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精选

2021-02-24 02:50: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精选

  《孩子,别玩手机了》是一本由【美】德沃拉·海特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一):做数字公民的智慧引导者--观念篇

  现在的孩子读屏时间大增,哪个家长不焦虑?!美国知名教育专家致力于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教你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

  一、观念

  1、孩子手机成瘾?你才是家里最容易分心的人!

  2、既然要制定规则,家长一定不要先违规。

  3、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你的功课要做足。

  4、孩子的电子设备比你用的还溜?那都是假象!

  5、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学会控制那些令人分心的电子设备。

  6、数字世界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价值观是处理一切的基础,而这源于你的言传身教。

  7、每份贴子、每条微博、每次分享都在创建一种人格,这些足迹,将成为孩子的终生印记。

  8、别让回复和点赞成了孩子社交的重心。

  电子设备远不如动机重要,当孩子对一个游戏或者聊天着迷的时候,背后的动机和需要是什么,你又拿什么去置换他这个动机?!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二):做数字公民的智慧引导者--方法篇

  二、方法篇

  9、你有担忧很正常,但千万别恐吓孩子,这反倒让他好奇地去验证。

  10、给孩子买设备之前,一定要谈条件。

  11、不同时使用两个电子设备。

  12、当你对孩子的手机监管感动无力时,尝试装一个限制软件,以技术对抗技术。

  13、当你对孩子的游戏行为无法理解时,尝试跟他的同学或年轻玩家聊聊。

  14、与其单纯限制游戏,不如合理利用游戏。

  15、家长应教会孩子评估信息,哪些是可信的、什么是正能量,千万别一味地警告和否定。

  16、分享孩子照片时要获得许可,这让孩子知道他的形象属于他自己,从而学会决断和授权。

  17、如果你忍不住想监视孩子,那强烈建议事先跟他们打声招呼,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控。

  18、不秘密登录孩子的帐号、查看他们的记录,这样会助长捉迷藏的游戏。

  19、创造一些“不插电”的家庭活动,

  恐吓者或施虐者常常用“我要把你的事情告诉你父母”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时,因此,防犯网络伤害的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你的帮助是无条件的,即使他们违反了你的禁令,你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三):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网络,这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不用说高大上的现代化的生活场景,就是如今去买个菜、坐个公交,手机和网络也越来越充当了重要的媒介;更不用说,不少人每天会在手机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或是休闲——或许更多的时候是在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刷刷刷”地就过去了——然而,这真的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全部吗?不仅如此,就连如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地沉迷于手机网络、沉迷于数字世界,而忘记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游戏,忘记了抬起头来和亲朋好友说上几句话,或者出去走一走……

  如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确实离不开电脑、手机、网络,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生活需要手机这些现代化通讯工具来处理。一方面,它们让人类的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但另一方面,正是网络,特别是手机,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于宅——不出门,就可以处理工作;不出门,就可以购物,大概除了还需要自己亲自上卫生间,吃喝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亲自去买了!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些非常让人深思的照片:作者拍了很多场景人们坐在一起的照片,而他们坐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机,都在各忙各的事儿——而作者的处理手段就是,运用PS的手段把每个人手中的手机都“消失”,保留各自的姿态!可想而知,这样的一种处理后的图片,看上去简直很难不让人不感到无比的触目惊心!

  这样一个时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们、老师们,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孩子,别玩手机了”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自己都无法离开手机,又怎么能仅仅凭着自己是家长、自己是老师,就命令式地禁止孩子不要玩手机了呢?!更何况,手机、电脑、网络,说到底,不过就是个工具而已,是让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变得变得越来越便利的工具——而工具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错的或许就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利用这些工具的方式方法有了偏差,所以才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处理手机等的相关问题,确实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一个正确处理的手段,才能让手机等通讯工具回归它们本来的位置和作用,而人们也不必再为用手机而产生种种烦恼!

  在《孩子,别玩手机了》这本书中,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纳讲述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也即:第一,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第二,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第三,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第四,安装同理心这个程度;第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六,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第七,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从根本上说,这七点,既是德沃拉·海特纳想要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如何处理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应用与沉溺之间关系的好办法,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七个教育关键”不单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同时也是讲给更多的成年人听的。每个人其实都需要这“七个教育关键”来给自己指点迷津。不妨先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去做。

  两千年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修身》上讲过这么一句话:“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其实,家长们正确使用手机,或者是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四):家长,都看看这本书吧

  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在本书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整本书并不是说教式的,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展开对话”的重要性。作者,在为本书做准备的过程中,不仅采访了家长,而且采访了很多孩子,她理解家长及孩子双方的焦虑,这一点十分难得。所以本书的确可以像它说的那样“帮助你和你的孩子展开对话,并有助于你和你的配偶或其他与你一同养育、照看孩子的人,以及社区中的其他家长之间展开对话。”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对于一些家长关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建议

  如果说,作为家长的你现在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诸如,“我现在应不应该给孩子买手机?”,“孩子在社交网络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担心玩游戏时间太长影响孩子学习”这样的。

  你可以先阅读本书的目录

  会发现“与其限制游戏,不如合理利用游戏” ,“什么时候给孩子买手机才合适”,“关键六:引导孩子设立了交友界限”,这样的意义十分明确的章节标题,以“手机”为例:你可以直接阅读152页开始的这一部分。在这里作者首先表示理解你的困扰,因为“给孩子买手机是你作为父母做出的最大决定之一”,因此在做决定之前,你可以先顺着作者的思路,思考一些关键问题。之后作者给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给诸位会为这件事情感到困扰的家长,作参考,最后作者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而是给出了一个思考的“导航图”来帮助家长选择恰当的时间:1、认清你真正的恐惧和想法;2、确认孩子想要手机的理由;3、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电话礼仪。

  你可以选择只阅读本书的目录和大字号的部分来解决自己目前的困扰。但是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是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完整的阅读。因为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

  第一章 孩子“机不离手”,家长也身在其中:从整体的层面介绍了数字技术,是如何改变传统的家庭关系的,以及在数字时代人们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特别是应该如何引导“数字土著”们,适应这个时代。

  第二章到第八章,一共是“七个关键”,这七个关键分别是

  1、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

  2、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

  3、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

  4、安装同理心这个应用程序

  5、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6、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

  7、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第九章:让孩子做自己的“设备管家”,则是告诉家长们,要让孩子们了解到,社交媒体的特点,以及学会管理自己的数字声誉,不要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第十章:作者通过总结,再次告诉家长们,孩子们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他们真正具备的数字技能,所以,作为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导师。而“引导胜于监控”。

  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导师”这一点,作者在整本书中,会不停的提出一些关键点:诸如“在你有意识地指导你的孩子使用科技产品时,请注意给你的孩子树立典范”“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少说“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运用同理心去了解你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既然要定规则,你就别先违规”,“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等等,应该是希望各位家长在急于解决“小孩带来的麻烦问题”的时候,也能稍微想一想,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希望各位家长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提升自己自我教育与教育小孩的能力。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五):既然逃不开,躲不掉这个数字时代,不如在教育“数字土著”中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对于如何在数字时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我们总是充满的无限的焦虑。到底该不该、什么时候给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人们总是各执己见。

  作者德沃拉·海特纳通过详细的研究、丰富生动的案例以及直白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数字时代应对各种数字设备中的育儿挑战。这个命题本身就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的研究。单纯的控制或者严格管理孩子使用数字设备,已经不是我们当前“正确”的选择,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在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学校的作业需要数字设备,这已经不是“给不给使用”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如何引导”的问题。作为母亲的我对此也是异常的焦虑、担忧,毕竟孩子的自控力远没有形成,各种关于还在使用互联网、手机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养育这些“数字土著”时,究竟该何去何从?作者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

  1.积极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

  不要以为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字技术就能成为数字公民,我们的孩子们作为触屏一代拥有无限的机遇。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指导孩子们使用功能强大的数字设备,帮助他们学会驾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互游戏等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比如,他在网络世界中能否应付复杂的数字人际关系?他在网上发的每一个帖子、每一条微博,都在创建着一种“网络人格”,但他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管理数字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如何以适当的方式把时间花在适当的地方,如果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大量的童年时光可能要被各种新奇的诱惑所占据了,最后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因此,帮助孩子提升科技素养,让他们从科技中受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能力,是我们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价值观。

  2.强化父母的引导与指导。

  永远不要忘记你在孩子获得屏幕智慧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作者认为,父母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指引孩子正确的使用电子设备,而不是粗暴地监管他们使用设备以及控制他们使用屏幕的时间。作者提出了非常多现实而且棘手的教育难题:孩子们喜欢公开化他们的生活,然而数字时代已经决定了我们的隐私范围越来越小,我们要如何做?当我们发现孩子看一些成年人的东西,该不该给孩子看?我们该怎么和他们更好地沟通?

  一是需要更好的沟通。

  抛弃一些我们对孩子使用设备的刻板印象,也许他们在网络上写着小说,或者在创作着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好好地不带偏见地聊聊,有利于通过学习新技术的孩子建立自信。

  二是创造一个积极的科技环境。

  比如在家庭布置上,可以营造一些不插电的空间和场所;

  一些时候放下你的手机和工作,陪孩子一起做做户外运动或者谈心;

  在与孩子的老师和朋友同事进行线上和线下沟通时,树立一个文明的榜样;

  教导孩子在数字世界中尊重他人的隐私,并且在分享和发布有关他人的内容时,要获得对方的允许,启发孩子的数字道德观。

  当然还有数字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令我们分心的不是电子设备本身,而是我们如何使用电子设备。比如孩子有了电子设备后,好几个小时都玩不成作业的问题,我们需要拔掉插头做家庭作业,立好规矩。

  3.利用数字技能培养更棒的孩子。

  作为他们的父母,我们在接触科技时不要满怀畏惧,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我们不是无所不知,但并不因此苦恼,而是随时准备进入学习状态。我们意识到了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是可以对技术工具加以控制,准备好把我们的数字小土著们引导成合格的数字公民吧!

  一是提升媒体素养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引导孩子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与世界。比如:鼓励他们发表使用数字资源的看法,而不是带有成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要直接说“我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而是问问你的孩子对男女角色有什么看法,或者如何对不同种族的人物进行刻画。还有比如Ta和小伙伴的关系,人与人在互联网上界限等等,书中都有许多的介绍。

  二是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这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创造力、财务认知等一系列的知识。比如,鼓励他利用数字设备去创造,如果他喜欢编程、喜欢游戏,可以鼓励孩子去开发创造一个拥有他自己创意的APP。

  三是作为现实世界补充的连结。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社交,如果谁没有电子设备,他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甚至少了许多同辈群体的共同话题。数字世界的社交让人更具有焦虑感,同时也将一些现实世界的事务无限放大了。帮助孩子在数字世界中进行良好的社交,孩子在现实世界中会获得更好的友谊与连结。

  教育是培养未来的人。所以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始终是教育不变的法则。孩子的未来成功将取决于他们真正具备的数字技能,他们与人交往并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完全依赖于他们是否能够掌握一套强大的数字技能。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修行,和孩子一起积极地拥抱数字时代,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吧!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六):数字时代孩子手机成瘾,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爸爸没收了他的手机,男孩索要手机未果后,选择了跳楼自杀,两天后妈妈也因丧子之痛跳了下去。 每个人看完心里都会很悲痛,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件两件。 如今,快捷的数字时代虽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的确带给我们很多困扰。作为父母的我们时常焦虑。 到底该不该让我的孩子玩手机? 孩子学习要用到手机,又不能过分沉迷,我们应该怎样控制? 孩子不爱学习注意力和表达能力急速下降,我们又该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或网络直播,背地里偷偷充钱,我们又该怎么办? 生活在数字时代,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和使用电子设备。教养孩子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手机的出现,很多父母都会出现上面的疑问。 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纳,她拥有美国西北大学的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博士学位,任教于美国大学,多年来致力于育儿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领衔者。 她所写的书籍《孩子,别玩手机了》是一部数字时代育儿的权威之作,帮助孩子摆脱屏幕上瘾,同时也让许多深陷当下育儿压力的父母重拾信心。 现在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在家庭教育类畅销图书榜,荣获全五星级好评的书籍。从而获得正确的指导能力,帮助孩子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正常健康的生活和学习。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数字设备已经在家里无孔不入。它们和我们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现在的孩子是在数据科技的包围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习惯了快速的接收信息,喜欢并且处理事情同时完成多项任务。想看什么内容都可以一触即得。他们总是贪恋于及时的满足和频繁的奖励,他们更喜欢玩游戏,而非认真专注的学习。 可见,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学习时间管理和经营人际关系上,会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所以作者在《孩子,别玩手机了》这本书里告诫人们:作为父母,应该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更多的去了解孩子们的数字世界,了解他们日常交往中的快乐与面临的诱惑,用我们的同理心引导他们,给予他们支持,提升自身的能力,开启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更加自如的应对网络生活的各种挑战。 总结了一下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触屏时代的教育关键,我们一起来借鉴学习。 一: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跟上时代步伐。 有的父母仇视电子产品,他们希望回到从前,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未来。我们要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利用电子产品,而不是依赖。 1: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友好的学习网络。 2:给孩子设置明确的界限,设置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家人要一起遵守。 3:引导孩子从内容消费者变为内容创造者,比如让他们去网上阅读,或者是学习编程。 4:提升自己的品位,从而提高孩子的品位。 作者在书中通过调查,家长大致分成了三种,一种是限制者,第二种是引导者,第三种是放任者。 放任者的父母自然不可取,限制者父母可能会初见成效,但是限制者的孩子,往往缺乏一致、安全和成熟的在线互动技能和习惯。所以做一个引导者的父母尤其重要。 二: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 人们都说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出善良的孩子。那么同样,只有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才不会手机上瘾。 首先,父母要做到是一个控制手机的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的人。其次要把握好自己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给孩子做示范,让他们了解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角色。这是我们给孩子传达出的最重要的信息。 还有就是要创造一些“不插电”的家庭活动,比如用餐的时候,全家都只是在专心吃饭。 最后要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考虑孩子的感受。 现在关上房门,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自己上网,他会做些什么。大多数孩子会玩游戏,有的孩子在社交,有的孩子在浏览图片、听音乐和看电影。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把时间花在哪些内容上,然后要坚信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们也要有智慧。要积极的有意识的去引导他们,即使再焦虑不安,也不要放弃管教。 三:和孩子之间制定规则。 作者在书中提到,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积极拥抱科技的家长,那么你可以成为孩子的媒体导师。 我们要学会借助自己的好奇心和智慧,用同理心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成长过程。制定规则之前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到。 1:诚实的面对自己的焦虑,试着去理解孩子做某件事背后的动机。 2:不要让孩子每天都活在镜头里,分享照片之前要获得允许。 3:不要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不要过分的监视孩子。 4:理解孩子的压力,想办法让孩子主动和自己说。 以上几点我们都已做好的时候,再来制定规则,制定规则时自己不要先违规。 四: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 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经历。但是网络时代存在着一些应该警惕的陷阱,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观察自己的孩子如何交友,和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的变化,一定要及时给孩子做出积极的示范。 首先让他们明白线上和线下朋友的区别,弄清楚自己的界限。也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优秀的程度,不能靠点赞的数量和关注度来衡量。 也要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隐私设置来管理自己的社交档案。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是一般的感情伤害,什么是残酷的网络暴力。 最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们,降低在网络中的反馈期待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好友。教会他们适当的拒绝别人,不要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五: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做作业,因为有电子产品的影响,他们会存在很严重的拖延现象。要想努力克制孩子的分心,有一些策略可以借鉴。 1:关掉家里的科技产品。 2:先让孩子完成所有的线下作业,最后做线上作业。 3:设置一个时间限制完成作业。 4:在家庭公共区域做作业。 以上内容便是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在数字时代,教导孩子有节制的使用数字设备的方法和策略。一定要记住引导胜于监控。作为父母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先要学会自我成长,然后再给孩子提供不断学习和自我发现的空间。 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面引导,以聪明的方式减少孩子的读屏时间,让他们将来学会利用科技产品更好的生活。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七):孩子玩手机只有危害?那是你不会引导!

书籍封面

  数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设备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养育伴随着电子设备长大的数字土著是新生代父母父母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网恋、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沉迷网络游戏……我们听到过太多关于电子设备的负面新闻,除此之外,伴随着电子设备出现的健康问题则是近视的低龄化与颈椎病的增多。

  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流思想是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毫无疑问,对于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视力等诸多成长问题这一举措确实能起到相当程度上的作用。但已深入到学校的电子设备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单纯的限制读屏时间似乎并不能成为很好的解决方法,究竟该怎样处理让人又爱又恨的电子设备带来的问题,家长不妨看看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养育数字土著公司创始人和主管、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领衔者德沃拉·海特纳在《孩子,别玩手机了》书中所给出的建议与研究结论。

  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是德沃拉·海特纳在《孩子,别玩手机了》里提到的数字时代七个育儿关键,概括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即榜样的力量、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堵不如疏的观念。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通俗点说就是家庭成员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然而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数字时代要做到却实属不易。工作累了玩会儿手机、孩子在游乐场玩自己无事可做玩会儿手机,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商场和家里,甚至是不太紧张的办公场所都能见到,在父母都未察觉到自己对电子设备依赖的情况下,他们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是怎样设限的呢?简单粗暴的限制读屏时间是现在的主流做法,这样说一套做一套的规则给孩子带来的是什么感受?国外一位五年级的孩子对父母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孩子对家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表达不满

  毋庸置疑,这样的不满并不是个例,在所有父母没有起到榜样作用的家庭中都存在。破解方法也很简单,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电子设备使用规则,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看到的是你在管理电子设备,而不是电子设备在控制你。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如果说榜样的力量是基础,那么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则是重中之重。与其担心层出不穷的游戏与不断推陈出新的APP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可能伴随的隐私泄露,不如充分发挥家长的智慧,利用科技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

  任何事情在前期投入过程中总是费时费力,养育孩子这项工作更是如此。在选择兴趣班和学校时,家长通常都会多方面了解,向他人咨询意见、试课、和孩子沟通等等都是常用方法,同样,这样的方法用在引导孩子使用电子设备上仍然合适。

  向他人咨询意见对应向此款APP的用户了解它的优缺点;试课对应和孩子一起使用APP让自己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孩子沟通对应一起探讨使用APP的感受,和线下关于孩子培养的选择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需要家长更加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沟通,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某些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也可以引申到对同款APP不同版本的喜好(包括原因)、如何更好的改进、怎么解决APP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关于如何指导青少年应用电子设备的部分建议

家长树立堵不如疏的观念

  限制读屏时间确实能避免很多问题,但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时间里,孩子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做出什么样的举动,谁也无法预料。如果在这之前,父母无法放下对电子设备的偏见,引导孩子认识数字世界、在数字世界运用合理的操作,那未来,孩子就不能很好应对数字世界的挑战。与其忧虑,不如换上堵不如疏的观念,充分利用科技设备的积极面,引导孩子驾驭数字世界,而不是被数字世界控制。

  数字时代,网络上的诱惑和侵扰数不胜数,如何引导孩子应用科技技术,并提供适当的支持是另父母头疼的问题。面对以往从未有过的挑战,德沃拉·海特纳的《孩子,别玩手机了》书中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如果你还对数字时代育儿有疑问,不妨静下心来阅读这本权威之作。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八):担心孩子手机电脑会上瘾?这六条教育建议您必须得收入囊中

  十一假期参加了一场朋友们的聚会,多年的老朋友们再相聚,有说不完的话要聊。当然,作为家里有娃的爸妈们,孩子们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所以,在感慨了一番时光流逝之后,话题自然就转到自个家孩子身上。 一位朋友说,她给这学期刚上五年级的儿子买了手机,孩子高兴坏了,她却很担心。担心孩子会沉迷手机游戏,担心孩子会忙于用微信和同学们聊天,耽误学习。 “不让孩子用也很不现实,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那个时代了,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的电子设备,出门不用带钱包,孩子早晚也得学会用这些。”一位爸爸说。“不过,怎么用,的确是个问题。”他又补充了一句。 是啊,现在这个时代,这种“不得不用”又“担心沉迷”的电子设备,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都是家有孩子的父母们育儿的一大挑战。为此,美国知名教育专家、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研究者德沃拉·海特纳在多年育儿研究的指导下,在她的亲子家教书《孩子,别玩手机了》中,提出了数字时代下育儿的“六大建议”,相信这些建议一定能给我们指导迷津。

  建议一:做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引导是最好的方式 “控制”在一个孩子身上永远都行不通,父母要做的只有“影响”和“引导”。 在给孩子买手机和电脑之前,一定要和孩子谈好条件。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使用手机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他能够接受,并且向他提出你的条件,比如他能够在使用手机时遵守你们一起制定的时间表或者规则,比如他只可以浏览你同意浏览的网站。 这个规则一旦制定就严格执行,很多时候孩子都在不断地试探父母的底线,而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忽视了之前的规则都是因为父母们变来变去,自己都不能坚持这些规则。 如果孩子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装了一个应用程序,试着和孩子聊聊装这个应用程序的原因,私下里多去了解孩子使用这款应用程序的利弊,真诚地和孩子表达自己对于这款应用程序的看法,从而帮助孩子自己制定使用这款应用程序的规则。 建议二: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 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我们都已经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科技产品、电子产品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缺。所以,敌视和控制孩子不去使用电子产品,只能带来孩子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偷偷地沉迷。 虽然我们在餐馆里看到很多父母都在拿电子产品哄孩子,虽然很多小学生也在三五成群低着头各自看自己的手机,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都称之为”读屏时间”,那就是把创造行为和消费行为混为一谈了。 使用科技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创造内容。比如,苹果产品的GarageBand可以创造音乐;比如MIT研发的Scratch可以编程小游戏;学会了编程语言,还可以与很多硬件连接做一些小创造、小发明;比如看完了一本书,看完一个电影,可以鼓励孩子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书评、影评,如果他写的东西有人看甚至有人点赞,这将能极大地鼓励他写作的信心。 父母的品味决定了孩子的品味,孩子们小的时候更容易被引导。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有智慧地去引导。 建议三:别忘了带着同理心和孩子交流 这个时代的父母不容易,要对孩子有同理心,要对老师有同理心,要对别的家长有同理心,还要对自己有同理心。 即使制定了时间表和规则,孩子玩电子设备也总会有让父母搓火的时候,别忙着着急,先试着去理解孩子做这件事的动机,只是监视孩子的行为而不去引导只会徒增大人孩子的烦恼。 与孩子共情,想办法让孩子主动跟你表达,因为拥有手机的孩子也把手机当作社交工具之一,他们也会因为朋友没有及时回复而担心友谊是否还如初,他们也想给朋友圈里的图文及时点赞,以换来在网络世界的社交融入与认同感。 和孩子聊聊这些社交媒体的使用,让孩子想象一下他的朋友因为在写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所以才不能及时回复他,这不关友谊的事。 对于年龄稍大些自我意识强的孩子们来说,被拍已经是一件内心很抵触的事。他们不喜欢每天被拍拍拍,在爸妈的朋友圈里发现自己的照片,哪怕那张照片很美或者很帅。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对被拍表现出不喜欢,还是不要拍了吧,无论拍他还是发朋友圈,请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孩子的同意。 建议四: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你是不是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或者每天回家也是机不离手,那么,手机已经不再是你的物品,它已经主宰了你的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会怎样看待这些电子产品呢?在孩子面前,先做个管理手机时间的楷模吧,一家人一起玩个桌游,打个UNO,户外走一走,打个球,这些“不插电”的家庭活动更能让一家人心情愉悦,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建议五: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 除了回复和点赞,社交媒体的另一大弊端是,它将孩子暴露在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里,更广大的交友圈子,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加好友与孩子建立联系,这并不安全。 告诉孩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加他为好友,真正的朋友和社交媒体朋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两种朋友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如何区分?你能和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人或者只在电话里交谈过的人成为朋友吗?你会和一个关注你的人成为朋友吗? 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帮助孩子设立交友的界限。如果你的孩子刚刚接触社交媒体,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只加认识的人为好友,甚至这个人你也认识才行。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正经历着青春期的生理和情绪变化,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对其他同龄人的迷恋。从以往的面对面沟通到通过手机联系,孩子们需要学会通过社交媒体正确看待和处理一段关系。不断地给对方发信息,直到对方回复;公开对方发给自己的信息;因为对方不同意,而在社交媒体上对对方进行隐晦的攻击,这些都不是可取的处理一段关系的方式。 如果孩子表达了遭遇如上事情的经历,作为父母,一定要和对方的父母去沟通,让他们去引导和指导自己的孩子;如果其他家长因为你孩子的不当行为来找你,请也不要一味有抵触心理护着自己的孩子,而是要表达歉意,让他们知道你会调查这件事,并后续告诉他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建议六:让孩子尊重原创和版权 网络上的很多免费资源都唾手可得,而且很容易都能拿来主义,但是,就像我们鼓励孩子在网络上去创造内容一样,我们也要教会孩子有些非共享资源不能直接直接拿来使用,教育孩子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产权,了解文明上网的规则,这才是数字时代的基本素质之一。 短短的十几年间,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父母,无论接受与否,都要跟着孩子们的脚步,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思路。如果把上面的六个建议再总结一下,我想“影响”、“引导”、“沟通”最适合不过。让我们学会引导孩子去驾驭他们的数字世界,让他们去做电子设备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科技世界带来的便利。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九):“不准玩手机!”对孩子是控制、保护还是扼杀,你想明白了吗?

  触屏时代的来临,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和使用电子设备,一种新的“手机成瘾”症正在慢慢侵袭我们的生活。很多成年人都会陷入网络的泥淖,过分依赖沉迷电子设备不能自拔、被网络陷阱诱惑、被网络暴力中伤,而我们的孩子尚年幼,身体和心智都未发育完全,生活在一个被网络包围的世界,该如何使他们免于网络的侵害,健康的成长? 有人把智能手机视为哄娃神器,再难搞的熊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会变得安静省事,但更多家长已经意识到网络给孩子的身心带来的巨大破坏: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视力,造成骨骼畸形成长,导致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正常沟通显得吃力……。于是,在育儿论坛都是家长们讨论如何杜绝孩子们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方法,但简单的一句“不准玩手机”和专制行为就能保护你的孩子不受现代网络的侵害了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为了保护孩子,不能假装网络不存在。这就像游泳,很多家长害怕孩子溺水,根本不让孩子接触任何水域,而聪明的家长则会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游泳,熟练掌握这一技能。诚然,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它不仅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困扰,还确确实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虽然我明白,不少家庭已经进入了孩子与父母针对电子产品使用展开的对抗战斗,也有不少孩子已经沉迷网络被网络坑害,但我仍要说一句:放手。给你的孩子接触的机会,他才能更好的成长。控制永远不是最好的方法,它只会让你的孩子不顾一切地走向你不让走的方向,它只会让你与你的孩子越离越远。虽然你的初衷是保护,但只要你使用了控制的手法,你就是在残忍地扼杀孩子的自我。 但放手,绝不是放任。这就要你利用你的智慧与孩子一起度过难关,协助他在这个数字时代正确生长,既能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又不会让网络吞噬了你的孩子。也许,你正在担心,对于数字网络,我还不如孩子精通,我又要如何把他放进数字网络,而又不担忧呢? 美国是最先进入数字网络的国家,数字网络带给美国孩子的困扰,他们比我们经历的时间更长更多,因此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拉所著的《孩子,别玩手机了》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这本书针对让人们头痛的网络问题都给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 一、沉迷网络:切断虚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人们为什么会沉迷网络?就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虚拟世界中得到的那种掌控感、满足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沉迷网络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意的人。但在网络中得到的满足感毕竟虚空,一旦他们脱离网络,对现实的压力和恐惧扑面而来,他们就会继续选择躲在网络世界中麻痹自己。 现实生活中的满足感会让人感到充实,而网络中获得的满足感会让人感到更加虚空。如果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足够的满足感,又有谁会愿意在网络中寻求那种虚空的满足感呢?如果你的孩子在生活中能够得到你小小的肯定,真诚的赞赏,那就不会过分沉迷网络的虚无。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你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强调成绩的重要性,但对于他每次取得的好成绩,你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那他会放弃如此确定的快乐去被网络游戏主宰吗?

  又或许你的孩子成绩并不出众,在生活中他没心没肺宽宏大量,又或许他专注于大家都并不看好的某个兴趣和爱好,但这些仍然都是优点,仍然值得你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让他能够充分享受现实世界的快乐,那他就不会过分依赖网络寻求关注。 二、不良内容的影响:性教育的普及 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和视频,是家长们视网络为洪水猛兽的有力理由。孩子们对性一无所知又充满好奇,很可能会点开某些包含色情的内容和视频,不管孩子对这种内容感到兴奋还是恶心,这些内容对孩子都是百害无一利的。 对于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网络,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威胁。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羞于启齿,应该主动与孩子交谈一些你从哪里来、为什么男孩和女孩的身体不相同等等和性有关的话题,以解决孩子们对性的好奇,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作出认真而浅显的回答。 与其让孩子在世界里冒风险,或在未知中茫然的探索,我们不如把这扇门打开,向他们讲述性的奥秘和性于人生的意义。这样,他们就不会对性充满好奇而又一无所知,就不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接触性而惊骇万分而对思想冲击巨大。

  如果他正常了解了性的知识,就会把它看得如别的知识一样平常,会自然接受性并遵循性的原则而生活,而不会被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左右,对这些内容特别关注。 三、无节制的消费: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网络上的付费和打赏,像一个无底洞,对于还没有多少金钱意识意志薄弱的孩子来说,只是轻点鼠标一个潇洒的动作,而对于父母,却可能是几十年如一的辛劳。生活中经常就有陷入网络欺诈和无度消费的孩子,把自己和父母推向痛苦的深渊。 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从小拥有掌控金钱的能力。告诉孩子,轻点付费,就意味着你的手中真正的钞票正在一张张的流失,你的生活费、必要的消费开支都将紧缩,你是否能忍受? 最好的做法是从小给孩子财务自由,让他们决定自己的消费。一开始他或许会因不懂节制而拮据,因胆小而不敢去消费,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次次小心的尝试,允许犯错而慢慢纠正。而一旦他们形成了正确的消费理念,获得了掌控金钱的能力,就不会轻易被网络的消费陷阱迷惑。 四、网恋:构筑正常的社交体系 还有一个更让家长们担心的就是网络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隐身在一条网线的背后,不知道那个人的真实身份和面貌,这给更多居心不良的人和骗子提供了便利,无疑增加了网络社交的风险。 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不会在网络上对陌生人过多关注。但如果是对方刻意的引诱,你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呢?所有的虚拟都是基于现实不足的一种补偿。只要你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孩子构筑正常健康的社交体系,他就不容易受诱惑,也能识别诱惑。 如果孩子真正在网上交了一个朋友打算见面,你和孩子之间一直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他是极有可能把这件事告诉你、希望得到你的支持的。这时,你就可以了解孩子的情况,帮他出谋划策,或者直接带他去见某个网友。这样,你就不仅可以随时知道事情动态,还可以尽自己所能保护你的孩子。 如果是一次健康的见面,不过就像是我们在现实生活的聚会或活动中,碰到了一个陌生而又默契的朋友一样,让友情从线上转入线下,使关系更融洽。 总之,为孩子规避网络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尤为重要。不过,为了能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能够提供支持,不让我们“掉链子”,我们还是有必要去了解去学习更多网络知识,陪孩子一起畅游网络。 现在豪门都用昂贵的学费,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学习电脑编程等数字课程,如果我们寒门还在不让孩子接触数字世界,还在与孩子作着些毫无意义的抗争,那么可以想见,等有一天你的孩子长大,就只能任别人像收割韭菜一样收割你孩子的所有,来一茬割一茬,那个时候你会不会后悔? 正确的做法是,让我们的孩子不仅能消费内容还能创造内容,这样才能保证你孩子的人生收支平衡,才能让你的孩子在纷繁的网络信息轰炸下不被炸晕了头,总是葆有自己的认知和清醒的头脑。

  不要被网络上电子产品的危害吓得屁滚尿流,不要总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封闭自己的孩子。因为在你害怕网络会害了你的孩子时,更多的孩子正在利用自己的知识网络,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展现自己的才华。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我们都不能采取排斥的手法将它可能带来的危害一概拒之,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握有掌控它的能力,我们才不会被其掌控。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十):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帮孩子摆脱屏幕上瘾

  每次带小宝出去玩,总能看到同样带着孩子的宝妈宝爸,他们时而低头刷手机,时而抬头看孩子。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直接给孩子一个手机,于是,就会出现一大一小挨坐在一起刷手机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并非罕见,而是极其常见。

  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数字技术已经在你的家里无孔不入,成为不速之客?你是不是希望一切都能够“回归常态”?你是不是已经被生活中的数字需求所淹没,甚至很难想起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的状态?

  即使有些父母整日在工作中接触科技产品并用它们来管理自己的个人生活,他们有时也会担心科技产品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影响。他们怀念那些玩棋盘游戏和玩具屋的日子,那时候的一切都简简单单。尽管后来电视机在家中普及,但电视机的操作也远没有现在的科技产品那么复杂。

  当电脑刚成为家庭必备之物时,它通常被摆放在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至少我们可以监督孩子们在做什么。后来,笔记本电脑的问世使电脑具备了移动性,于是孩子可以在我们的视线之外使用电脑,我们更难从表面看到问题了。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智能手机,这意味着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接入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却是好坏参半。如今,许多学校都会为学生提供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让他们在家里和学校使用。

  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如何在育儿阶段和家庭生活中应对这些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些家长在小时候也接触过寻呼机和手机,但如今的社交媒体和新的游戏模式已经衍生出了从未有过的育儿问题。

  如果,你家也有个爱手机的“数字土著”,那么德沃拉•海特纳著的《孩子,别玩手机了》一书会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并帮助他们应对互联生活中的挑战。它也可以帮助你审视自我与科技的关系——不要忘记你在孩子获得屏幕智慧的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示范作用。

  德沃拉•海特纳,美国知名教育专家、Raising Digital Natives(养育数字土著)公司创始人和主管,多年来致力于育儿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领衔者。她的工作室里有一群年龄各不相同的孩子,他们甚至会告诉海特纳一些连自己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针对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驾驭数字化世界,她提供了诸多良策,让许多深陷当下育儿压力的父母重拾信心。

  要想做好准备迎接这些挑战,我们该从哪里入手呢?

  我们不妨先审视一下自身,我们是不是那个机不离手的家长?我们在陪伴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不是放下手机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

  我们在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使用科技产品时,有没有注意给孩子树立典范,规定设备的使用时间,并教导孩子如何弥补错误?当孩子们通过游戏、群聊或社交媒体与同龄人进行互动时,我们作为父母常常会集中精力,防患于未然,但问题还是不可避免,这时我们常常会忘记教导孩子们如何修复已经出现的问题。

  许多数字安全专家认为,修复一个数字错误,就好像试图把挤出来的牙膏放回牙膏管里一样。你可能也知道,在婴儿期过后,“挤出来的牙膏”就不能“回到牙膏管里”了,但是一定要把牙膏管外的牙膏清理掉!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是否应该使用手机,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纠结。一方面认为,手机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在孩子手中,家长根本无法管控,一旦孩子在数字世界中受到诱惑,比如游戏,比如一些不良内容,对学习以及对孩子的内心势必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在当下,如果完全禁止孩子对数字时代的探索,也势必会造成孩子与社会的脱节。并且,网络在学习中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作为父母,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呢?

  研究员亚历山德拉·塞缪尔发现,受到父母引导的孩子在数字世界中遇到的麻烦会少一些。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数字生活。积极地和孩子探讨如何以最佳的方式使用科技产品。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再加上适当的策略,才能够让你在处理数字时代的生活难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在书中,就父母该如何对待孩子使用手机问题,德沃拉•海特纳提出了七个关键点。

关键一: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关键二: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关键三: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关键四:安装同理心这个应用程序关键五: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关键六: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关键七: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研究表明,虽然孩子们可以熟练地使用科技产品,但他们仍然在科技世界中表现出了诸多弱点。例如,他们不一定知道如何评估和解释数据。他们对于快速通过网络搜索到的结果过于

  信任。“谷歌一下”似乎就可以知道一切答案。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起真正的数字素养。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了解如何评估信息的来源,并知道什么才是高质量、真实可信的来源。

  社交媒体平台不是针对家长们的需求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把人们连接在一起,但社交媒体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和生活阶段的人!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成年人,父母应当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科技,并尽可能地对孩子使用的媒体工具进行管理,同时赋予孩子自主权,让他决定什么时候通过社交工具进入网络世界,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孩子在操作科技产品时很有悟性,但成年人比孩子拥有更多的智慧,这种智慧是非常宝贵的,不可低估的。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使用手机问题,喜欢大刀阔斧地去介入,或者直接武断地没收孩子的手机,或者装个摄像头以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或者直接安装过滤和监测系统。只是,这所有的介入在做了个开头便没有了下文。没有和孩子的交流,没有后续的持续追踪。殊不知,堵不如疏。我们在介入孩子的数字世界时,需要的是不断深入,然后真诚地和孩子进行讨论,可以了解孩子最近在使用什么应用程序,并确保他们下载的东西都很安全、很有趣。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中,为什么我们有必要对数字土著进行引导?这其中有何紧要性?

  德沃拉•海特纳认为,屏幕智慧不具有操作性或功能性,它与使用键盘或编码无关。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学会使用应用程序和数字设备。真正的屏幕智慧涉及各种人际关系,涉及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结,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设备用之有度。

  现在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以往,规则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帮助,即使他们不这样认为,甚至你也不这样认为。作为家长,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发展数字技能,让他们拥有“使用屏幕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习这些技能,他们会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倍感挣扎。

  在《孩子,别玩手机了》一书中,德沃拉•海特纳用父母们都会感同身受的育儿情景,告诉你如何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向引导,以聪明的方式减少孩子的“读屏时间”,让孩子不仅知道什么时候该对诱惑说“不”,还知道如何利用科技产品更好地生活。

  正如教育投资者汤姆·范德·阿尔克说的那样:海特纳博士的建议充满智慧,并对科技抱有积极的态度。她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如何应用科学技术,而不是试图监视孩子们上网时的一举一动。海特纳博士针对养育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并指导我们如何在赋予孩子们自主性的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