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有味读后感10篇
《欲望有味》是一本由霍老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4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欲望有味》读后感(一):欲望有味
欲望有味……
我是一个吃货,喜欢吃美食,同时也喜欢研究美食的一个标准吃货,都说民以食为天,吃是大家都喜欢的,不仅是为了生存!对于一个爱喝酒单位人来说,更是喜欢美食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喝的舒心,舒服,能让自己美滋滋的!
欲望有味……
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同时又是一个喜欢就着美食喝着美酒的标准吃货,所以对一些关于美食或者有关的的文章书籍也特别的留意其中。
欲望有味……
《欲望有味》是我最近闲来无事逛书店是发现的一本书,就是这个书封和欲望有味这四个字把一个标准吃货的我的拦截了下来,驻足停留拿在手中品味,然后决定把此书拿回家中品读一番,想看看关于和美食有关的东西能写成一本超过18万字的小说来着。
欲望有味……
这本书《欲望有味》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个名叫作霍老爷的作者所著,对于作者不甚了解所有翻看了下,霍老爷,取自动画片《大盗贼》主人公“霍真布鲁兹”之名。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男,不务正业,热爱阅读、写作与思考,有一颗装在工科基地上不会被发现的性感大脑,文笔犀利,向数十万人关注者输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引导读者从历史与人性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打开洞察世界的新格局。
欲望有味……
欲望有味,记忆里的味道早已伤痕累累,全是我与时间搏斗留下的痕迹。从19道美食勾勒起的故事,运用了19种不可随意触碰的人生隐痛叙述着故事。
欲望有味……
欲望有味故事中有人生百态,世间的酸甜苦辣咸,百味人生。有负重…那是简杰回国后,面对房子、工作和婚姻生活的重压时咬牙切齿的焦灼。有逃避…那是高阳放弃了北京的一切生活,在丽江阳光下烤松茸时候的默然叹息。也有坚定…是上铺兄弟高喊着“敬我们这些时代下的下脚料”、然后吞下一堆零碎时,眼角流下的热泪。还有还有重生…是老卢沉默地吃完高冷独眼大叔的荷包煎鸡蛋后,放下的过往、直面自己的未来……
欲望有味……
欲望有味,欲望之中有人上升,有人沉沦。当你涉过长河,倦极回首时,是否会发现这世上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过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成就着你。
欲望有味……是本好书,讲的其实不是吃的,也不会满足一个爱喝酒的吃货对食物美食的欲望,但这本书却真是的反应出了世间的人生百态酸甜苦辣咸,让我们体味生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美好!
1.所谓吃货 多少有点回避现实
管人叫货,多是贬损。西游记里猴哥老是骂猪八戒,你这夯货。说某个队友低智商,你这二货。上司骂下属无能,你这蠢货。但一个词好像渐渐变成了褒义,如今好多人自称“吃货”,多是一种标榜,好像可爱又单纯,热爱生活,关心美食。
现在的青年人天然排斥高大上,不喜欢正襟危坐高谈阔论。大家虽然也崇拜乔布斯,喜欢漫威复联英雄,但好像没兴趣亲自去改变世界,拯救地球。
就让我这么宅着,这么混着,佛系着,与世无争,玩点好玩的,吃点好吃的,就满足了。
图样图森破啊。
活着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谁不是一动心就伤痕累累呢。谁能够不动情只动嘴巴呢。
所以,抱歉的说,以吃货自居的各位,感情上八成也是个回避现实不敢面对的蠢货。
2. 大国小鲜 好多事和吃饭一样
太上老君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好多事和做菜、吃饭是相同的。
任性胡来,事情就做不好。怠慢不用心,就不是滋味。错了一个小环节,结果就可能难以下咽。
《欲望有味》就讲了这么19个故事,每个都和一道吃食有关系,每个都以菜名做名字。
故事里的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痛。
回想起来,难免悠悠的说一句,如果当初……
3. 如果用心 口味自然就不一样
菜蔬看似无情,烹者如果怠慢尚且难以下咽,何况敏感多变、要争取、会报复的人呢。
如果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当初不用心,无可挽回了又割舍不下,失心疯一样非要见个真章。
因和果,今与昨,活在这世界上,要经历许多的劫难,磨平好多的棱角,才能安抚下一颗心。
有欲望,活着才有意思,人生才有味道。
《砂锅面》里一再耽误丈夫事业发展的面团,吝啬刻薄,多疑蛮横;逼得丈夫刘长喜一定要离婚,最终还是怕她会饿死;《荷包煎蛋》里一个月换一个男朋友的新闻系系花婷婷,害得单纯的三好学生老卢差点想寻短见;《肚包鸡》里扮演白莲花的简风,没脑子还背叛;《日式料理》里夏如冰不择手段,做作矫情;《脆皮豆腐和麻婆豆腐》里一心报复丈夫的张太太;《夹沙肉》里学校四大恶人女老师关大高跟;《牛骨汤》里退休的女副处长;甚至《烤松茸》里不听话的叛逆女儿,和《清蒸梭子蟹》里的柳红和她妈——霍老爷的故事里,女人总是带着这样那样的不美好。
可怜之人往往也大多可恨,生活的多的是不幸福,长久以来,就变成了古怪脾气和可憎面目。
但我想,这大概也和作者脱不开干系,毕竟,一个工科直男,对女人多的是偏见。
《欲望有味》这个书的名字乍一听,还以为是有关美食的书籍。在这个全民皆吃货的时代,介绍美食的书也是相当受市场欢迎的,哪怕是食谱都有一堆人去追捧。直到翻开扉页仔细看书才发现食谱是有的,只不过食谱表现的不是做法,而是一个个与食物相关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精彩纷呈,食物更是穿梭其中的纽带,与现实的生活紧紧相扣,或开心,或唏嘘,或深思,或无奈。我觉得这个点还真是很贴切,某个生活时段确实容易和某种食物息息相关。就比如我现在回想自己的童年就能想起烤红薯,回想自己的大学时段就联系上了肉饼,时光总是能沾染上舌尖上的味道。
最近看书少,作者霍老爷的大名,以前没特别留意过。看介绍是一个工科男,这点儿倒是让我佩服了。要知道,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深深了解,学工科这个行当自打高考过后咱就再没学过语文,那写作的水平就是凝固在高中毕业阶段,之后就再没有前进过。大学能凑合着写点儿学术论文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讲究什么文采?至今看到当年的文科生发的朋友圈,我都觉得受到深深的伤害,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姹紫嫣红,有事儿的写的有趣,没事儿的写的有深意,动不动再来首诗,对个对子。对比下自己,总觉得“文化”这两个字实在太深奥了。所以这本书必须推荐,难得工科中的出现的文人。实际上,书中的故事写得也着实生动有趣,发人深思,就这样一个个的看下去,竟是欲罢不能。
最近喜欢看历史书,仿佛现实也古老了许多。这一下子却被《欲望有味》拖入了现代。从网络的虚伪到毕业的伤情,现实的奋斗,生活的无奈,都是普通人的生活,与我们如此贴近,说的是他们照的是自己。在这个时代里,欲望是最能体现人性的特征,比信仰让人更津津乐道。有欲望,人之常情,不需要掩饰,有人行之有道,而有人却深陷沉沦。经常听人说这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的确如此,社会太光怪陆离,人生在其中难免不受诱惑,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难了。要想拉住欲望的马车,还是要掌握好“德行”这个缰绳。人活一世,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读《欲望有味》也许会有所启发。
《欲望有味》读后感(四):欲望有味,欲望无形
拿到《欲望有味》这本书就是个意外,收到书的时候很懵的,这本书是哪里来的?这几天网上的购书活动太多了,仔细想了想,当时看着封面不错,还是和美食有关的,就收了一本,然后就把它给忘了。 《欲望有味》的书封上写到“19道美食勾起的故事”,“19种不可随意触碰的人生隐痛”,还没拿到书的时候,我个人以为这是一本描写美食与故事的书,可是看了几篇发现,这本书没有着重的描写美食,只是通过美食来引出欲望,这是一本描写欲望的书,就像这本书的外封是大红色的,可是内封却是黑色了,是不是在说,人类在追寻欲望的时候,是有一腔热血的,追着追着,心就变黑了,没有了最初的单纯,最后只是为了欲望。 《欲望有味》通过一则则短短的与美食相关的故事,写出了人们对于欲望的追求,每一则故事都在重复这一个话题。吃是人类的本能,欲望也是人类的本能,吃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生存,欲望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就像我们对于欲望的追求一样,都是为了更好。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欲望无处不在。 人类需要欲望,适当的欲望可以让人生活的有动力,“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我们的欲望能让下一颗巧克力,即使不是我们想要的味道,也不会是我们所厌恶的味道。 书中的内容有一点小小的错误,可能是我看书太仔细了吧,我就不一一的说出这些错误了,仔细看书的人自会发现错误在哪。这几处小错误,虽说不影响阅读,但是强迫症伤不起啊,看书仔细也是我的错吗?这其实也是我的一种欲望,追求完美的欲望,可是人无完人,人们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导致了生活中的许多不完美,正是这么多的不完美,才激起了我们的欲望,如果处处完美,没有了欲望,生活只会平淡如水,没有激情的生活,那能叫生活吗? 欲望有味,欲望无形,欲望是有味道的,欲望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欲望是无形的,欲望让人看不见摸不着,让自己始终保持适度的欲望,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在当今的社会更好的生活。
《欲望有味》读后感(五):吃货都是有故事的人
总以为,吃就是为了果腹,让自己生命得到延续,却不料一本名为《欲望有味》的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吃原来是为了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和友人,一位不太上进却为了美食而存在此友人谈起欲望,她告诉我人活的目的就是三饱一倒,展开说就是为了吃有食、住有床,其实别的梦想、理想之类的只是在酒足饭饱后臆想出来的概念,不能说她对生活有多么深的感悟,我只是想与她一道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吃货。 吃的时候,很注意两个品格,一个是食物的品格,一个是吃相,相对而言,前者决定了后者,如果你吃的是可乐鸡翅时,你能不上手吗,仅凭筷子和叉子固然能夹起食物,但是对于鸡肋内的美味是需要手口并用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吃炸酱面时,还会丝丝地发现声音,表面上看是抗议辣,但深层次是抒发对辣的热爱,想引起身边人的关注,就像在会场上主席台大声说话的领导,不是为了让别人听清楚他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是让大家知道这个会场我作主,只有我的声音可以征服众人的耳朵。 顺着《与时代共鸣》这缕线,我们终于来到了美食家和生活家的田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即使对同一道食物也是有不同的体验的,大鱼大肉吃多了,不仅是营养失调的问题,更是油腻厌烦的感觉。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食品科学的发展,很多食物基本上替代性很强了,而且还可能是合成的,这欺骗的是味觉,还是整个身体呢?很长时间,我们将欲望等同于吃,认为其是低级需求、低级趣味,但是如果连这个低级的都保证不了,我们何谈创造。 本书的文字算不上精美,都是信手拈来的,但是在浅显的文字后面是深刻的人生体验,这本书绝不是简单的菜谱,而是通过菜肴写出了人生的冷暖阴晴,关注的是人间世态,反映的是每个正常人对于欲望的挣扎,不是告诉你消灭欲望,而是引导你将欲望升华,是方法论的精华,更是世界观的统合。 本书中谈及的十九道美食,并不是每道菜我都品尝过,即使你品尝过,也不代表着书中的菜肴就是你眼前口中的那个味,因为正如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一千个读者一般,对于厨师和食客,永远是矛盾的两极,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比得不是技艺,而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