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乌耳亡读后感1000字
《撒乌耳亡》是一本由辛酉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18-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撒乌耳亡》精选点评:
●真不希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逻辑缜密,思路清晰。 所以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么
●题材很特别,内容很吸引具,总之一如既往的好。
●特别好看的一本悬疑小说,一开始有些许恐怖,但后续却是无尽的伤感,文章的条理性很强,也让我们生活在如今时代的人感觉特别幸运,期望所有人都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面。
●最近对悬疑推理小说很感兴趣。
●一口气读完的,又看了两遍终于全看明白了,很好的一本书。
●悬念一个接着一个,谜团接踵而至,到底真相是什么呢?翻阅本书,目不暇接,一直到最后方才恍然大悟!
●读完后很茫然,谁是谁分析了许久也没有定论,想再往前翻翻,后来想想谁是谁又有什么关系,书中的这些小人物或困于疾病、或困于情感、或困于冤屈,人生总有各种意外,太较真还真活不下去。最后的反转很精彩
●易小宛在《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从前车马慢,书信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世界匆忙,只愿你眼中有光,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每个人都有着想要成为的样子,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得不活成了另外的样子。(阅读时间:2019年11月3日;自评:7.9;推荐指数:★★★★)
●读完之后,发现最后的谜底只能用——一切的幻境都突显自己所想而形成才能解答。不过很不错,一个晚上看完了
●《撒乌耳亡》看完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一切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但是又在意料之外。人生在世,总是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然后让我们在这磨难中成长成熟。只是,在这磨难之中的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那个我想要的未来是不是正在遥远的地方等着我。最后,默西亚找到了,那个幻想着自己是主耶稣去拯救世人的默西亚,就是继承了保禄神父日记里继续完成给五位心结较深的教友做牧灵的新神父。他终于成为了他想成为的那个人,但是却永远都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现实还是虚幻。
《撒乌耳亡》读后感(一):一场拼图游戏,入局者成谜,旁观者为谜
读者阅读为破谜,局中人本身成谜,怕的是布局之人都没有想好如何解谜。
结局:看完小说雾里看花,似懂非懂,若明若暗,半懂不懂。
作者设计了一张拼图,然后将其打散,碎片成信散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若想看清图片完整内容,则需要我们将这些碎片拼凑回最初的样子。
悬疑推理的小说,向来比较烧脑,带来思考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困惑与不解。
辛酉的《撒乌尔亡》,从一位邮递员开始说起。
1、一位邮递员,为什么每天都能从邮筒里拿出没有封口,没有邮寄成功的信?
2、这是一个可能会忽略的问题:从什么样的邮筒里拿信?以及邮递员是个什么样的人?
3、为何总是会连续收到与特定的人相关的信?
4、因为偷看了信件,所以需要向神父告解,因为信的内容,以及告解之人身份成谜,神父入局为解谜。
5、一位力求完美的神父,他有过哪些经历,以及他服务的教友!
6、一位母亲,为何抛弃自己的孩子?
7、一位修女,为何要发愿献身于天主?
8、每一个人心中最想成为哪种身份角色?
9、找到最后一个碎片,解开撒乌尔亡之谜?
每一片碎片,仿佛都带着一股难以逃脱弄巧成拙的宿命意味。大成选择当兵,只是因为一个赌约,如一片羽毛开了一个玩笑,荡起的涟漪,声音极轻,这是悲剧的开始。林芬帮林芳,处处阻挠,却依旧无法阻止林芳死亡的结局。杜娉婷帮沈茹,不如说是命运之神对自私之人的嘲讽。
有些事,是人为之事,本可避免。但有一种命,是宿命本命,避无可避。
挂上一张随手关系图《撒乌耳亡》读后感(二):我是谁?我只是我自己!
《撒乌尔亡》一个带有宗教背景的小说。不得不说这个书名具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吸引着我,捧起本书,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作品的魅力。
本书作者辛酉,已出版多部作品。长篇小说《赦免之日》《一张可怕的照片》,短篇小说《闻烟》。《闻烟》即将改编成电影,由曾凭借电影《入殓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指导。
《撒乌尔亡》读来有一些灰色的基调,全书主题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这样的背景基调促使读者不断地猜测,谁是撒乌尔,他是否能够被拯救,他的身世到底如何?他的身世到底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情节步步推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撒乌尔,这个圣名取自《圣经》旧约撒慕尔纪里的古代以色列第一任君王撒乌尔,由于违背天主的旨意,王位被别人取代,最后落得个自杀身亡的下场。
一个邮递员一次次的告解,引起了王神父的好奇。伴随着王神父的探索,一个家庭的故事慢慢浮出水面。原来撒乌尔就是林凯的圣名,林凯一家的经历也慢慢清晰起来。林凯与沈芳、杜娉婷的感情纠葛也令人惋惜。 林凯与沈茹相爱,由于沈茹家庭的反对,二人偷出户口办理结婚证。但不幸的事情发生,沈茹的父亲因此发生车祸,两个相爱的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沈茹最后的归宿是成为了一名修女,特雷莎修女。所以她总感觉自己就是杜娉婷。杜娉婷从小也爱着林凯,最终她成为了林凯的妻子,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她,她最后因难产而死。林凯面临丧母、丧妻、丧子的多重打击,精神有些分裂。幻想妻子与别人合伙谋害自己。
通过这一系列事件,王神父明白:自己不是圣父,也不是圣子,更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普通的人。更进一步明白,“很多时候,人最不愿正视的是自己,最难正视的也是自己。为了逃避现实,常常会出现角色错位的情况。具体来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幻想自己就是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二种,把自己的经历幻想成别人。第三种人,前两种的综合体。”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问题。这个问题或是偶尔闪现或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也许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磨砺,你就会发现,我只是我自己,既不伟大也不渺小。
《撒乌耳亡》读后感(三):人之在世,执念如火
优秀的小说,探讨现实,探讨梦幻,探讨品德,探讨丑恶,探讨光明,探讨黑暗……但归根结底,都在探讨“人”。
探讨我们生在世间,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以后又会迈向何种境地。
这个话题听上去沉重而无聊,但《撒乌耳亡》这本书将对人的探讨巧妙糅合到疑点重重、丝丝入扣的情节中去,令人读来欲罢不能。
故事的开头,是一位神父在听来自教友的告解。这位教友自称是一名邮递员,有一天他在邮筒里发现了一封来自十年前的信,这封信是林芳邮寄给弟弟林凯的,林芳说,自己的双胞胎姐姐肖雨试图谋害她,一再阻止她去检查身体,就这样一直拖到她的身体完全被癌细胞侵占。然而过了几天后,这名邮递员又在邮筒里发现了另外一封信,是林凯寄给林芳的,林凯在信中说,他怀疑肖雨早已死去,现在大家看到的肖雨只是前来复仇的鬼魂。
神父认为这个故事很离奇,但他的职责不允许他提出更多疑问,因此只是让教友回去诵经赎罪。可是那名教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前来,向神父告解说,他忍不住又拆开了那些未封口的信,通过读信,这名教友得知,林凯发现了肖雨的秘密,并预知自己将失去一位姐姐,但是与此同时,林凯的妻子杜娉婷在和情夫密谋用毒药杀死他……
神父坐不住了,他不能见死不救,可他又担心这一切告解只不过是精神病人的妄语,因此他违反教规,想去看教友的容貌,可等神父走出门,才发现教堂内空无一人,根本没有什么教友。而当神父走到邮递局想要查明教友的身份时,邮递局却说他们从来没有过男性邮递员。线索似乎就此断绝了。
如何才能解开迷雾重重的这一切呢?
书中写了神父四处奔走、探索真相的过程,待迷雾慢慢散去,我们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就是两代人爱恨情仇的纠葛,是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痛苦悲哀。无论是林凯的父母、姐姐,还是林凯自己,都陷入了自己对“爱”的执念中,就像跌入一团乱麻后拼命挣扎,结果把自己越缠越紧。林凯父母的问题延续到下一代,林凯、林芳和肖雨身上。林凯深受影响,养成优柔寡断的性格,在两个女生间纠缠不清,断送了自己的幸福,也让别人痛苦不堪。更不要提神父自己,也充满了“拯救众生”的执念,把自己视同于圣父圣子,一再想要超越自身能力、自然规律去拯救所有人……
所有人都纠结于自己的执念,泥足深陷,不得脱身。
看上去很可笑吗?很可悲吗?可是这就是“人”啊,人在世间,因为有念想才会活下去,正是因为有了强烈执念,我们为了这份执念去爱恨、去作为、去离合,我们才会在世间留下独特的痕迹,我们的存在才会因之而彰显,我们才能毫无遗憾地说一声“活过,足矣”。
耽于执念,不可脱。
《撒乌耳亡》读后感(四):游走在虚幻与现实的边缘
当我翻完辛酉的《撒乌耳亡》最后一页,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都喜欢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虚幻梦境里,见己所见、听己想听,可现实生活不会一直让你沉浸在其中,面对这样的矛盾,我们该作何选择?
这本书的书名来源于《圣经》中的一位人物——撒乌耳。他是以色列民的第一位君王,但由于他一意孤行,最终在战败中身亡。恰巧小说中,也有一名叫撒乌耳的教友,在人生的战场上,含泪而亡。作者借用《圣经》中的人名,似乎也在暗示着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采用回忆与现实相互交错的时间顺序,向读者展示一个美好又凄凉的故事。小说前几章,讲述一位邮递员向神父告解他最近遇到的奇怪事情。在投递的时候,总会发现未封口的信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拆开了信,牵扯出一段青春往事。
沈茹和杜娉婷是高中同学,形影不离,但杜娉婷却从不告诉沈茹,埋藏在心里的那个秘密,因为杜娉婷喜欢的那个男生,却深深爱着沈茹。杜娉婷得知后,先由嫉妒逐渐转变为成全,她将自己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里,撮合他们,帮助他们,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们。可天意弄人,沈茹和那个男生每每错过厮守一生的机会,最终杜娉婷如愿以偿的和她心爱的男人在一起,但命运也不祝福他们,等待他们的却是意料之外的结局。
这本小说不算长,但是小说中的每个人却时常活在自己的梦境中,不愿醒来,也不愿意接受残酷的现实。杜娉婷和她心爱的男人在一起了,但我始终觉得,那个男人最爱的还是沈茹。因为但凡听到一点点有关沈茹的消息,男人对她就冷漠无言,可是当沈茹消失,男人就对她又热情了起来。男人大概就把杜娉婷当成了沈茹,他把自己的生活编织成理想中的样子,可现实却一次次的击碎他的梦境,让他不得不清醒的面对失去至亲至爱人的现实。现实真的好残酷,就像一剂强心剂,在你沉浸在自己的梦中不可自拔时给你来了一剂强心剂,让你瞬间清醒,瞬间明白一切……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着修女的话,说了一句:“那么,你是谁?”我们在现实和虚幻的梦境中浮浮沉沉,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们?虚幻的梦境那样的美好。梦中,我想拥有但却不可能拥有的人,会一直依偎着我到永远。梦中,我想要任何东西,现实中那些根本不可能的东西,会随着我的想法全部出现在我的眼前。在梦中似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以至于每个被现实生活打压的人都会说一句,“我想活在梦中,不醒过来。”
但梦中的那个是真实的自己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所有的梦境都是每个人内心真实的映射。那梦是虚幻的吗?可是它又代表着最真实的自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可那又怎样?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摆脱那些困扰我们的事情,活在当下,真也好,假也罢,珍惜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馈赠,不要像撒乌耳那样,自毁走向灭亡。
《撒乌耳亡》读后感(五):执着些什么,或许那是逃避罢
试想你是一名邮递员,在派件过程中发现一封开着口又少一个邮戳的信,接下来会怎么做?我们先来细细分析这几条已知信息:其一,少一个邮戳说明这信没寄成功,被退回了。其二,寄信时间是在几年前,说明应该几乎没有可能性找到收件人了。由此,作为一个读者,我果然被作者辛酉勾起了好奇心。 看到这样的开局,就会设想之后的故事会怎样被设计和展开。信,会是像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那样治愈的故事吗?用各个时空的汇来的信织出一张网,身为主角的小偷反而成为那些处在困窘人们的人生导师,可能《撒乌耳亡》也是这个思路吧!最后回归到治愈的主题上。 继续进入书中,邮递员向神父告解着信的内容,双胞胎姐妹林芬、肖雨及其父辈的情爱纠葛,主人公林凯成长爱情,他的同学、沈茹这些人物和故事一一映入眼帘,信的时间跨度很长,从二十多年前到今天,每一次时间和事件都没有接续性,刚起了兴致就又转向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这就像追综艺,才上瘾就完结了。 愈看下去愈觉得诡异,神父到底在干什么?他追寻着保禄神父的脚步,想要完成其遗愿,拯救五个虔诚的教徒。这作为神父的自白插在小说中前面,当时并未在意,心想不过是高尚纯洁的夙愿,却不想它是埋藏着的整篇小说最大的伏笔。林凯身为保禄神父牵挂着的教友玛利亚之子,也就是被拯救的对象,的确是牵动着神父的每一根担心的神经,神父也正阻止悲剧在林凯身上发生。林凯会被救赎?我不知道答案。 夫妻本是同林鸟,林凯历经青葱岁月的洗练还是放下心中白月光沈茹,退而求其次,与杜娉婷踏入婚姻这道坎,身为其妻果然谋害成功,解了无爱之恨! 冷飕飕的风直面扑来,银杏树下那个秃头和尚一跃已到了女主人身边,诉说着他和阿九,女人宁静的面庞、那双忧郁明亮的眸子仿佛被这个人与这段往事吸住了,却总有外面的人扰乱他们的世界。和尚瞬间消失,她也重归热闹与喧嚣,故事越听下去,那个心中的低吟越发强烈。她一定与那个故事有关,或者她正是那个阿九。爱情朝着毁灭的方向崩坏着,眼看着名为死循环,却仍沉迷其中,直到曲终。她和五十年前的阿九一样说一句茶凉了,你等等我,我们要…… 林凯作为撒乌尔,因为爱而备受折磨,爱他和他爱的人总是先他离开,于是,他在心中构建了另一个世界,那里一切安好,幸福美满。他也在这种分裂里安然赴死。比起《银杏银杏》人鬼殊途的爱与执着,林凯、沈茹是现实中并不交错,而仅由个人编织的幻影。没那么梦幻,却有人想的而不能的残忍和心酸。当下我们面对的很多事情就是如此,满怀期待的企盼和孜孜以求地追赶,得到的也许是空空如也甚至流失本已拥有的。 逃避现实,用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达成在心中跃跃欲试的结果,能维系多久,此刻泡沫般一戳即破的快乐总有露出破绽的一日,到那时候,你的整个人会被这真相击垮吧! 故事的最后,幸好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光明的尾巴。王神父放下往事的羁绊,开始身为神父救赎的新征程,他重新面对了那个真实的自己,没那么全能,并未完成保禄神父遗愿的凡人。整理好心情,继续平淡而耐心的倾听,倾听那些百姓的烦恼与疾苦,那些忏悔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