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少女时代》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少女时代》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1-02-15 03:27: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少女时代》经典观后感有感

  《我的少女时代》是一部由冯振志执导,李依晓 / 王小毅 / 史磊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一):真实的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这如同韩剧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一般,作为电影人和张海迪也不例外,不管是电视还是电影都是为了宣传积极美好的生活而服务的,反应现实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看过电影之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会更积极更乐观。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二):保守年轻的心

  虽然我早已过了少女的时代,但是这部电影仍然让我回忆起自己当年时候的一些依稀的模样,这部片子的结尾我哭的稀里哗啦,不是为了那个早已远去的初恋,而是为了曾经那个年轻的自己。年轻的自己太过于美好,难过的时候可以哭的歇斯底里,开心的时候又可以没心没肺的大笑。喜欢那个充满活力的自己,喜欢那个拥有梦想的自己,喜欢那个永远充满希望的自己。少女时代带给我的思索是让我思考自己当下的生活,考量自己的成长变化,窥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

  生活虽然很现实,但是有些东西仍然不能丢了,那些最简简单单的东西,那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那颗永远追求爱与美好的心,那颗为了梦想依然愿意努力的心,那颗时刻准备出发,时刻准备迎接美好的心,那颗鲜活跳动、年轻有力的心,它一旦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三):一点感受

  我看评论有人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很矫情。我不这么认为,第一,每一个年代的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况且女主角年纪小,黎江为了帮她找书,被诬陷被欺负,他们自己的情感,一定是爱情吗,为什么单纯会被说成矫情呢?第二,如果你我是残疾人,难道也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的表达自己吗,或者说一定要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吗?现实是什么呢,她腿废了,那个年代动荡,朋友被伤害,父母都被迫下乡了,不要拿普通人的思维去强加在她身上,换作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难道有人可以保证比她更坚强吗?也会像她那样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把读书当做精神食粮吗?即使是和父母下乡,她也很坚强,有纯朴可爱的乡下伙伴陪伴,遇到了善良的小哑巴,调皮的三梆子。有人说针灸很可笑,怎么可能治好。但是,为什么不可能呢,一个人活下去,也该有信念支撑吧。我不了解电影背景,什么书改编,我只知道,这部电影很好,拍的很好,主角也好,我很喜欢,所以五星。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四):中小学生电影

  自从冯小刚导演发表了那一番著名的“砍孩子”言论之后,我就不大敢用“剧情平淡”来评价一部电影,但用力去回想这部电影,除了女主角气若游丝的讲话语气让我记忆深刻,余下没忘的,都是乡下孩子们的好了。

  张海迪的原著《轮椅上的梦》我没看过,但我想绝不会像电影那样波澜不惊,从一出生就立志要把爱洒满人间。我更想知道的是,当她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突然变成一个双腿失去知觉的残疾人,这其间的心理骤变,以及随父母下放到农村之后,为何会想到我该用爱回回赠这个荒唐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进行长久的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的自学历程。很遗憾,这些都没有。我只看到海迪的化身“方丹”是个坚强的少女,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坚定了“我要用我心中的小星星照亮他人的志愿”,于是就开始无比乐观的坚持到了最后。可能会有人说,这还需要理由吗?非常需要,一个在文革时代长大的女青年,自己的父母遭到不公平对待之后,还能想着“照亮他人”,我觉得这不合情理。没有毫无缘由的爱,就像没有毫无缘由的恨。

  冯导前天在现场也提到没有制造戏剧冲突这样的事实。冯导的解释是,方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所以不必制造矛盾。我的疑问是,这个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如果一部电影失去了促使剧情发展的足够动机,那它只能是一部抒情宣传片。当然,它非常适合小朋友们观看。小朋友们不必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记住该这么做就对了。此外它还具有的一个优势是,这部电影比山楂树更山楂树,女主角刻苦的学习态度深深影响了男主角,最后男主角终于考上了大学。这一点对小朋友会很有启发。有一点令人费解,方丹治病的绝活竟然是针灸。这个被列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在电影里大显身手,针到病除,我觉得这一点对小朋友非常不利,容易让小朋友们产生中医就是比西医牛逼的错误想法。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适合深入到学校去放映的片子,尤其在这么多部门,领导的参与下,它不难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五):《我的少女时代》:找回八零年代中国电影纯美气质

  文:赵猪

  其实很多如今的电影观众,在一面痛斥中国电影的不思进取,另一方面又大肆追捧好莱坞高科技电影的同时,他们显然并不知道,如今的中国电影已经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迷失了方向,逐渐丧失了曾经的格调和气质。假如追溯到电影最初诞生的上世纪初叶,中国电影(当时主要指的是上海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欧洲,美国电影业几完全可以相庭抗礼。更重要的是,曾经的中国电影,以带有浓重中国文学留白、精致的纯美气质,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大师和优秀作品,也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上许多鼎鼎大名的电影人。

  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五代导演崛起之时,中国电影市场上也涌现过许多唯美、纯净的优秀电影。只是可惜的是,到了三十年之后,人心的浮躁加上整体电影市场环境的趋利化,八零年代中国电影那种纯美的气质已经基本上都被骄奢淫靡的假大空风气掩盖了。这是中国电影最大的不幸。

  《我的少女时代》,根据张海迪女士生平事迹改编,由冯振志执导的影片近日在全国范围上映。这部电影或许很难在票房市场上造成什么巨大的影响,但是其回复八零年代中国电影纯美风范的做法,却无疑是一股清新的凉风,或许更能为当下浮躁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我的少女时代》故事并不复杂,基本上取材自张海迪女士自传体小说《轮椅上的梦》,讲述了一位自幼高位截瘫的少女“方舟”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却依然不放弃自己,坚持自学成才,助人助己。全片的结构简单有序,节奏情绪也并不浓烈,甚至并没有刻意强调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也没有控诉伤痛,只是淡淡的,用诗化的镜头语言,诠释着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少女,如何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影片还有一个最大的可取之处,在突出主人公的同时,用一批质朴农村少年的形象,烘托出她的清新,也反映出中国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并且几个少年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把儿童片的乐趣也融入到影片当中,算是做出了一个不错的混搭示范。

  整体而言,可以说《我的少女时代》是一部通篇颂扬真善美,同时又散发出积极、乐观态度的好电影。但是更深远一层的意义来说,回归传统,也就是八零年代中国电影标准的唯美派叙事手法,是《我的少女时代》一片对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做出最为积极的示范。尽管或许影片冲突不够激烈,结构叙事稍嫌缓慢,或许不容易吸引浮躁的电影观众。但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必然会有更多的观众开始意识到,电影市场的多样化,找到真正属于中国电影独特风格的重要性。回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六):爱上你的时候还不懂感情

  昨晚,在将要下雨的夜空里泛着眼泪看完了《我的少女时代》。最后片段电话里的那把声音,是从录音机里回放了多少次的渴望,一句“好久不见”,才发现,离别得那么刻骨铭心。《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获得了豆瓣同类青春电影高分,或许,它在一方面印证了我们懵懂美好的少女时代,也在另一方面,美好地拍出了我们的向往。

  每个人的青春,总是不一样,我曾羡慕别人的青春可以乖乖的,平静地呆到毕业,嫌弃过自己的少女时代,满目疮痍,曾被全校公开批评,被不良少年围攻,领着同学翘课,很好的朋友因涉违禁品初一便被劝退,谈着不懂感情的爱情……

  徐太宇说,没穿过高中制服翘一次课,长大才后悔。或许吧,也许最乖的孩子也曾做过疯狂的事,只是我不知道而已。也可许乖孩子在后悔没疯狂过……

  朋友说,这部电影老土到惨不忍睹,但自己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老土,是因为里面的故事,我们似曾相识,感动,是我们错过的青春回忆起来才发现那么美好与不可重来。我想,能被感动,一定是过了少女时代的人,因为正在少女的孩子们,是不会有这么深的体会的。

  流泻的灯光下,我们也曾向往自己的少女时代。向往能有一个男生拼命去守护自己,然而守护我们的是瘦弱的好基友推开围堵的人拉着我们逃跑。青春总会因为一个人,开始闪闪发亮,于是我们也会像林真心一样改变过形象。我们也渴望有一个男生会为了自己的生日不顾一切,而真的来临时,却会失措到不知如何应对,没有谢谢,只有无理由的脾气。当徐太宇在学校天台跟林真心说,陶敏敏跟他表白了,他们在一起了,两个人淋着同一场雨,摔倒,揪心,离别,所有的一切因为爱,没有回头与坦白……太多的太多,有着我们的影子,也有着我们的向往。多年后,我才体会到拿着早餐跑三公里路给自己喜欢的人的那个早晨有多么明媚。只是,当时的懵懂,让我们都还不懂爱情。

  其实电影就是这样,幽默的地方会笑,动情的地方会哭,走心的地方会揪心。会偶然间在脑海中回放曾经的点点滴滴,笑过哭过却不会花力气想要回到过去,因为有些青春经历一次便好。过去的一切美好,我们再相遇,临别前,握了一下手,微笑离去。这种重逢再见的方式,有没有觉得比较屌?

  电影总是好的,回忆触碰到心脏才不会那么伤感。回忆总是微甜,抚过十指温柔颤动。时隔多年的徐太宇和林真心在刘德华的演唱会会场外再遇见,足够感动,因为会有多少喜欢过你的人在多年后依然记得对你的承诺,并实现。

  时间会改变一个人,会改变很多事,但是只有一件事不会被改变,那就是——回忆。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谢谢。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七):《我的少女时代》:轮椅上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根据张海迪的小说《轮椅上的梦》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从故事缘起的一开始就保持了其纯净完美、以及真实感浓郁的特色。按照编剧张海迪的话说,“这部电影就是要在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的确,影片主人公——十五岁的小姑娘方丹的生活遭遇以及情感上的茁壮成长,都真真切切地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下生活的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残酷命运的挑战面前,坚强的残疾少女用无比的自信和充斥着影片始终的笑容,将一个完整无缺、阳光灿烂的纯美故事带给观众。

  据说,电影采用全胶片拍摄,对于一部成本并不算高的非商业电影,如此做法堪称大手笔。不过,影片却在视觉上保证了“第七艺术”原汁原味的美感。更能令主人公方丹的美好笑容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更加灿烂迷人。故事所表现的时间从上个世纪的1969年到1973年,跨越整整五年。因此影片要求从布景、化服道、演员表演、人物的精神风貌、到音乐插曲的创作等等都回到那个年代。与此同时,剧本所表现的内容极其丰满,涉及到一年四季,需要拍摄春、夏、秋、冬里不同的风光。由于跨季节拍摄,影片的拍摄成本大幅度提高。但是为了尽可能地使影片的真实程度达到最佳,导演和制片人均不惜增加成本和加大工作量,众主演们亦是全力以赴。

  如此一来,影片所呈现出的精美画面却在极大地程度上为故事的情感渲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导演和摄影师流畅自如的掌控下,一幅幅田园美景,一笔笔绿树黄花,更展现了那个纯真年代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如此壮美,从而衬托出残疾少女那如同四季美景一样纯净美好善良的纯洁心灵。

  戏曲功底深厚的李依晓,虽然在全片中难以给人那种表演纯属的厚重感,其间很容易令观众感受到舞台表演的气息。但就是如此有张力的发挥,更能让人感受到此年轻演员的工作态度和敬业之情。事实上,李依晓虽年纪尚轻却已经主演了有16部电视作品之多,如《北方有佳人》、《狙击手》、《母亲心》、《圣堂风云》等,并曾在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中获得最具潜力女演员提名奖。在本片中李依晓是第一次在电影中担纲女主角。由于包括她在内的主要角色都很年轻,对过去父辈们的生活已然缺少了解。要让他们演父辈们年轻时的生活,适当的培训和了解是必要的。因此,在拍摄开始之前,李依晓等年轻主演们已然话费了很长的时间,深入地“体验生活”,体会角色。最终到拍摄时,李依晓的不懈努力以及张海迪的言传身教,让方丹这个角色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大银幕之上,感动不少观众的同时,张海迪也为之动容,夸赞李依晓的用情真挚,和拍摄时的全力以赴。

  另外,影片中几位饰演农村娃的小演员让人们眼前一亮,堪称为影片的故事走向和情感积累起到了无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八):《我的少女时代》:梦回纯真年代 重温初恋情怀

  文 / 赤叶青枫

  张海迪,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关于她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故事一直被老一辈所津津乐道,不过她年轻时候的一些具体经历却并不为人熟知……如今,根据她自传体小说《轮椅上的梦》改编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得以面世,其艺术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偶像年轻时候的青春风采。

  少女方丹幼时就不幸因病而高位瘫痪。文革时期,又被迫随父母一同下放到偏远穷困的农村生活。面对艰苦的环境、残酷的命运,她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积极乐观地笑对人生。她在大树下教孩子们读书,还自学针灸为乡亲们治病……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同时又是张海迪本人亲自担任编剧,影片的方向性和高度性毋庸置疑,较为难得的是,影片的观赏性也比预期要好。虽然剧情设置较为简单,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亦无矛盾的人性挣扎,但如诗如画的镜头语言,方丹的饰演者李依晓秀美的容貌以及投入的演出,特别是乡村中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恍惚中,会令人有穿越之感,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看露天电影的纯真年代。

  那时的我们都还很小,什么都不懂,没有信用卡也没有TA,更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可是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单纯快乐,而张海迪阿姨的故事又被大人们一说再说,因此并不难理解荧幕中的残疾少女为何能那么坚强乐观的活着,而张海迪本人在片中的客串与旁白更是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故而那一帧帧唯美感人的画面,那一段段真情流露的场景,都变得格外打动人心。

  若论本片最重要的主线,当然是方丹身残志坚的追梦过程,那种“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贯穿全片始终,是此片最为清晰的脉络之一。不过若说到最令人意外和最吸引之处,却是片中方丹和邻家少年黎江朦胧美好的初恋情事。

  若没看过此片,相信很多人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影片会用这么多的篇幅和桥段去展现女主人公的个人情感世界。那悦耳的摇铃声,淡淡的书香,真挚的关心与问候,频繁的鸿雁传书……含蓄委婉地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怀春少女欲语还休的复杂心事。

  少女的初恋情怀总是诗。

  这样一份难以言喻的情感自然是珍贵的,然而越美丽的东西她越不敢碰,就算再怎么喜欢对方又有何用?残疾的身体,遥远的距离,谁能保证美丽愿景不会落空?无论曾多么想去上前贴近,结果到头来,他的心和眼、口和耳终究没那个缘份。

  于是终了,一个如愿考上了大学,一个用针灸治好了哑巴孩子的病之后,随父母回城,就这样再次天涯两端。再后来,也就没有了后来。

  这样的结局或许会令人扼腕,但这就是生活。同时,亦令方丹这个角色形象变得更加饱满真实——她是身有残疾没错,不过这并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渴望。虽然是个无言的结局,但是她应该不会后悔。毕竟,在她最美好的年纪,她曾经与一个喜欢的人真心相对,彼此安慰鼓励,并共同走过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足矣。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九):《我的少女时代》:追忆过往的时光,希望与美好相伴

  张海迪,1955年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作为一代人的楷模,在80年代成为了公众性的人物,她的行为和她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互联网时代和21世纪,我们还需要张海迪这种刻苦钻研和任劳任怨的精神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当然需要,因为这种精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不同的拼搏和奋斗精神,即使环境不同了,但每一个人都很难轻易达到成功,张海迪在逆境中求得发展,这种坚韧的精神值得新时期的中国青年人学习。

  这部电影在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影片中,在“文革”开始之后,张海迪的父母便遭到批判,后来张海迪随同父母被下放到边远农村,在那种条件极为恶劣情况下,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何况对未来还有什么憧憬?但张海迪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乐观的人往往不会看到事情坏的一面,至少他们能够在糟糕透顶的环境中寻找乐趣。即使环境再苦再难,张海迪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求索。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的确实没错,张海迪就是用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动的社会实践,逐步成长为一名乡村医生。

  在影片主人公方丹身上,表现的不仅有个人的奋斗,而且有80年代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这应该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宝贵的。海迪希望拍这部电影,把时光拉回到那个年代,给那个理想的时代留下一个重重的印记。因此影片要求从布景、化服道、演员表演、人物的精神风貌、到音乐插曲的创作等等都回到那个年代。

  张海迪的人生成功当然不具备复制性,因为她的成功,是到了极为困苦的条件下不断激发出来的成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张海迪身体健康并且还成长在一个优越的环境当中,她或许没有达到今天的成功。这就好像是孔子、管仲这样的历史名人,他们都是经历过千辛万苦才获得了成功,孔子还更甚一些,他的学说到了汉朝才确定了至高的地位,这一点他是看不到的。张海迪身体残疾,而且还有被跟随下放到农村去,这样的艰难环境当中,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就是自怨自艾自生自灭,要么就是奋起学习期待扭转,很显然,张海迪选择了后者,所以她成功了。要想成功,环境要恶劣的彻底,否则不会激发人的潜力,人生有时就需要这样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十):我的少女时代

  张海迪,对现在的年青人来讲,似乎是个历史名词,等同于雷锋、赖宁,是中小学课本里的人物,代表着坚强,代表着为人民服务。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学习张海迪阿姨不朽的奋斗精神,身残志坚,勇攀高峰,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样才算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只有身体残疾,可以自学很多外语,会针灸、还会写书,就是有用的人。

  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海迪阿姨,这也是我激动的一个原因。上一次是在07年的全国作协会上,我奉命去会上采访一些文化名人,其中就有海迪阿姨。在采访她之前我有点紧张,大多数身体或者心理残疾的人都会比较敏感,性格多少会有些与众不同。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告诉我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要有不恰当的提问和表达。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她的采访稿,以至于最后连摄像都跟着紧张起来,问我是不是要只拍上半身。。。

  但在我第一眼看到海迪阿姨的时候,立刻就感受到一种阳光普照的温暖。她那么爱笑,笑的那么真诚,得知我们的目的,半点没有要先休息一下的意思,十分配合的随我们摆位置取景。我见过很多名人,但像海迪阿姨这样亲切,这样阳光,丝毫没有半点架子的名人,真的是我第一次接触。她的真诚,她的笑容感染着我,哪怕你已经走到了绝望的尽头,和她在一起,你依然会感受到温暖,她就像一个希望。

  我是个时常都需要激励的人,不然就会颓废,就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事先看过《我的少女时代》的简介,改编自张海迪的小说《轮椅上的梦》,知道这是一部励志影片。我太需要这样的养分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让我越来越没有追求进取的精神目标。我寻找可以影响我积极向上的物质和精神,我需要激励,我希望我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影片以张海迪本人为原型,讲述一个年轻的残疾姑娘方丹在窗口读书时认识了英俊执着的黎江,两人以书会友,成为最忠实的朋友。方丹在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后,承担起给村里孩子教书的任务,并且自学针灸给村里人看病。其间她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坚定的意志让她立志要做个有用的人。她把在村里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寄信讲给黎江。受到方丹的鼓励,黎江也奋发向上,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坦白地说,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讲,相比一些大片制作,这部影片算不得成功。情节缺乏连贯性,像是把一篇日记中的几个片段生串在一起,有点强拉硬拽的感觉。女主角的声音处理也过于纯真,缺少一些现实的力度。但影片立意很好,画面取景也非常秀美,给人以希望。反倒是片中的几个小演员为影片增色不少——孩子们抬着方丹的木轮椅过河去为村民看病;龙卷风来袭时推着方丹狂奔躲避;为给邻村的村民治病,孩子们推着方丹,步履蹒跚,艰难行走在狂风暴雪之中,连那只大狗都为服务坚强的方丹使出了浑身解数。不得不承认,如果你能够随影片进入情节,你一定会被影片里那种纯真的情感所感动。在方丹和父母要离村回城的时候,全村的村民都来为他们送行,小金来经过方丹的针灸治疗,终于可以说话,喊出姐姐,喊出娘的那个时候,我几乎哭到不能控制。。。方丹用她真诚的心和坚定执着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拥有真正的快乐。

  “假如我们心中有一颗星星,不仅要让它给自己带来光明,还要把它举出窗外,照亮黑夜,照亮他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