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摘抄

2021-02-24 01:15: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摘抄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是一本由[美] 劳伦斯·布洛克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一):干货提取

  阅读、研究、分析

  * 不一定要追求速度,沉浸式阅读,注意作者的一举一动,会吸收到更多。

  * 确定了自己想写的主题,选择这一领域内的基本作品进行阅读分析,掌握整个领域内的基本故事模式。

  * 把自己喜欢的作品研究透,并对其中的元素、写作技法进行数字化还原。

  设计情节

  * 把自己喜欢的想法记下来,睡前再翻一遍,把它们推送到潜意识进行加工整理,再从之后阅读的资讯中,有意识地摘取能够为己所用的部分。

  * 当小说的人物、情节逐步构思之后,就可以快速成稿了。

  风格问题

  * 语法&措辞: 无需过度追求语法的正确

  * 对话: 用对话代替叙述 / 用对话展现人物性格 / 精简对话而非忠实还原日常

  * 时态:过去时 - 给人可信感 / 现在时 - 易营造画面感 「 历史现在时? 例-萨德侯爵小说 」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二):内容创作的方法其实是相通的,不写小说也可以把本书的精髓用在写文章上,毕竟文章是每个人都会写的~

  读完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内容创作其实没有固定的版式,但开始创作并坚持下去才更重要。

  看到标题,我以为是一本教人写小说的套路作品,殊不知作者却告诉我们写小说其实并没有套路,但却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自己创作小说的过程,为我们讲述了创作小说要避开的那些坑~

  很多作家在创作人物形象时,对人物的个性、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都塑造的非常出色,比如最近我读到一部描写古玩文物鉴赏方面的小说,会以为作者一定是这方面的行家,其实不然~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素材研究,才能让人物形象更专业。

  本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遇到不熟悉的领域,可通过研究和假想去补充背景和经历涵盖不了的内容;虽然会费时间,但这样的作品才更有可读性。

  虽然不会写小说,但本书涵盖到的写小说的方法其实都可以运用到我们日常写文章中,毕竟内容创作结构其实都是相通的。

  写小说需要擅长和定位,写文章其实也一样,如果你更擅长写情感专栏,那就不要去写养生专栏,就比如很多网络小说作家,有擅长古风的,也有擅长电竞类的,有擅长现代金融类的,就有擅长悬疑惊悚类的···

  写文章需不需要写提纲,如果按照本书的理论,提纲不存在正确与否,也不是必须非要。如何写提纲?嫁接书中步骤,可以先参考他人作品,思考人家的文章主旨,和文章结构,进行拆解,分析,然后想想自己可以怎么应用,不必过于详细,自己有思路,再丰富内容即可。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三):与世界分享刚编的故事

  书中描写从如何构思到写作再到出版都有很详细的论述。通俗易懂,入门书,对新手作家很有帮助。

  首先是确定写小说的方向,或者说为什么写小说?单纯娱乐或者出版,类型以及长篇短篇。这些都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勇气,无论怎么样,动笔写,第一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一步后边都是空谈。

  但是没有灵感怎么办?作者后边也一一解答。

  首先优质小说进行慢读细读,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全书的大概和章节的主要情节,整理书中的时间、地点、行动等一系列的骨干,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空间。

  其次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身边人经历的都应该加进自己的素材库里面。

  第三随时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思考习惯,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构思。

  第四点是禁忌,创作小说的时候保持大脑清醒,抽烟、喝酒对写作无任何用处。

  最后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保持这种求知若渴的态度可以让我们的灵感不停的浮现。

  大致就是这些,接下来就到了人物性格灵魂的塑造阶段。

  比如一些具有感染力的人物,英雄名人等都可参照。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如果你是读者,你希望看到什么。尽量选一些真实的人物,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可以深入其中的。最后便是角色的特点,比如说话方式,口头禅或者神态动作每个人都不同,私人订制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加深对本书的兴趣。

  最后写之前先在脑子里构思,有需要的列大纲,系统化。

  我写东西都是打开word直接撸,硬撸。(小声哔哔)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四):从布洛克开始

  五年前经唐诺导读推荐,知道了劳伦斯·布洛克。

  第一本看的是《八百万种死法》,后来就从《布洛克的小说学堂》开始看起创意写作类的书。

  这本不出所料也好。

  1 与作品产生共鸣,决定你想要当个什么样的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则决定你能写出什么类型的小说。

  2 归纳剧情,写出梗概是必要的,但是详略完全取决于你,如果你觉得能学到东西,就深入分析,彻底吃透。就像哈里·克鲁斯对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所做的那样。

  3 可以有提纲,没必要细到勒死自己,因为未来会有变动,此时更应该创造性地执行大纲。不写大纲也无所谓,你可以反过来,把每天写的剧情,概括在一张表格上,长期以来,故事线就一目了然。

  4 计算工作时长意义不大,还是定下工作量写够为止,日日不断。状态不好,就当这部分是红毛猩猩写的。明天读完不满意,还能随时重头再来。第二天回头看看前一天写了什么,稍作修改,更快进入工作状态。

  5 要写完,如果中途放弃,不如不要开始。遇到瓶颈的时候,写创作手记热身,不过自由书写的碎碎念也得跟手头在写的这本小说相关。

  6 清楚明了,不拖泥带水的切镜是最好的过渡。学习电影,大不了使用特殊符号间隔,或者多空几行。熟悉视觉媒体的现代读者不缺乏理解力。

  7 修订新增的部分,主要是关于个人出版,恰好对眼下的海外出版内容运营工作有帮助。

  8 在推特关注了@LawrenceBlock之后,我离世界和文学又近了一步。

  9 书中提到的:Write for Your Life,Break Writer's Block Now,坐等后浪引进。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五):(1)更好的开始写作:阅读、研究、分析

  (又名《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前三章重点摘抄。部分略有改动)

练习

  和许多其他的技能一样,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办法。任何形式的写作都会让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写作者。

  不过,我认为创作长篇小说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方式。创作短篇小说时,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时学到的更多,而且此后每次创作长篇小说,都能或多或少学到东西

阅读、研究、分析

  写作之前的准备。通过大量阅读,完全沉浸在某个类型的作品之中,对这个领域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的过程会加深你对该类领域小说成功因素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认识),也还在无形中训练你的大脑,将其提升为为类似的作品寻找灵感、提供想法、发展故事的能力。

  我认为’“市场分析”是对这个过程最好的形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市场。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小说,我们的目标是分析其为何出色,而不是研究是什么说服了出版社对其进行出版。

  此前的阅读经历并不重要。无论如何,你都要舍弃普通读者的身份,从作者的角度去重新阅读。

  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之间的区别:短篇小说作者需要不断构思新的创意。而长篇小说写作者不需要不停地提出新想法,但必须更在意如何将一个想法扩充成长篇故事。

  所以不用读态度长篇小说。首次尝试创作之前,读八本、十本左右就足够了(汗颜-_-||)。但是被动阅读是不够的,必须对它们进行分析,找到它们成功的要素。

  用心慢慢读,读完之后就可以滴它们进行拆解和分析了。

  首先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全书的大概内容,比如:

  你需要真正做的是,把你概括的书再梳理一遍,这一次写出每一章的大纲,用几句话概括这一章的主要情节。这些故事梗概,和你为自己的作品写的大纲一样,只是工具而已。你会利用它们去了解或者构想一部小说。

  这样你可以把一部小说看成一系列场景的集合。为了创作小说,或是理解小说的构造,这么做并不是必须的,但我认为是有帮助的。这对写你自己作品的提纲更有帮助,可以说,概括他人的作品是大纲写作的最佳练习。

  这样描述的去归纳他人作品的剧情梗概,能够帮助写作者迅速有效地了解一种类型的小说及其成功因素——但这不是唯一的方式,若是觉得会对你的创作起反作用之类的,那就放弃这种方法。创作一部小说唯一不可或缺的步骤就是坐下来写作。

  【注】:内容有部分删减、改动,大体意思没有变动。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六):小说创作没有固定的方法,有用就是合适

  蔡依林是我很喜欢的歌手之一,喜欢她的原因在于她的“地才”。不是天才的她拼尽了全力,从不会舞蹈到艺术体操、芭蕾、空中旋转彩带、720度重力拉环等等,从饱受争议的歌手到凭借翻糖蛋糕斩获大奖,从大众流行歌曲到近些年饱含深意的歌曲。华语乐坛中个人特色浓厚的歌手,蔡依林一定是其中之一。

  我羡慕天才,佩服天才的努力,更敬仰地才。地才对普通人而言,是一道希望,是一个付出会有回报的肯定。

  他19岁发表处女作《你不可错过》,此后近50年不断有作品问世,至今已出版30多部小说。他曾多次获得爱伦·坡奖、夏姆斯奖、马耳他之鹰奖,并且得到了“美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大师、“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钻石匕首奖等推理小说界大奖,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他还曾与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合作编写《蓝莓之夜》电影剧本。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作家,应该是一位天才。如果你认为他是天才,不妨先看看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他就是这位“天才作家”。

  事实上,尽管19岁就已发表作品,布洛克在成为职业小说家之前,仍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曾写过短篇小说、历史小说、自述小说、情色小说……反复试错后,他才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开始创作侦探小说。即使他已经成为了职业小说家,他的创作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废弃或搁置的作品。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了14年的专栏汇集整理而成,集结了他数十年的写作经验,出版40多年仍保持畅销不衰。这本书是关于一部小说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小说写作的技巧穿插其中,显得有些松散,我对其中感受较深的内容做了一些整理。

  一、直接写

  写作者一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会随着作者的成长而改变、调整。 对于劳伦斯·布洛克来说,每天规定工作多少时间,意义不大,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五页。有着类似习惯的作家还有许多,如雷·布雷德伯里每天坚持写1000个字,村上春树每天完成4000字。相比计算时间,这些作家更关注工作量与工作质量。

  写小说,首先要做的是写,坚持写作习惯,每天的写作可以是创作,也可以是练习。写出优质作品离不开日常积累。

  土豆老师在为学员提供平台入驻机会时,有的平台要求提供往常的作品,期间有人错过一次次机会,一直没有作品提交。我曾经也难以完成作品,极度不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质量非常差,达不到平台要求。其实我现在也还是这样,在构思阶段就认为达不到要求。

  实际上,有作品提交才有可能不行,没有作品是一定不行。如果把目标拆分,应该是先完成作品,而不是先达到平台要求。一篇书评2000字左右,每天写两三百字,一个月也能写三篇。创作小说是同样的道理,无论小说是否发表,首要目标是完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可以细分到每天完成的字数。

  关于写作的方法,《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反复提到,没有固定的方法,有用的方法便是合适的方法。在创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一边学习方法,一边创作。不用担心修改试错,毕竟,修改甚至重写,也是写作的一个环节。每天坚持写作,形成习惯,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找到自己的写作类型 只有全力以赴,心无杂念,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恰恰是这样创作的作品在商业上和艺术上最为成功。 这是劳伦斯·布洛克经历多次失败后得出的经验。在确定自己的写作类型之前,他曾创作过多种类型的小说,有的是自己的尝试,更多的是跟随市场的动向。在他的经验中,确定写作类型要经历大量的日常阅读和写作尝试。

  他从自己丰富的写作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可以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类型:

  1、喜欢阅读的小说类型

  2、跟着市场走

  3、阅读时产生共鸣的小说类型

  从《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可以发现,劳伦斯·布洛克的早期的写作经历和市场的风向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和如今的互联网写作非常相似。写作风口不断改变,市场价格随着起涨跌落。跟着风口走是一时之计,可以用于积累,也可以当作是不同篮子的鸡蛋。可不要忘记了,如果要把写作当作是长期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深耕某一个领域才是根本。

  三、从作者的角度阅读拆分小说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利用阅读,对不同类型小说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

  1、主动阅读

  数量不用太多,8~12本同一类型小说,作者不用相同。如果按照4~6本书是一个主题阅读,基本上是两个主题阅读。

  2、从作者的角度阅读

  用一小段话概括书中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概括每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制作成大纲。章节部分的概括主要集中在场景,将小说中的场景拆分出来,还原小说的架构。好比一部电影,里面有不同的场景切换,将不同的场景单独标记出来,这部电影的脉络将会变得很清晰。

  这个方法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可以使用。从作者的角度阅读小说,既能提高对小说的理解,又能提高自己对小说的把握能力。

  从《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布洛克并非一帆风顺的作家,也不是落笔生花的天才。可以说,运气、天赋,他都不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作为当代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全球知名推理小说家,他的写作成就是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

  “地才”不是某一类人的称呼,而是某些人走过的路。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七):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小说

  在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最大的担心就是,作为一个并不打算写小说的人,读这本书会不会是浪费时间?除了也许永远都用不上的写作技艺,我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呢?

想写小说的时候,你最好吃上两片阿司匹林,躺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等待这种冲动过去。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担心也消散了一大半。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风格和他写这本书的态度。他绝不是那种把自己当做写小说方面的成功者、写一本机场成功学沽名钓誉之辈,恰恰相反,他是什么套路都玩儿过了的过来人大师兄,谦逊而务实地给你讲讲写作和出版的那些事儿。了解这些事情,可以解开作为读者常有的一些疑惑。

  疑惑一,为什么著名畅销书,我读起来却觉得名不副实、无聊透顶?

  有时候你会遇到这样的长篇小说,拿了一大堆奖,作者的文笔也不错,写了厚厚的一本,情节也算流畅,可你读着却只想把这本书从窗户里扔出去、这辈子再也不要再相见了。假如你还花钱买了这本书,这会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那么几十甚至上百块钱,我干点啥不好呢?是炸鸡不好吃还是奶茶不好喝呢?

  这种情况出现得多了,作为读者我们不仅开始怀疑,那些奖项都是怎么评选出来的?满分书评都是哪来的?到底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还是这个世界有问题?

  劳伦斯·布洛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客观的角度研究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小说是分类型的,西部小说、浪漫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悬疑小说、恐怖小说、历史小说、自述小说……就像武功的不同门派一样,在出版的世界里,故事被一个个框进这些自成一体的框子里,有些框子互相重合,有些框子类似,有些框子彻底不同。一个完美契合某个框子的故事,在喜欢这个框子的读者眼中爱不释手,在讨厌这个框子的读者眼中极为可恶。有时候一个故事可能是作为某两个框子杂交的结果面世的,这时候事情就更复杂了,比如历史小说和浪漫小说结合的《守护者》,如果你是因为喜欢历史中的复杂人性和恢宏故事才读这本书,你可能会因为这本书里浪漫小说的套路化而感到恶心;反过来,如果你原本就是冲着浪漫小说来读这本书,也许效果就是1+1>2,你不仅得到了你期待的八点档言情剧,还意外收获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些知识。

  作为读者,虽然我们非常希望故事能脱离这些墨守成规,遗世独立,就像那些代代流传的杰作一般;但我们不能对这些作者和出版者有这么高的要求,毕竟人家也是凡人,也要糊口。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对故事有高要求,要求它们对得起自己所花的时间、精力和卖书的钱。读到了坏故事,尤其是那些被人刻意营销注水、欺骗读者来买的坏故事,就应该像在饭店吃到了臭鸡蛋一样大叫出声,让更多的读者能理智地选择——爱吃臭鸡蛋的、请入座;不爱吃的,咱换一家。

  我们不妨参考劳伦斯·布洛克给出的标准,用三个问题来判定一个故事的是否适合我们:

  文字水平匹配我们作为读者的审美吗?

  情节、主题或人物吸引我们吗?能让我们同其共情、为之揪心吗?

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是读者继续阅读的主要原因,而让读者在意后续剧情的是写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如果人物塑造得足够成功,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与共鸣,读者就会在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且希望人物有好的归宿。如果我没有读完一本书—近来我读不下去的书越来越多般都是同样的原因:有时是因为我不喜欢作者的风格;我本身也是作家,因此对写作者的文学技巧越来越敏感,就像职业音乐家能分辨出我听不出的破音和技术缺陷一样。除非主题或者情节或者人物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否则我对文字水平有限的作品没有太大的兴趣。哪怕语言没有问题,如果我压根不在意故事的主人公是死是活,是结婚了还是倒霉了,是彻底黑化了还是弃暗投明了,我也会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这可能是因为我认为写作者创造的人物缺乏说服力。他们的行为、给人的感觉以及感情和想法都不够真实。在我看来,他们和菠菜差不多,不是真实的人物,因此是死是活也不值得在意。

  第二个疑惑,为什么同样是写出了杰作的作者,有的作者穷的要死、有的作者一夜暴富?

  劳伦斯·布洛克是个头脑极其灵活的家伙,就算不去写小说,干别的也绝对会成功。他扎实地磨炼写作技艺——练习写作、坚持每天写,精读范本小说,提炼他人作品的剧情梗概去理解长篇小说的原理、练习写提纲……他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出版方式——从传统出版业的类型小说,到个人出版、电子书,甚至尝试了图像小说和有声书。他甚至把所有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开了一个专栏、最后编纂成书,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有这样的思考能力、执行力、毅力、自我驱动力的人,干什么成不了呢?

  有一点文学梦的人倾向于把写作放大成一种借口,用于掩盖自己的懒惰、愚蠢、贪婪、幼稚。

  在这一点上,劳伦斯·布洛克给我们的启示是,小说家也是人,也是劳动者和手艺人。除了能借用一些专业人士的力量把一些自己不擅长的劳动分工出去之外,小说家和其他行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至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不存在的,尤其在当今世界。

  对于盲目崇拜故事、幻想像当年的小说家那样依靠故事一夜暴富的人,劳伦斯·布洛克提供了一颗回归现实的小药片,至于要不要吃下这个小药片、从幻觉中醒来,还是像《骇客帝国》里那个反派一样选择回到幻觉,这就是写作者自己的决定了。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八):八百万种写法之没有办法

  对于业余写作者而言,创作小说绝对是真爱。

  写作也分类别,撰写工作报告是一类,自媒体公众号是一类,那些在公众号上售卖的写作课程又是另一类,至于小说,我相信更多是锦衣夜行。阅读小说或许能提高人文素养,但把小说写出来是另一码事。

  就我有限的工作经验而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当务之急是提高报告写作水平,如何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有理有据、简明扼要写出让人信服的报告或函件,是当今这个社会最缺乏也最需求的技能。

  扯远了。。

  写作无非是清晰的向他人作出对某一事件或事物的说明,所以运用纯数字化的写作方式来写小说,不仅无可厚非,对于毫无天赋资质平庸的写作者而言,这简直就是通往天堂的道路。

  1.写作之前的研究

  Lawrence在书中提议的“阅读、研究、分析”方式,十分值得尝试,即使模仿之后仍未能写出同等水平的作品,对于了解和熟悉这部文学作品也是大有裨益的。

  他在书中举了哈里·克鲁斯(Harry Crews)把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恋情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ffair)彻底吃透的经历作为例子。

  Harry Crews 是这样对《恋情的终结》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分析:

  0.概括全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对每一章都进行概括;

  1.整理了其中角色的数量;

  2.整个故事跨越多长时间——这很难弄清,因为小说中除了正在发生的情节还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3.统计了书中出现了多少个城市,多少间房间,高潮发生在什么地方,把每个场景都标识出来;

  4.花了多长时间为高潮做铺垫,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都被转化成了数字。

  然后他决定:“我也要写一部小说,就用他这些招数。”这部仿造上述要素的小说,包括房间的数量、场景转换的次数都和The End of the Affair一样。Harry Crews用了一年时间去完成这篇小说,仅仅只是为了学习,包括有关如何处理时间、地点、行动和节奏,以及具体场景转变等内容,提高自己对小说如何写才能奏效的理解。

  这便是写作的前期工作,想知道好的小说为何成功,首先要对一部优秀的小说首先进行拆解和分析,然后再拼合起来。而且,至少选六本同一类型但作家不同的作品,于是可以分析出它们的差异点和共性。第三章和第六章可以结合起来看,在研究时同时学习自己如何列提纲。

  当然这很枯燥,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们依然只能做到教你怎么写,而不负责解决“写什么”这个终极问题。

  2.情节设置

  说到“写什么”这个问题,虽然书中给出构思某些情节的过程,但这部分还是太难了。

  只能勤于思考和勤于记录,然后便像等待行踪不定的小区流浪猫一样,静静的待其降临即可。

  你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并且准备为期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因为即使是Lawrence,他也要等上好几年:“两三年后,在飞往牙买加的航班上,我突然想到了如何把这个故事和Rudolf Hess前往苏格兰的反常举动联系起来……”

  然后更重要的是,即使想到的点子有成为畅销读物的潜力,但如果不是你平时喜欢阅读的类型,那就不要写。

  “这本书我写得十分痛苦,第一稿和我的写作体验一样糟糕……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创作《无眠盗贼》之前,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把各类情节素材整合起来。……没有把故事所有的细枝末节全计划好,但主要情节都已成形。”

  如果Lawrence都需要几年时间来构思一部小说的情节,那我看不出像我这种看着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报告火冒三丈并且还要考虑家里那个漏水结霜冰箱的上班族有何资格抱怨几年都凑不出一篇小说?

  3.塑造人物

  如果情节设置没熟练掌握,那就还远远没到塑造有魅力人物这一阶段。

  对于人物设置大多来自你跟他人的交往的经验,作为一个死宅而言,或许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博尔赫斯的“无人类小说”。

  4.长篇和短篇

  创造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难,并且每篇小说就要消耗一个创意。

  短篇小说需要一个好的想法和语言功力,然而长篇必须投入几个月的时间,必须有一个足以支撑六万字或十万字故事的复杂结构,但长篇小说会给写作者提供空间。

  我喜欢短篇小说,但这世界让人绝望的,就是小说稿费按字数结算,这不公平!

  5.最后的话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当然还看过其他一些关于写作的书,比如近期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234583/)。

  但我必须坦然承认,每逢想写点什么的时候,电脑前的我依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九):一本能让你 “看完立马滚去写小说” 的书

  1.

  几年前,我想写本长篇小说,记录一下我那些曾在夕阳下奔跑着逝去的青春……

  但常常是坐在电脑前,憋了个一千字的开头以后,就便秘一样,再难憋出一个P来了。后来跟朋友讨论,得到一个共识:写作这种事,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创造性,有时甚至是一场关于灵感的博弈,就跟舔狗最终一无所有一样,没灵感地尬写,最后只能收获一堆垃圾。

  于是,我只好跟很多人一样,常常以“没灵感”为由停笔,躺在床上葛优瘫,让故事一再胎死腹中。

  有没有一本书,能给我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技巧”,像一个走位风骚的老司机一样,分分钟把我带上道呢?

  直到我遇见了《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

  书的作者劳伦斯·布洛克是美国的推理小说家,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并就此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写作方法论,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写小说,每一招都百试百灵。

  用过的人都说好。

  2.

  书中开篇就分享了一个来自于曼纽尔·科姆罗夫的写作技巧:

当你打算写一个长篇故事时,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找几张纸,然后,拿着纸和笔坐下来,为你故事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写至少1张人物卡,重要人物可以多写几张,可以从人物的出生时间到性格到职业婚姻状况等等等,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写完人物之后,再为你能想到的每个重要场景写一个张纸,说明这个场景什么时候出现,谁会在这个场景里出场,他们说了什么话,甚至当时的天气状况等等等等。最后,当你把无数张纸串起来在一条时间线时,它就变成了一部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小说。

  我亲自试过,这种拼积木的方法很有用——尤其适用于没有充足写作经验的人。

  当然,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有可能只是一坨没有主题、前后逻辑毫不相干、生拼硬凑的垃圾。

  ——但好不好另说,重要的是:你已经写完了一个故事。

  毕竟万事开头难,先有头,你才能在上面梳上各种狂拽酷炫屌炸天的发型。

  就像画画一样,先起形,有了形之后,再扣细节。

  3.

  上面说的只是八百万种写法的其中一种,后面还有七百九十九万种方法呢。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叫做“不要从头开始写小说”的理论,他说:

小说分开头,中段,和结尾,大家都知道开头很重要,却往往在修改阶段才发现,原先的设定并不是那么有力,所以,更容易成功的方法可能是:不要从头开始写。

  WTF?你是不是觉得他在逗你?

  具体运用就是你在写作的时候,看着你列好的故事大纲,去假装你已经写好了开头,从中间开始写,写一半的时候,倒推开头和结尾,这个方法很神奇,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结合上面讲到的方法,我先在卡片上把我所有能想到的人物、场景、情节等元素列出来,拼成大纲,然后“假装自己已经写了一段时间的故事”,从中间开始往前后推剧情,竟然真鬼使神差般地把故事跑通了。

  此处应该加一个不可思议的表情包。

  4.

  通过消化这本书,我成功完成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王牌创业者》。

  但写作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障碍,有些剧情就是卡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处理。

  布洛克也给了方法,就是做“做跳板”和“偷灵感”理论。

  “做跳板”,简单讲就是当你因为某些故事逻辑卡壳而写不下去的时候,就跳过去,“装作你已经搞定了它”(嘻嘻),继续若无其事地往下写故事。

  之后,再从别人的对话里偷灵感,把坑填上。

  《王牌创业者》里,男主对手要到男主公司偷取他们的商业机密,这个剧情是为后面的剧情埋线,但那时我总想不好这个“偷的方法”,憋了几天后,我便自欺欺人,“假装我已经写完了这一章,并给自己放了一个星期的假(嘻嘻)”。

  第二周,我开始若无其事地写下一章。

  直到某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有关《清宫萨隆阿盗宝案》的纪录片,讲刑部郎中萨隆阿偷了军机处的金印,并融成金条,内务府经过调查,查到了10根连号的金条,每根重11量,10根就重110两,总重和失窃的金印重量吻合,并由此抓到了萨隆阿。

  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灵感,成功填进去了之前的坑,具体怎么填的就不说了,有兴趣可以去买一本我的书看看(此处应该植入广告)。

  5.

  市面上关于写小说的书有很多,例如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还有罗伯特麦基巨厚无比的大部头圣经《故事》,各有千秋:村上春树比较侧重于经历,更像自传;而《写作这回事》更像是老干部的回忆录;《故事》则更注重理论知识,啃起来仿佛在啃大学教材。

  而《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在我看来是要更接地气一点,更注重实用性。我是在几年前买到的这本书,但可惜当时只有台湾版,但竖排版和繁体字看起来让人头疼,曾经一度想放弃——好在我坚持下去了。

  今年,后浪出版了这本书的简体版,简体版内容比繁体版多了好几章,也与时俱进地增加了Kindle、互联网出版、有声书部分,多点开花,姿势更全。推荐这本书给想尝试小说创作的朋友们看一看,相信它能够给新人一些写作上的鼓舞和启发,也能帮助老鸟突破写作的瓶颈。

  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有写作的动力,不再编各种理由自欺欺人。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读后感(十):没有天赋?看推理大师的小说家之路

  我羡慕天才,佩服天才的努力,更敬仰地才。地才对普通人而言,是一道希望,是一个付出会有回报的肯定。

  他19岁发表处女作《你不可错过》,此后近50年不断有作品问世,至今已出版30多部小说。他曾多次获得爱伦·坡奖、夏姆斯奖、马耳他之鹰奖,并且得到了“美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大师、“英国推理作家协会”颁发的钻石匕首奖等推理小说界大奖,被誉为当代欧美侦探推理小说第一人。他还曾与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合作编写《蓝莓之夜》电影剧本。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作家,应该是一位天才。如果你认为他是天才,不妨先看看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他就是这位“天才作家”。

  事实上,尽管19岁就已发表作品,布洛克在成为职业小说家之前,仍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曾写过短篇小说、历史小说、自述小说、情色小说……反复试错后,他才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开始创作侦探小说。即使他已经成为了职业小说家,他的创作中仍有很大一部分废弃或搁置的作品。

  《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由布洛克在《作家文摘》开设了14年的专栏汇集整理而成,集结了他数十年的写作经验,出版40多年仍保持畅销不衰。这本书是关于一部小说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小说写作的技巧穿插其中,显得有些松散,我对其中感受较深的内容做了一些整理。

一、直接写

写作者一生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会随着作者的成长而改变、调整。

  对于劳伦斯·布洛克来说,每天规定工作多少时间,意义不大,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五页。有着类似习惯的作家还有许多,如雷·布雷德伯里每天坚持写1000个字,村上春树每天完成4000字。相比计算时间,这些作家更关注工作量与工作质量。

  写小说,首先要做的是写,坚持写作习惯,每天的写作可以是创作,也可以是练习。写出优质作品离不开日常积累。

  土豆老师在为学院提供平台入驻机会时,有的平台要求提供往常的作品,期间有人错过一次次机会,一直没有作品提交。我曾经也难以完成作品,极度不自信,认为自己的作品质量非常差,达不到平台要求。其实我现在也还是这样,在构思阶段就认为达不到要求。

  实际上,有作品提交才有可能不行,没有作品是一定不行。如果把目标拆分,应该是先完成作品,而不是先达到平台要求。一篇书评2000字左右,每天写两三百字,一个月也能写三篇。创作小说是同样的道理,无论小说是否发表,首要目标是完成自己的原创作品,可以细分到每天完成的字数。

  关于写作的方法,《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反复提到,没有固定的方法,有用的方法便是合适的方法。在创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一边学习方法,一边创作。不用担心修改试错,毕竟,修改甚至重写,也是写作的一个环节。每天坚持写作,形成习惯,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

二、找到自己的写作类型

只有全力以赴,心无杂念,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恰恰是这样创作的作品在商业上和艺术上最为成功。

  这是劳伦斯·布洛克经历多次失败后得出的经验。在确定自己的写作类型之前,他曾创作过多种类型的小说,有的是自己的尝试,更多的是跟随市场的动向。在他的经验中,确定写作类型要经历大量的日常阅读和写作尝试。

  他从自己丰富的写作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可以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类型。他从自己丰富的写作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可以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类型。

  他从自己丰富的写作经历中总结出一些方法,可以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类型:

  1、喜欢阅读的小说类型

  2、跟着市场走

  3、阅读时产生共鸣的小说类型

  从《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可以发现,劳伦斯·布洛克的早期的写作经历和市场的风向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和如今的互联网写作非常相似。写作风口不断改变,市场价格随着起涨跌落。跟着风口走是一时之计,可以用于积累,也可以当作是不同篮子的鸡蛋。可不要忘记了,如果要把写作当作是长期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深耕某一个领域才是根本。

三、从作者的角度阅读拆分小说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利用阅读,对不同类型小说进行研究分析的方法。

  1、主动阅读

  数量不用太多,8~12本同一类型小说,作者不用相同。如果按照4~6本书是一个主题阅读,基本上是两个主题阅读。

  2、从作者的角度阅读

  用一小段话概括书中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概括每一章节的主要情节,制作成大纲。章节部分的概括主要集中在场景,将小说中的场景拆分出来,还原小说的架构。好比一部电影,里面有不同的场景切换,将不同的场景单独标记出来,这部电影的脉络将会变得很清晰。

  这个方法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都可以使用。从作者的角度阅读小说,既能提高对小说的理解,又能提高自己对小说的把握能力。

  从《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布洛克并非一帆风顺的作家,也不是落笔生花的天才。可以说,运气、天赋,他都不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作为当代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标杆,全球知名推理小说家,他的写作成就是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

  “地才”不是某一类人的称呼,而是某些人走过的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