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站在人这边》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1000字

2021-03-01 01:58: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1000字

  《站在人这边》是一本由(波)切斯瓦夫·米沃什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站在人这边》精选点评:

  ●最后一星给黄灿然

  ●头昏脑涨,囫囵吞枣。

  ●“我的斯拉夫耳朵对俄语诗歌的脉搏很敏感,然而我依然保持警惕……也许我因此失去很多,但它使我对催眠师的姿态有更大抵抗力。” 典型米沃什,文章也写得广博、精准,真的让人有些感动……

  ●米沃什布罗茨基是这两年外国文学翻译的重头戏,但可惜翻译质量一直都被怀疑,但能够出来都算不容易,作品本身还是不错的

  ●米沃什随笔。他记录下的不仅是自己人生的片段和其中的人物,还通过他们留下了时代的痕迹。我尤喜欢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他的文学思想也很有启发性。

  ●粗读,哲学感太强而非适合大众阅读的产物,需要一定思想空间安置

  ●沉溺于过去,过多的创伤表达 四分以上,五分未满

  ●专业原因,最喜欢讲俄罗斯文学的那几篇

  ●对于作家来说,有真正的判断力太重要了。太多人喜欢发表看法,但真正有见识的太少了。

  ●米沃什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一):总被模仿的经典文集

  米沃什《站在人这边》,他是反思性诗人,哲思的文学化表达,文学召唤未来的人民:“写给缪斯看”。文学是漫长的流亡,至福藏在感受力深层。文集调子很缓,诗歌与散文有时候界限模糊,散文语言和诗歌同样讲究。他与艾略特形成鲜明对比,是站在日常性经验这边。

  米沃什《站在人这边》,他是反思性诗人,哲思的文学化表达,文学召唤未来的人民:“写给缪斯看”。文学是漫长的流亡,至福藏在感受力深层。文集调子很缓,诗歌与散文有时候界限模糊,散文语言和诗歌同样讲究。他与艾略特形成鲜明对比,是站在日常性经验这边。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二):幸福

  我过着没有昨日或明日的生活,在永恒的现实中。这恰恰是幸福的定义。 我愈来愈深刻地感到电影技巧相对于人类性格和命运的丰富性来说实在太贫乏了。所有这些个人同时存在于他们不同的阶段,但以线性方式,以一个逐渐铺开的情节来捕捉那种时间维度是不可能的,尽管闪回技术用得愈来愈频繁。当尼古拉认为电影不可能跟文学匹敌时,他很可能是正确的。 看到鸭子在一个肮脏的水坑里戏水,我不禁若有所思。我感到吃惊是因为附近有一条可爱的溪流穿过一片桤木林。为什么它们不到那条溪里去呢?我问一个坐在茅屋门口凳子上的农民,他回答说:呸,要是它们知道就好了! 这就是西蒙娜薇依的一生。刻意地做愚人的一生。 诚如她所言:绝对无杂质的注意力即是祈祷。 七宗罪:骄傲、贪婪、淫邪、嫉妒、贪食。我过着没有昨日或明日的生活,在永恒的现实中。这恰恰是幸福的定义。 我愈来愈深刻地感到电影技巧相对于人类性格和命运的丰富性来说实在太贫乏了。所有这些个人同时存在于他们不同的阶段,但以线性方式,以一个逐渐铺开的情节来捕捉那种时间维度是不可能的,尽管闪回技术用得愈来愈频繁。当尼古拉认为电影不可能跟文学匹敌时,他很可能是正确的。 看到鸭子在一个肮脏的水坑里戏水,我不禁若有所思。我感到吃惊是因为附近有一条可爱的溪流穿过一片桤木林。为什么它们不到那条溪里去呢?我问一个坐在茅屋门口凳子上的农民,他回答说:呸,要是它们知道就好了! 这就是西蒙娜薇依的一生。刻意地做愚人的一生。 诚如她所言:绝对无杂质的注意力即是祈祷。 七宗罪:骄傲、贪婪、淫邪、嫉妒、贪食。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三):无标题

  又是一本艰涩难啃的大块头。我每次读到这种大文豪对于文学,政治,宗教,历史,哲学各个领域的思辨性质的文集 都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小学生水平。好在本书虽然难读 努努力也还是能读懂的。只不过由于自己的思想深度实在有限 费半天劲读懂的也差不多都忘了。 说几点印象吧。 欧洲的鄙视链 就是西欧的瞧不起东欧的。在波兰那块充满贫瘠战乱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土地上孕育出的诗人 理应拥有纯度和精度更高的信仰 更敏锐的洞察力 更真实的对人类普遍困境的怜悯。读了那里的大知识分子们对共产主义的看法 大概也就能稍稍理解为什么一部分公知(在当前的语境下公知不可避免沦为了一个贬义词)和流亡者 即使被网络红小兵们问候全家依然保持自己对体制对社会的合理的批判和怀疑(其实我觉得我的一部分认知和他们有些相通之处 只不过我没有勇气在公众场合谈论这些 当然也没那个能力说清楚)。他们之中不乏对祖国拥有最深沉热爱之人。所以他们越思考越痛苦 他们试图打破劣根性从而治愈沉疴。很天真。也很悲壮。 每个人都有偏见 偏见基于不同的人生经验 虽然狭隘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怕的不是偏见 而是对偏见的零容忍。“数以百万计的人都感到他们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缺陷的和匮乏的(尽管匮乏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而当他们试图表达什么,从他们口中冒出来的只是结结巴巴的盲目仇憎和好斗情绪。” “出色的教育成果是通过彻底消灭独立思想来达到的,结果证明没有思想自由人们也可以活得好好的。还可能出现一个问题,也即随着诸如电台、电影和日报这类技术通信手段的发展,思想自由是否还有可能。难道这不是意味着不断感染流传中的任何理念,甚至意味着当大众被赋予表面的自由,他们就有可能屈服于完全的一统吗?”——这段话说得太好了。看看东西方的媒体吧 看看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每天收到的推送吧。这所有的信息输入 都无一不是在固化我们原有的刻板印象。没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可言 大家都不过是蹲在不同井里相互指责呱呱乱叫的蛙。

  《站在人这边》读后感(四):所有的历史压缩未来

  宇宙的质量以它所确立的边界凝结成——我和你、此时此地,遗留着光热的传导。所以一开始对“当下”这个万物天然的意愿的理解与敬畏使我意识到,历史蛰伏在现实当中,不是一刻的延展、漫长、淡泊,是它将个体的一生、国家的历史、自然的叠压都压缩在这一瞬一瞬间。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我们的积蓄,银行卡里小小的余额、清晨刹那洒在眼里的尘埃、血管里心绪和念想的潮汐,桀骜的不通融的表达着渺小多贵重,同时差距只是妄念。难以视现实只是24小时、七天、十二个月,循规蹈矩的始末停靠。细微处可以升华所谓宏观的约定,不见得只是为了一厢情愿的假想。 我在冬天在沏冰的柏油马路等待五十七路公交车,之后它晃晃悠悠的前进、拐弯、停顿。我的手指关节冻的硬硬的,在车里也没有丝毫缓解的关节,恍然得知大西北的冬季献给诗人和羊群。人类对季节的感知受制于个体的局限,不是那种惯于自然神力的凋谢,延续着磕磕绊绊的生命。中午叫了德克士的外卖,为了等骑手错过了睡意。我本想着靠敲门声醒来,可以在中间迷瞪一会。而现在,我携带着倦怠和父亲并排站在公交站,而且上了那班新号车,可以直达东方广场。 在车上时我在想什么是“当下”,它如果展开成为半小时的滤清思路,几小时的描述,那么当下可以短小、局促、深刻到那种程度,某个横截面的历史会因此黯淡和式微吗?宇宙飞船的瞬间升空,需要的当下耗费的是几个科学团队的精进和奋斗;一本刚好翻到最后一页的书籍,写就者需要的是韬光养晦的滋长以及引经据典的节制。当下可以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哈欠,也可能只是死死盯住一个目标,三五年经营着目标的过程,在每个节点上赋予它所尽量维持的平衡。在三十一岁的冬天,沉浸在当下的理解中,才知道“无知”这个被过度滥用的词所对应的是饮食之外一切精神生活的匮乏。 连同植物也要吃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吸收光芒。最不起眼的苍蝇、蚊子、跳蚤也会攫取残羹冷炙,本能的为消化分泌唾液口水。同时,人类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用来睡觉,可是人类最大的建树不是在睡觉的时候做了怎样的光怪陆离的梦,而是他在清醒时刻所追逐的和舍弃的。人日夜兼程辗转的间隙之中,形成了欲望、牵绊和信用。占用人们最大时间的睡眠并不是我们最急切的事情,占用我们最大欲望的饮食也并不是我们隐含的命运,我们要为匮乏和亏欠道歉,却立即转身去沆瀣一气,继承着所有清醒时刻的传统。 那么历史中的沉寂和倒退是否在它突然闯入当下的一刻,像是在磐石上轻轻打磨一样的。无数想要铭记在新的传统受到称其诟病的胁迫,随着那样烟消云散了。我们偶然或者能够留存这些意义不会随着时间减少的片刻,它或者跻身于历史,融入那个术语精准的大一统里,成为血统纯洁、身份正统的一份子。而在广袤的世界里,公交车驶入的是杯盘狼藉过后的午夜,我们哆哆嗦嗦的靠着打颤取暖,何以存在于慎重的念想。在物质资源充裕的时代,不要温饱要精神胜利是可耻的吗?我们如何能够拒绝一部精良剧制,转而投身于只有空无凭据的窠臼里。 如何成为历史,或者如何在所有鸡零狗碎的闪念中获得与历史仓促的对照。又或者,我们与历史的和解仅仅是因为心存芥蒂,仿照着吞噬一切禁忌和铺张,从内心的独白入手找寻因涣散、黯淡、苍白而无比平庸的瞬间。人们都在这种贫乏中解放了自己。但更令人确信的是,原原本本的现实推向你我,我们不懂得定格在某瞬间,而想要讨要一个终极的答案。然后,又麻木的遗弃这个场合、这个时刻,心心念念梦幻的轮回和重复。 当然,这不能算作从历史中逃离,解放了自己,并且救赎。谎言可以修改任何人类历史所通往的归宿,但那不是真理。历史即便是在大脑缺氧、意义迷失、语言匮乏的人面前,仍然延续着那种使人拥有能够对抗一切晦暗的能力。人们从历史中验证了内心深处需要回答的部分,而自己也解密确信感的由来。历史从来不压缩它自己,它以独特的渠道压缩未来。一种贯通历史长河泾渭分明的敏感态度指引人们,在光鲜亮丽却不止浅薄的现实中,悄无声息正是它一秒一秒的压缩写照。人可以对隐瞒嗤之以鼻,人可以在尴尬是插科打诨,人却无法不在失语的一刻立即搜肠刮肚,找到自己心醉神迷的确认。 我想这就是我想要重新开始写东西的理由,不是感受战胜理智,我被虚荣降伏,被胆怯放逐。成熟以后时过境迁的声音渐渐弱小,很多事情就像在昨日那样清晰。如果我认同、许可某件事对我的心灵发生变化,那它无可厚非的就将成为我一生的羁绊。这样我就不会沦落成为一个只爱自己的人,眼界就只剩下时间的切片,不被任何人事所影响的感官冲动与满足的自我兑现。公交车停下,我往家里走,称之为寒冷的东西却依旧是每年这个季节的陪伴,以至于我忘记了使人穷酸而又亲密的冬日考验它其实从来不委屈心中有所笃定的人。 我必须承认自己羡慕那些过目不忘的人,那些几小时读一本书的人。他们带着久远时代的阵脚观摩现实的细腻和痉挛,匍匐在同样拥有过生命的人之脚下。从一阵一阵的抽痛中,渐渐的我理解了衰老的必然,确是时代孕育新生的感染。所以谦卑在我胸中作答。 我始终相信信则真,这种一种自我实现前的预言。可能大多数的预言都沦为尘埃,由人遗忘。而我的期待是我在无知和倒退的道路上磨破自己的鞋子,最后因为内心的坦荡、豁达以及真诚打破了历史的束缚和禁锢。由此,现实变成了应验。虽然无知让我对自己所拥有的、牺牲的一无所知,虽然历史的倒退让人重蹈覆辙,但在无数寒冷冬日的念旧不仅仅是脑海中所实现的音容笑貌的重逢。它其实是现实以及命运被改写,而历史是可以重复耕耘的土壤。不,是无人搅扰的净土以溪流贯通,我们埋下现实的种子,它便意在来春蓬勃,但不热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