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经典读后感有感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是一本由《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编委会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1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一):来一场足不出户的旅行吧!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这真的是一本百宝书,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够游览中国各大城市。粉红色的封面上面几个小宝贝快乐的玩耍,有马车、有火锅看封面就把孩子深深的吸引住了。打开这本书更让孩子高兴,甚至让我们大人都增长了很多的知识,里边对于中国的名胜古迹和各地特色介绍的非常详细。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里边包含了三座城市,有200多幅手绘图片,还有200多张的实景拍摄,还有有当地小朋友的介绍。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还有美食,看完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 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各地看一看名胜古迹,体验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在很早的时候我就有过这样的梦想,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就没有实现。有了《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这本书我知道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因为我来到了贵阳,又去了成都,我了解到了当地文化和特色。 我们看到贵阳是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城市,这里边有美景,有美人。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让我们亲近大自然又了解现代的科学,第1站我想去黔灵山公园玩一玩,感受一下这里凉爽的天气。贵州是海拔在1100米左右,常年受到西风带的控制,这里真的是一个避暑胜地休闲养老的好去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所以也有“爽爽的贵阳”这个称号。而贵阳里边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看到书中的地图我们可以去去阳明祠和甲秀楼。然后再去一趟民族文化宫,感受我们民族的气息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接着往下看我们来到了重庆,来到了重庆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美食。重庆的麻辣火锅想一想就让人流口水。然而重庆这座建在山上的城市可不单单有美食,他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可以供我们瞻仰。跟着《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走,我们看到了重庆这座神奇的城市这里有山有水。 人这一生不过匆匆百余载,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想做的事情都去做一遍,也有“学到老活到老”的一句话。对于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这本书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去一个城市深度去旅行,体验当地的美食,感受他们的文化。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做一个旅行达人。《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这本书是图文并茂的,里边还贴心的给我们绘制了小地图,让我们对于整个城市的面貌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二):旅行的意义
旅行应该是任何人都真心喜欢的一种本能,因为往宽泛了讲,旅行也是"玩"的一种,所以我们经常管它叫出去玩,这个词组表达出两层意思:出去和玩,旅行就是最好的学与玩。 对我来说,旅行的最大意义是,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去。所以,曾看过一本书叫做《和谁走过万水千山》,比万水千山更重要的是那个谁,你身边的那个人决定了你看到风景。 曾经有人问:旅行和旅游有什么区别?"游"就是游览游历,行则是知行合一,前者目的性更强,后者可能收获更多。旅行本身是轻松愉悦的,可以有规划,但不能有负担。就像余光中老先生所言:“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旅行是一种改变,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这样,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本《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就完美的诠释了旅行的意义,这真是一本地方特色的百科全书。从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开篇介绍,延伸到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特殊节日,学校特色和地方方言,最后再介绍地域美食。让我们读者忍不住要启程去一探究竟! 你知道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是哪里吗?成语"夜郎自大"里的夜郎指的又是什么呢?哪个城市拥有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哪里人最喜欢吃折耳根?想知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什么意思吗?来贵阳告诉你答案。 你知道"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巴山"指的是哪里吗?"巴山"为什么总是"夜雨"呢?一座城市为什么有那么多防空洞?火锅为什么有"九宫格"?肉丝里明明没有鱼,为什么还叫鱼香肉丝?想体验如同过山车一般的轻轨吗?来重庆就知晓了。 你知道历史上哪个城市诞生了最多的状元吗?"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什么地方?苏州到底有多少座园林?又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园林呢?想不想听一听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吃一顿肥美的阳澄湖大闸蟹?来江南水乡苏州就对了。 这三个城市,我只有苏州蜻蜓点水般去过一次,对,就是今年三月份参加"环金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去了一次,匆匆一天半的时间。金鸡湖是全国5A级风景区,那时候我绕金鸡湖跑了21.0975km,领略了金鸡湖的自然风光,还亲自跑到了东方之门下面合了个影,那时候跑友们都唤它"大秋裤",原来还有这么伟大的名字:"东方之门",东方之门高度301.8米,是法国凯旋门的6倍多,太霸气了。 我特别特别喜欢和家人一起出去旅行,总觉得这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美景和我爱的人一起分享才不遗憾,这些年也去了一些温暖的地方,云南的大理、厦门的鼓浪屿、嘉兴的乌镇、香港兰桂坊、福建的平潭岛等等。 山川海河,夜市阑珊。这世界总有无数景致。你尚未见过,也尚未寻访。不如提起脚步,带上爱人,来一场温暖有意义的旅行吧!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三):参与感,让孩子爱上旅行!
旅行,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成为了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成为现在父母与孩子很好的的一种亲子活动方式。
有人说,旅行与旅游不同,网络上对旅行和旅游的区别给出了如下解释:“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旅游是在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旅行就是旅行游览活动,又称做旅游。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要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法律等各个社会领域。旅游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出外最少离家55里”。
图片来自网络那么如何将带孩子旅行不变成旅游,既能让孩子在旅行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的,在旅行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文化,而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打卡式旅游呢?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参与的旅行的准备中来,包括了解目的地的人文历史、美食特产,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攻略的制作中来。
一定有人会说,孩子怎么可能会做攻略呢,做攻略这件事,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好,更何况很少出门或者阅历不够的孩子呢?但是如果你看到一本名为《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的书籍,你就会相信孩子也能做好攻略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
1、《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是一本宝藏书籍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是《去旅行》中国版的一部分。法国教育部推荐的《去旅行》系列自2017年上市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地家长及孩子的喜欢,《去旅行》是从世界各地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像朋友一样为读者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居住地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文化、习俗、节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饮食……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是《去旅行》系列在中国出版的第二本,第一本叫《去旅行:中国篇》。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这本书中首次新增了大百科的知识, 尝试以满页插图和跨界知识相补充的形式,名胜古迹、博物馆、对联、交通工具……书中有24页的图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内容从旅行到百科,从三大城市辐射到全国,全方位的升级了,孩子的知识体系丰富了孩子成长的多面性。
而且我为什么会说这本书特别适合孩子学习做攻略呢?啊,这本书中出现的每个城市的撰稿人都是当地资深的旅行达人,能够能把这个城市最有特点、最好玩、最有内涵和底蕴的内容讲给孩子。让孩子从书中收获比实地游更多的知识和乐趣,并由此爱上旅行,在阅读和旅行中感受“知行合一”的乐趣。
2、《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到底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特色呢?
① 在《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中,用孩子的视角介绍了科技贵阳、香辣重庆、秀丽苏州,每个城市都有两个当地的小朋友做为向导,向读者介绍自己的家乡:贵阳不仅是个“移民”城市,还是苹果公司的数据服务就是“云上贵州”运营的;重庆不仅有热辣川菜,还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移民会馆建筑群湖广会馆和许多抗战时期的防空洞遗址;苏州不仅有可媲美天堂的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多不为人知的文化积淀……
② 配有专属孩子的旅行手账,边看边写,边走边学,让孩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在旅行的过程又消化自己看过的内容,通过手账整理旅行和书中的内容,能让孩子在整理手账的过程中学到更多。
3、参与感,是《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带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虽然旅行对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孩子几岁可以旅行,还是选择何种旅行方式往往众说纷纭,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如果想要契合带孩子旅行的目的,那么《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真的给了孩子非常好的选择,既能增长知识,还能让孩子有参与感。
参与感不仅能让孩子对旅行更感兴趣,还会和父母的沟通有所增加,所以这就是书籍的力量。
公众号:彤嘭嘭《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四):祖国大好河山,孩子你要去看一看
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
万卷书要在万里路之前。
现代人育儿观念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发达,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带宝宝去见世面”。然而,人体大脑的自传体记忆要到4岁才开始发展,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带一个4岁以下的宝宝去“见世面”去“行万里路”,ta不但记不住旅行,还可能因为长途奔波和离开熟悉的环境造成宝贝的不适。
不过,宝宝刚生下来几个月,我们就已经开始给他们听故事了,一岁前,其实就可以看一些绘本,对于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这件事,对于家长来说更重要。
让一个孩子爱上旅游之前,应该是爱上阅读。
同样,在没有脚踏实地去见识远方之前,我们还有书,《去旅行》之于孩子们的意义就是,通过阅读见识旅行的价值。
尽管还没有真正的见识,但是阅读也是一件快乐和满足的事儿啊。
《去旅行:中国特色篇》的确是一本走心之作,它与我们传统认知的绘本还有所不同。它不给你传达一个道理,普及一个理念,也没有童话故事,这更像是一本手账游记,但是它又与随处可见的手账和游记都不同,因为这是一本针对孩子的游记,所以图说,更是一种讲地方特色普及知识的手段,是适合十岁左右的小朋友阅读的。学龄前的孩子对这本书可能会无感,4岁以下的孩子可能对“旅行”都是没有概念的,4岁以上的学龄前孩子可能已经随着父母走过一些地方,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玩儿”的兴趣肯定远大于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这是一本适合小学以上的孩子的游记绘本,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个世界感兴趣,阅读勾起他们对这个世界更多的好奇,阅读也会引导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阅读更是他们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一扇窗户,为他们真正行万里路打下基础。
有很多旅游绘本都介绍国外的风景名胜,但是《中国特色篇》是画给小朋友的,在这个年龄,讲大道理很枯燥,但是绘本却可以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们:祖国如此多娇,先走遍我们国家美丽的地方,再去见识更广阔的的世界。作为一个成年人,会隐隐地察觉到编者普及爱国教育的用心的,而作为家长,真的也愿意看到更多介绍自己国家各地风土人情的绘本。
厚厚一本书,其实走的地方不多:贵阳、重庆和苏州。
其实我们读游记有这样的一个认知,游记就像向导带着你游览你无法亲临的异乡,如果一本游记走的地方太多,难免有走马观花的观感,而读者跟着这大量的照片和稀疏的文字,看起来好像去“走”了一遭,但是合上书就有种根本没有看过的空虚感。真正的实地游览就算是走马观花,每个人也有切肤的体验,但是游记如果走马观花,只能是浪费时间。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总会更容易集中在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去旅行”不再多,而在精,因为书籍的目的本来也是让他们通过阅读爱上旅行向往旅行,这可以是真正旅行前的准备,也可以是实地游玩前的科普。
这种旅游知识的储备基本都包含以下的要点:历史、美食、传奇人物、独有的自然风貌、该地的文化,最后会教你一些当地方言。
这三地的方言都独有特色,《火锅英雄》火了重庆话和重庆的九宫格火锅,在防空洞里大快朵颐在我们国家是独一份;贵州的酸辣粉是我的最爱,回到北方仍然是不是地魂牵梦萦,直到现在还会想念好友那随时要和人干架的贵州话;苏州评弹也只有在苏州能听到,在听评弹的院子里,没有老少之分,苏州人讲话软软糯糯,但是苏州的漂亮妹子其实一点也不软糯……所有的这些,是不是也令人更向往这些特色城市的游玩了呢?
最后是附加项,手账绘本也有手账的觉悟,《去旅行》赠送了一本让孩子带着去旅行的手账本。让孩子可以做自己的《去旅行》。手账本可涂可画可写可分类整理照片,来看看我家五岁宝儿的手账,其实她没去过贵阳、重庆和苏州,但是她还是想到了她所有去过的地方,毕竟画了一些只有她懂得的旅游趣事。下雪的地方有花有树的地方她的霸王龙和你一定很好吃宫西达也恐龙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五):因为一本书,爱上旅行
旅行与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旅游更多的是身体上的,步履匆忙,马不停蹄地看风景,拍照,发朋友圈,向别人证明自己去过了某个地方,也许美丽的风景对于视觉造成的某种冲击力,但这样的行为却是一种打卡类的旅游方式。而旅行更关注的是一个人内心层面,用一颗心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从而领略到与众不同的风景,得到某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不仅仅是身体在旅行,心灵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熏陶。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与其他旅行的书相比,它更像是一本深度旅行指南。本书主要介绍了三个城市:贵阳、重庆、苏州。在每介绍一个城市时,都会有本地的两名小朋友,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家乡。这样的编排方式,拉进了小读者与本书的距离。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在当地小朋友的介绍下,去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著名景点、饮食方式等,体会这座城市散发出的魅力。 在介绍每座城市时,都选择了这个城市最具特别的地方进行了介绍。比如介绍贵阳时,提到了喀斯特地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这种地貌形成的原因,同时还介绍了属于这种地貌的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如云南路南石林、重庆小寨天坑、贵州双河溶洞、贵州万山夜郎谷、广西桂林山水等。 在介绍重庆时,推荐了重庆火锅和九宫格,在深夜看到手绘的青菜、毛肚、金针菇、牛肉、笋片、豆腐等配菜,有些让人垂涎三尺。在重庆,空气中都弥漫着火锅的味道。作为一座魔都,重庆的交通方式是不得不提的话题。网红景点李子坝站,轻轨穿越居民楼的景点也许只有是重庆才有的情形吧。超长扶梯,乘坐一趟大概需要2分钟多的时间,扶梯上下都有人售票,单程票价2元。在重庆,不断地刷新一个人价值观,因为这样的城市,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在介绍苏州时,推荐了苏州博物馆。忽然想到了前两年的国庆节去苏州,本来计划去苏州博物馆,在门口,看到排队的人实在太多,就这样与苏州博物馆擦肩而过,在这本书中,弥补了没有参观苏州博物馆的遗憾。还提到了帆船夏令营。为大家科普了帆船的构造,帆船绳结的丁香结、8字结、单套结、缩帆结等四种类型,驾驶帆船的方法。这本书真可以称得上是介绍一个城市旅游版的百科全书。 书中选的图片一部分是摄影作品,可以客观地去呈现一座城市的面貌。同时书中还选了很多的手绘图,让这本书变得更加灵动,增添了很多的色彩。 “你会说××话吗?”在介绍每个城市时,都有这样的一个环节。设置了一个语言环境,然后扫描书中右上角的二维码,我们就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本地人的对话,虽然不看书中的文字,我们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是有时候语言有种代入感,我们仿佛置身于这座城市的街头。让我们对一座城市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去了解一座城市。 打开这样的一本书,不仅可以让小朋友全方位地去认识一座城市,还可以对某些内容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学到很多的知识。与小朋友共读这本书的爸爸妈妈,说不定会被书中的内容吸引,带着小朋友一起去贵阳、重庆、苏州旅行。毕竟,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古镇恐龙如何吃螃蟹帆船夏令营重庆火锅《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六):让孩子足不出户畅游中国
众所周知,生活还有远方和诗。现实条件限制了我们前往远方和诗的步伐,其实去远方,不需要等到财富自由之后。现在只需要一本书——《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即可实现。
曹文轩曾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太阳照亮黑暗,让孩子看到更看的地方。翻开这本书,让孩子看到不同的地方:贵阳,重庆,苏州。
重点介绍的三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贵阳是贵州的省会,因在贵山的南面,向阳的一面而得名;我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带有两种风貌的苏州。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以同龄人讲述他们的生活而展开。
在贵阳,是小勤与小宜以当地小学真实的生活学习为写照,介绍了他们课间会跳独特的竹杆舞,他们的中小会会开禁毒课程;每周还有一次社会实践课等等。这种等角度的介绍,更容易让孩子喜欢。
阅读的时候,可以询问孩子学校的课程有什么特色的,可以与其他地市孩子相比较,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孩子近况,加强亲子沟通,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
一本书囊括上下五千年人文地理历史。
博物馆是过去,是需要探寻的。贵州的省博物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这里能看到东汉铜车马,也能看到贵州寒武纪的贵州龙和永不凋谢的奇花海百合,更可以看到千余套少数民族银饰品。
阅读的时候,可以讲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传统服饰,可以讲一下各民族的文化与历史。
而重庆则有着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阅读的时候,可以讲解一下,重庆是一座恐龙之城,恐龙生存的年代,种类等等。历史知识自然而然的进行普及。
科技馆是未来,是需要探索的。贵阳有着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古往今来的著名人物也在这座城留了足迹。曾被发落到贵阳的王阳明等。阅读时,既可详细查阅这些人的故事事迹,又可以按时间讲一下历史事件。
众多知识点,构成知识面。从历史古迹,到风俗文化,从饮食,到方言。知识一目了然。起承转合,无缝衔接。贵阳的甲秀楼,最为特别的就是它的对联,这幅最长的对联从1923年将字缩减至174字。
由此引出,名胜古迹中的对联。无锡东林书院中的对联,黄鹤楼上的对联,成都武侯祠的对联等等,它们都分布在中国的不同省不同市,却因为对联,有了关联。
阅读的时候,可以扩展至这些名胜古迹的故事,对联所蕴藏的意义,这些城市有什么特点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延伸。
由诗词联系起一座城,如洛阳亲友如相问,春风十里扬州路等等。阅读的时候,可以讲一下诗词,再讲诗中的城市,诗的作者,其他代表作品等等。
实景插图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地方。有些夸大,但确实如毕加索所言,实景照片更让孩子有一种切身到达陌生之地的感觉。孩子通过双眼通过照片,看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贵阳马拉松比赛的照片,人们呼欢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苗族人过节时起舞的照片,载歌载舞,一起庆祝等等。
精美的手绘图,也让人惊艳。无论是手绘的地图还是美食,从视觉效果上征报了孩子。
优秀的制作团队,带来不一样的品质保证翻开这本书,它是由中国国家地理《博物》品牌总监郭亦城,中科院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专业硕士邹雅霜,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市场总监李曦联合资深摄影师,职业插画师共八人参与制作。 这些内容有着真实采访,书中的数据资料有着明确的采集截止时间。每一个细小之处,都显示出制作团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此书。
这是一本趣味的百科全书,
这是一本旅游导读,
这是一本讲述远方同龄人生活的书。
这是一本让孩子足不出户,了解远方的书。
《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读后感(七):身未动,心已动,我要带着书本去旅行
说来真是惭愧,想来真是后悔,我家大宝读初中了,我们还一直未带他出过省旅游,之前觉得孩子还小,不会看风景,每次带他去公园都是往前冲,对风景不是很感兴趣,老公觉得旅游既费精力又费钱,孩子又不爱看风景,时间观念也不强,想等他大一点再出去旅游。
读过一些育儿书后,看到有关带孩子旅行的部分,看到别人能带着几岁的孩子出去游玩,在游玩中能够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而我,只想在培养好孩子的时候才去旅行。我发现我错了,我对之前自己固有的旅游观念产生了怀疑,其实我也跟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过,去了北京、广州、云南、成都、重庆、四川、九寨沟等地,旅行的过程中虽然劳累,但能够放松身心,感觉还是很开心的。我其实也一直希望能够和家人一起有机会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呢。只是一直受现实(时间和金钱、观念)的困扰而不能成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还真的没错,只有走出家门才能见识到大千世界的大不同。旅游也可以是旅行,不必去强求看什么风景,在“行”中学到一些在家不能感受到的东西也是一种收获呢。
暑假,虽然老公不支持,但我还是跟着朋友带孩子去了我们广西的省会——南宁游玩了几天。在旅行中,我发现孩子其实能得到很多煅炼,如上网寻找住宿的宾馆、帮忙背行李、找地铁站、找公交车站等等,这一路让我感动的是孩子帮忙背行李,我带着小宝,幸好有他帮忙而无怨言,感觉正处叛逆期的他也成长了。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心情也很好,时间观念也有增强,回家后情绪也有改变。
明年,我计划带孩子去省外旅游了,去哪里呢?正好看到了这本《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我决定先和孩子一起看看这本书,然后参考孩子的意见,挑选一个城市作为我们下次出游的目的地。
这本《去旅游:中国版特色篇》从中国600多个城市中挑选了三个有特点的城市——贵阳、重庆、苏州来讲述。在这三个城市中,我去过重庆,贵阳和苏州正好也是我想去的城市,特别想看看苏州的园林,以前语文课上的《苏州园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去实地看看呢。
书中的每个城市都有两个小朋友参与其中,他们就像小导游一样,编者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像接待老朋友一样介绍自己城市的特色和日常生活情况,这样设计,让孩子读来感觉很亲切,很有代入感,不经意间就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著名景点、饮食文化等等。
一开篇就用一张小小的城市名片让读者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总体了解,比如介绍重庆,我们可以从名片中了解其外文名、别名、行政区类别、下辖地区、地理位置、面积以及著名景点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的知识量很丰富,谌称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有深度知识体系的百科书啊,书中介绍了60处非遗、60多个历史古迹,可以从书中了解600余个人文、体育、饮食等方面的知识。而手绘地图中突出的描绘了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很吸人眼球。孩子很喜欢书中对每个城市的学校、课堂、课外活动方面的介绍,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的学习生活。
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还可以了解城市的饮食文化、传统美食以及百年老店,出行的时候,饮食不可缺少,先了解这些饮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饮食特色。
这本全彩印刷的图文并茂的《去旅游:中国版特色篇》一共有128页,它不仅仅只讲述三个城市,还包含着24页图文并茂的辐射到全国的旅行百科,在这24页中,我从中也看到了我们广西的有关内容,比如桂林米粉、龙脊梯田、柳州螺蛳粉、桂林山水的图片等,做为广西人,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广西风景及风俗的介绍呢,虽然“桂林风景甲天下”的名声已经在外了。
随书还附赠了一本旅行手账本,共有96页,每页都有独立主题,如美食、徒步、填色、摄影等旅行体验,可以让孩子在旅行中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做攻略的乐趣、品味各地美食的快乐、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等等。
书中除有不少的手绘图外还有不少的实景拍摄图,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看到实景图,更激起我和孩子去旅行的愿望,我们也希望跟着书本去身临其境感受旅行的快乐。
去一个地方,总会听到当地人的方言,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以听到三个城市的小导游及妈妈用方言的对话,三个城市中我觉得苏州的方言最难懂,重庆和贵阳的方言跟我们桂林话比较接近,基本上都能听懂,感觉很亲切。
身未动,心已动,很期待下次的旅行,我们将选择《去旅行:中国版特色篇》中的一个城市,到时候我要和孩子带着书去旅行,去用心感受在书中介绍的城市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