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100字

2021-02-13 01:45: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100字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是一本由[德 ]科斯汀•吉尔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一):十三封自杀告别信

  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将得到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低估,那个时候你会感觉家里人的不满,他们总是拿你和优秀的人相比,感觉你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感觉那些所谓的友情亲情爱情在现实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所有的东西都与自己的期待成反面所展开,很多人都没有像主人公歌莉那样的勇气,勇敢的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我们往往会选择沉默以对,最后走向一条不归路,其实有时候只要我们勇敢一点,面对自己的内心,那就会有一片新的天地等着你,有时候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比我们更不幸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为什么不可以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呢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二):如果你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那就先过完今天吧!

  这本书跟欧维那本有点像,讲的都是一个轻生的人因为某些原因没死成,最后发现其实这个世界还是蛮美好的。

  世上痛苦的轨迹虽是相同的,但每一类人都有他各自的苦难。30岁的女性没有事业,没有爱情,甚至亲情也不够让人满意,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却被出轨的男女打断,死之前给身边人寄出的告别信也已经收不回。最后却因此得福,发现身边人对自己还是很在乎的。

  当你觉得活着是一种痛苦的时候,其实也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别人都在劝你不要太挑剔,差不多找个人嫁了,而你却在憧憬一个能带给自己愉悦和快乐的人;上司劝你为了生活写一些迎合市场的小说,而你却对所谓的流行嗤之以鼻。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不留恋只不过是没有办法理解和融入罢了,再往前进一步,逼迫自己对不好的事情强制乐观,最后只能导致抑郁。

  当你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时,轻生的念头就产生了。

  接着你会有一种解脱的轻松感,开始处理自己身边的“遗物”,扔掉那些会让他人对你有特殊看法的物品,以此来保留自己的尊严。当然,当前欠下的事物、留下的资产也是要解决完的。最后,再让自己毫无牵挂地去死。

  其实人之所以对自己、对世界有了放弃的念头,不过是太过迫切地想要给当下的状态寻求一个解脱。殊不知,解脱已经在你不知道的时候悄悄来临,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往前前进一小步就可以够到它。

  痛苦不会一直持久,当下的状态、当下的烦恼事也不会一直持续,当然,烦恼也永远不会被解决完。因为,一个烦恼解决了,还会有下一个烦恼来临。想要摆脱当下的状态,让自己获得拯救无非是从这个烦恼换到下一个烦恼里去。

  更简单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默默地过完今天再说吧!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三):30+未婚女性,如何更好地做自己

  读完此书,心里总有一股憋闷之气,本以为外国的婚姻更自由一些,没想到还是被禁锢在30岁的标签之中。虽然书中歌莉最终获得了新的更好的工作,找到了新的爱人。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的结局呢。我也是30+未婚的女性之一,所以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感触。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中,很多人认为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地做自己。三十而立,在世俗眼中,到30岁还没有成家立业,就好像怪物一样,在家人和亲戚面前,总能收到许多“关心”的声音,遇到聚会,更是一场大型考验,让你每每避之不及。我想大部分30+的人,都在经历一场严厉的漫长的考验。有的人坚持不住半途而废,有的人突围而出。

  我们都希望能做自己,但如何才能更好地做自己,我想需要几方面的能力:

  1、 独立的经济能力

  经济能力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你独立生活的资本,如果你还依靠着家人而生活,你也就失去了和家人平等对话的筹码。

  2、 独立的人格,稳定的情绪

  经济能力是基础,独立的人格是底气,不人云亦云,不一味附和别人的观点,遇事果断冷静,不要一点事情就悲春伤秋,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因家人亲戚朋友的理论而妄自菲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通的世俗标准。

  3、学会享受孤独

  人生来而孤独,没有人能完全依附另一个人而生活。当你周围的朋友都踏进婚姻生活时,难免常常会觉得孤单影只。那么你需要改变自己,找一些一个人也可以做的事,或为兴趣爱好或为提升技能,充分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可以享受一群人的热闹,也可以欢度一个人的时光。

  4、学会爱与被爱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所以常常无法进入亲密关系。就像工作能力有高低一样,每个人爱的能力也不同。有的人天生感情丰富,和所有的人都能融洽相处,有的人情感比较冷漠,缺少爱的连接开关。好在现在心理学日渐普遍,能让我们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加以改变,提升自己。无论你是否需要婚姻,我们都要有爱的能力,才能享受世界的美好。

  5、学会生活规划

  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能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会先到来。为了不使自己来世间一趟,却带着遗憾而去。我们都要尽力去过上自己想要过的那种生活,不留遗憾。人活一世,尽力做好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享受生活的静谧,也有乘风破浪的勇气。

  《十三封自杀告别信》读后感(四):自杀前禁止写信

  策划一场自杀需要准备多久?

  一旦下定决心,或许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需要选定看上去不那么痛苦的寻死形式和一块足够容纳遗体的地点,然后迅速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实际上需要准备的事远比想象的要多。有些人希望自己死得体面一些,坚持要挑选一件好看的衣物再去死。有些人害怕死前挣扎产生的痛苦,所以要选取一种轻松愉快的寻死方式。就算这些事都不用在意,大多数人也总有些话想留给亲朋好友,因为悄无声息的死亡是非常困难的。

  在精心列出自杀前待处理的事项后,你会发现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或许是比活下去更让人费神的事。

  毕竟就像歌德说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就是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这句话也被引用在了科斯汀·吉尔所创作的《十三封自杀告别信》一书的开头,女主角歌莉随后出场。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她目前的状态:单身无业,得到了35片安眠药,正在精心策划一场自杀。

  她为什么自杀?作为处女座,歌莉自己仔细列出了三点原因:

  感情生活

  职场生活

  其他生活

  先来说说她平时的生活环境,歌莉拥有着数量庞大且讨人厌的亲戚。这就意味着他们会排着队在她面前品头论足一番。比如她的姨妈会因为她褐色而非金黄色的头发将她与其他表姐妹孤立开,她的母亲会因为她拒绝过一位看上去条件不错实际上装腔作势的求爱者而责怪她。歌莉的感情也不是很顺利,用她的话说就是——微不足道。四年前结束了最后一段感情后(前男友和她的闺蜜举行了婚礼),她试图通过类似相亲的方式寻找到下一位可以一起生活的人,这确实让她认识了不少男性。比如那位一见面就对她骚扰最后连一杯咖啡钱都不愿意付的“棒槌硬当当31”,还有那位吃饭时会用手指蘸着糖浆吃15分钟的“疯狂朋友007”,当然她也认识了靠谱的男性,实际上那是位可以称得上“迷人”的男性:

  “他有很迷人的微笑,浅色的头发有一绺总是不听话地落在额头上,没有明显的官能综合征的痕迹。除此之外,他和我有相同的爱好:凯瑟琳·威茨。奥立是牙医,第一家真正属于他的诊所不久将于市区开业。”

  他们相谈甚欢,好感与日俱增,至少在奥立的前女友出现是这样的。之后奥立迅速与前女友复合并且迎来了婚姻。

  最后说说歌莉的工作,她为曙光出版社写书,每月两本,拿着刚好够糊口的稿费。但这一切也在曙光出版社被收购后停止了,她之前一直在写的系列小说也即将被替换。

  在生活各方面都一团糟时,歌莉认真决定去自杀。

  她提前准备好酒,练习着如何才能顺利服下安眠药同时不让自己吐出来。她预定了昂贵的酒店同时买了一条漂亮的红色裙子和一双高跟鞋,以便被发现尸体时可以看上去是优雅地躺在浴缸里。最重要的是,她写了十三封信告别信,他们都会在她死后第二天收到这些信件。

  一切计划妥当,直到她在死前想要喝一杯,然后不小心撞破了一桩偷情事件……一切计划都被打乱了,她没有自杀成功,但那些亲戚们陆续收到了信件,故事在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着,同时她的告别信也收到了一些回信……

  “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你要非常理性地对待,不要被这个家族和你愚蠢的恐慌感所误导:不要退而求其次,并为此而沾沾自喜,永远不要。努力去得到你爱的人,否则你只能强迫自己去爱你所得到的那个人。”

  这是她收到的一封回信中的一部分,来自她那位一辈子没有结婚的老姨妈胡达尔。歌莉曾在告别信中对姨妈倾诉自己害怕失去、恐惧选择和种种疑问,而这一切也在回信中得到了解答:

  “有一颗心可以让你失去,这恰恰证明了你尚有一颗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