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蔸雨水一蔸禾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蔸雨水一蔸禾》是一本由蔡皋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蔸雨水一蔸禾》精选点评:
●1.太喜欢了 2.万物皆有性格 3.看完之后我就往阳台上栽了葱和蒜 看着它们一天天发芽长高 心里竟然有别样的欣喜 这是我以往所没有感知过的 4.人心有生意
●老太太的文字和图画都很可爱。字里行间都是自己生活的新意与趣味。但有一点,明明全是生活,有时却也觉得有点不食烟火。可能悠然自得的生活,就是不要想太多的问题,种好门前的花花草草就是了吧。
●夸大了的感觉
●铺天盖地的质朴,下不得地的丰厚。我好喜欢这些“平实的、有趣的和来神的日常”。蔡皋老师是一位园丁、艺术家,也是一个自然人,种棵白菜也能当花看,她活得好美气哦。也因此,世间万物、时光和人事都跟她相看两不厌。她顶喜欢「光明」,也始终惦记着「根本」,“根本是心思生发的地方。人的根好,就能栽得起好心思。”她以最好的心思编织生活,活在美的意象中,故而有了这些风行水上的文字。文字是时间的标本。我读着这些墨坨坨,抚摸着这些可爱的分分秒秒,闻得到庸常的小日子散发出的太阳香气。不只是香气。还有生活的喜气与美气,生命的清气与灵气。有这样的人物和艺术在身边,是我们的福气。好生过着吧,莫跑气。
●人生最大的本事,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文字里尽是生活,有味,可爱。
●太美
●老奶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行文落笔像个小姑娘似的,又充满着诗意与哲理。这本书装裱的也很漂亮。 整体而言符合期待但是没有超出期待(๑˙ー˙๑)
●读一半时都是好心情,忍不住想蔡老师有一颗诗意的心,会过日子啊。但是,她说屋里的姑奶又哑又聋(聋哑人)…让我心里有膈应,然后好感没了。就因为这个词,得扣一星;书的编辑也有这个责任,没有及时纠正,误导很多读者,必扣一星。本是好书,毁在用词,不考虑推荐。
●一开始被封面吸引,随机打开的一页是痴花,一下子被那句“我只同种花的人来往”击中心灵。顺手翻阅,心旷神怡。苍生万物到一棵树,一朵花,一道菜都被注入了鲜活的色彩和灵魂。
《一蔸雨水一蔸禾》读后感(一):读《一蔸雨水一蔸禾》有感——致都市里的万物生灵
文/李凯 欣赏过很多次蔡皋老师的画,却第一次读老师的文字。翻开书本细细品读,发现真真画如其人,人如其文,总是一脉相承,不加丝毫造作,仿佛一面观照着人间与自然的镜子,那映入眼帘的,无论花草书本,阳光风雨,都有着一个拙质而单纯的灵魂。
这本书中让我最后感触的是一句话:“任何事物,若能给自己带来活动的能量,它就是一种愉悦”。一眼看去,便让人陷入沉思。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人造环境之中,在这个环境里,一切都被赋予了脱离“自然”的规则与法度,我们给这个环境命了个名,叫“成年人的世界”。然后便在这个世界里,用一种集合了金钱、名望、家庭、爱情等等万种元素于一体复杂眼光看待着一切。久而久之,快乐成了追求,成了至高的理想,而在这个理想之下,是一张张复杂而愁苦的面容。
但是,快乐真的那么遥不可及吗?还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不知何时出现的引导,才让生命才有了这样舍近求远的误解?
当一朵迷迭香开放的时候,去静静观瞧,你会发现冷绿的叶子在风里悠悠地散发香味,闻着闻着,你会发现那香味竟是蓝紫色的,当紫藤花开的时候,在藤下读书,有一种紫色的香味浸过,书也香,字也香,心思也就有了淡紫的香味。你会发现,原来香是这样美丽和可以被观看的。
人总爱给简单的道理加上一些复杂的解读,于是光照耀了美、雨淋湿了愁、霜覆盖了哀伤、风吹来了离别。殊不知这世间万物啊,其实一直在依循着一种简单的道理而活着,就像狗尾巴草从来不在乎“狗尾巴草比天高”这种嘲讽与讥笑,它扎根在土里,照耀着阳光,然后此生的所思所想,便是在享受活着的喜悦。
读书也是一样,许多人总爱在读书之前给自己定下一个功利性的目的,但却不知道,人的思绪一旦加诸在书本之上,就像风雨加诸到了花草,思绪过后,留下的,多是一片狼藉。便再也不复花草原本的色彩与绚烂了。放下功利与目的,学会用一种自由而无用的心态去看待书本,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完整的走进心里,为空无一物的心增添许多娇艳的色彩。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忘记了,这世界任何事物,若能带给自己活动的能量,它就是一种最本真的愉悦。都市里的万物生灵啊,与那些在自然中成长的生命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匆匆碌碌追寻的东西,其实早在我们诞生之初就被赋予在了生命之中,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拨开表象的迷雾,去关照那本真而自在的美罢了。
《一蔸雨水一蔸禾》读后感(二):纯得好
文/周实
蔡皋又出了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一蔸雨水一蔸禾》。这是一本很纯的书。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画呀字呀都很纯,字和字所组成的那些句子也很纯,那些句子组成的那些文章也很纯,纯得你都不由得发出这样一声感叹:这也算是一本书吗?多么简洁的一本书呀!简洁得就好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鲜亮,清翠,一尘不染:
爬起来要在清早,六点钟之前,那时你这人就可以接到太阳。
年深日久,日子都会各有其形式。
形式是好的,好的东西放在好的形式里会获得一种庄严感。
早晨接太阳最有形式感。当你的双臂朝东边的太阳伸出,人看到太阳,看到天空,有沁凉的信息从手心进入,我最喜欢这种感觉,新的一天从此时流进你的生活。
与此同时,所有的有生命感的物事也在接太阳。
牵牛最敏感,要不然它不会有“朝颜”这样美丽的别名。
与楼顶数百样植物一同接太阳是无比的美好。
我真是一个贪图美好的家伙。
是啊,她是贪图美好的。每天她都是这样自自然然地贪图美好,即使日子在更替,哪怕季节转换了:
桂花开得正好。
露有轻有重。
一个人活得重的时候,季节在他那里是很深很深的。很重的日子遇上了露水就像翅膀打湿了,飞也飞不动。所以,骆宾王就要叹气说一句“露重飞难进”了。
莲叶在微雨的天气,会有一颗颗珍玉一样的水珠滚动,那是最漂亮不过的样子。没有什么文字能比拟,连“梨花一枝春带雨”“大珠小珠落玉盘”都显得俗了去,这也是没得办法。
雨又下起来了,是落谷子咧,谷雨这一天有雨,农事就会好。
雨汽中的树木晶莹发亮,时间又开始晶莹发亮。
地面受雨的浸润,没被水泥覆盖的地方苔青青的,草碧碧的,时间也就青青碧碧如玉石一般的了。
在毛毛雨中散步的人的时间有的是朦胧。过去的那一刻和远处将来的那一刻都是这种感觉。针尖尖一样冷冷地触着你感觉的,是此刻日常。
她爱的就是这日常。所以,她才能从日常也就是每天的生活之中看见好多被人忽视甚至抛弃的存在之美,尤其是那些小的美。
她是热爱太阳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她也很喜欢雨水,万物生长也靠雨水。她的这种热爱喜欢,从我上面引的文字,只看一眼即可见出。所以,她的那位老师说起她时就给下了这么样的一句评语:蔡皋呀,那是个从“雨缝子里走出来的”。
我很喜欢这个评语,这个评语不但美妙,而且点得极为精准。我仿佛就看见蔡皋掀开那个雨帘子,从雨缝子里钻出来,变成了一蔸禾。
书评人简介:
周实,编审,生于长沙,籍贯益阳。挑过土,拖过板车,打过铁。曾任《书屋》主编。作品主要有诗集《剪影》,短篇小说集《刀俎》,长篇散文《无法安宁》,长篇诗文《写给Phoebe的繁星之夜》,长篇随笔《老先生》,长篇小说《性比天高》《闲人外传》等。
《一蔸雨水一蔸禾》读后感(三):只有树知道
生活是什么呢?这可能和“今天吃什么”一样是个困惑所有人终生的难题,如果问一千个人,就会得到一千个不同的回答。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概括生活本身,会是什么呢?痛苦?幸福?拼搏?遗憾?或是其它的什么?
湖南一位70余岁的老奶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在自家的阳台上种出了一片花园,她喜欢画画、喜欢花草、喜欢生命中的庸常与朴素,她看着满山的树木,她说:
生活的就是这满山的树木,看得见的在上,看不见的在下。在上的被重视,而在下的只有树自己看重。
她,是蔡皋,一位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湖南本土画家。
1989年,著名画家黄永玉看见她的作品后,忍不住说出了“湖南有福了”这样的话。
1993年,她创作的《荒原狐精》在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上获得“金苹果”奖,是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2003年,应“日本绘画之父”松居直之邀,她为《桃花源的故事》绘制的插图本被定为日本小学国语教材;
著名媒体人汪涵更是在节目上大力推崇,建议大家都能够买一本她的绘本……
她致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湖南方言,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中国的神话故事或是民间志怪小说,比如《六月六》《隐形叶子》《花仙人》《螺女》《孟姜女》《花木兰》《干将莫邪》等,都是传统的经典故事。
生活的本质是平凡,她对此深有感触,蔡皋出生在湖南长沙,作为家中的长女,难免淘气,与弟弟妹妹经常发生矛盾,家里人不仅没有责骂她,反而给以宽容的理解。家,是蔡皋的第一个“桃花源”,也是她生命中第一处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的地方,宽容旖旎的氛围如同滋养生灵的源泉,一株草得遇了良好的环境,疯长起来。
之后的创作中,她将生命中万物的滋养回馈给大地,她为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树写诗,写它们的故事。在她的笔下,万物有灵,狗尾草、风信子、迷迭香、紫苏叶……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各自述说着自己的想法,万物有灵,独具美感。她把这种美称为庸常之美,因为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种美。
是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对一株草、一朵花、一棵树的好,但很少有人会这样想,我们平时的生活,上班、回家、吃饭、睡觉……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生活,只会让人趋于麻木,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以至于让我们忘记了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平淡。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这种平淡的美好,是因为我们已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然而这种平淡一旦被打破,生活的逆流便会滚滚涌来。
“庸常的美,诸如芝麻豆子、白菜、葱、蒜罗列在案头,做菜的人知道材料的美加上形和色的韵律美,也只有审美的心才能看到。审美情绪和眼光人人都可以培养,人人都是艺术人的时候,物尽其才,各美其美才有可能。”
朴素的人生才是上等的人生,蔡皋奶奶用她的一生印证了这句话,在一步一步孩子的步行之中,走出了生命的漫长与厚重。
《一蔸雨水一蔸禾》读后感(四):童心,让生命获得最真挚的喜悦
打开蔡皋的散文集《一蔸雨水一蔸禾》,就知道为什么有人称呼她为“宝藏奶奶”。毋庸置疑,这是一本散文集,但当你翻开书,发现这又不仅仅是一本散文集,里面还有蔡奶奶的绘本。蔡奶奶用文字描述一颗花的模样时,她会将这朵花画出来给你瞧,当她意外喜提一池子蝌蚪时,她还会将蝌蚪是怎样吸吮池壁画给你看,让人觉得可爱又带些俏皮。
就在你以为这也只是一本散文+绘本书时,又惊喜的发现里面还有她的手写稿,还有五彩缤纷的画作……当你翻阅这本书籍,一层又一层的惊喜,就如一个宝藏库一般,让一边惊奇的发出“哇”的惊呼,一边开心的捡拾着蔡奶奶在书本中留给你的“宝藏”。
我们先说书中的散文。充满灵气的文字记录着蔡奶奶的日常,听花籽爆裂的声音,意外收获一池子的蝌蚪、她和五岁忘年交朋友的日常、屋顶花园的花花草草与小虫……用灵气的文字写着朴素的生活。一边阅读一边不由自主的向往着蔡奶奶的生活。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质朴的土地与生命,蔡奶奶尊重着每一颗植物,并欣赏着植物生长带来喜悦。她在书中写道:“一切朴素和丰富是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你可以怀疑一切,你不能怀疑土地。”朴实无华,但字字铿锵有力。
蔡奶奶很顽皮,她不会纯纯教导你,告诉你文字的生命力,但她会告诉你立春的时候“文字碰到文字立马重新拥抱,彼此重新发现,又多出一些文字。”
蔡奶奶很可爱,她不会告诉你花朵该如何被呵护,她会代替花朵告诉你,植物怎样自然生长:“此时它在讲课,讲一片叶子,怎么会被小虫子咬出一个小小的空间。”
当你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她会利用自己的“魔法”,让你不自觉会跟着她这份童心咧开嘴笑,又同时因为勾勒出的朴素日常,让人紧绷的内心松懈下来,内心的焦躁也会一一抚平,愉悦是从心底油然而生,难怪汪涵都赞叹道:“精致美好,活泼泼的生活”。
关于蔡奶奶书中的绘本,更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世界,最记忆尤新的是,是她将自己外婆打的手语哑谜画出来给你看,生动且有趣,一个慈祥、有趣的外婆形象提前于她的文字豁然纸上。还有书上不到两岁的小玖粒画像,刚会“立正”蜷缩站立的小奶娃模样,与五岁汤木里“叮叮当当”抛弹珠玩的画面,还有《观看》文章中所绘的小板凳,《谷雨》文章里将文字种植在花盆里……一幅幅画面趣味无穷,好像蔡奶奶用画跟你做着互动,让人忍俊不禁。
蔡奶奶的世界是清明靓丽的,富有童心的。她的童心通过纸笔、绘画传递到读者眼前仍感觉到十分俏皮的可爱,可见内心如她画作一般,是丰盈的多彩世界。当我阅读《一蔸雨水一蔸禾》,像发现宝藏一样发现蔡皋老师的童心世界时,就像获得“芝麻开门”的咒语,虽然我捡拾着这些宝藏,但是带不走蔡奶奶的内心的色彩。
我记得蔡奶奶的一段采访,记者问她种植花草的意义,她说:“如果我说我(种植)的意义在哪里,是想让另外一双眼睛看到这双眼睛,或者让另外的绿颜色来呼唤这块绿颜色。”所以《一蔸雨水一蔸禾》的宝藏是激发生命的纯质,让自己发现生命的灿烂光彩。
那也借助蔡奶奶的说法,我也希望蔡奶奶这本书里美好日常也能变成你的日常,蔡奶奶可爱的童心也能激发你的童心。
《一蔸雨水一蔸禾》读后感(五):过一种真正的淡定人生
中国本土绘本中,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绘本如沧海遗珠,少之又少。蔡皋是遗珠中的一颗,她坚持创作有血气的民族绘本,将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思想在笔下尽情抒发,她的作品饱含中国绘画的“精气神”,把乡土生活宇宙观融入绘本,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独特的心灵世界;她的艺术语言拨动着中国音符,跳跃在田野、山林和人间。
蔡皋,1946年生于湖南长沙,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编辑,长年从事绘本艺术创作。1993年,她的作品《荒原狐精》获得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金苹果”奖。2000年,她被聘为第34届波隆那国际儿童图画书插图展评选委员。蔡皋是以为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中国艺术家,国内名气不大,但在国外名字却响当当。她的作品结合西方材料技法与中国绘画艺术特征于一身,将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作品艺术化、形象化、情感化,用诗意的视觉语言,向全世界的孩子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思想寓意,贡献卓越。
《一蔸雨水一蔸禾》是蔡皋的书画散文集,书中不仅有充满自然气息的灵气散文,还有多幅蔡奶奶悉心创作的画作,她从年画、漆画、湘绣等多种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将大红大绿、大黄大紫画进画中,让我们得以饱览传统民俗之美。
蔡皋曾经说,我的生命没有办法拒绝太阳,我是一个暖色调的人。的确如此。她不蓄意画什么,写什么,她所画所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状态,体现着生命本身的东西。
蔡皋始终不忘自然之美。在《一蔸雨水一蔸禾》里,她的文字回归自然,静心养性,保留了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纯真。“从石头缝子里长出的蒲公英很消瘦,但它照样扬花;小而精致的碗莲移栽在池子里,竟使它恢复原始的记忆;原是一盆土里的文竹移至楼顶,居然一窜冲天,将自己长成了一片云的模样。”她笔下的一花一草,让人读来好像色彩鲜明、跳跃、浓烈、单纯,是物质的、现实的生命在绽放。
她向往自然,一字一句在自由的心灵空间驰骋,幻化出一个个充满律动的神秘世界,给人巨大的新引力和感染力。“檐边雨一滴一滴,小时候从滴着雨水的檐下经过,人会盯住雨滴看一小会儿,瞅好了一个空子钻出去时,往往错过了那空隙,头皮刚好被一大坨雨滴个正着。”
她怀着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把简单的草木、云月、海河和星空渲染得奇幻莫测又充满原始气息,显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民俗之风。“生命现象千姿百态,有不可以穷尽的秘密藏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人有缘和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相遇,我们大都觉得是擦肩而过,没有收获这很可惜。”
她用真实的生命体验做铺垫,笔下的生活充满了力量,仿佛有一种云奔海立、气吞山河的勇气和挑战性。“我特喜欢来得自然。来得自然的感觉好似口哨一声,风来一阵,真实快意。小孩子在夏日夜里庭院纳凉,风来了,快意。无风就会有人祈愿,接下来有一声口哨,小孩子就会静候那一声口哨后的风……”
她用作品高歌一曲,畅快淋漓地把触动心灵的美放大和发扬。“忽然,你发现你的碗喜欢你的筷子;你的瓶子喜欢你的花;你的拖把喜欢你的地板;你的衣橱喜欢你的柜子,而你的家人喜欢你。”
蔡皋小心地呵护着自己的世界。她喜欢内在的,又分量的东西,喜欢含蓄、厚重、优雅。她的作品悄悄地寄寓着她的感觉、领悟、信念、思绪和渴盼。
欣赏蔡皋的画,可以感觉到她是一个真女人,是一溪纯净的水,是山涧里柔丽清爽的风。阅读她的文字,可以感觉到她那种沉稳和孤静,那种心口合一的真正的淡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