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锦集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是一本由30.90元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一):善于恶
现实世界的恶:贪婪 虚荣 暴虐 淫秽 随处可见,丑陋的面容和行为,犹如无边地狱一般触目惊心。
乌托邦的罚:道德低下会遭受惩戒甚至丢失生命,一言一行接受监视。面对失去自由的现状和失去生命的威胁,所有人都开始反思和改变。
不灭的恶: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好人遇到好人双方合作,好人遇到坏人好人吃亏,坏人遇到坏人两败俱伤,所以当坏人很少时当坏人的利益会很高。人性趋利避害,故而永远无法消除恶。
完美国:本书给了一个解决思路,科技发展。当所有的恶都能被很低代价的找到并惩罚,那么恶人就会被迫伪装成为好人。当所有的恶行都会被一一记录,恶行就会被主人扼杀。比如多少次和邻居吵架会被记录并且能被朋友查到影响交友婚恋,想来泼妇会少很多;多少次家暴会被老板看到,想来暴力分子会收敛许多。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二):这是美丽新世界吗?
刚刚看完,只觉得很可怕。
作者在前半书中将国民大饭店描述成神秘可怕的地方,挺有代入感的。但是后面一系列的课程很明显看出用意,这是一所改变人们恶劣思想让人洗心革面的地方。从最后的描述中看出作者应该也很渴望世界上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吧,人人礼貌整洁,从不吐痰乱涂乱画,修身养性,喜气洋洋过着美好的生活。
但是这和发条橙有什么区别?虽然在书后面也提到了国民大饭店中不足之处是让人们变得十分冷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这完全是囚禁了人的生活,完全控制了思想,这完全就是一个地狱!无论作者将它如何美化,有多少精美食物,有多么美好的节日,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对人性中的恶失望了吧,但我对控制这种恶的做法更加失望。美好世界清洗组织的人自认为负有拯救世界的责任,将觉得恶的人直接杀害(他们也确实应该得到这样的惩罚),但这种做法难道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恶吗?
你可以说这样的改造人的想法是完全从他们内心出发的,他们完全服从这样的美好的想法并自身也成为了一个美好的人。但是,1984的最后主人公也照样真情实感的喊出:“我爱老大哥!”
我并不认为以上说的话是对恶行的辩护,只是我们在消除恶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把人性一同磨灭掉呢?第一次豆瓣书评就这样献给这本书,实在是……唉!作为第一个在豆瓣为这本书评分和写书评的人,只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人最可贵的,应该是自由。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三):这是美丽新世界吗?
刚刚看完,只觉得很可怕。
作者在前半书中将国民大饭店描述成神秘可怕的地方,挺有代入感的。但是后面一系列的课程很明显看出用意,这是一所改变人们恶劣思想让人洗心革面的地方。从最后的描述中看出作者应该也很渴望世界上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吧,人人礼貌整洁,从不吐痰乱涂乱画,修身养性,喜气洋洋过着美好的生活。
但是这和发条橙有什么区别?虽然在书后面也提到了国民大饭店中不足之处是让人们变得十分冷漠,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个,这完全是囚禁了人的生活,完全控制了思想,这完全就是一个地狱!无论作者将它如何美化,有多少精美食物,有多么美好的节日,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对人性中的恶失望了吧,但我对控制这种恶的做法更加失望。美好世界清洗组织的人自认为负有拯救世界的责任,将觉得恶的人直接杀害(他们也确实应该得到这样的惩罚),但这种做法难道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恶吗?
你可以说这样的改造人的想法是完全从他们内心出发的,他们完全服从这样的美好的想法并自身也成为了一个美好的人。但是,1984的最后主人公也照样真情实感的喊出:“我爱老大哥!”
我并不认为以上说的话是对恶行的辩护,只是我们在消除恶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把人性一同磨灭掉呢?第一次豆瓣书评就这样献给这本书,实在是……唉!作为第一个在豆瓣为这本书评分和写书评的人,只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人最可贵的,应该是自由。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四):《国民大饭店》血有肉的故事
写作《国民大饭店》已经不是构建一所房子,而是构建一个“人”般活灵活现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探究人性,以人生的经历来丰满故事。 平实不华的语言给读者以亲切感,然而每一个词都蕴含写作情感,让人物活现,充满画面感,容易激起读者的想象;一层一层的情节铺垫,营造出一种阅读吸引力,自然又流畅地场景变化,层层叠嶂又烟波浩渺,恰到时机地显山露水,吸引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情节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人物的精神状态上下了很大力气,一分情绪变成十分行动,一次叹息凝聚成收紧心神的思量,将人性层层剖析。 最为精彩之处在几个人在“国民大饭店”的课程经历,三次课程的经历是三次人性的洗礼,一为自我的认识,二为自我的思考,三为自我的锤炼,这是三种不同的境界,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开来,不仅动人心弦,更是引人感叹,小说人物之于读者自我,定然产生种种自我思考。这无论是推理小说,还是众多文学形式都需要寄予的一种精神诉求,因为它包含了写作的意义。 故事发展到三层境界的人性思考时,已经达到了整个故事框架的巅峰,比如一个人已经登上山顶,以为无欲无求时,作者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故事的发展显然已经不止于此,接下来的发展既没有朝着众多推理小说方向上结束,而是更进一步,比如站在山顶的人攀上飞鸟而上去广袤的天空,以此来窥视脚下这座故事之山。 可以说前面的人性之推理是往内,如庖丁解牛,细致微妙,不能窥全貌,那么接下来则是审视整个人性规则,将“国民大饭店”这个人性的乌托邦进行反思,这是从寓言式推理小说的阶段飞跃到哲学式推理小说的一次尝试。也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精神世界的高度,这是《国民大饭店》这篇推理小说震撼心灵的妙笔,它从这里揭示了现代人生活的困境,让人物在精神折磨的困境下得到生活之理,唤醒了读者的情绪,产生共鸣,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效果。 无疑,在这个故事阅读中,读者收获的不止是一个故事,更多的是精神粮食。当小说结尾再次响起来自“国民大饭店”的电话时,读者会不禁一惊,这又是一次新的召唤吗?笔者无法推测,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国民大饭店”还会有新的故事,它的存在是小说展现的一部分,它的延伸是人性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思考。
《国民大饭店之暗流》读后感(五):国民饭店的故事
这是不知发生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故事,但似曾相识。
这是一个道德沦丧,人人相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滋生横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暗流涌动,却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
绝望之余,有人开始失踪,据说被带到一个叫做国民大饭店的地方。国民大饭店令人闻风丧胆,但却没人能讲述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还会发生什么,因为这些失踪者全部有去无回。
杨木是这个国家最底层,也最普通的年轻人。偶遇富家千金,对方闪电怀孕,婚礼迫在眉睫,可杨木却一筹莫展——女方家百般挑剔,自己捉襟见肘,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失踪多年,女客户不断逼婚,女恩人欲壑难填,更要命的是,在荒地掩埋的尸体重见天日,警察闻风而至,如影随形。
走投无路,杨木准备寻短见,却接到某旅行社免费参团的电子邮件,还附赠了一大笔客观的费用,眼前困难迎刃而解,杨木愉快地踏上了未知之旅。
旅行甫一开始,杨木瞬间从云端坠落,警察竟也紧随而来,各色团友粉墨登场,加之神秘诡异的导游,一路闹出不少大大小小的事端,直到杨木及众人发现,身陷某处奇怪的海岛,已经与外界完全失联。
虽然岛上好吃好喝,衣食无忧,却一直无人理会,导游也不见了踪影,众人绝食反抗,导游现身,告知此处就是国民大饭店。
众人顿时感觉被宣判死刑,恐惧加之各种疑问排山倒海,自己为什么会被带到这里呢?接下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不久,答案逐一揭晓。
原来这些团友包括杨木,都与国民大饭店有很深的渊源,来到这里并非偶然,衣冠楚楚的背后,各有不为人知的原罪。
众人需要在国民大饭店进行培训课程,培训完成才可以离开。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初级课程,是人际关系的基本礼仪和规范,中级课程,是人性的考量,高级课程,这才是众人来到国民大饭店的真正原因,惩罚、反省与救赎。
最后,所有课程结束之后,杨木收获了珍贵的爱情,与离散的父亲相聚,父亲当年离家的真正原因,父子之间的心结一一解开,连荒野杀人埋尸的真相也大白天下。
然而,本可以在国民大饭店这个乌托邦里幸福生活,杨木却毅然选择离开。这是一个懦弱又善良的男人,为了责任,为了尊严的选择,即便把自己再次置于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