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1000字

2021-02-22 03:38: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1000字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是一本由[德] 霍格尔•丹贝克著作,未读·思想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一):数学之美

  作为一个数学不好的文科生,我曾经算是一个厌数学者。 从一个管进水一个管出水的水池到永远算不清距离的甲乙两地,从小学到高中,这些数学应用题一直令我厌烦。我们在学生时代学着几乎世界最难的数学题并在高考后将数学整个学科付之脑后。这似乎是有些讽刺的意味。 于是,我不禁困惑:在这个计算器已经常备在手机中的时代,对我这样的厌数学者来说,数学真的有用吗? 在《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这本书中,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本蛮有趣的书,有趣并且烧脑。 酒吧里的左轮手枪,幸存的暴徒,说谎者,囚徒,精灵,小丑,甚至计算器都靠不住…… 真是一个够奇妙的数学世界,光怪陆离,却似乎比小刚,小明,小红去不完的商店更加真实。 的确,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管什么进水出水的水池,也无需在乎甲乙两地的速度与距离,就连购物也可以在条形码的帮助下省却计算的麻烦。然而题目却以另外的形式付诸我们身上。事实上,人生从来不缺少难题,它们或有形或无形或具体或抽象,没有标准答案,幸好有规律可循。没有人可以解脱自己不受这些的烦恼,但此书或许可以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翻开这本小书,至少可以让我们发现数学的另一面,不仅仅是算术这么简单。 数学,从古希腊的时代就从来没有远离过人生。 在有趣的同时这还是一本有用的书。 我们总习惯于把数学看作动词,其实数学是形容词,意味着一种思维,我们在生活工作乃至婚姻家庭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数学不只是算术而已,它同时还意味着一种逻辑思维与推理的能力,当然,还有空间的想象力以及致力于解决问题的灵活与坚韧。《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中的数学便是如此。 原来数学可以如此有趣如此美,并且如此有用。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另一种数学,或许是真正对人生有意义的数学。可以说,这既是一本数学之书,更是一本人生之书。 如果你需要一本床头书,《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二):秀才遇到兵,我们谈一谈逻辑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酒保问要来杯酒吗?两个人说不知道,一个人说是的。然后问上几杯酒?如果我是酒保,我想说,你们别喝了,走吧!哎,以为的没有逻辑的对话竟然真的据说有逻辑思维,所以举一反三,“一条船上有7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这应该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了,而不是我原来一直觉得,老师出错题了!!感觉从书的封面开始,智商严重被碾压,突然觉得自己是个没有逻辑的人,毕竟总觉得给的条件对于答案都是毫无意义的。两者不相关的东西,如何可以由此及彼?

  跟着三个逻辑学家去完酒吧,接下来的各种类型的题型简直大开杀戒,数学题、几何题、脑洞题,。。。应有尽有,前面刚刚理清的思路,马上又被下一题弄晕了,这些个100道逻辑题哪只需要逻辑、数学技巧,还要有脑洞大开的勇气,创造力、想象力都很重要。别说,这也足以让头秃的年轻人冒着秃顶的风险,分分钟上瘾,毕竟这里选的每一题都很有挑战感,每一道数学题都在小时候的小明小红身上进行了升华,哪有简简单单地解个一元二次方程、用个速度差。。。就可以解开的,数学计算只是成了一种用逻辑解题的工具而已。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下次可以谈谈逻辑,估计一下子就可以把兵绕进去然后绕傻了出来,不,肯定出不来了。反过来想到,以前我一直以为哲学很难,因为很多东西感觉都是很虚,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反而这样到现在很高深。但是每天刷刷逻辑题,突然发现逻辑竟然是帮助你开大脑洞,然后用正常的思路去解释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这样再去看哲学,哈,感觉可能也说得通了。毕竟“蝴蝶效应”不就在那摆着,看似不相干的事其实也有关系。

  虽然书中只有100个经典逻辑题,但是逻辑题哪只有这么点,本来就是生活中的小乐趣,这里只是加以整理和汇总了,比如我这么晚还坐在这写这些感想,难道就没有逻辑了吗?其实就是白天不写,然后晚上看着看着突然思如泉涌。哎,越想越伤感,很多事情发生之前都是有征兆可以寻到的,结果每次都是发生了才想到,下次一定要理性得思考问题,带点逻辑。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三):读此书,我太难了

  告诉你,这本书是我读过最烧脑的。 我明白自己的数学不好,可是逻辑思维还是可以的。回想最惨痛的高中数学时代,我纠结的就是立体几何和两者是什么关系。没想到在读此书时,与数字相关的游戏却是我解答最好的。反而是那些有很多文字描述的游戏让我抓狂。 比如找出说谎者这个游戏: 人物一:我们当中的一个人在说谎。 人物二:我们当中的两个人在说谎。 人物三:我们当中的三个人在说谎。 人物四:我们四个人都在说谎。 问题: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谎话?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描述,我长叹一声,分析答案的时候恨不得揪掉自己的头发。想不出来的感觉真的太难了,怀疑自己脑袋里有根筋没搭好。看了答案分析,明白原来用用排除法,就可以很简单的搞明白谁在说真话。 书中很多问题我没有弄明白,但是我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也是建议以下几种人不要读这本书:首先,没有耐心的不要读了,因为不耐下心来分析,真的只能得到烦恼;不拿纸笔的就不用读了,几乎每一道题都需要写写画画才能方便地找到思路。最后,习惯浏览网页片段阅读的就不要读了,因为习惯会让你安不下心来思考,看此书也只是徒增烦恼。 不过反过来想,这不正是一本克服你惰性和浮躁的一本好书吗?或许各种游戏会有些“令人头秃”。 翻开本书,经典谜题、逻辑谜题、数学谜题、几何题、脑洞题,100个谜题向你扑面而来。你需要创造力、想象力、横向思维、立体空间感、非凡的脑洞,还有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大学生活热衷于考公务员,其中行政能力测试是我的短板,里面包含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都是逻辑思维题呀,要是早看了这本书,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或许我就捧着金饭碗了。 最近在读曾国藩,想起他说的最误人的两个字,一个是傲一个是惰。原文是:人成于勤,毁于惰;人成于敬,毁于傲。可能普通人在修自己的品行时,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时需要读一下这本书。让这一百个逻辑游戏告诉你,还有很多知识你不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四):要求被解锁的脑洞

  人类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逻辑学。逻辑学可以很有趣,并且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运用与逻辑学有关的知识,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是一本关于100个脑洞谜题集合,100个答案分享的书籍。书中安排的一些有趣的思考练习,有关于横向思维的、发散思维的、逻辑谜题、动态谜题、经典谜题等内容,再隔一张空白页就会给出这些思考的一些有趣解答。当然,如果你有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我个人觉得也是可以被认同的。读书期间有偏科现象,所以对数字计算一类的题不太喜欢,书中对直观几何题和数字谜题等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大致翻阅,没有仔细思考,常常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即便是我后来看了答案也是思考了很久。像是概率之争、数字魔法、阴影面积等等,我真的是脑袋没办法长草啊。但是在文字相关的内容解读上又存在过分遐想,最后的结局是脑洞要么开的太大收不住,要么就是没办法探究下去。狭路相遇偏偏就是险胜不了,我秃的一塌糊涂。最后只能看着解密内容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惊奇。看到最后的时候,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探究的欲望了,常常是看一眼题目就翻一题答案,好有魔力啊!不过呢,最近在玩剧本杀的游戏,有发现自己越玩越顺了呢。好处可能就是体现在这里啦!思维书得多看看,下次线下和朋友们作战的时候应该会存在优势。

  看样子被“打败”了呢,这种偏理性的书,简直就是对我的考验,不过我不怕。时时刻刻享受这种折服的感觉。看这本书莫大的快感就是在于,思维常常跨越自我模式、日常定式,朝着更理性、更科学的方向走去。逻辑精神就是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则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看逻辑书实际上是给自我一次提升的机会,是对事物判断、书写表达的一次升华,是对认识世界的一次重要变化。

  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认识的越全面。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

  要求被解锁的脑洞已经打开了。下一道题会是什么呢?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五):品尝人生趣味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串联出一系列趣味数学,正如经济学家开公司,可以展开一列赚钱的法宝;文学家开讲座,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上古谈到人间诗词,我们各自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分享着专业的乐趣。正如经济学家薛兆丰,写了《经济学讲义》让大众不在觉得经济学高端深沉,而是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经济学,我们人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很多画家出版了彩铅、水彩、油画的书,将色彩的美感和勾图的思路传授给大家,让大家都可以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人人都是可以是心灵写手;所以这本《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也是给了我们生活中关于趣味数学的分享。

  这本书中经典谜题、逻辑谜题、数学谜题、几何题、脑洞题,100个谜题并带有解释,我时常拿着笔看着题目就开始偷偷瞄答案,就如同小时候偷偷在书包里面藏一本答案一样,数学真正的乐趣就在于你抓破脑袋然后看到答案以后的恍然大悟,或者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去解开属于这道题的过程。数学就像是人生,未知且精彩,为什么是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而不是一个,因为志同道合之人才能发现数学之美,喜欢数学的人可以把一切东西都转换成逻辑与趣味而不单单是数学。

  小时候我们常常去思考追击问题,水流问题,奥数的题目往往只是因为考试和测验,去死记硬背这些公式和题目,为了考试而考试却没有仔细停下来看看当中真正有意思的地方,这个让我想到几年前去的一家奶茶店,夫妻二人都是注册会计师,每天都是以专业术语去互相交流,比如收入多少成本多少净利润多少现金流多少,如果我们节约人工会有多少收益;这样以自己的专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是人间一桩美差,记得当时和他们聊天说是企业天天加班每天都感觉不到会计的乐趣反而觉得为了生活去奔波,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奶茶店却享受到了现金流与利润的快乐,其实生活亦是如此。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觉得数学博大精深,而我更深的感悟是体验人生的无限精彩;因为让小众的东西得到大家的喜欢是需要坚持和付出的,只有你足够的热情去做这件事感染到身边的人,别人才会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这几年京剧开始推广、奇葩说带动了辩论节目;说唱和街舞从地下开展到了大众视野,我们身边的跳舞工作室越来越多,画画和钢琴不再是有钱人可以享受的事情;所以爱自己领域的东西,发现人生的无限精彩,坚持并努力;感受到逻辑与数学的趣味,也去开创人生的无限可能。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六):果然数学是我的软肋啊…

  是真的没想到,这居然是一本数学题集,满满的一本都是,正好一百道题,一百道题分了九大类,经典谜题、横向思维题、发散思维题、逻辑谜题、直观几何题、数学谜题、排列组合题、动态谜题以及请你做破壁人。不过每一部分后面都会有答案,哈哈哈,也是非常友好了,要不然我还真的不知道用什么力量支撑我看完,不对,是做完这一百道题呢,哈哈。

  其实,我是生生在前言的两道例题里就被打击到了,对,这还不算在那一百道题里,不过也是很好的刺激了我的斗志,从高中开始,我的文理偏科就已经很明显了,于是乎数学成绩更是在高一开始就一落千丈,这是多少年了?都快记不清了,那么较真的做数学题目,好像做不了就不考上大学一样,哈哈哈,哪有看书还带着厚厚一沓草稿纸的,这次这本书真的是要好好马克一下了!

  作者霍格尔·丹贝克说的那句“数学其实恰恰是为了避免计算”有点刷新我的三观,从小就一直觉得数学就是为了帮助计算而存在的,可是听他讲,数学好像就是为了娱乐而存在的一般,甚至因为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出名了之后,出现了“娱乐数学”的概念,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作者应该是谢耳朵那样的人物吧,在他们理科男的世界里,数学、物理、化学什么的,真的是人生中最有趣的部分了吧!

  我一直自诩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关系的人,可是在与本书抗争的过程中,真的觉得自己的逻辑性实在太弱了,不过在这个抗争的过程中,我经常时不时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虽说看完本书不能对我的智商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吧,可是真的对开阔思路有了很大的帮助,就是那种突然觉得原来一个看似毫无思路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向,很多时候,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结果,剩下的那一个,就算你不愿意承认,就算你觉得他不符合你的“逻辑世界”,他也是唯一可能的结果,不得不服!

  其实前八部分,个人觉得还是挺适合那些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读一读的,感觉会对《行政能力测试》这门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哈哈哈,至少我自己的“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裸考的那些题目完全是找错方向了,哈哈。

  俗话说,最好的都留在最后,本书中最精彩也最让人抓耳挠腮的部分是最后的“请你做破壁人”,这章里的九道题,讲真,我都是放弃挣扎的,甚至大概是我太弱了吧,看完答案我都还要消化一下,可是看懂之后就觉得真的好精彩啊,哈哈哈,五星推荐这本书哦,心烦意乱的时候,干脆一门心思的把自己投入到解题的舒爽中去吧!假装你是图灵或者笛卡尔!或者你要假装你是艾萨克牛顿也是没有毛病的!哈哈哈!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七):读完这本书我的脑袋开始发光

  俗话说:菜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有时候需要让懒惰的脑袋动起来,用一些难题磨一磨,思考的过程会让脑袋变得更聪明、更智慧、闪闪发光。

  德国人很爱思考,历史上出了不少哲学家、数学家,《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的作者霍格尔·丹贝克就是德国的一名数学家、逻辑学家,他酷爱数学谜题,在杂志开设的谜题专栏深受德国民众喜欢。这本书里的谜题就是他从专栏里精挑细选的,囊括了经典谜题、数学谜题、逻辑谜题、几何谜题以及让人抓耳挠腮的脑洞谜题共100道,刚打开这本书会感觉这是一趟找虐的地狱之旅,可当走到终点,会觉得这是一趟爱上逻辑、数学的享受之旅。

  先开看看书名对应的这道逻辑谜题,第37号谜题:三个逻辑学家走进酒吧,服务员询问三人:“你们所有人都点杯啤酒,怎么样?”第一个人回答:“我不知道。”第二个人回答:“我也不知道。”第三个人则开心地说道:“好的!”第三位逻辑学家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呢?前两人如果不需要啤酒,那么他们会回到“不”,可他们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从中可以推断出来,他们是想喝啤酒但不确定其他人是不是想要喝啤酒,所以到第三位也想要喝啤酒,他的回答就是:“好的”。是不是很简单呢,这也是这本书里为数不多我也会的一道题。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书里很多的数学谜题解决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如果你买过彩票就知道,卖彩票的要求你前面要从49个数字里选6个,最后一位特别数字要从0-9里选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直接从49个数字里选7个呢?在谜题77:彩票概率之争里,马克斯、扎比内、伯特就产生同样的疑惑。通过计算可以得知第一种方案(49选6加一个特别数字)中奖的概率是1/139838160,而第二种方案(47选7)中奖的概率是1/85900585。(计算思路过程略去,想知道就去看书吧)。所以明白了吗?彩票为什么这样卖,当然就是不想让你中奖。

  还有一些谜题和逻辑、数学没有太大关系,更多的像是脑筋急转弯,考验你的发散思维。比如谜题17:沙漠中的死人,一个男人躺在沙漠中央,距离最近的居民点也有几百千米,他的手上拿着一个折断的火柴,这是怎么回事。不看答案我根本没想到是怎么回事,真的是脑洞太大了。还有谜题27:有头发的柏林人,题目要求证明两个柏林人头发数量正好一样多。这难道要让每个人数一数自己的头发吗?乍看起来这是一个不可能解答的题目,但换一种思维,运用抽屉原理就变得很简单。

  这100道谜题,像作者自己说的,有点像“娱乐数学”,解答的过程是需要运用大脑创造性思考,而不是繁琐的计算,思考解答的过程可能会锻炼到你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数学思维,让你的智慧闪光,当然碰上脑洞比较大的谜题,也可能会真的让你脑汁绞尽,头发掉光,到时候你的脑袋可能真的就会闪闪发光了。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八):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

  这一次我真的是被书名诱拐进一本书中的,首先这“三个逻辑学家”就比“三个臭皮匠”吸引人,其次是酒吧,只闻其名未见其形,最后两者一组合,顿时好奇心作祟,求知欲暴增,如此便翻开了这本封面画风略显草率的书来一探究竟。

  起初我以为本书的内容是三个专业的逻辑学家在一个酒吧里饮酒畅聊,以对话交谈的形式来阐述与逻辑学相关的内容,通过轻松幽默的氛围来让读者更容易的去理解逻辑学的知识点,结果打开书大体翻阅后才发现这是一本与逻辑学相关的解谜题集,就连书名也只是其中一例题目而已。

  作者是德国数学家霍格尔.丹贝克,同时也是一位逻辑学家,曾开设互动答题栏目《每周谜题》,也许这就是本书的由来。整本书包含了作者设置的100个谜题,再以类型加以区分汇总,形成“经典谜题”、“横向思维题”、“发散思维题”及“逻辑谜题”等几个大类。

  阅读此类书籍的乐趣在哪儿?我一直很好奇。说起来,我的肥桐比我更爱此类书籍,她有一本推理解谜500题的书都快被她翻烂了,每次她拿着其中的逻辑推理题来让我解的时候,我都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本来生活压力就大,还要费脑在这种事物上,何必呢?

  直到日常焦虑升级,静下心来玩了几次逻辑解谜题,发现解谜过程中思考会让人集中注意力而不去胡思乱想,当谜题解开之后又会获得巨大满足感与成就感。为了尽快了解这本同类型的书,我在每一大类中各挑了几题来尝试解谜。

  首先在“经典谜题”中选了几个看似简单的,结果只会最简单的农夫过河,还是多年前看过的一个。顿时觉得自己智商欠费,急忙跳至相对强项的“逻辑谜题”部分来提升自信心。

  逻辑学与数学相结合便是“瓷砖和圆圈:直观几何题”的部分了,数学一直是我的噩梦,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我是毫不犹豫的跳过,自觉即便看了答案也未必明白的便是这一部分,同时又最没耐心。

  除了我此刻欠缺的耐心,在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如封底所说的创造力、想象力、立体空间感等,可能其中我最不缺的便是脑洞了。也许这本书与我当初预想中的阅读内容相左,但我也尝试了从中寻找阅读的乐趣。

  本书被列入未读家的“小逻辑系列”,即将出版的两本仍是相似类型的书,我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费那个脑子去读。最后想附此书外一个有趣又相对简单的逻辑题来缓冲以上阅读时所经历的头脑折磨。

  逻辑谜题初级:谁是间谍?

  在一列车厢中有四个不同国籍的旅客ABCD,身穿不同颜色上衣,坐在一张桌子两边,两人靠窗,另两人靠过道,现已知其中穿蓝色上衣的人为间谍,并且还知道:

  1、英国旅客坐在B先生的左侧

  2、A先生穿褐色上衣

  3、穿黑色上衣者坐在德国旅客的右侧

  4、D先生的对面坐着美国旅客

  5、俄国旅客身穿红色上衣

  6、英国旅客把头转向左边,望着窗外。

  相较《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中的逻辑题,这一道谜题算是基础,用来抚平被碾压的智商真是再合适不过。

  祝大家玩得愉快。

  疯猴勿杀20190708下午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九):100个脑洞谜题,有趣又烧脑!

  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翻来一看发现内容是100道谜题,这些智力挑战谜题特别适合初高中的孩子,还有想考编制的读者来读。有些题目,一看就让我想起了初中的奥林匹克竞赛题,这些涉及到数学的谜题,对我来讲,真的有些难了。

  我喜欢书中的推理判断题,有些题目和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比较像,比如第35题“谁是小偷”,还有39题、41题。我个人觉得,如果哪位读者非常喜欢动脑筋,或者愿意研究谜题的,那这本书真的非常适合了。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有些数学思维的运用,还需要想象力去判断。比如第17题,沙漠中的死人;还有第23题,买鞋致命。这些谜题本身,就有很大的思考空间。谁能想到一位女士给自己买了一双新鞋,并穿上它们去上班,可是她当天就死了呢?

  翻开答案,你会发现很多答案都是出人意料的,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谜题恰恰就需要我们发散思维,去想象,去创造。同时,也能从谜题里反思当下的生活。还是第23题,高跟鞋的鞋跟有高有矮,哪怕有一点点的偏差,也会有致死的危险,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就像那位飞刀表演者的助手。

  还有一道题,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道发散思维题。谜题是这样的,有一位国王,他有两个儿子,他想把他的财产留给一个儿子,而且说,谁有最慢的马,谁就会获得全部财产。这两个儿子都骑上马,尽可能慢的走。但是这样下去,比赛永不会结束。后来一位智者经过,给两个王子出了个主意。这下子王子忽然明白了,后来继承人也确定了。

  原来,智者是让两个王子互相交换了马匹,谁的马跑的最快,谁就输了。所以两个人都飞快的让马跑回王宫。这道题太有意思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就是事情非常多,有好多的杂事需要我去处理,如果我按部就班的去工作,一天天的会被累死。所以必须理清头绪,发散思维,想办法不让杂事影响到我的专注力。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就给我提供了很多考虑问题的思路,的确非常烧脑,但动脑的过程,是有积极作用的。整本书需要计算的题目有很多,非常适合初中年龄段以上的人群阅读,很多题目似曾相识,但我真的不会做了,真的是把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数学有它本身的魅力,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逻辑思维的培养,这是一本有趣的书,爱挑战的人不妨来挑战一下这100道谜题!

  《三个逻辑学家去酒吧》读后感(十):逻辑的魅力,头秃也挡不了

  一开始听到这本书号称让人“头秃”的时候其实还挺不以为意的,这年头,卖包子都要有卖点,谁做营销还不炒个噱头呢。

  然而,拿到书的第一晚就被狠狠打脸(苦笑)。自诩数学还不赖的我,光是翻到第二题就被难倒了orz(膝盖给你)。

  “巧克力的重量怎么称?”。说十份托盘上有相同分量的巧克力,但因为机器调制错误,唯独有一个托盘上的巧克力都超重了5克,只有这份巧克力的重量不一样。现在有一个电子秤,但只能使用一次。你该怎么做?

  就是这个乍一看无解的题,让我头大了好一阵子。怎么能只称重一次呢?一次怎么找得出?是不是题目有问题?(问号脸)。

  憋到最后还是好奇的忍不住翻答案了,看到谜底的瞬间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出题者的脑洞和思路。也就在这种迷惑不解和恍然大悟的反复间,津津有味的翻完了这本书。

  正如前面提到的,数学一直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科,如果说文学是一剂精神救赎的良药,逻辑就是无形中撑起人的脊梁骨。不止这样,逻辑其实是件越琢磨越有意思的事,你觉得它是有限的,有迹可循的,在掌控之中的。但它总能在你琢磨不透的时候给你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然后你仔细一想,一拍脑门,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几分钟前我怎么想破脑袋也没想到呢。

  整本书的题目难度比想象中高,前身是作者刊登在网络周刊上的每周谜题,而后集结成了书。据说5年来,每周都有20万的德国读者参与他的谜题解答中。人气不容小觑。

  倒是觉得很适合在茶余饭后当作消遣的读物,一来为单调的生活加点聊,二来无形之中它也确实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说不准这些灵感,哪天还能在你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派上大用场。

  所以挖掘这些看似无解的脑洞谜题背后的答案,是件趣味十足的事情,不小心还有可能会上瘾。它让你摆脱日常思维的圈,发现可能性之外的可能性。

  如果你厌倦了百无聊赖的生活,它是个不错的消遣,也许能给你带来不少新的启发和灵感。

  假若你刚刚打开这本书,祝你玩的开心(并且不头秃),至于上面那道题的答案,就买个关子吧。当然,比我聪明的你,可能早就有答案了也不一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