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银行事件》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银行事件》经典影评1000字

2021-02-23 04:12: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银行事件》经典影评1000字

  《银行事件》是一部由鲁本·奥斯特伦德执导,Bahador Foladi / Ramtin Parvaneh / Leif Edlund主演的一部短片 / 犯罪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银行事件》精选点评:

  ●伪监视器视角下的实景舞台剧,宣告一种「真实」的在场。画框成为「真实」戏眼背后潜在的调度操纵。

  ●宣告真实的在场

  ●视角模拟一个楼上的记录者?不够有形式感,含义比真正的监视器视角的意义弱很多。

  ●三次游车真是。

  ●在场旁观视角

  ●2018.2.10 二刷

  ●一镜到底+局部放大,路人的冷眼旁观与游行的嘈乱对比强烈。

  ●一镜到头,不错。像是个黄雀在后的监控,又有点像个红白机小游戏,小人动啊动的,虽然是抢劫未遂的案件,但居然有种蠢萌蠢萌的感觉。对比那种慌乱,都是路人的镇定或欢闹,一丝戏谑。三星半。

  ●Wow.果然跟着方形一路摸过来看导演其他作品没错,用zoom代替蒙太奇初看很新鲜,很喜欢他对一切都抱着的那种戏谑的态度。

  ●社会学微观模本,非“美”之艺术

  《银行事件》影评(一):一种偶然捕捉到的真实感

  今年金棕榈获奖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看来很崇拜奥地利导演哈内克,他的《儿戏》充满了《趣味游戏》的荒诞残忍意味,而这部短片无疑是向《隐藏摄影机》致敬的典范之作。这个固定机位长镜头的设计跟《隐藏摄影机》里的偷拍片段简直如出一辙。

  这像是一台监控摄像机拍下来的一段长达10分钟的银行抢劫未遂案件,导演有意将真实时间与影像时间重叠起来,通过左右水平移动的镜头来取代剪辑,营造出一种偶然捕捉到的真实感。这种手法在之后的《身不由己》和《儿戏》里日臻完善,尤其是《儿戏》开头商场那一幕运用得让人目瞪口呆。

  其实这部短片的主题似乎也可在《儿戏》和《游客》里见到类似的影子,批判与讽刺的矛头瞄准了人性中的趋利自私的一面,以及暴力滥用的现象。最为有趣是片中先后出现三次的巡游大巴车,莫名地增添了一丝荒诞的舞台感,也正暗示着这个日趋荒诞的北欧社会现实。

  《银行事件》影评(二):试图模拟偶然记录的“速记”影像

  今年刚摘得70届戛纳金棕榈的鲁本·奥斯特伦德,在2009年也有一部短片《银行事件》,单机拍摄、一镜到底,它模拟监视器视角,用“ZOOM”镜头,弥补了蒙太奇承担起叙事,而这个词,又在影片中成为戏眼。

  两个男人相约在了一个银行门口,不料碰到两个带着头盔的年轻人携枪试图抢劫银行,最终年轻人抢劫失败,其中一人被抓住。两个男人成为了目击者,一个人拍下了抢劫的过程,另一个人吐槽800万像素的手机却没能zoom in。

  配合全片导演不停地推拉摇移,让人忍俊不禁。但也有可能,这部短片也是全景拍摄,只是做了推拉摇移的后期处理。

  这个故事,是对2006年瑞典发生的真实事件的重演,远距离旁观的视角,也正是导演之后一惯的风格。

  拍摄过程用了96个人,有非职业的路人也有职业演员。

  在这个过程中,旁人的举动成为潜在叙事,有的人旁观,有的人试图阻止,有的人拍下了这一切,而游行宣传的车子经过了三次。

  这或许是一种试图模拟“偶然记录的电影”,短片中用手机拍摄全过程的动作让我想起泽普鲁德长达22秒钟的八毫米电影(记录下了暗杀肯尼迪的过程),这样的“速记”影像,以其不加修饰的无知和质朴,宣告一种真实的在场。

  于是,虽然抢劫的男孩大吵着枪不是我的,那这份影像或者目击者们的手机影像,足以成为呈堂证供了。

  《银行事件》影评(三):柏林金熊奖短片《银行事件》:你能看懂吗?

  森森大军影评人 讲师 编剧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本片到底想表达什么观点?艺术在哪里?头盔有何隐喻?为什么出现卫生纸……?

  2如何总结主题?大量镜头语言解读……

该片在2010年摘得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金熊奖

点击链接 看完再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947625/www.bilibili.com

  男:发现一个短片,柏林金熊奖,哈哈,我就不信你能看懂!本片导演拍摄的《自由广场》演,八年后一举夺得金棕榈奖。

  哦,自由广场我分析过,这个短片还真没看过!

  男:我就纳闷了,那些评委怎么就知道谁是人才,谁是庸才?您说这短片到底好哪里了……?怎么就能看出是大师级作品呢?

  我不是说过嘛,高手过招,用艺术说话,所谓神交,看不懂是因为艺术修为不够嘛!

  男:那我可不服!你就能看懂……?

  呵,这短片不是获大奖了吗,那就行了呗!我要说的不对,你再去找个大能耐过来,让我也开开眼,见识见识什么叫高手!

  男:得,我先看看你能不能先说服我!

  首先咱说,本片翻拍再现了当时的银行抢劫案,对吧?

  男:是!

  再现,还原,同样也是艺术创作,也要表达主题思想,明白吗?

没有思想主题和艺术企及的东东不配叫做电影!

  男:当然,即便是纪录片也要有思想性艺术性的,何况电影啦!

  恩,而且你也看到了,本片貌似摄像头的拍摄,固定机位,长镜头,大约八分钟,一镜到底,其实都是演员根据导演的安排在演绎,包括走位,对话,等等,当然还要后期剪辑和处理……这些内容你作为艺术生都能理解吧?

  男:明白明白,拍任何电影都不是无心插柳的随机行为,那可是烧钱啊!即便是后期加工和剪辑,也融入了导演的创作思想!

  对嘛,要不然不可能与评委神交并获奖,说明大师之间在艺术上达到了共鸣……

  男:恩,我相信所有电影都是摆拍!片中出现的这些都是演员,导演都要挨个说戏,即便那些群演和看客也要花钱的……

包括拿什么道具,穿什么服装,何时入画,走位,肢体动作……都有一番设计!

  男:您说得对,英雄所见略同,咱都是玩艺术的,您说这些我都懂……哈哈!

  ok,那就好,我可不想对牛弹琴!既然整明白这些道理,那我就开始讲了,咱就看看这短片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艺术在哪里?

  片头:大家注意,当os也就是画外音出现的时候,右上角的人在用手机打电话,那么观众肯定结合对白,认为那个打电话的人就是os,提示字幕的人……是不是这样?

  男:那肯定啊,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在打电话,其他人并没有收入到画面中……

  好!当画面向左移动,刚刚打电话的人出镜……

这时候又走过来一个人,观众才发现原来他们两人才是真正的焦点,因为字幕是这两个人的对话……

  男:确实如此!可是我们分析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他们是电影符号!

  男:可是您怎么能如此确定那些就是镜头语言和电影符号,而且导演肯定在这里传递思想呢?

  至于“电影符号藏在哪里?”我课上不知说过多少遍……对那些不专心听讲的人,以后我不再多解释!

  再继续往下看,这两个男人聊了一会,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两个摩托男,此时他们还没有入画。观众只能凭借对白臆测,此时我们的好奇心与那两个人一样……

  通过对白我们得知:

当这个人发现滑雪头套,而且附近就有银行的时候,他马上想到打劫……这是为什么?

  男:生活常识吧……反正打劫都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思考,这些所谓生活常识哪里来的?

  还真说不好!反正坏蛋痞子都这样,我们看过大量影视作品,也是如此,打劫的都带着黑头套嘛!大多数骑摩托……

  是,我们发现这两人还议论为什么不是摩托而是助力车……

  男:对嘛,怎么能不按套路来呢?比较业余,鄙视一下……

  我们继续往下看,我们发现他两人带枪,判定确实是银行劫匪!

  这时画面出现一对男女推着婴儿车走过来……你当时什么感想?

  男:我有些紧张,担心小孩受伤……

  我相信所有观众,包括当时在场的看客也是如此!

  继续看,两个窃贼闯进大厦,之后跑出来……通过对白,我们得知,原来这两人扑空了,找错地方了!这时其中一贼指向一侧:它在哪儿……

重点来了,本片最重要的一个画面

  发现没,此时空无一人。

劫匪在左侧,还没有入画。摄像机就已经匆匆向右带……

  男:哈,这典型就是“看热闹不怕事大!”

镜头已经迫不及待要想看看后面发生什么……

  那么,本片主题已经找到了!

  男:啊?啥玩意就找到了……?

  我们刚刚分析过,我们看任何一部电影,都带着生活常识和经验,我们在街上看热闹也是如此!就像片中那两个人,看到头盔和摩托就想到抢银行……

这叫什么:思维的惯性!

  本片就是阐述思维惯性的!

就像那个镜头,带着一种惯性!好奇心催促镜头要抓住精彩段落,往后拍……接下来肯定有事!

  哦,对对,确实如此!我想起,我们在街上其实看热闹也是这样,如果谁提着刀,观众的眼神肯定就跟着那人追去了……

  这就是思维的惯性!其实后面还有大量的细节在解释这个思维惯性

  那您赶快带我找找,我感觉这小片还真是挺值得玩味的!

  后面的剧情,到了银行门口,出现了一个老大爷!

  男:我们老师说,其实这里才显示出本片主题:说明年轻人遇到危险,袖手旁观,就知道看热闹刷抖音,和老一辈人相比毫无社会责任感!

  low,小学生的水平!

  男:可我觉得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你别扯那没用的!后脑勺看电影,看山不是山……

  男:可他毕竟也是老师啊!

  千万别拿我跟这些人比,级别不一样!我看的是艺术,你们看的那是家长里短儿,锅碗瓢盆儿……明白不?

  男:得……我不言语了行不,听你一个人嘚瑟……

  到底什么才叫艺术,你让他好好修炼修炼再跟我对话!

主题已经确定,阐释的是思维惯性!

  我们在继续看,本片出现哪些跟思维惯性有关的内容

  1老头儿想把摩托车破坏掉,差点挨枪子儿,观众为他担心……有木有?

  2这两个保安,要是挺勇敢!也没穿防弹衣,带着一股冲劲儿,正义之气(惯性)就冲上去了……观众为他担心!

  3手机拍摄,那人觉得怎么这么贵的手机像素不高呢?这违背常识啊?这就叫思维惯性……

  4 保安明明知道劫匪开枪,当他把罪犯压倒在地的时候,观众还在担心,万一劫匪开枪怎么办……或许出现一个反转可就麻烦了!电影看多了,都会产生这种思维惯性

  5保安应该也没少看警匪片,劫匪都冲你开枪了,你还问他什么?另外一个更有意思,把枪还摆在地上,干啥?给谁看,要照相吗,顺便给你拿根粉笔……请问这是作案现场吗?

  ……

  男:哈,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觉得这两保安也挺业余的!

注意:本片任何一个细节动作都是导演的精心设计,这几分钟的戏指不定预演了多少遍呢!

  男:恩,那要这么说,比小品还难,看来这短片真不是信手拈来,随手一拍那么简单!

  既然本片主题是思维惯性,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在强调

……惯性……

  我们看,这个老头想把摩托开走,摩托滑行了一段,倒了……这是不是惯性?

  男:哇,还能这么解释……?那要这么说确实如此!

  你看到那个笨贼,拿着卫生纸有没有?

  对啊,我还纳闷,为啥不扔掉呢?抢劫还带着这玩意……莫名其妙!

  但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不要放过,搞清楚才叫看懂电影!

  男:我不知道哪里在做铺垫,凭啥归结为镜头语言或潜台词,假如这些都是导演有意为之,那这些貌似不经意的瞬间该如何捕捉并解读呢?

  差距就在这里!四维一体理论会带你找到答案,不过嘛!也不是一点就透那么简单,还需要一定系统地训练……

  男:那倒是,真那么简单全都做大师了呗!

  好,我现在回答你那些卫生纸的问题……

思考:卫生纸,被塞在头盔里,夹在车轮下……设置这些剧情究竟有何目的?

  男:歹徒肯定是觉得头盔太大,塞进卫生纸,就不容易掉下来了呗!

这叫啥?加大摩擦……有没有?是不是能和惯性联系起来?

  男:哇,还能这样解释啊?确实如此!那车轮里卷进卫生纸也是一个效果喽……

  对嘛!就是这个意思,怎么样,所有这些剧情都和惯性有关吧?

  另外,你有没有发现滑板少年,拿着滑板经常出现……

  滑板是干什么的,利用惯性在运动吧……?

  片尾的头盔,非常关键,是不是被谁踢了一脚,在滚动中……最后定格收尾?

  男:放在片尾,更加肯定是导演精心安排与设计对吧?而且我看旁边还有卫生纸……

  头盔为什么滚动?

  男:因为惯性!

另外,头盔,也隐喻思想……就因为,头上戴的嘛!

  男:思维惯性……哈, 绝!

  另外你发现过去这几辆车,是不是慢条斯理的……?

  男:恩,确实,上面还那么多人,说明此处也有惯性之意味……

  男:现在明白了,本片真的就是阐述思维惯性的!

  从各个层面剖惯性这种东西……这回长见识了,原来大师是这样玩艺术的啊!

  难度在于,将一个案发现场重现,可以解释生活中这么多道理和现象……

这就是艺术家的视角,如此细腻,丰富和抽象……

  为什么我要写大量影评,对于奥斯卡级的影片,大多数观众不懂得如何欣赏,不得其门而入,慢慢他们甚至对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产生距离感,这是非常可怕的!

  几个教授甚至整个一所大学都不懂艺术也不算什么,抖音时代,影视圈包括学术圈充斥着浮躁,这些都在我预料之中……

  男:存在即合理,反正也就这个样子了!

  问题是,假如咱们中国观众不仅看不懂这些影片,甚至不在乎懂不懂艺术……长此以往,差距将越拉越大……

  这里我强调两个字:熏陶!我始终认为,艺术是熏出来的,素质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

  森森大军:《自由广场》共享自由的前提必须建立充分的信任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quest》今天你“追问”了没有?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三大电影节获奖电影 《索引》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醉乡民谣》 看导演是如何利用那只猫的!zhuanlan.zhihu.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