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锦集
《寻路西藏5万里》是一本由小朱飞刀著作,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一):【豆瓣鉴书团】生活的一部分是仪式感
虽然故事大部分都涉及援藏,但是没有想象中的主旋律书籍的沉闷感。
但是故事本身过于零散,看上去面面俱到,看完却无法留下深刻印象。
整体的文字感觉还是不错的,作者的生活很注重精神方面,同时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保持着仪式感。这点我很敬佩。
另外,配图是亮点。只是有部分夹杂在故事之间有点莫名其妙。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二):【寻路鉴书团】我给予西藏的远远不及西藏的反哺
第一次参加豆瓣的鉴书团活动。
我有本在读状态的书叫《寻路中国》,非常棒,争取早日读完,被《寻路西藏五万里》的书名所吸引,对西藏也抱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报名这期的鉴书团活动。
西藏注定是个令人魂牵梦绕而又心生畏惧的地方。
“那年28岁的作者朱虹,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正处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对现世满怀失望,对未来也束手无措”
10.29 开始读,读完,更新。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三):【豆瓣鉴书团】《寻路西藏5万里》——熨帖生活质感的同时,兼具宿命的气息
收到书之前,一直自以为该书将会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是一本旅游风景插画集。可是观看完本书后,却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它更像是一本日记,一本旅游随笔,一份对神秘西藏探寻的向往。 本书可以看作一本短篇合集,故事与故事之间并没有关联性,却又有一丝丝抓不住的相似感,思前想后,这份不变的相似可能就是作者对于这一方神秘的土地热爱和信仰吧。 图片也极其精美,超级喜欢里面的两张明信片~让我对西藏这个神秘的地方同样产生了向往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四):【豆瓣鉴书团】去远方
大学时候看见过同学去西藏旅行的游记,看见那些天然美到极致的照片,一直以来都想亲身经历下,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读完本书算是又一次饱了眼福
全书40万字读来丝毫不枯燥,你可以随着作者的叙述亲身感受到西藏的边边角角落落,仿佛那美丽的风景,纯朴的藏民,都是如此的真实鲜活。连危险的跋山涉水和艰苦的生存条件都是一种必须的历练,作者的文字是温暖的。
读完本书,西藏不再神秘,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心和身总要有一个去远方!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五):【豆瓣鉴书团】世间尚有净土耶
世界第三极,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人类尚与动物争夺生存空间的地带。
一切都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留着原始的天真与淳朴。
只是原始真的天真而淳朴吗?
珠穆朗玛巍峨耸立,我也梦想有一天能够出发,用腿丈量世界的第一高度,那不是征服,那只是朝圣,朝拜自然的伟大,朝拜意志的伟大。
书中的教育现状非常真实,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兴致缺缺,家长希望孩子能够离开,那么老师自然也很希望离开。
同化是较低文明融入较高文明的方式,历史中一再重演,现代社会的同化是以商品作为前驱。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六):【豆瓣鉴书团】援藏人眼中的西藏
没去过西藏的我,对西藏心向往之,因而对这本书充满期待。书中相当大的篇幅都是援藏干部人才的故事,作者自己也是一名援藏干部,因此这更像一本记录援藏的纪实文学。 当然了,通过援藏人的故事看西藏也不失为一个独特的视角。映像最深刻的是那个“什么都不缺”的贫困户多吉。他的淳朴把前来扶贫的援藏副县长感动得不知所措,甚至害怕自己的扶贫会破坏这份淳朴。现代文明车轮滚滚,无论多么偏远的世外桃源都难以逃避。我们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规则以享受现代文明的福祉呢,还是让他们继续保有那份原生态的淳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试图用自己的行程和经历把这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起来,穿针引线,连缀成篇。但内容有失裁剪,文字也不够精炼,读起来总有一种东拉西扯,拖泥带水的感觉。后记的彩蛋更是画蛇添足。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七):【豆瓣鉴书团】扶贫工作典型读本
我以为这本书会是描写一个背包客背着包走完西藏的全过程,里面充满了各种文艺青年的矫情。但实际并不是如此,里面没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旅行计划,而是援藏工作的点点滴滴。
也许很多人以为援藏是个苦差事,并没有愿意去。但实际,你想去援藏是要经过层层筛选的,首先,身体这一关就可以卡住很多人,其实再是工作能力的考察。能去参加援藏的,一般都是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轮番给西藏带去新鲜血液,带来新的火种。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援藏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以前单一片面的认识,丰富成了立体多样的感知。没有一定的信念,是不足以支持他们坚持三年甚至三年又三年;没有一定的能力,是不足以让西藏人民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没有一定的热血,是不足以让他们深入无人区一探究竟。读完最大的感受便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援藏干部。
所以,我建议政府应该将这本书介入扶贫干部必读读本,会比那些干燥的理论知识读书更具有感染力。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八):【豆瓣鉴书团】读后感
起初看到大量的照片和标题,我是打着阅读游记的打算翻开这本书的。但是这本书却是作者援藏的点点滴滴,像是日记一般随笔写下,但是这样零散的结构反倒让人觉得真实感动。
西藏是神秘而美丽的,作者放下的几张插图我宁愿相信是随意的记录,但是也能让人驻目许久。西藏就是有这样的魅力,高原的天空都是通透的。看着雪山,白云,高高的天空,只是看一眼图片就能感受到那里的清冷。看了作者的介绍,更了解了西藏的艰苦,也更加敬佩那些援藏干部。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也要经住高原反应,物资的匮乏和寒冷更是要命。
而即使条件艰辛,他们也竭尽全力的帮助藏民们带去生产技术,带去粮食,带去医药,带去希望。在现在的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在书中这样的奉献精神实在是让人感动。人们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也是顽强的生存,越是艰险越是互相支撑,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能在高原上开出希望的花朵。生命实在是太伟大了。
十分感谢作者能分享自己的援藏经历,让我能读到如此纯粹的人心,读到生命的火热。特别感动。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九):【豆瓣鉴书团】褪去浪漫的真实西藏
说起西藏,我会联想到很多词:遥远、神秘、纯净、圣地、信仰,以及艰苦、高原反应。网上的图片多是在展现它美好纯粹的一面,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西藏,或最多花上十余天去景点玩一圈。而本书,更多的是描述作者眼中真实的西藏,它的现状、困境和未来的可能。
高海拔和恶劣气候给当地人带去的是对健康的损害和生存压力,医疗、教育都是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双湖教育问题,看的时候有一种在读新闻稿的感觉,但完全可以想象出当地的艰苦,和现实的困境。看不到学习的出路,谁又会去重视学习,出不了人才,也留不住人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会不会破坏环境的平衡和人纯净的内心,对贫困户的补助会不会导致适得其反,当地人更加懒怠。援藏干部和支教的志愿者们真的很值得敬佩,他们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只为让西藏的人民过得更好。
书的内容是由多主题构成,情绪笔触各不相同,可以当成新闻稿和随笔集合体来看。有些篇章很严肃,有些则轻松许多,穿插了一些段子,让人体会到当事人苦中作乐的积极心态。它的意义在于,揭开西藏朦胧的面纱,让我们尽可能地走近真实的西藏。
《寻路西藏5万里》读后感(十):【豆瓣鉴书团】不曾了解过的西藏,和那些援藏人
大概有很多人对西藏抱有过自己的想象,那里的纯净、神秘总能让人心醉神迷,包括我自己也是,援藏的念头始终在脑海里萦绕不去。 游客们在山川雪原中来去,浪漫者们沉醉于朝圣路上的拜叩。而鲜少有人真正了解,把青春献给这片土地的援藏者们。如同本书的作者,一次偶然的念头,一腔孤独的勇气,一段难言的经历,织成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他用双脚丈量了西藏的公路,遇见一个又一个人,穿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大家偶遇在人海,你我各留痕”,在这条路上,作者遇见不仅仅是别人,也是不一样的自己。 贯穿全文的,还有飞刀对儿子的爱,父亲的柔情,如同融化的雪水,潺潺流淌在字里行间。印象最深的是,雪节小朱飞刀写给儿子的诗,“我对你没有什么期盼/就唯独希望你的一生/都是自由的” 那会儿朱峰已经三进西藏了,飞刀带着他,呵护他,让他平安穿越西藏,也领略到最美最的景色和最自由的感觉。我想的是,他的儿子一定非常幸福,往后也是未来可期。 五万里,真的太长了,我几乎感受到西藏凛冽的空气,赤裸的阳光,肺间也隐隐作痛似的。然而结束阅读,又翻到第一页,“献给朱峰”,霎那间感到温暖的水流悄悄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