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欲望与尊严》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欲望与尊严》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1 03:5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欲望与尊严》的读后感大全

  《欲望与尊严》是一本由肖索未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欲望与尊严》精选点评:

  ●相对于之前对过的丁瑜裴谕新何式凝等,在关照社会结构和私人生活之间做的更好,但就“欲望”与“尊严”这一对关系上感觉田野和理论还是没特别深的嵌到一起,感觉每一章节尝试用某一类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论证对话某种理论的目的太明显了,亲密关系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太强,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好的方式。及,人总是在合理化自身的处境,每次想到这一点都会想,所谓“共情”真的存在吗?也许至多只能做到虽然不是真正相信其合理性,但至少接受其进行合理化的这种行为选择吧。

  ●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她确实做到了。但让作为读者的我没想到的是故事性太强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这本学术著作的理论性。作者在书中提及的性别角色构建、浪漫情感与物质博弈以及寻求尊严生活都太重要了,可是遗憾的是感觉没说透。过强的故事情节让人感觉这些理论在田野材料面前是那么无力且牵强。

  ●很棒,隆重推荐。田野做的扎实,可读性也很高,可以看出作者有用心把博士论文改写成打这更容易接受的文体。

  ●过时,样本也太单一。

  ●路菜

  ●《欲望与尊严》,从社会学角度他研究包二奶话题。作者十年前研究,表面上,现在社会谈的多是小三,男主角也由港台人士变为大陆人,意义何在?不过不能就此断言作者的研究并不落伍,她敏锐度感觉到“婚外包养”动机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亲密关系的寻求。

  ●现代社会并非把压制已久的欲望解放出来了,旧社会也到处是欲望,只不过现在我们的关注点从对他人的责任转向了对自我的欲望。尽管样本有限,但无疑已经很难得了。另,从具体细节的个人到抽象的概括提炼时,时常用力过猛,感觉我也是这个问题。#201901

  ●一本不合格的学生作业。写的不疼不痒,又没什么意义,还不如一个故事会。

  ●及格的社会学研究,但是也仅仅做到及格而已。内容层次非常浅白,适合高中生和大一新生看。

  ●如果一不留神就会以为在看报摊文学,可能作者在正常体系内驻扎太久,对所谓“非主流”“边缘”“地下”生活抱有天生的排斥和费解,所以让书看起来比较纠结。总体来说,是2000年初的一个社会的侧面,今天读起来,还是能感知到作者的诚意,因此多加了一星。

  《欲望与尊严》读后感(一):可以作为empirical study的研究生参考书目

  优点:故事讲得很好,不辱北大中文系的金字招牌。

  缺点: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确实“理论学渣”。这本书作为社会学著作,theoretical framework不够学术。

  总的来说,很棒的empirical study

  短评还需要140字??????????????????????????????????????

  《欲望与尊严》读后感(二):香港导演个个都系社会学家

  后记中,肖索未讲原来打算写过香港卡车司机在深圳包二奶的故事,可惜没能如愿。

  刚刚看电影《过春天》,发现剧情背景就是个卡车司机包二奶的故事。女主佩佩她爸(廖启智)是个老实巴交的香港卡车司机,就这样还在深圳包养了她妈(倪虹洁)。女主在香港上学,晚上回深圳睡觉,她妈成天除了打牌啥事不干。

  书中另一要素“男性气质”,也可以从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一窥端倪。穷酸装修工李森(任达华)嫖了北姑晓玲(张静初),因爱生情,与她结婚。李森跑到晓玲老家四川一看,发现她家穷得叮当响,于是帮她家修房子。自己也从装修工摇身一变成了工程师,男性虚荣心~啊,男性气质得到极大满足。之后经济不好,李森失业,成天靠虐待晓玲获取“男性气质”,以至于最后杀了老婆孩子。

  《欲望与尊严》读后感(三):肖索未带我们走入底层民众或者说小资企业主的婚外情

  我买这本书是在2019年社会学年会上,买了是因为题目,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我以为其中的亲密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另外我以为会有大量的理论篇幅来阐述新中国阶层与流动的事实。然而看了吴小英老师写的序之后,才明白原来是包二奶的故事。

  读来确实觉得田野比较扎实比较深入,我觉得换了我,是肯定做不出这样的田野的,因为我也是连进入的通行证都没有。所以这本书一定意义上是非常可贵的。不过内容写得可读性太强了,有时候却让我感觉是小说而不是社会学著作了。如果写得更深入一些就更好了。

  确实有颠覆性,没想到二奶是这样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婀娜多姿趾高气昂。其实我们民众想象的二奶,就是富豪的二奶的样子,而肖索未带我们走入底层民众或者说小资企业主的婚外情。

  《欲望与尊严》读后感(四):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

  附录部分竟然是全书最流畅的部分,也许是因为这部分更加个人化或者说作者将生活问题理论化的功底仍然不够?

  我同意作者的反思:她说“我的研究始终建立在我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悬置和“道德”疏离之上,也就是我以一个在道德行为上“正常人”的角度去琢磨他们,所谓的“共情”始终带着伦理的隔膜。”人真的很难不judge别人,这几乎刻在骨子里。对于这个问题,她转变后的看法为“他们的机会和选择并不是绝对的,结构性的位置固然重要,但对个体的意涵并不是给定的,而是嵌入于他们复杂的生活世界。理解他们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才是解释特定选择的关键所在。”我觉得这个反思有点意思,但是不够透。

  整篇论文的思路是“我将个体的亲密关系选择和经验嵌入于社会不平等、消费主义和欲望话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之中,讨论亲密关系如何成为人们实践“欲望”和获得“尊严”的重要方式——尽管“尊严”于不同群体往往有不同的意涵。”她努力从调查资料中提炼理论并用理论重构故事,但是重构故事的过程中她又因为舍去了一些材料而可惜,觉得这些不足以概括她所接触的有血有肉的人。

  社会学理论最难的地方果然在因果关系的证立上。

  《欲望与尊严》读后感(五):共情、惯性思维、与人交流

  这本书的后记很有意思!

  惯性思维

  “带着惯性思维去盘问我的受访者,比如以后打算怎么办”

  工作和生活、自我呈现和自我选择

  共情始终带着伦理的隔膜

  一系列价值判断的混合

  这个很有体会!可能是为什么会觉得小资叫惨很吵吧(我自己也会叫惨,并因此觉得自己吵)还不知道要用什么态度去看和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