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是一部由中国大陆 / 香港 / 台湾执导,2009-02-23主演的一部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精选点评:
●凡历史真相,无非商(生活生存之杂)、伤(精神肉体之苦)及殇(灵魂生命之终),三shang终化为宇宙万物之熵,形为历史,美妙无限。熵,即生命活动的积累和历史,生命的反向,但同又为生命值存在之根本。每一点熵均是以消耗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所换取,,细细品味,曼妙无穷,贴秋膘之首选。
●我觉得这不能算纪录片,严格的讲。。
●不知道的历史还有很多
●特别喜欢影片的片头和曲子,片子经典!
●四大家族,他们共同赢得了中国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抗日被西南联大学生及全国人民声讨的四大家族之三。透过一部分资料再去整理对一个事件的态度,会更全面一点。西安事变也不能完全咎责于张学良。中共在抗战及后来百团大战实力的积蓄和得民心有很大关系。国民党内部在抗战胜利后矛盾日渐突出也是加速瓦解的一个因素。蒋宋孔虽然被极力声讨,但在整个抗战期间特别后期也确实利用其外交能力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很多事,一旦涉及政治,都开始变得复杂起来。读书、读史还是太少了。
●总的来说感觉很不错的一部片子。简短的叙事,分别从财政和军事两个侧面反映了蒋宋孔三家族各个显赫一时的人物的起起落落,较为客观和全面地完成了对历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推荐大家观看!
●宋子文给人的印象是刚正,严谨,清廉的好官。 “没有宋子文先生,可能我们八年的抗战,也撑不了那么久。”蒋介石从30岁起天天写日记记载五十七年,也是很有意志力的人。
●沧桑历史,韵味无穷
●陶希圣的儿子陶恒生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四大家族怎么样,其实他们也是有贡献的.只是当时太年轻,血气方刚.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观后感(一):那段讳莫如深的历史
在奇异上看完整个系列,其间有穿越的感觉,看完心情却很复杂,正向其中一位所讲:这段历史的公开,并不是让人们对蒋的看法改变,而是让人们对他的看法更全面。
观看地址:http://www.qiyi.com/jilupian/jcq.html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观后感(二):一点片面的感想
对于民国历史实在不甚了解,因此只能发表片面的感受。
很喜欢纪录片中播放“家春秋”三字标题时的背景音乐,很好听,给人一种历史的庄重沧桑之感。
家春秋还原了一些我们,特别是大陆人不知道的历史,民国的历史真的太复杂,现在才接触了一些皮毛,越往下读越发现它的复杂。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观后感(三):一段家族往事,一代民国风骨
陶希圣的儿子陶恒生说,以前我们总觉得四大家族怎么样,其实他们也是有贡献的.只是当时太年轻,血气方刚.
一段家族往事,一代民国风骨。看待宋家后人的采访,一个垂暮老人的举止言行,让我真切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套10集,每集约30分钟的纪录片,或可以说是是最中立地道出蒋宋孔三家人在20-45年期间的各种不为人知的事情。抛头颅洒热血欲要用枪杆捍卫中华的中正,毕业于耶鲁归国第一件事为办学救国的孔大贪,从南海贫农走向上海滩第一家族的基督徒。 从胡佛档案馆公开的蒋日记切入,可以说是很全面的梳理了三个影响中国近代及抗战的家族在政治,亲情,经济上的纠葛关系,让人赞叹凤凰的电视纪录片都做这么好,它不在一定程度上让这段历史更全面,同时告诉你如何去评价历史和人物,不该以偏概全。
蒋宋孔家族的功劳是不能抹煞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真的,把他们抹煞了这段历史怎么讲下去?而且,他们的抱负和气质真的不是现在的人能比拟的。另外,由衷地欣赏宋子文。
当时社会主体是什么?农民。mao成功之处就在于看准了这一点,农民,最关心什么?土地。给了他们土地,你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家春秋:民国蒋宋孔家族往事》观后感(四):边看边记
2. 蒋公爱情:蒋1887年生于浙江盐商之家,14岁与长其五岁的毛福海结婚,1910年毛诞下蒋经国。1916年蒋留学日本与日本房东之女生下蒋纬国(蒋纬国也可能是戴季陶之子)后蒋将纬国交给侍妾歌女姚冶诚。蒋在上海做生意期间以同盟会身份结识了杜月笙、张静江等人,并通过张静江、孙中山认识了陈洁如。蒋休掉毛福海,1921年迎娶陈。
中山舰事件后,蒋赴广州获得孙信任并结识宋美龄。孙去世后,黄埔出现左右派系之争。蒋1925-1926东征北伐,占上海。1927年4月,宁汉分裂。三个月后武汉政府瓦解,汪精卫等逼蒋下野。失意的蒋却得到了宋美龄的承诺。在宋霭龄的撮合下,27年12月蒋介石将陈洁如送往美国读书,并和宋美龄完婚。但宋庆龄不太认同这段婚姻。
3. 宋家家族:宋耀如——三姐妹父亲,宋家大家长,中国第一个传教士。融合中西关系,累积丰富人脉。娶不裹小脚希望找有西洋背景的富家女倪桂珍,婚后宋耀如经商,并加入孙中山组织。
宋霭龄——长女,赴美读书中国第一女孩。赴美过程中还被认为偷渡遭监禁,后辗转来到全球第一所女子学校卫斯里安。1905年冬天,陪同清朝外交使节(姨夫)拜访美国总统罗斯福。1908年在校刊上发表关于中国男女婚姻不平等的婚姻制度。4年后,宋庆龄、宋美龄也来此求学。 1910年,宋霭龄毕业回国,成为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子文就读于哈弗大学。
孔家二小姐孔令俊更名为孔令伟,12岁后非常男性化(传原因有二:一是疥疮问题被迫换装剪发;),与宋美龄关系密切。
7. 蒋家抗战:蒋经国曾经在苏联学习,蒋介石担心经国倾向共产党,回国后对其在教育,父子关系疏远。蒋纬国在德国习军事三年,还被希特勒接见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送纬国去美军部学习。纬国被姚冶诚带大,兄弟关系疏远。
8. 因当时胡适在美国声望较高,蒋试图启用胡适作为驻美外交大使,但胡适不争取经济、军事援助,只做学术外交。蒋偏重宋子文,导致宋、胡关系紧张,宋独挑争取军援的大梁,争取了6亿美元。出于政治考虑,宋子文被迫退出了宋庆龄的援助难民的同盟组织,成立私人公司运送美国军需(防止美日关系紧张)。1941年,宋子文要求宋美龄安排飞机在日占前夕接走在香港的宋庆龄。百姓感到蒋、宋、孔家族地位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