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2022-04-13 03:3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1000字

  《勤笃精进曾国藩》是一本由胡哲敷 著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勤笃精进曾国藩》精选点评:

  ●曾氏,千古之万人,万世之楷模也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位备受关注和有较多争议的人,看了这本书,会让你更多的了解曾国藩

  ●一代伟人 学习之 读完真的很有启发

  ●解读向读书笔记,应该看原著

  ●能不能不总是拽文言文啊!和期待中的不一样,以为满满的都是干货。但是里面有些篇幅都是插图的。。。

  ●使读者全面了解曾国藩如脱胎换骨的一生,从中得到启发。

  ●内容最多两星半,分主题的形式可以加半星。曾国藩厉害,不代表所有写曾国藩的人都厉害,也不代表所有写曾国藩的书都值得看。议论文的水平加曾国藩日记、家书语录摘抄,但大段大段摘抄是几个意思?!

  ●一部精神的冶炼志,全面观看人生的经历

  ●曾国藩的处事之道值得学习

  ●看到一水的四星五星惊呆了…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一):曾国藩的逆袭之路

  曾国藩,是晚晴时代著名人物,没有显赫家世和出色智商,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一度位极人臣;作为一个书生,以一人之力创建湘军,招募众多人才于麾下,平定太平天国战乱,为晚晴延长了几十年的寿命;审时度势,倡导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心胸开阔,愿意提携后辈,晚晴众多改变历史的著名人物均师出其门下,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他的人生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一个资质平庸之人的逆袭之路,值得我们很多人借鉴。

  《勤笃精进曾国藩》这本书,分别从修养、治事、读书几方面对曾国藩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了解读,详细阐述了曾国藩如何通过自我教育和培养,成为了一名修身、齐家、治国的圣人。书中大量引用了曾国藩写给家人、朋友的书信,比较适合有一定文言文基础的读者。

  人皆有惰性,曾国藩也不例外。他年轻时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对于自身修养、为人处世和读书,人性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简单便捷又省时省力的路来走,然而,事情常常事与愿违,最简单的路往往只是看着简单,却并不一定能通往成功。而曾国藩为人善于自省,他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于是便选择通过自己的勤奋、笃实来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锤炼自己的意志。比如他小毛病多,就督促自己每天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自省,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改掉坏毛病;又比如他资质愚钝,则通过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境界修养;他以一介书生,没有学过军事知识,却能知人善用,选拔优秀将领,要求将士勤勉操练,稳扎稳打,戒骄戒躁,从而平定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藩不论做人、做官、治军,都讲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家人、下属怎么做,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够起到很好地表率作用,别人才能够信服他,跟随他。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曾氏一族人才辈出,学生、下属后来成为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的不在少数。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二):儒学士大夫的理想形象

  这本书深为曾国藩 女儿曾纪芬推崇,她亲自作序。本书对曾国藩的气度与学风、修养与修身、治家治军治吏、读书方法均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评价,结合曾国藩生平,作者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立体有深度的曾国藩形象。

  这次再版,收录了32张精美彩页,内容包括曾国藩的照片、画像、墨宝、晚清社会图景和相关画作图片等,可谓与时俱进,令读者获得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蒋介石对曾国藩十分推崇,因此当时一些学者极力吹捧曾国藩,通过对曾国藩的褒扬和赞美来美化蒋介石,为其对内镇压共产党的行为寻找历史依据。与之针锋相对的是范文澜写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因此那个时期的曾国藩研究因为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学术价值不高。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三):向曾国藩学习

  向曾国藩学习

  曾国藩作为中华历史上的一个少见的大人物,其政治影响在清朝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曾国藩被人们长久纪念,却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智慧。这都可以从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中看出来。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古人言王侯五代而斩,富贵三世而竭,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富不过三代,贫不过三代,《红楼梦》中的四个大家族薛、贾、王、史当年是何等荣耀,但最终因子孙不学无术,吃喝玩乐,最终败尽家产,一代贵公子宝玉也免不了落发为僧。

  而曾国藩用自己的家训和谆谆教诲让后代子孙都能保持诗书门第的良好风气,这也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他作为晚清风云人物,看多了失败与成功,知道如何才能让子孙逐渐平庸,成为市井一员。他没有给家人万贯家财,也没有为子孙后代某一官半职,但是他的后代都能够读书治学,成为为国家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第一就是曾国藩从小家教好:曾国藩小时候家里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他的父亲出身秀才,对于后代教育相当热心。

  第三就是多读书:曾国藩虽然忙于政务,但是仍然经常读书学习,曾国藩作为大清中兴名臣,仍然被称为一代大儒,就跟他好学习有关。他也经常告诫自己的子侄兄弟要多读圣贤书。

  第四就是勤俭:曾国藩曾经告诫自己子孙勤俭节约,未有不兴。曾国藩作为大清第一功臣,可以说家庭相当优渥,但是他从来不宠溺自己的儿子们。

  我们作为一介平民,虽然不能像曾国藩那样建功立业,但是也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向他学习,并且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子孙。

  《勤笃精进曾国藩》读后感(四):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有哪些?做到三点,你会受益终生

  杜书人的地位不论是古代亦或是现代都是处于一种崇高的地位,到了现代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遍,读书不再是很奢侈的一件事。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封建社会,想要供书生读书,且能够金榜题名,那将会是既费钱又费时间的事情。

  对于能够高中,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也是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十几年苦读,就是为了能够学有所得,一展抱负。然而,曾国藩毕竟是能力有限且并不属于天资聪颖一类,所以他的科举之路,注定是在他无法高中之时停止。

  曾国藩爱读书,且常常咬文嚼字的去研究阅读。因此,他比常人在学习上花费的功夫更多。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学问高,且能够闻名于世,那将会是一件比十年寒窗苦读更难的事情,但这一次勤笃精进的曾国藩做到了。

  曾国藩此人,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很大的名气,在治世、修养、读书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我们完美的展示了什么叫笨鸟先飞,勤能补琢。

  曾国藩此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家规,和孩子的教养上,也是有其称道之处。有名的《曾国藩家书》就是其身在外地,但也关心家庭,用家信的形式,感染和教化孩子。

  那么,曾国藩这么全才,很多人在想,他是不是从小就是天才,要不然怎么如此的优秀。其实,曾国藩有如此成就,与他的好习惯和修养有关。

  对于曾国藩的成就,在《勤笃精进曾国藩》这本书中,作者胡哲敷也是给出了他的观点。在本书中,他既将曾国藩的生平大事进行了梳理,又通过他的为人处世及其家书等资料,将曾国藩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成功之处展示给我们,还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曾国藩人物形象。

一、论学问,曾国藩学以致用

  中国人有一个自古就有的恶习,那就是将读书人的地位捧的很高。但凡家里有个读书人,都会为其杜绝一切的事情,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就比如干活或者挣钱养家这类事,在没有高中之前,都是不让插手的。

  他们认为读书人是上等人,应该事事以读书为主,吃好的,穿好的,隔绝尘世,关起门来读书,这是读书人应该干的事情。古人认为,读书之事,当以书本为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本之外无世界,书本之外无学问。

  也因此,这样的闭门造车让很多读书人五谷不分,不解世事,更不懂得人情世故,只懂风花雪月。所以古人所谓的学问是要在事业上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学问。

  但是古往今来,做事业的人往往不学无术,卑污苟且,而那些自称做学问的人,又往往是死于章句之下,做了古人的奴隶。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古人将做学问和做事业分做了两截。

  五百年来,能将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阳明,一则清朝曾国藩。这两人都是以书生平世乱,都是千辛万苦,将学问做到底,磨练成功,名扬后世。亦都是在戎马半生,读书为学而不知倦怠。

  曾国藩的这段话,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于读书的见解。他认为,将读书所学用到自己的身上,去身体力行的学以致用,才是真的做学问。而那些即便能文能诗的人,附庸风雅,以博雅自诩,亦只算的是识字之人,又怎能算得上是明理有用之人。

  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学问,戒骄戒躁,身体力行的将读书人该有的气度和方法以身作则。因此,他的修养也是极高,这才让他在以后的很多年得以名声大噪,得到重用。

  其实,任何一门学问,想要大成,那必定要有恒心,而恒心必须先养而后有。又譬如做学问的必定要有好身手,然后才能运用所学,为世所用。所以学者身心的修养,确实是一切学问的源泉。

  曾国藩的学问事功,能如此耀眼辉煌,全因他的修养高,而他的修养功夫不至落空,则因他日常工作学习,遇事反省。在读书写字,待人接物,亦或从政,曾国藩都是随时随地求修养,他把修养的功夫,作用于实际,又从实际中加深自己的涵养。

  这段话来自于曾国藩的日记,足以看出他的修养功夫深厚,如果我们按照曾国藩所写的做,那定会处事,戒骄戒躁,身心愉悦,精神饱满,做事自会没有苟且懒惰的气象。

  不论是在身心的修养还是思想的修养上,曾国藩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自己所学之能用于修养方面。他非但重视身心,在精神的修养上也丝毫不懈怠。精神作为人生的本源,是人的更高级的一种存在。如果说肉体凡胎只是一个躯壳或者载体,那么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且成为万物之灵的只有精气神能做到。

  如果说曾国藩读书是为了让之有用,考科举是为了为国尽忠,一展所学,修身养心,则是为为人处世做基石,那么治事则是曾国藩一身的荣耀之本。因为他在官场的一展所长,戎马半生,所以曾国藩一名流传千古,因此,曾国藩治事才是他整个学问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他生平事业,可以从治家,治军,从政几点来体现。曾国藩的平生学问,大多都是在事业上磨练而来。而其事业之所以风生水起,名声昭著,则由与其所学之学问涵养大有关系。

  在曾国藩的治事精神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凡事立规模,向着目标前进,直至成功。他的这种规模的制定 ,非但能让每件事情能够有计划的前进,还能使人勿懈怠,坚持不懈的向着目标前进,那么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关于这个长度,在《勤笃精进曾国藩》一书中,作者总结了三点,诚拙的态度,宏大的量,严密的考查。这三点组成了他的常度,让其一生都未尝改变,他的学风,办事规模,他的人生都在这个常度上。

  曾国藩不仅治家有方,在治军上也是有自己独到的方法。都说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科举为中,以为此生已和官场无缘,一心做学问,却未想到,还有一天可以去官场历练,还要治军。

  战场之之事,若遇排兵布阵,曾国藩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纸上谈兵,空谈误国,而是实际临阵,成败利钝于当前。而他带兵打仗皆是以奇制正,以静制动。此两项联合起来,他便可以出奇制胜。曾氏战略,可以说是拿主以制客为体,奇以制正为用。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其学以致用,将其所学,皆为所用。《勤笃精进曾国藩》这本书既是将曾国藩的一生概括的准确,又能让读者在读此书时有所收获。如若按照曾国藩之治家,治事之法,加之学其修养之功夫,那将会受益终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