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咖啡》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咖啡》影评摘抄

2022-03-20 10:1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咖啡》影评摘抄

  《咖啡》是一部由张允炫执导,金素妍 / 朱镇模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影评(一):感觉评分偏低了的。。

  刚刚看了《咖啡》~~~选它的原因是因为名字就给了我香醇的感觉。。。剧情没让我失望。。。演员的演技都很好。。。就是导演略微不给力,战争情节略差。。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觉得有些爱情为什么不能善终呢,留着一个人回味两个人短暂的记忆真的好残忍。。

  《咖啡》影评(二):大韩帝国,一段历史

  讲1896年朝鲜高宗逃入俄国驻汉城使馆居住达一年的“俄馆播迁”事件。

  因为1894甲午战败,大清国从此彻底退出了朝鲜半岛,所以中国人很少了解这段历史,也所以《咖啡》这部韩国电影在中国极为冷门,即使有朱镇模和金素妍这样颜值的帅哥美女做主演。

  近代朝鲜有多么屈辱,现代韩国就有多么的“强自尊心”。

  中国坚持“做自己”的正当性之一就是近代帝国主义的侮辱,也就能理解北朝鲜为什么能这么更彻底的更顽固不化的“做自己”。

  《咖啡》影评(三):评论咖啡

  如此文艺的片名下,呈现的是一部源于爱情的谍战片。

  在伊里奇的世界里,没有大义,只有妲尼亚。是他的爱让妲尼亚开始了流浪,那就让这充满负罪感的爱伴随他的一生。只要妲尼亚能逃脱,国家民族利益算什么,背负叛国名声又算什么,失去生命又如何。即便是看到妲尼亚左手无名指上戒指痕迹的那刻,只掠过瞬间的绝望,妲尼亚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义无反顾。

  自妲尼亚失去父亲的那刻,她只要伊里奇在身边就够了。既然国家放弃了他们,那她就只为了自己而活。做间谍是迫不得已,可越接近真相,越让她无法放下耳濡目染的民族尊严。在国家危亡面前,她披上了战袍,褪下了戒指,也许他们注定要分开,只希望伊里奇能远离这漩涡,而她的爱永远埋葬于胸前项链上的戒指里。

  层层铺垫,终于迎来了死别的结尾,只是在尘埃落定的前一刻,真希望能看到他们执手天涯。

  片名《咖啡》,自然将咖啡元素贯彻始终。就如咖啡经常被用来比喻爱情一样,本片也是着重于爱情的表达,历史背景只是用来衬托两人的爱情和引导结局。不似国产谍战片宣扬庞大的爱国理论,这里的伊里奇和妲尼亚向往的只是能拥有彼此且安定的生活。

  喜欢金素妍剧里的造型,优雅气质表露无余。故事情节表达清晰流畅,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咖啡》影评(四):咖啡

  影片《咖啡》改编自韩国小说家金卓焕的原著作品《俄罗斯咖啡》,该片是一部黑色谍战电影。影片以末代李氏朝鲜作为时代背景,将高宗皇帝(朴熙顺 饰)为了躲避暗杀逃至俄罗斯使馆避难的史实作为主线,讲述了朝鲜第一个咖啡师丹妮娅(金素妍饰)和默默爱着她的双重间谍伊里奇(朱镇模 饰)之间发生的爱恨离愁与谍战故事(此段来自度娘)

  罗二先看了,推荐给我看的。还可以吧。我认为。片子我载下来好久,一直不看,因为我不喜欢朱镇模那张苦大仇深的脸,但是我喜欢金素妍,所以还是看了。 我对电影的要求很简单,用一种诚恳地态度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即是最好的电影,这是我的想法。另外谁演的,我不太在乎的。好演员会演烂片,好导演也会导烂片,如此而已。我作为一个观众,我只要求能完整的看一个好看的故事,而且,我很烦那种玩弄技巧的导演,晃啊晃啊的晃镜头……我晕这种镜头。 、

  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度娘告诉我此片改自小说。没看过原著的我,不知道改得好不好,我只希望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就行。故事本身很是美化了朝鲜的王高宗皇帝,也就是咱们熟知的明成皇后的LG。而我看得不少的朝鲜史,此王并不是一个好王,懦弱,没啥主见,早期被自己的爹控制,有了媳妇就被媳控制,总之很无能。但是这个故事也没有完全偏离史实,就是明成皇后被日本人杀了之后的高宗,还是有一些想法,也做了一些事情的。虽然此片过于美化了高宗,但是,咱们就不要深究了,脱离所有的历史背景去看这个故事的话,我的感受是,还不错。一对苦命的恋人,在国仇家恨,还有国家生死存亡之下的爱情,看得人唏嘘不已。

  演员演得很好,朱镇模虽然仍然是一脸的的苦大仇深,但是此片里他有笑容对着他深爱的女人,笑容如此温柔,是个帅哥,尤其身架子特别好,穿军服很帅。金素妍饰演的妲丽娅,鲜少笑容,很冷艳。演员们都恰如其份的很好的演了这个故事。我就是一看到朱镇模就想到他和赵寅成的床戏……哎哎哎…… 缺点么就是,导演在拍一些战争戏的时候,感觉很弱……没啥气场……所以此片不能算特别好的片子,但是看看,也不错……

  《咖啡》影评(五):为颜值而来

  

话说这片子除了金素妍(七剑里面演高丽国间谍的女演员)外,仿佛是《霜花店》原班人马的感觉。自从霜花店里演了深情俊朗的王之后,还是第二次看影帝朱镇模的表演,个人感觉他演王更帅气一些。咖啡里的日本女间谍是霜花店里面的美貌的王后,中国元朝来的王后,此次在《咖啡》里面演日本籍且至始至终为日本效命的韩国人间谍,仿佛总是演非本国人,个人感觉演不出日本女间谍那种阴沉冷冷的气质。 片子的氛围和片名一样,咖啡,非常浓郁香醇的色调,仿佛透过屏幕就可以闻见醉人的咖啡香。 改编自戏说历史的小说《俄罗斯咖啡》,个人觉得可以将它和很多年一部预告片结合起来看——《明成皇后》,日韩矛盾的刺杀的故事。非常苦命的两位皇族夫妻。 一开始,翻译官金友贤被日本人所杀,其女儿妲尼娅和侍从伊里奇就成为了俄国边境行游荡的孤儿,多年之后成了令军队头痛的江洋大盗“冰狐”和“银狐”,生长环境的关系,二人完全没有“国家”概念,精通俄语,有非同常人的身手,被野心勃勃的日本军队看上,收为间谍,实施毒杀朝鲜王的计划。 朝鲜王喜欢喝咖啡,要求很挑剔,妲尼娅靠精湛的炮制咖啡的技术和精通俄语,顺利的接近了王。而毒杀还未开始,在接触的过程中,妲尼娅却被王和别入侍的爱国之心所感动,终于有了家国的信念,再加上其父亲也是王的心腹“别入侍”,就开始反水了,而视妲尼娅为生命的伊里奇也随之开始了保护朝鲜王的计划。 一开始,我大概知道妲尼娅和伊里奇是必须被洗白的,必须有个恰当的契机。最精彩的一场戏,俄国人的宴会上,朝鲜王怒斥日本人杀害朝鲜平民,说着说着,不那么歇斯底里,在台词的烘托下,突然从眼眶迸出几颗泪珠。一瞬掉落,再看时,仿佛从来没有过。 对,我用了“迸”,也可以是“蹦“出来,很突兀,但有震撼力, 处理得极好。不是怒吼,那不是贵族的肢体语言,不是歇斯底里,那根本不出戏,也不是悲戚的哭泣,太弱了。只有这样,也许有几百种表达怒痛的方式,但这无疑已经成功,演员的成功。

  《咖啡》影评(六):韩国的帝国之梦

  简单的一句话总结:一对生于韩国长于乱世多国之中的情侣在日本压力下最终以一条性命为代价成就了国王的帝国之梦。

  虽然这其实是当代韩国人的帝国之梦也说不定,这里只摘录我对于这部电影的观感的几个关键词以飨众位观者:

  国际范电影

  作为一个生长在中俄交界之处的小人物,我个人对于俄语以及各种俄罗斯风格的物事一直都有一种既无奈又喜爱的暧昧感觉在。所以当我看到这部电影成年男女主人公登场后的那场火车戏时,实在不能不对电影的造型颇有微词。粉嫩的萝莉谭妮亚和憨厚的闰土型伊里奇直接就这样过渡到两位搭配风格介乎于波西米亚与美国西部之间风格的成人形象的冲击力之强,几乎可以与几分钟之后出现的金素妍的暗红色大波浪长发相提并论。尽管导演在这个部分向美国西部片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致敬,但不得不承认,西部片和俄罗斯军官的杂糅确实令不才区区的观影瞬间状况外——与其说是悬疑,或者这其实是搞笑片?

  疑似刘备的国王

  动不动就真情流露,眼含热泪,心怀大志并且有能软化最最坚硬的杀场中磨炼出的心的特技,谁说电影里的英宗没有现实基础?刘备明明就是编剧在写剧本时最好的参照物。在力图欣赏任何一部电影时,质疑其合理性都是不应该的——或许导演有着我等升斗小民所不具备的大智慧,对于众多不合理的情节,我们必然要替导演找到符合他的艺术风格的,最合理的解释才成——我一直都这样觉得。是以当看到将表演艺术融入血液的英宗时,我沸腾的热血以相当高的速度流淌过了几个身体上的关键部位,并最终到达了大脑,得出了“这绝对是向可能有韩国籍的刘备的致敬!”的合理结论。试想,除了刘皇叔之外,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将个人野心伪装得如同电影中的英宗一般有欺骗性呢?要知道,他不仅仅是要将这份心情瞒过虎视眈眈的国内众大臣,还要用民族大义洗脑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人,这种水准的表演,比之作势摔下阿斗的刘霸主还是有几分颜色的。

  一个人的王朝

  最后居然是为了一杯咖啡

  好文章要有豹尾,好音乐要有辉煌的结尾,这部电影的最精彩之处在我看来也确是在结尾。各式情仇鲜血洒遍,主题模糊之时,导演以及全体主创给出了李国主殚精竭虑机关算尽的终极目标:建立一个帝国后在宫殿里盖个亭子喝咖啡,然后让后世众人来瞻仰这有百余年历史的香气的咖啡亭,岂不风雅!

  总之,虽然这部电影还教会了我们“把每个画面都拍成剧照和海报那么美”不是一件大量投资就一定做得到的事,我个人以为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教育我们“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英雄是没办法在其他时代活下去的。

  《咖啡》影评(七):咖啡 —— 衣裳渐欲“迷”人眼(2012-03-22)

  电影看得有点糊涂。加上昨晚休息得不好,观影途中几次险些睡着。

  电影中的女主角以朝鲜王朝最早的咖啡师为原型,野史盛传日本曾派间谍企图在咖啡中投毒害死高宗,这就是电影故事的主线。最终结局不外乎国仇战胜家恨,舍小家保大家,民族大义附带儿女情长。

  诚然,以十九世纪末的朝鲜为背景,中间还要穿插俄国、日本的势力纠葛,讲故事的人既要拿咖啡做引子,又要巧妙地连接历史,情节确实很难简单明了。

  尽管如此,电影的剪辑毕竟显得突兀,视角和叙事方法也不大气。说到底,故事贫瘠了些。

  导演想要的东西太多,反而连累得整部电影被冲淡了味道。

  高宗偏安俄国大使馆,为了提防有人投毒,只吃密封的罐头和鸡蛋。如此疑心深重的高宗,对于女主角的信任,未免来得太容易了些。另外,想表现女主角制作咖啡的技艺精湛,记忆力超人,观众完全有资格期待更有诚意的桥段。尤其是最后的两军决战场面,没能撑起整部电影酝酿出的大架子,温吞吞地不痛快。

  而咖啡这个重要到以电影题目出现的介质没能起到令人惊艳的效果,于是难免显得故弄玄虚。

  还有一个让人无法专注于情节的原因,那就是服装造型。男主角每次出场,时而像缉拿吸血鬼的范海辛,时而像白色恐怖时期的地下党,时而打扮得像私家侦探,时而又和出席电影发布会时候的造型别无差异。女主角身着俄国华服,而以高宗为代表的一干人等则执着于韩国的传统服饰。

  如此这般,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作为观众,感觉只有一个字——乱。

  每次演员穿着让人猜不透年代的服饰出场,我们刚要进入情节的思绪就突然被猛地拽回来,在这是否真的是以19世纪末为时代背景的疑问间纠结。

  服装造型没能发挥其应有的媒介作用,反而让电影这门语言更难懂了。

  和其它韩国电影一样,《咖啡》的画面也不例外地精致唯美,电影开端火车疾驰的场景让人联想起《让子弹飞》里“吃着火锅唱着歌儿”的开场画面。

  说到《让子弹飞》,如今海报已经在各大影院铺开,时隔将近一年半才在韩国公映,做电影也确实不容易。

  再扯远点,《让子弹飞》韩版海报中拿双枪的那个背景剪影,让我无端的联想起周星驰的国产凌凌漆,哈哈。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293f50100xxl8.html

  《咖啡》影评(八):只是一段传奇

  金素妍有一种特别的美,她有一张成熟动人的脸庞,棱角分明,线条清晰,这相当难得。有这样面容的女子既遗憾也幸运,遗憾就意味着,没有少女时期,因为她只要长了个头就会被认为是个大人,幸运也就意味着,哪怕过去很多很多年,只要岁月没有在她的脸上写下锦绣文章,她就还是20岁时的模样,不曾改变。所以,这样的她,15岁的时候被发觉,就能去演23岁的角色,可是30岁以后却可以去演二十出头的角色,因为样貌决定了她不会变老,而且因为面庞棱角分明带来了极大的可塑性,可娇媚可英武,如何娇媚如何英武,可由她自行定夺,旁人只看,说不了话,干着急。而我,完全是因为想看她在多年后大银幕上的表现,才看了这部电影。一看之下才发觉,原来她选了一个这么有可能性的角色:

  丹伊,这是一个译官的女儿,若她生在肃宗时代,当是张禧嫔一类的女子,若她生在正祖时代,当是宜嫔成氏那样的女子,可她生在高宗时,就是开化时期朝鲜国的传奇女子。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片的背景——直到看到在俄国公使馆疑虑重重度日又身着素服的王,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讲述朝鲜末代王者高宗李熙与咖啡碰撞的传奇故事。片中虽然当然的第一男女主人公是丹伊和她从小长大的爱人同志伊里奇,可是侧面说的却是朝鲜之王高宗李熙在明成皇后闵氏被害后的曲折经历。其实,高宗李熙才是本剧真正的主人公,而围绕在高宗身边来来去去的人们也仅仅只是在王身边走来又走开的人而已。

  这里还要注明的是:在丹伊依凭咖啡进入大使馆,靠近王身边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名字:闵泳焕。闵泳焕名字的出现说明什么?他是明成皇后的娘家侄儿,哪怕皇后被日寇砍杀,他依然是朝鲜之王李熙可以依赖的忠臣,因为皇后的惨死,日寇对闵氏家族欠下了血债,闵家与日寇有不共戴天之仇。丹伊这样聪慧得体,通晓多国语言,又明白外国礼仪的女子出现,对闵泳焕来说就意味着为国家为百姓谋福利的帮手已经出现,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对李氏王朝抱有同情和好感的女子。

  咖啡对于译官的女儿丹伊来说,意味着幸福与希望,年幼的她喝到了伊里奇为她取来的第一杯咖啡,身为译官的父亲慈爱而和蔼,可是就在她喝到第一杯咖啡的当晚,父亲被朝廷派来的人暗害,还被扣上了盗窃王的金条的罪名。所以,咖啡也意味着丹伊对亲情和友情的珍惜与回顾,日后她最爱喝咖啡,甚至她成为大盗银狐狸之后,咖啡依然是她最幸福最珍贵的记忆,因为曾为她家下人的伊里奇是以全副身心爱着落难的她,她最爱看的是他为她煮咖啡的样子。或者说,伊里奇是将他生命与热情的一部分注入了丹伊的体内,可是他虽然深爱着丹伊,却没有将丹伊占为己有,而是使她成为一个自由,健康的女子,不依附于任何人也能存活下去的女子。

  咖啡对于译官家下人出身的伊里奇来说,意味着追悔,痛责,坚持与爱情。年少的他因为喜欢丹伊,贪图了日本人给的银元,半夜里为倭寇开了旅馆的门,这才造成了丹伊的父亲和下人们的惨死。直到从他的解释,才解释了本片中一个重要的线索:伊里奇对丹伊的感情不仅有爱意,还有难以言喻的追悔与赎罪之意。所以,伊里奇真如高宗李熙所说,是:

  -用全部生命来爱丹伊的男人。

  丹伊对王的忠诚与关心,丹伊与伊里奇的坚定感情之所以会打动充满疑虑的王者,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正是高宗本人理想中的爱,可是在遇见丹伊之前,他的妻子已经被害,在遇见丹伊之后,他虽然渐渐感受到了来自咖啡的暖意,却依然不肯信任,不肯付出关心,因为他是个受到过无数次背叛,无数次遭遇险境的王,也是朝鲜李氏王朝历史上最为不幸的王者之一。但是,这样的王者也会被如此灼热的爱情所打动,这是他求而不得的爱,也许他曾经拥有过,可是那人已经被害,早已离他而去,被日寇挫骨扬灰。

  咖啡对于日俄两国来说,意味着利用朝鲜,接近王者李熙,并使之屈服,甚至剥夺他生命权利的工具,可是,咖啡对于丹伊和伊里奇的意义又迫使他们反过来以他们的意义保护了王者的性命,也就是维护了高宗李熙在这个乱世下的平安与周全。

  其实,【咖啡】是一个好看的故事,镜头语言清晰丰富,剧情曲折动人,叙事过程清楚,更重要的是演员表演到位,或者说片中主演金素妍,朱镇模,柳善都是已经被韩剧小银幕锤炼成熟的明星,在他们年轻时受到韩剧边拍边播的严峻考验,演技逐渐成熟,在他们迈入而立之年以后,就逐渐成为韩影的中坚力量,或者说看他们的演技没有硬伤,剧情自然流畅,有打斗,有悬疑,有惊悚,有历史,有情爱细节,就已经值回这两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不要问我结局究竟如何,或者,由想看的人自行确认结局会更好。

  围绕在丹伊身边的两个男子,一个以全部生命和热情来爱她,另一个则是放低仇恨和安危在意她,这都是一种深情的表示,只是付出全部的那个更加深切也更为不幸,可是他还是得偿所愿,能够为国为民尽了力,对他挚爱的女子赎了他的罪。对于译官之女丹伊来说,此生对她最有意义的两位男子,对她所爱的咖啡都有不同的意义:

  -咖啡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就是爱,咖啡对于另一个男人来说,却是他的帝国。

  而咖啡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由至情至性的奇女子讲述的精彩夺目的乱世传奇。

  《咖啡》影评(九):真正的爱不是牺牲,而是信任和理解

  这不是一篇正儿八经的影评,而是一篇观后感。

  下午看到微博的链接,才想起好久没看金素妍的戏了。自小学看《顺风妇产科》里单纯的三女儿(所以我比一般人早5年知道宋慧乔),到初中看《爱上女主播》的狠毒女,金素妍一直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韩国女明星。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看韩剧自《蓝色生死恋》始,我却相反,我小学初中倒看了大量韩剧(比如《天桥风云》等),但自从蓝色之类的慢节奏绝症片流行后便不再感兴趣。当然一些正经的韩国历史题材片我还是爱看的,比如《明成皇后》、《商道》、《女人天下》等。

  但坦白说看这部戏之前,除了金素妍,我是一点期待都没有。因为根据我的经验韩国的历史题材影视除了正史剧,否则一般都是意淫+狗血+烂尾的合集(尤其结尾每次都不能忍),。何况我看之前,这部戏的豆瓣评分只有5.0,我心想这剧情得多不被待见啊。于是我是带着看烂片的心态看这部戏的,反正也是消遣,看看金素妍就好。

  当然事后我发现被这评分骗了,我看完的时候发现一共只有100人评分,我选了一个四星后居然立刻评分升为5.1,这是样本太少因此结果不科学。客观地说,这部戏不见得多好,但也绝对不应只是这么点而已。为了抵消那么多不客观的两星,我选了五星拉拉分。

  啰嗦了很多,开始讲电影。我在微博和豆瓣看评论非常想笑,很多人一点都不了解朝鲜历史就瞎喷,比如一个人在微博洋洋得意地说导演又脑残了最后还意淫出一个大韩帝国,但其实这个帝国是真实存在过的。虽然这一建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作为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我觉得以此作为故事主线并不突兀。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王后闵氏(也就是后来追封的明成皇后)被日本人杀害以后,这部戏其中一个线索人物闵泳焕就是闵氏的亲人。而全剧中从国王李熙到下面的大臣都穿了素服,相信也是出于这一点。此时甲午战争已经结束,大清退场,朝鲜变成了俄国和日本在东北亚争夺利益的主战场。但日本对于朝鲜志在必得,俄国的态度却非常暧昧,接近于想利用朝鲜却又不怎么愿意出力的状态。

  最近在玩欧陆战争3,里面日俄战争战役中大清和朝鲜都变成了NPC,看着颇为唏嘘。有一个细节,剧中提到此时“日本正在和台湾进行战争”,为什么这里用台湾而不是用清国,知道历史的朋友自然明白。有次我一个朋友和台湾人讲到历史上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个台湾人反问道“那又是谁在日本人来的时候主动抛弃了我们?我们抵抗的时候你们又在哪里?”额....我偏题了,这个话题多说无益,回到电影。

  我看了很多观影者的评论,似乎对开头都不满意,觉得火车上的场景有些夸张,我也有同感。但其实这是韩国同类电影的一个风格,并且,大家也可以回想一下中国的主人公战斗力多么离谱,所以我觉得不该苛责。不合逻辑的地方当然有,比如我边看边感慨日本人居然这么有眼光一下子就能看出小伊里奇的能力,还这么不计较出身甚至国籍,甚至想给这个“朝奸”很大的军阶,这换在非你莫属里男主的身份晕死都不会有人管的。但就像任何一个逻辑框架都需要架设前提,如果接受了这一设定,故事立刻会变得通顺起来。

  剧情很简单,女主被日本人派去暗杀朝鲜国王李熙,但是居然被感化变成了王的忠臣;而男主(这里指伊里奇)为了守护心爱的女人为日本人服务到处杀害同胞,最后也为了自己的女人而背叛日本人。根据韩国电影一贯的风格,在剧情彻底结束之后一定会有一个狗尾续貂,因此男主最后就这么....在可以不挂的情况下....挂了....不过考虑到他是一个“韩奸”,也算落了因果轮回。

  可这本电影却有一些特别。

  我爱看历史小说和历史影视作品,哪个国家都看,但坦白说这么多国家中唯独中国的作品是最没有人味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以粗线条(说好听点叫宏观叙事)解读历史,我们讲究政客都是腹黑冷血的阴谋家,我们讲究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讲究一切都运筹帷幄充满理性,我么讲究爱国、忠君是天经地义的没有理由。也正因看惯了这些调调,当我们看一些他国历史片比如韩国的剧集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一直以来的作品都无视了一个不该被忽略的要素:“人味”。

  这部戏就很有人味,男女主人公是朝鲜人,但从小在俄国长大,却为日本人服务。他们的心中,原本并没有太多的“国”的概念,却最终都走向了爱国之路,不得不说这比一些假大空的说教要有说服力得多。我看《冰与火之歌》,一个很大的感触是里面的小人物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不是指讲述大人物们的运筹帷幄和卧薪尝胆。我觉得,重视情感和人性,才是历史电影应回归的本真。

  女主丹伊本是要暗杀国王的,并且据我目测最终也没有像狗血偶像剧中那样爱上国王,她之所以会放弃自己的任务,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被信任。国王李熙是一个真诚的人,他并不是不知道女主身份存疑,但他仍旧选择了相信与依靠,并最终感化了女主。这种信任,是对女主父亲忠诚的延续,也是国王李熙苦境之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这种信任,唤起了女主心中的善良,更唤起了女主对李熙的认同。当眼前这位心忧百姓、忍辱负重的君王带着相信的眼光看着自己时,不忍心,是一种正常情绪。

  丹伊是爱国王的,这种爱不是男女之爱,而是真心的爱戴。中国人常说士为知己者死,权谋家们永远不会懂得,真心的拥护只能用真心来换取。

  但最让我触动的,却是男主伊里奇的回归。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冷血的人,除了对丹伊有感情外,对其他人再差也毫无负罪感。看着他一枪枪打死自己的同胞,我相信他绝对不可能像女主那样被任何爱国主义情绪唤醒心中的善。如果按照一般电影的桥段,他会在任务失败后为救女主而死,并洗涤自己的罪过。

  可他没有,他为女主的背叛而愤怒,为女主可能爱上王而伤心,却在看到那枚戒指的那一刹那彻底释然。他的眼里只有丹伊,为了守护丹伊,他可以做任何事情,哪怕与天下为敌。但这部戏的精妙之处,并不在于男主的守护与牺牲,而在于男主的相信与理解。

  他选择的,是相信丹伊的选择,是理解丹伊的情感,是尊重丹伊的选择,并跟随一起。这是对我最大的震撼,这也是我最向往的爱情。记得小时候看吴奇隆版《萧十一郎》,有一次沈璧君亲眼看到萧十一郎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可是却毫不在意,因为她相信他。后来看圆月弯刀,青青提到即使她被迫失身也不用在意,因为她相信丁鹏,丁鹏一定会理解她。EVA告诉我们任天生就有隔阂,而这种相信,其实源于长久的默契带来的深深的爱。我也一直觉得,这种心灵的默契和理解,恰是喜欢和爱最大的区别。

  男主至死恐怕也不会真的觉得朝鲜对于自己有多重要,或许这只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而已,但他相信女主是对的,因此他也这么做了。他的救赎,源自爱,源自对女主的相信,而并不是其他片子中讲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也是这部电影特别之处。

  爱,就这么简单;但这份简单,却比什么都可贵。

  《咖啡》影评(十):以咖啡之名,守护爱情,守护你

  影片《咖啡》改编自韩国小说家金卓焕的原著作品《俄罗斯咖啡》,该片是一部黑色谍战电影,讲述了1896年2月11日朝鲜王朝君主高宗李熙率领王族从日本控制的王宫逃到俄国驻朝公使馆的事件。

  因为1894年甲午战败,大清国从此彻底退出了朝鲜半岛,所以中国人很少了解这段历史,即使有朱镇模和金素妍这样颜值的帅哥美女主演,《咖啡》这部韩国电影在中国还是极为冷门。

金素妍

  如此文艺的片名下,呈现的是一部源于爱情的谍战片。

  在男主伊里奇的世界里,没有大义,只有女主妲尼亚,他的爱让妲尼亚开始了流浪,这充满负罪感的爱伴随他的一生,只要能帮助妲尼亚逃脱,国家民族利益,叛国罪名,失去生命都不算什么,即便伊里奇看到妲尼亚左手无名指上戒指的痕迹,终究还是义无反顾,因为妲尼亚的选择就是他的选择。

  自妲尼亚失去父亲的那刻,她只要伊里奇在身边就够了,既然国家放弃了他们,那她就只为自己而活,后来做间谍是迫不得已,但越接近真相,越让她无法放下内心深处的民族尊严。

  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她披上战袍,褪下戒指,她希望伊里奇能远离这战争的漩涡,而她的爱永远埋葬于胸前项链上的戒指里。

  片名《咖啡》,自然将咖啡元素贯彻始终,就如咖啡经常被用来比喻爱情一样,本片也是着重于爱情的表达,历史背景只是用来衬托两人的爱情。

  不似国产谍战片宣扬庞大的爱国理论,这里的伊里奇和妲尼亚向往的只是能拥有彼此且安定的生活,金素妍剧里的造型,优雅气质表露无余。

金素妍饰妲尼亚

  对坦尼亚来说,咖啡意味着幸福与希望,年幼的她喝到了伊里奇为她取来的第一杯咖啡,身为译官的父亲慈爱而和蔼,可是就在她喝到第一杯咖啡的当晚,父亲被朝廷派来的人暗杀,还被扣上了盗窃金条的罪名。

  所以,咖啡也意味着坦尼亚对亲情和友情的珍惜与回顾,日后她最爱喝咖啡,甚至她成为大盗银狐狸之后,咖啡依然是她最幸福最珍贵的记忆,因为曾为她家下人的伊里奇是以全副身心爱着落难的她,她最爱看的是他为她煮咖啡的样子。

  或者说,伊里奇是将他生命与热情的一部分注入了坦尼亚的体内,可是他虽然深爱着坦尼亚,却没有将坦尼亚占为己有,而是使她成为一个自由,健康,不依附于任何人也能独自生存的女子。

  然而对译官家的下人伊里奇来说,咖啡却意味着追悔,痛责,坚持与爱情。年少时候的他因为喜欢坦尼亚,贪图了日本人给的银元,半夜里为倭寇开了旅馆的门,这直接造成了坦尼亚父亲和下人们的惨死。

朱镇模饰伊里奇

  后来听到他的解释,才知道伊里奇对坦尼亚的感情不仅有爱意,还有难以言喻的赎罪之意。

  剧情在层层铺垫之后,还是迎来了分别的结尾,伊里奇为了保护坦尼亚离开,被日寇乱枪打死在渡口,在尘埃落定的那一刻,真的希望能看到他们执手天涯。

  点赞、关注、转发三连┗|`O′|┛ 嗷~~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想见影视》,更多精彩等你来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咖啡》影评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