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读后感摘抄
《我的世界观》是一本由[美]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世界观》精选点评:
●“只教人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
●编译者(邓晓芒的学生)非常用心,译文很通顺,我不懂德语更谈不上对照原文,但我的感觉是作者采取了忠实原文的译法,没有花哨的文辞。编辑部分的说明都很详细和考据,有个bug是p39《对宗教问题的回答》跟p438《论科学真理》其实是同一篇文章的两个稍有出入的版本,重复了!我摘抄了很多金句:https://weibo.com/p/2313474308412170136923/
●译者也是编者,主要依据德语版,还参考了其他著作其他语言,每一篇都介绍了当时的背景,挺认真的。
●五百年一个爱因斯坦 这是凭一己之力拉动世界前进的伟人
●此书实际没有多少专业内容,的确是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应该找有文化底蕴的大翻译家操刀,此翻译研究态度极其严谨,难得!就是译文不太悦耳,当然,是直白的
●买下这本书的动机纯粹是想知道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谈论“三观”。书中的短文谈论了爱因斯坦对科学,宗教,自由,政治,教育的看法,深深被其中体现的纯粹所感动,可以反复阅读和自省的书。
●可能天才童年大多内向迟钝,爱因斯坦也不例外,三岁多还不会讲话。但这些并没有阻止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强悍如他,16岁的时候,不仅知道自己要什么,余生中也一直朝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从未放弃。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战士,对于教育,宗教,和平,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努力,他是一个爱憎分明,非黑即白,有原则的人。他是一位独行者:坦承自己从未全心全意的属于自己的国家,家乡,朋友甚至是最亲近的家人,在这些关系中,他一直保持着疏离感和对孤独的追求。在他看来,很多时候犯错误,都是因为我们在该动脑子的时候,动了感情。而人类所做的和所想的一切都与满足情感需求和抑制痛苦有关。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早已远离了世界的中心,但不论身处何地,或是何种境遇,只要内心有所坚持,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其实你就是世界的中心。
●嗯 跟你读书
●如果用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视角来看,小爱因斯坦的学习进度明显是“没有未来的”。 这让我想到最近和朋友的一段对话。 对方转行做了儿童教育的付费产品,就一直在努力说服我,现在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很大,一定要早行动。 而我从来没有给孩子报过任何早教班、课外班。 当时,我脱口而出了一句话:能上就上,不能上,早一点工作也不错。 好吧,这句话其实是我的母上大人,从小对我的教育。致使我最终拿到了两个本科和硕士学历。 也许,我的朋友说的没错。 但正像书中所说:除了知识本身,我们更应该掌握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永远都会比掌握多少个单词重要。
●第一部的最后一部分几乎全是悼文,科学艺术界的各位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有知与具体的形状,爱因斯坦作为某种代表去纪念或告别,这种形式,看起来真的就像那个词——薪火相传。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一):一个打破我们刻板印象的爱因斯坦
我觉得这个书值得做笔记,反复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吧,读的过程感觉有时候爱因斯坦对一些事情的评论还蛮辛辣的,说话还挺俏皮,很有意思。他的一些比喻和说法,都还挺独特的。完全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科学家满脸皱纹,只懂数理化那样。以及,哈哈觉得这个书的翻译,一定是个规规矩矩的老教授吧,每篇文章从哪本书哪页来的都写上了,莫名觉得很萌啊!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二):除了相对论,还有他的世界观
一说起物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一说起智商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爱因斯坦。
为什么那些有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都变成单位了,爱因斯坦却没有呢?难道是成就不够大?贡献不够多?看过他的世界观,我们就会知道这位人物,到底是有多么的强大!因为他不需要这种方式来被铭记。
他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家,但是他的确是独一无二的物理学家。没有他,物理学的历史进程都会被改写。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三):指出翻译错误
书很不错,但是我要指出一个翻译错误。
“一个世纪以内,只有少数开明的人具有清醒的头脑和风格,以及良好的品位。他们被保存下来的作品是人类最宝贵的财产。我们应该感谢几位古代作家,正因为他们,中世纪的人们才可以慢慢从超过半个世纪的迷信和无知中摆脱出来。”
半个世纪不对吧,应该是五百年吧,其实中世纪也不止500年,我看另外一个翻译写的是,从超过500年的迷信和无知中,逐渐摆脱出来。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四):Heilos
爱因斯坦出身于一个犹太家庭,但他却从未用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他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却一直秉承着和平与爱的信念。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与科学同行的日子,他的思想穿越了黑洞,到达了浩瀚无垠的宇宙之外。他更是一名真正的勇士。本书所能表达的,不仅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世界观,这更是他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本书中,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论宗教与科学篇,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我的世界观》读后感(五):131节 数学家的推理过程
我对这节很着迷,推荐大家看看。由此节特意去找了数学领域的发明心理学这本书研读,深受启发,建议和另一本书同读,how to build a mind,有电子档,中译本很垃圾。甚至可以同传习录一起对比着读。mind一书提供了一个重要概念新皮质柱中的pattern识别器,数学发明心理学重点讲了数学家头脑中的工作方式(大多不是逻辑语言式的),特别是顿悟,庞加莱踏上马车瞬间顿悟与王的龙场顿悟我觉得可以挂钩起来,两者间有共同的东西,我认为这也是通感的大脑生物基础。不同领域的抽象层面的pattern有相似处甚至是一样的,patter之pattern也即最高的抽象层面即是所谓美感了,老爱的美感就极好。好了凑足140字先