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设计天赋》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设计天赋》的观后感大全

2021-02-18 03:36: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设计天赋》的观后感大全

  《设计天赋》是一部由Tim Kirby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天赋》观后感(一):技术 艺术 时代 责任

  《设计天赋》共五集,分别从技术,民主,战争,材料,情感五个方面展开诉说。作为设计专业的入门纪录片,可以说是很优秀了。

  总的来说,就是强调作为一名设计师,无论设计什么都应将技术(材料,工艺等)的发展,人民情感与关怀考虑进去,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又要有责任感做对社会有益的设计。

  技术 艺术 时代 责任 其实就是学校里老师一直强调的这些事情。

  纪录片也将一直提醒自己,不忘什么是真正的设计师,做对人民和社会有益的设计,而不是去做一些难看死了又浪费资源过渡包装的月饼盒子。

  《设计天赋》观后感(二):那个改变我们地平线模样的人 出现在第2集

  很多现代艺术家喜欢开药方,不仅仅包括如何坐,还包括如何生活。

  柯布西耶的对巴黎的原本构想是把整个旧巴黎移除,用那些荒诞可笑的高楼来重新构建,用车子吧人与人之间连接起来,这真是个噩梦。

  这就是他的憧憬,不幸的是,现在许许多多的城市就是这样开始的。柯布西耶的愿景是毁灭性的,他在家具设计方面能力卓绝,也设计了一些有意思的房子,如果他能在这些方面坚持下去,我们本来会有更好的生活状况。

  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设计天赋The Genius of Design 》

  《设计天赋》观后感(三):浓缩而生动的工业设计史介绍

  2013.07.13——《The Genius of Design》第1集:机械之魂。设计师必看:BBC纪录片【The Genius of Design】通过采访知名工业设计师讲述产品设计的历史和未来。

  2013.07.14——第2集:民主设计。不同的设计理念生发出不同的设计流派。配乐一流,这集的字幕不咋地。

  2013.07.15——第3集:战争蓝图。这个系列纪录片看完3集忽然顿悟了其中的逻辑。总会在前一集的末尾带出下一集所讲的主题,而且是顺理成章的展开,绝没有生拉硬拽的牵强。逻辑思维相当清晰了!《战争蓝图》这集,个人觉得相当涨见识了,原来企业形象设计的鼻祖竟然是纳粹,英国在二战期间竟然制作出了全木质的战机,最牛的是,因为材料的属性使得蚊式战机是天然的隐形机!

  《设计天赋》观后感(四):结语:设计的出路

  以前一直以为设计师就是室内装修和平面设计,原来从厨房用品到整个病房都是设计师设计的啊。这部片子是很好的关于设计历史和设计内容的普及介绍。

  关于设计未来的结语:

  1.由于电子产品和交互界面的普及,未来设计被认为将完全是针对非实体物品的(每个界面都可以用户自定义),实体物品设计将很大程度上变成过去的历史。

  2.垃圾场不断扩大,石油资源也逐渐枯竭,毫无节制的消费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3.新希望:绿色设计

  以前对回收利用的误解,以为是完全回收,其实是不完全回收down-cycling的。举例:牛奶盒或一块上等塑料在回收后,只能作为深色塑料使用,那是种添加有贡的化合物,是混有杂质的再利用。

  新的完全回收Cradle to cradle product可以保持生态环境,而且无需控制消费,打破了人们对环保就是要节流并控制消费的成见(对这点我持保留意见,商人么,要挣钱的,所以鼓励大家消费,我觉得取用合适就好)

  《设计天赋》观后感(五):我对设计不再那么向往了。

  这一系列纪录片印证了“一颗螺丝钉也是有技术含量”这一句话。在我们生活中普通得引不起注意的物品也经历过一场变革。

  开始看的时候,我对那些设计的手工制作过程感觉很美妙,那些传统的工艺,或者绘制一些草图然后转为真实的物体。它们具有某种美感,有内心的表达,有生活态度。但越往后看,我就越不那么喜欢它。像塑料这种受到许多设计师宠爱的东西,我感到厌恶。它们廉价、大批量生产、破坏自然环境。我对将椅子设计成没有椅腿的形式这一创新没有丝毫兴趣,这没有意义,一把椅子安全、舒适就行,我并不在乎它是否需要设计成没有椅腿的形式。

  我不喜欢这样,为了人更好地工作、生活得更好去改变,或者是想抛开陈旧,一成不变,尽管我也讨厌不变的形式,但是设计带着这样的目的对我来讲没什么吸引力。不喜欢这种带有极强目的性的。设计的中心是人,这一点不论改变什么都无法改变。

  当去了解绘画时,这一点我更感受得出来。

  设计的确是没有“本体”的,如此,我更希望成为作家、画家,而不是设计师。

  《设计天赋》观后感(六):没学过设计,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一套关于设计的很有意思的纪录片:物品的风格或实用,个性或量产,欧式与美式,现代化与人性味…设计师努力的成果散布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然而我们可能过去几十年几百年都无法发现这种良苦用心。很佩服设计师有一双特别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5个分题以几个跨时代的设计描绘了设计的不同时代:机器之魂、民主设计、战争蓝图、材料革命、欲望之物。角度对我来说也很新颖,至少在看这部片之前,我从没想过设计在二战中的战略意义…

  没有一件物品的设计能满足所有人,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已是很成功。每个年代的设计都有着不同的难题,总有人想在现时的基础上想要更多。

  “我们周围充斥着这些战后梦想的产物,纵观人类历史,无论是青铜还是钢铁,它们都定义了特定的年代。”

  “这些人可以讨论一整晚,这就是设计师的生活。他们探究着每一个细节,所以我们可以高枕无忧。”

  “设计就是追求看似从未经过刻意设计的效果。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设计师不能让使用者察觉到解决难题的困难度与复杂性。”

  《设计天赋》观后感(七):一些不成熟的小总结

  E01 Chosts In The Machine

  迪特拉姆斯“我不想去做一个新的椅子,因为我相信已经有足够多的椅子了,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一直都是很有趣的,有些新的东西会出现,比如,你要一个解决方案,需要软面,硬面,还有轮子,三个重要的东西,但是没有一把椅子同时有这三样东西,好的,让我想想,现在我仍在思考” 从迪特拉姆斯年轻时候在博朗担任设计总监时的设计风格就可以看出他是典型的“德国思维” 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有严谨又不失简练的美感。他现在在一直在做的事情是继续担心东西的形式,如何使他们更好一些,是严谨的创造。

  《设计天赋》观后感(八):设计天赋笔记3

  04——

  特百惠采用家庭聚会销售的方式。

  “对我们来说,简介是一个基本准则。你知道,怎样才能在加加减减中寻到最佳的状态。”

  【学英语】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 motorway began in1956. And with it came signs of where the nation was headed.

  quot;在那其中有一种民主的考量,不是么,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这种便宜耐用的椅子。"

  “廉价是一种社会道德,好的设计应该服务大众。不像繁复的上流社会的设计,这种好的设计可以为每个人所拥有。”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不管怎样,你不会把充气沙发当传家宝传给你的孩子们吧。

  这种椅子实际上是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念,解放的观念,如果人们都坐的高高的,我们就坐在地上,如果只有一种标准,我们就创造两个。

  乔布斯说:“好的设计简直想让你去舔它!”

  社会学家对于人类之间浅薄的关系表示担忧,而塑料正是这种关系的一种隐喻,它转瞬即逝。

  纵观人类社会,不管是青铜还是钢铁,他们都定义了特定的年代。

  《设计天赋》观后感(九):设计天赋笔记2

  03——

  在德国的工程师界有一个传统——精密复杂至上。他们就是情不自禁。而德国人的问题就在于此,他们不断追求更大更强,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还有更多的工程技术,更贵的价格。

  用更少的钱去生产更多的产品,会不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呢?

  (评价T34坦克)他们呈现的形式非常粗糙,但是却以数量上的巨大优势产生了质的变化。

  德国的完美设计,在苏联的全民生产和美国的大规模生产面前也显得无力了。

  设计是一个流程,而并非一种风格,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美国人看清了这一点。当你在设计的时候,你不能只想着最终结果如何,产品将会如何呈现,你要想这整个过程是怎么进行下来的。

  Out-Produced the Enemy——FDR(从生产速度上击败敌人——罗斯福)

  你不能只对医生说我做好了一块夹板,医生需要的不是一块夹板而是150000块夹板。他会问你如果我有足够的木头是不是我就可以得到那么多夹板。这不是一次,而是重复呈现的过程。(胶合板是万能的啊)

  那种将产品不断一再重复的大批量出产,但又兼顾质量的能力,真正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伟大的数量。

  批量成产进入设计领域的大门。

  《设计天赋》观后感(十):更新中

  第一集: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很多,设计的风潮原因也五花八门,最极端的审美艺术又或者是功能至上,没有对错,存在即合理。设计让生活更省时的同时,人们会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呢?这种发展总是好的,虽然不能真正地惠及到全部人(很多人多出来是空虚又或者只是用来荒废),但总有人可以脱颖而出,真是太好了。

  关于福特早期只生产一种车型导致差点发展不下去的例子,也跟今天和同事聊到的王者荣耀为什么长盛不衰其实有共同点——有变化,能尝鲜。在一个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耐心和专心就变得非常稀有,大家希望在同一个(系列)产品中找到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就像车,人的欲望会不断变大,希望车的颜色,性能,形态,舒适度等等都能更好变化更多样。越是与众不同的东西,越能满足当前这个消费型社会的需求。甚至争议越大,消费者越倾向于买单。由此看来,更新与创新都很重要。

  最后回归到设计上。在这样一个求变猎奇的世界里,某个东西的设计会变得更加深入,设计师能做的其实很多,看不到底,而消费者需要的就是设计师挖掘到连消费者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的更深入的需求。越是被开发时间久、耗费人力物力更多的东西,开发的难度也就越大。设计有趣就在这里,充满了想象,像阿西莫夫所表达出的理想一样——人类只有不断前进,不仅积累新的知识,更要开拓新的视野,才能战胜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