们:《吴刚砍树》原本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故事。不过,在这次改编的过程中,编辑们希望给孩子们一点正能量,就扩充了这个故事,赋予了新的含义。

而另一个历史故事《潮神伍子胥》,不仅结合了季节特点,还兼有地域、历史、地理知识。

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无论是伍子胥“一夜白头”还是“吴越争霸”的故事,都是值得孩子们认真了解的故事。

《汉声中国童话》将他的这些故事串联在了一起,讲述了忠心耿耿的大臣被昏庸的君王赐死后,心有不甘引发钱塘江潮的故事。

中秋节、钱塘江、伍子胥、西施、卧薪尝胆、吴越争霸……这才是无形中学习“大语文”的正确姿势吧!

如果进而拓展比对一下春秋战国的吴越地图和现在中国地图,讲解潮汐现象的科普知识,给孩子读一读关于西施、王昭君等四大美女的古诗词,顺带对着顾恺之风格的插图给孩子讲解下顾恺之是何许人也,再扔给孩子几本类似《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之类的书籍……不香吗?

我家娃还小,这些活动暂时就留给其他爸爸妈妈吧。

02 传统文化元素齐备的良心之作

如果仅仅把这本书就定位为时令节气童书,那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

虽然这套书致力于时令、节气紧密的对应,但仔细翻阅这套书,无论是对传统文化不同形式的选取,还是对孩子艺术的熏陶,考虑的都很全面细致。

我还是以《汉声中国童话》8月的这册为例吧。简简单单的这一册30个小故事,涵盖了中国历史、神话、民间传说、伟人故事等不同内容。

比如,就伟人故事来说,这本书结合了李靖的诞辰和孔子的诞辰之日,提供了关于他们两个人的小故事。

李靖的故事叫《风尘三侠》。简单的故事铸造了耿直的李靖、心胸狭窄的杨素,有识人之明的红拂、儒雅而有风度的李世民、充满抱负的虬髯客……

民间故事中间有《白米饭》的故事。人们不爱惜粮食,天神发了怒,所以才让颗粒饱满的稻米只留下了上面尖尖的一小部分。我儿子不好好吃饭,我准备给他好好讲一讲这个故事。然而,我估计讲了也白讲,但是白讲总比不讲好吧?

神话传说中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后羿射日》的故事我儿子早就听过,这本书收录的内容更明确具体。比如,10个太阳待的地方名字叫做旸谷,太阳是发着光的三脚乌鸦。

历史故事就更多了。比如,月饼上面的那个点的朱元璋、程咬金的三板斧、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生动活泼,又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插画也非常的精致。很多插画都大有来头,比如前面提到的《风尘三侠》的故事中的插图模仿了《清明上河图》,还有的插画运用了皮影戏、剪纸、版画等不同形式。

03 好书怎么用?启动自鸡鸡娃模式!

写到最后,想提到一个很感慨的事情。

在这本书的版本里,《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有意思。嫦娥是一个智慧、温柔、心怀天下的女人,后羿当了皇帝以后,昏庸无道,一心长生不老。嫦娥得到了长生不老药,害怕后羿昏庸继续为祸人间,多吃了丈夫后羿的那颗仙丹,最终飞到了月亮上。

这和我所记忆中的版本大相径庭。在我的记忆中,嫦娥是一个非常贪心的女人,她吃了仙丹,独自一人飞到了月球上,所以日日非常孤独。

为了求证版本,我询问了豆瓣里认识的朋友厚妈,她的豆瓣昵称叫栖逸,她对古典文化和诗词颇有研究。

她给我发了自己在很久以前写的关于不同诗人对《嫦娥奔月》的故事的诗词梳理。

这个故事所涉及的诗人还真的多,有张衡、李白和李商隐。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渐渐希望这个故事更美好一点,于是在故事里添加了后羿的徒弟逢蒙。逢蒙偷药,嫦娥为了保护药而吞下仙丹飘上月亮。

厚妈的儿子厚厚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迷。年纪很小的他能背很多诗词,积淀也很深厚。看了厚妈的解释,我自愧不如,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家学渊源,为什么三代才能养出一个贵族。

不过,平凡人也有平凡的快乐。但多点文化,哪怕不单纯是为了应试需要学习大语文,总是不错的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