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墓之谜》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古墓之谜》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5 04:5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墓之谜》的读后感10篇

  《古墓之谜》是一本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古墓之谜》读后感(一):古墓之谜,很好很强大

  这本貌似评价不是特别高,就一直没看,最近看的书都不太给力,就拿出来了

  阿加莎就是阿加莎,果然很不一般,看完以后很震撼感觉这本书明显被低估了

  谜团设置不错,是阿婆不太常见密室诡计不错貌似还被抄了,故事性非常强,情节紧凑,是我仅有的几本看时没有跳过任何一行任何一个字的书,人物比较丰满,有线索伏笔,推理也比较充分,最后波洛提出所有人的可能性,而且还有个小逆转,结局也是阿婆典型温馨式结局,总之各个方面都很强大,接近神作的水平,感觉仅仅比五大神作和五只小猪稍弱。

  有两点比较遗憾地方

  1、杀人动机不太给力,虽不雷人,但缺乏说服力

  2、凶杀设置不太惊艳,也可能是阿婆看多了就没感觉了

  也正是这两点瑕疵,让它和神作有了一点点差距,但还是一部很精彩作品

  综合评分:89分,强烈推荐

  《古墓之谜》读后感(二):明明是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嘛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阿加莎的小说,之前接触过的推理不多,福尔摩斯的抽丝剥茧,deduction法,专业,让人觉得合理,但是又非常巧妙的推理。然后是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系列都看完了,更是追源溯流,将概念从原初起始梳拨开来,结成一个庞大知识体系,还保证了脱离常俗的异趣味。然后是零零碎碎接触的东野圭吾的《流星之绊》《单恋》《嫌疑人X的献身》,还有大一坐在凉飕飕的走廊里看完的《人骨拼图》、《红龙》,就没了。

  本以为推理都是盘结老树根般的,头一次接触到像《故事会》一样简单清爽的推理故事。阿加莎的小说,不说别的,这本真的很好读。之所以选它开始,是因为对考古和古文化兴趣。因此很喜欢小说里对考古队生活细节描述比如说几个房子放陶器做修复室,在工地附近租房屋生活,清洁泥土,还有柜子里的卷轴等。

  引起紧张桥段,开始于”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句话特别恐怖不好,引人无限猜测考古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京极夏彦影响,甚至猜测过什么庞大纠结的过去,结果那种紧张纠结只是因为男女之情嘛。

  莱德纳博士杀死助手手法是非常精彩的,其中女助手在屋顶猜测出真相随后被杀死,直到犯案手法被波洛发觉,还是非常精彩的,真相呼之欲出,又被凶手拦截,随后一波波推至最高潮,那就是聚众解谜部分

  波洛的两套推理非常精彩,一个故事两面说辞比较难圆滑

  另外里面比较有趣的是写了一些英国谚语,比如英国人认为,“鸡皮疙瘩是因为有鹅从将成为自己坟墓的地方走过“,里面或许有某种从历史延续下来的解释吧,不得而知喜欢妈妈童谣之类的暗黑风格文化,感觉里头可挖掘的东西非常多,也可积累素材

  《古墓之谜》读后感(三):古墓之谜

  1936

  ● 艾米·莱瑟兰:护士

  ● 莱德纳:博士,考古学家

  ● 科尔曼:擅长模仿笔迹

  ● 路易丝:太太

  ● 凯里:建筑师

  ● 莫卡多太太

  ● 拉维尼神父:碑文专家

  ● 伊拉克雅瑞米亚遗址

  ● 所有的房门都对着庭院,大多数窗户也是如此,除了南面那些房间另有对着外面田野的窗户,不过都从外面装上了金属护栏。窗户距离地面都很高,任何人想往里看都是不可能的。

  ● 文物室,似乎有人带着蜡烛进来过。

  ● 莱德纳太太在害怕一个男人。(前夫十五年前死于战争

  ● 约翰逊小姐:凯里和博士一起在巴勒斯坦工作过,他们俩认识有十年了,我认识他也有七年了。

  ● 试图从窗户往里看的阿拉伯人。

  ● 莫卡多太太:你明明知道总是有一小瓶放在文物室的。

  ● 凌晨2点,莱德纳太太闯进艾米房间:有个人在我隔壁的房间文物室里,我听见他在刮墙。(神父也听到声响起床查看了,门是锁的没有人)。外面的拱门也是锁的。

  ● 神父:听见了脚步声从他的窗前经过,看见有灯光在文物室里闪动。

  ● 莱德纳太太:我害怕被人杀死。我曾意外发现我前夫是个德国间谍,我的父亲在美国陆军部,我就告诉了他。弗雷德里克确实是死在战争中的,但他是以间谍的身份在美国被处决的。后来我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是弗雷德里克寄来的,信上说如果我和别的男人结婚,他就会杀了我。后来我去找我父亲,他对我讲了实情。原来我丈夫根本就没有被处决,而是逃跑了。但他最终还是难逃一劫。几星期以后,有一列火车失事,他当时就在车上,在遇难者当中找到了他的尸体,尸体有一定程度的毁容,我父亲只是一直瞒着我他逃跑的事情。后来每次我和某个男人关系比较密切时候就会收到一封恐吓信,但不能完全肯定就是他。

  ● 莱德纳太太:有一种可能,前夫有一个弟弟叫威廉,我们结婚的时候他才不过十岁。他很崇拜弗雷德里克,他长大以后有可能把哥哥的死归咎于我。我和博士结婚两天以后,我收到了这封信。过了没几天,我们差点儿因为煤气中毒送了命。有人在我们睡着以后进了房间,把煤气开关打开了。幸亏我及时醒过来并且闻到了煤气味儿。博士不像我那样惊慌失措。他想去报警,我当然不同意。最后我们一致同意由我陪他来这里。

  ● 莱德纳太太:然而三个多星期以前,我收到了一封信,上面贴着伊拉克邮票。一周以前,甚至都没经过邮局,一张纸说他已经到了。

  ● 科尔曼先生第二天要去哈沙尼取工人薪水同时顺便把我们所有要寄的信件带去,以便赶上航空邮件。这些信写好之后都放在餐厅窗台上的一个木头盒子里。

  ● 艾米:太太的字迹和匿名信的很像。

  ● 第二天:太太回房间休息,我安顿好她,还没有困意就拿了一本书回到自己的房间,当时是差一刻钟一点。当我最终放下手头的书一看表,已经两点四十了。莱德纳太太蜷成一团倒在床边死了,前额靠近右太阳穴的地方受到了致命一击。窗户都关着并且闩好了。

  ● 阿卜杜拉仍然一边刷洗陶罐一边哼着他沉闷曲子。埃莫特站在他旁边整理那些已经刷好的。

  ● 护士:看见她的时候她应该已经死了至少一个小时了,没听到任何声响。

  ● 护士:伊拉克人的事,以及他仍在这附近徘徊,并试图和拉维尼神父攀谈的全部经过。

  ● 博士:午饭后去了屋顶,一直在那儿待了两个小时没下来过。埃莫特上去过好几次。他在我和下面那个清洗陶罐的男孩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他上到屋顶和我在一起待了十分钟。

  ● 警方:莫卡多先生说他在实验室工作,莫卡多太太说她在自己房间里洗头。约翰逊小姐说她在客厅里拓印圆筒印章上的刻痕。莱特尔先生说他在暗房里洗相片。拉维尼神父说他在卧室里工作。凯里和科尔曼,前者去了挖掘场,而后者在哈沙尼。

  ● 警方:要想进入你太太的房间,这个陌生人必须经过拱门进入院子。但是卫兵、厨师和男仆都异口同声地向我们保证,绝对没有任何人进来过。

  ● 莱特尔:28岁,美国人,第一次参加考古,负责摄影

  ● 埃莫特:上去过四次,大概在我开始工作半个多小时以后,我在上面待了十分钟。下来时发现男孩没在院子里。我很生气地喊他,结果他从拱门外回来了,他是出去和其他人聊天了。还有一两次我让他送陶器到屋顶上去。

  ● 波洛:我想我们可以推定,太太就是在那十分钟里被人杀死的。

  ● 约翰逊小姐:那天下午的某个时间,听到了一声很微弱的呼喊。没有人从客厅的窗前经过。

  ● 科尔曼:第一次参加考古。

  ● 波洛:我们可以排除掉一种动机,谁会从死者的死亡中获益?在本案中是一家博物馆。莱德纳博士,你有没有怀疑过这些恐吓信实际上是你太太自己写的呢?

  ● 波洛:第三种可能,信是由某个故意模仿了莱德纳太太笔迹的人写的。很可能,这些信都是货真价实的。它们出自太太的前夫或者他的弟弟之手,而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你考古队中的一员。摆在你面前的有两种可能性:弗雷德里克·博斯纳,一个现在差不多五十岁左右的人。以及威廉·博斯纳,年龄可能不到三十岁。

  ● 波洛:符合第一种可能的有两个人,拉维尼神父和莫卡多,而符合第二种可能的有科尔曼、埃莫特和莱特尔。

  ● 现场:脸盆架下的地毯的一小块深褐色的污渍,可能是血迹

  ● 莱利小姐:三年前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去过那里,看到他们那时真是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快活有多快活。她是那种非要把所有能够得着的男性都牢牢抓在手心里的女人!凯里爱她爱得都不能自拔了,而这份爱已经快把他摧毁了,因为他同时也很崇拜莱德纳。我相信她爱凯里也爱得要死。

  ● 护士:我发现地上有一个揉皱了的纸团,肯定是从口袋里掉出来的。这时约翰逊小姐突然叫了一声,把那个给我!她一把从我手中抢过去,然后把它放在蜡烛的火苗里,直到它彻底变成灰烬。瞄到那正是和匿名信上相同的笔迹。难道一直以来,那些匿名信都是她写的?

  ● 护士:这使得约翰逊小姐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之中,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残忍恶作剧本身,另一方面她可能意识到,这些信无形中为那个真正的凶手做了很好的挡箭牌。

  ● 约翰逊小姐:出事的那天下午我看见莱利小姐骑着马往挖掘场的方向去。

  ● 莫卡多先生的胳膊上,从前臂一直到胳膊肘,遍布着细小的针孔。

  ● 凯里:我对太太恨之入骨

  ● 波洛:把手伸到放黏土架子的后面,从那里拿出来一个奇怪的皱皱巴巴的东西,是一个面具

  ● 护士:还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今天早上波洛和约翰逊小姐在客厅里没有听到我的叫声,而午饭时我们在餐厅里的所有人都很清楚地听到了波洛的声音,神父的房间到餐厅的距离和太太的几乎是相同的啊。

  ● 护士:通灵时,科尔曼悄悄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小束鲜红的毛茛花。

  ● 神父:要去窗户那里看看。

  ● 约翰逊小姐:我刚刚看到了,我看出来一个人可以怎样从外面进来了,不会有人猜到的。

  ● 半夜,约翰逊小姐喝下了一些腐蚀性的酸死亡,是他们用来清洗陶罐的那种。死前和护士说那扇窗户。

  ● 警方:神父不见了。杯子上只有约翰逊和护士的指纹。在约翰逊床下发现了杀死太太的石磨。我不知道她起初把它藏在哪儿了,发生第一起命案以后每个房间都被搜查过。

  ● 波洛:她那时从根本上来讲已经是个自我主义者了。这样的女人很自然地会厌恶结婚的想法。她们也许会被男人所吸引,但她们其实更愿意属于她们自己。莱德纳太太有可能相信自己正是在爱国情怀驱使之下才做出了那样的举动,但我却相信自己的判断,这实际上是她不肯承认的想要摆脱丈夫的愿望产生的结果。她不喜欢受人支配,不喜欢那种自己属于别人的感觉。但她的潜意识中一直存在着让她备受折磨负罪感。而有几次,她也迷恋上了这些男人,但每次都会有一封恐吓信出现,使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 波洛:但是马上我们就会发现一件真正有趣的事情。莱德纳博士登场了,这一次没有恐吓信出现!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她成为莱德纳太太了。而直到结婚以后她才又接到了一封信。

  ● 莱利小姐:当天在挖掘现场没有看到凯里。但看到了科尔曼。

  ● 波洛:毫无疑问,仆人们注意到一个陌生人进来,但是他们会注意到考古队的队员吗?

  ● 波洛:凯里被两种互相对立的感情所折磨。他爱路易丝,但是他同时也恨她,因为她破坏了他对朋友忠诚

  ● 波洛:神父肯定了解一些这个奇怪男人的事情。他和这个男人说话的时候被人看见过,而至于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只听过他的一面之词。他正企图往窗户里偷窥。她们认为那是莱德纳太太的窗户,但是当我亲自去到她们当时所站的地方查看的时候,我发现那同样有可能是文物室的窗户。

  ● 波洛:很遗憾地告诉你,文物室里的金质水杯、金质匕首、发饰,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都不是你原本挖出来的那些真货了,它们只是非常绝妙的电铸仿制品。他们的计划是先由神父获取蜡模,然后由阿里做出精美的仿制品。

  ● 波洛:如果当场什么都不揭穿,而是私下里给神父一些暗示,看他狼狈不堪的样子来取乐,是不是更符合她的本性呢?这或许是个危险游戏,但她偏偏就喜欢带有危险性的游戏。

  《古墓之谜》读后感(四):《古墓之谜》书评

  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一如既往好看,你永远也猜不到真正的凶手是谁,每次案件告破,总是让人大吃一惊。她的书读起来很轻松,也不让人感到害怕(斯蒂芬·金的小说有时让人感到恐惧,令人窒息)。阿加莎的叙事、推理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合情合理,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我们往往一书在手,一气读完。另外,我认为,百年前的侦探小说往往写的比当代的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以前的小说中,凶手杀人都是有原因的,作者会对此有所交代,这样的话,故事情节就有趣的多,也离奇的多了。当代的侦探小说,往往不怎么交代作案动机,只是讲述侦探是怎么破案的。凶手往往只是杀人狂或变态狂,这样的话,故事情节会显得单薄。2。现代的科技很发达,破案往往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方法,而以前的侦探小说,由于科技落后,往往需要侦探用肉眼观察,用大脑分析、推理,因此这样的故事要好看的多。个人评分4.8分。

  《古墓之谜》读后感(五):对凶手已经没兴趣了,倒是对死者感到很有兴趣

  《古墓之谜》其实和古墓没啥大关系,和古墓挖掘现场也没啥关系,所以觉得这名字起得不好。只不过是一支考古队里发生的杀人事件而已。第三人来叙述波洛神探的破案过程,也许是个不错的常识,而且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得不错,特别是这位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护士小姐的性格,表现得很好。至于案件,一贯的作风,就是从心理学角度,加上细致的排查,将整个事件串联在一起,最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整个过程口述重演,最终推出凶手。大侦探波洛的特点再一次给读者以深深的烙印。但对于阿婆婆的推理小说,感觉很多时候也还是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过就对于故事和人物,特别是人物性格的编排,还是很佩服推理女王的!回到故事本身,其实这一过程中基本能猜到凶手是谁,因为一般都是那个最不可能的,当然《东方快车谋杀案》例外。但是让我感兴趣的却是那个被害者,因为根据描述,这个女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事风格真的是很少见的,虽然作者在文中只是通过几个人的证词来表现,所以不知道这种人如何才能通过语言和故事来体现其性格。也可能是我看书少,没看到过。推理小说太害人,看上就停不下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